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的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有哪些?醫本正經2017-06-19 10:46:49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

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 12-5。0×10 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 12-5。3×10 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採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0。01-0。05(1%-5%)。??中性分葉核粒細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細胞:0。005-0。05(0。5%-5%)。淋巴細胞:0。20-0。40(20%-40%)。??單核細胞:0。03-0。08(3%-8%)。

[臨床意義]??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藥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溼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溼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紙片法:1-5min。[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活化法:1。14-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迴圈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血常規的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有哪些?機器貓的百寶箱2017-06-19 10:42:46

參考範圍:

紅細胞數

:成人男性(4。0-5。5)*10∧12/L 成人女性 (3。5-5。0)*10∧12/L

血紅蛋白

:成人男性120-160g/L 成人女性110-150g/L

血常規的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有哪些?

臨床意義

1。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

單位容積迴圈血液中的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低於參考低限,通常為貧血。

①生理性減少:孕婦在妊娠中後期、六個月到2歲嬰幼兒、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減退

②病理性減少

a。造血原料不足: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

b。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c。紅細胞破壞過多:溶血性貧血

d。紅細胞丟失過多,引起的失血性貧血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

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量高於參考值高限

①相對性增多 如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

②絕對性增多

a。原發性: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b。繼發性:主要由紅細胞生成素增多引起

③生理性增多

見於新生兒,高山居民,登山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因缺氧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所致

血常規的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有哪些?華絡健康2017-07-21 14:33:15

血常規俗稱血象,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血小板(PLT或BPC)。有的病人還不懂得看,下文教你看:

有無貧血,看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Hb)正常值: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低於正常值為貧血。

再看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正常值:手工法 82~92fl ;血細胞分析儀法 80~100fl 。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手工法 27~31pg ;血細胞分析儀法 27~34pg 。如果兩者均低於正常,考慮是否有缺鐵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後者為遺傳性疾病,發生率低,多見於雲貴、廣西廣東等地區。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高於正常,考慮是否有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由於紅細胞呈緡錢樣重疊,平均紅細胞體積也增高)。需要骨髓象檢查。

血常規的參考範圍及臨床意義有哪些?

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均正常。要做網織紅細胞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值: 0。5%-1。5% 。低於正常,考慮是否有骨髓造血障礙,明顯高於正常,是否有溶血,要做進一步檢查。

失血性貧血極為常見,慢性或急性出血引起。

白細胞過多或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WBC)正常值:成人 (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6個月至2歲 (11。0~12。0)×10*9/L 。

低於正常值為白細胞減少,可因感染尤其病毒感染、藥物、接觸化學毒物、射線引起,也有假性白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多多見於感染,多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增多(正常值: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50%~70%;淋巴細胞 20%~40%)。如果明顯增高,需行骨穿,排除血液系統腫瘤。

血小板增多或減少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

低於正常值,常見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結締組織病,血液系統腫瘤。明顯高於正常,見於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繼發於腫瘤等因素),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排除繼發因素,血小板高於1000×10*9/L)。

點選右上角藍色按鈕【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