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怎麼進行分類?研值Pro2020-07-01 17:02:33

個人理財產品不僅經營風險較小而且收益穩定。

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和QFII型。下面一一解釋下。

債券型——投資標的一般是央行票據,企業短期融資券。這兩種都是我們個人無法直接參與投資的。

信託型——投資標的主要是由銀行擔保的信託產品。今年年初最受關注的一場信託兌付風波,在工行銷售的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就是一款信託型的銀行理財產品。

掛鉤型——可以有掛鉤利率(比如SHIBOR)、股票(比如“四大美國上市股票”)、基金(比如“環球基金組合指數”)、匯率(比如“歐元兌美元匯率”)、黃金、股票指數(比如“香港恆生指數”)。

QDII型——就是我們把我們手中的人民幣委託給銀行,銀行再把這些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然後直接到境外去投資,到期再把美元的本息和兌換成人民幣給我們。

銀行理財按照本金的保障程度,還可以分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顧名思義,不再贅述。

在選擇的時候,第一眼可能先看到收益,就像我們相親的時候第一眼一般先看到一個人的五官、身材。但是在明確跟對方的關係之前,我們還得了解更多。

首先,明確我們自己有多少錢可以投資,如果少於5萬,那麼基本上就不要考慮銀行理財了,可以考慮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

第二,看一下投資標的。比如央行票據這一類的,基本任何時候都不會有風險。但是信託這類的,就最好繞開房地產信託走,原因是市場情緒比較悲觀,除非你可以對這個專案非常瞭解,有足夠的把握和風險承受能力。

第三,看一下本金保障以及本金保障方式。保本固定收益就不用考慮這一點了。而浮動收益的保本產品要看一下它的保本條件。

第四,看一下一款產品到期贖回所需的時間。有t+0,t+1,t+2,甚至需要3~5個工作日的。

比如我在XX銀行有7萬存款,為了避免資金搬動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我就在XX銀行的理財產品中選擇。再假設我是個比較穩健的人,我只願意投資固定收益類也就是上面“信託型”的產品。在保守當中我還希望有那麼一點點的期待,於是我選擇了“保本浮動收益類”的產品。透過這些條件,我已經在XX銀行選定了一款364天的產品。

接下來由於它可能涉及到信託專案,那麼我再看一下它的投資標的:

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怎麼進行分類?

其實這張表格是很模糊的,20%~100%的大跨度,我簡直無法判斷它到底投資了一些什麼。其中“證券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和“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計劃”顯然是風險來源,但是我不知道它到底投向了哪個具體專案,以及專案的具體情況,也不知道它投了多少在這些風險未知的專案上。

權衡再三,我決定跟我XX銀行的理財顧問再聯絡下,暫緩購買。

其實國內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大都是這樣模稜兩可的,所以資訊披露問題才會時常見諸報端。可能有些人根本就沒在意這個問題,看到收益不錯,或者理財經理推薦,買了也就買了,到期收益都給了以為就沒問題。其實那些踩中了“華夏銀行中鼎投資”和“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坑的人們,走的也是這個流程。其實我們無意間放過了許多本來可以避開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