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讀懂“人性”?易記2017-06-22 09:27:29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並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 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天性。人的本性。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本善論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的論斷。人性本惡論代表人物為告子,他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生之謂性”,“食色,性也”。人性無善無惡論代表人物是西漢的揚雄,他認為“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人性既善又惡 人性之成,稟承習得;人性之趨,自由自主;人性之存,趨利避害;人性之亡,抑鬱瘋狂;人性之道,滿足需要;人性之基,七情六慾;人性之同,順從逆反;人性之異,品德性格;人之感性,潛移默化;人之理性,清楚明白。人性,是目的與智慧的統一體,是運用自身智慧以實現自身目的的過程。藝術批評的任務,就是到作品中去發現、命名這樣的人性概念。人性:就是人的性質。(性格就是人性決定的人格)東方古語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對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樣,那麼什麼是性格?河南學者堯穀子在18型人格理論中指出認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決定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