大水漫灌,指標式噴灌,滴灌,同一種作物,各用水多少?南繁北育20172017-08-30 21:48:14

以小麥為例,三種灌溉方式的用水量差異非常大。

北部冬麥區小麥全生育期需要灌水4次左右,分別是越冬水、返青水、拔節水和灌漿水。每次灌溉量20方-30方不等。不同的灌溉方式單次灌溉量、總灌溉量均不一樣。一般來講,指標式噴灌和滴灌均能夠實現定額灌溉,也就是說如果每畝需要灌溉30方,滴灌和指標式噴灌可以精確灌溉到30方左右,而漫灌則能灌溉到60-70方,也就是相差一倍左右,因為漫灌必須將靠近水源的前端灌溉充分後才能灌溉後面的地塊,如果地塊不平,耗水差異會更大。水量差異的主要是由灌溉方式的特點決定的。

農田水分的去向:水到達田間後有四種去向:徑流、滲漏、蒸騰和蒸發。其中徑流和滲漏是水損失的主要渠道。漫灌之所以浪費水資源,主要原因就是深層滲漏和徑流嚴重。而節水灌溉方式(指標式噴灌、滴灌)之所以節水,就是因為減少了水在田間輸送過程中的滲漏和徑流,極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指標式噴灌

技術簡介:由中心支軸軸座、噴灑系統、桁架、塔車、驅動裝置、調節控制機構、安全保護裝置等部分組成。

技術特點:節水、省力、節地、增產、水滴細小均勻,不損傷作物,土壤不板結;不影響農機作業,可實現高度自動化和機械化。但一次性投資較高為60萬元(500畝),對於長方形或方形地塊的四個角需採用其它方式灌溉。

適用範圍: 適合作物種類統一、地面上無電杆、排水溝等障礙物的大面積土地。

滴灌:透過低壓管道系統和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特製灌水器,將水或水肥混合液以較小的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與傳統灌溉相比,藉助滴灌系統可以實現區域性灌水,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