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裡面是什麼成分呢?使用者661635509862017-10-17 12:20:39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桿菌、雙歧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主要是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複合活性益生菌,其廣泛應用於生物工程、工農業、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領域

中文名

益生菌

英文名

probiotic

別稱

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應用

改善腸道健康,平衡菌群

應用領域

生物工程、工農業、食品安全領域

適合人群

1。剖腹產兒、早產兒、低體重兒、人工餵養兒:這些孩子免疫力低下,三天兩頭不是感冒就是腸炎。[2]

2。腹瀉或便秘人群:不論細菌、病毒、原蟲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都有腸道菌群失調。

3。接受化療或放療的腫瘤患者:化療藥物及射線會殺死益生菌,導致腸內菌群失調。表現為腹脹、便秘、營養物質丟失及毒素被吸收,不但影響患者康復,還有可能迫使化療、放療中斷。

4。肝硬化、腹腔炎患者:他們不僅有菌群失調,還有輕重不等的脂源性內毒素血癥。補充益生菌可抑制腸內產胺的腐敗菌,降低腸內酸度和血中內毒素含量。

5。腸炎患者:潰瘍性結腸炎雖然病因尚未明確,但補充益生菌可取得一定療效。[2]

6。消化不良者: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現為反覆發作或持續的上腹脹滿、厭食、燒心等症狀,檢查無胃肝膽胰疾病。益生菌可促進消化。

7。乳糖不耐受(“牛奶過敏”)者:先天性缺乏乳糖酶,或因腸道感染、營養不良等使乳糖酶缺少時,乳糖不能被分解而導致腹脹、腹瀉。益生菌可幫助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促進對牛奶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8。中老年人:人體腸道內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會隨年齡老化而減少。補充益生菌可作為老人一種保健方法。[2]

在國外已開發出數以百計的益生菌保健產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種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抑菌噴劑等等。針對人研究的不多,國內對益生菌的認知度還不是很強,這使得益生菌的產品線應用還不是很廣泛,因為存活率就是一大技術難題。

益生菌分類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發現的益生菌大體上可分成三大類,其中包括:

①乳桿菌類(如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等);

②雙歧桿菌類(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③革蘭氏陽性球菌(如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

此外,還有一些酵母菌與酶亦可歸入益生菌的範疇。

當人體住滿足夠的益生菌時,人就會處於健康的狀態,但是一旦體內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種間比例發生大幅變化或者超出正常數值時,那麼腹瀉、過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就會隨之而來,人體的健康就會亮紅燈,而這時適當新增複合菌發酵飲品,協助體內菌群平衡,才能讓人重現健康狀態。

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母傳抗體在出生後逐漸消失,在出生後最初六年都處於易感期,這段時間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胃腸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弱,消化功能紊亂,腸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這些小狀態不但阻礙了寶寶體格的生長和發育,對寶寶智力認知的發育、情感社交能力的發育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治療性的化學藥物,媽媽們勢必會擔心對寶寶帶來的傷害,而益生菌,這種以菌制菌的獨特天然生態療法,透過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保持益生菌優勢地位。改善寶寶免疫力、促進腸胃消化吸收,預防各種疾病,守護每個寶寶健康均衡成長。

人體作用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其作用可以概括為:

①預防或改善腹瀉:飲食習慣不良或服用抗生素均會打破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導致腹瀉。補充益生菌有助於平衡腸道菌群及恢復正常的腸道pH值,緩解腹瀉症狀。

②緩解不耐乳糖症狀:乳桿菌可幫助人體分解乳糖,緩解腹瀉、脹氣等不適症狀,可與牛奶同食。

③預防生殖系統感染:酸牛奶、瑞卡福抑菌噴劑中的嗜酸乳桿菌可抑制陰道內白色念珠菌的繁殖。歐洲所做的雙盲對照試驗證實了這一點。患者每天給體內補充10ml活性益生菌,結果顯示生殖系統感染病發率大大降低,長期給體內補充活性益生菌能夠幫助修復生殖系統微迴圈。

④增強人體免疫力:在腸道記憶體在著非常發達的免疫系統。益生菌可以透過刺激腸道內的免疫機能,將過低或過高的免疫活性調節至正常狀態。益生菌這種免疫調節的作用也被認為有助於抗癌與抑制過敏性疾病。

⑤促進腸道消化系統健康: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在腸內的繁殖,減少毒素,促進腸道蠕動,從而提高腸道機能,改善排便狀況。

⑥降低血清膽固醇:歐洲的高加索山區、地中海沿岸是著名的長壽之鄉,當地人常飲自制的酸牛奶,極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肥胖症,大量科學研究證實這與酸牛奶中富含益生菌有關。這些益生菌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此外,長期補充益生菌的還有助於防止骨質丟失,預防骨質疏鬆症。

⑦幫助吸收營養成分:如果每天攝入益生菌,不僅能夠扼制腸內有害菌群的產生,還能為腸內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造就健康腸道。

病人經常服用含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可預防與治療腹瀉症。正常人體腸道內棲息著500多種、數十萬億個不同的細菌,它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互相制約、共存共榮的。一旦腸道菌叢平衡被打破,就會引起腹瀉。其次,濫用抗生素也會引起腹瀉。歐洲一些醫療中心試用以乳桿菌、雙歧桿菌與菊糖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療旅行者腹瀉,也取得良好效果。

益生菌對植物的作用

1。增強植物新陳代謝,促進光合作用和強化葉片保護膜,抵抗病原菌,促使根系發達。

2。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產生有益物質防治農作物各類病害。

3。有益菌群與土壤中放線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長環境,提高土壤肥質,徹底改良土壤性質,最終實現綠色有機農產品及免耕作業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雙歧桿菌是人體記憶體在的一種生理性細菌,是人體有益菌中最值得重視和研究的一種,它與人體的健康密不可分,可以說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健康法寶。

歧桿菌將糖分解後生成乳酸和醋酸,使腸道呈酸性,其結果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異常發酵,並且刺激腸蠕動,起到解除便秘的作用。

雙歧桿菌製劑可以抑制產生毒素的有害菌數量,從而對肝臟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雙歧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將其轉化為人體不吸收的類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因而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雙歧桿菌在乳製品發酵過程中可以產生乳糖酶,幫助患者消化乳糖。

雙歧桿菌在人體腸內發酵後可產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鈣、磷、鐵的利用率,促進鐵和維生素D的吸收。雙歧桿菌發酵乳糖產生半乳糖,是構成腦神經系統中腦苷脂的成分,與嬰兒出生後腦的迅速生長有密切關係。雙歧桿菌可以產生維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纈氨酸、天冬氨酸和蘇氨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對於人體具有營養作用。

雙歧桿菌能抑制腐敗菌生長,減少其代謝產物中的氨、硫化氫、蚓跺及糞臭素等有害物質的生成。

雙歧桿菌製劑的作用是雙向調整的,既可將高的降下來,也可將低的升上去,使用雙歧桿菌製劑可以同時治療腹瀉和便秘,使人體恢復正常,這就是調整的作用。

嗜乳酸桿菌的工作是協助蛋白質消化,在此作用中將產生乳酸、過氧化氫、酵素、抗生素、及維他命B等;根據結腸健康手冊此書所指,健康的結腸應含至少85%的乳酸桿菌及15%的大腸桿菌。然而,一般的結腸菌數測試的結果恰恰相反,因而產生脹氣、小腸及整個系統的毒性、便秘及吸收不良,此症狀會導致念珠菌生長過盛。

嗜乳酸桿菌可能也有助於解毒。導致的因素包括反覆地使用抗生素、口服避孕藥、阿司匹靈、皮質類固醇、飲食欠佳、吃甜食、酵母菌、緊張。這些都造成良性菌的不平衡。良性菌容易與一些廢物結合,而被排出體外;嗜乳酸桿菌也有抗菌作用菌種名單四大功能

1。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許多益生菌株在胃腸道內可產生消化酶,這些酶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所攝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益生菌還可競爭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營養物質及進入血液迴圈系統。嗜酸乳桿菌是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從而緩解乳糖不耐症。

2。產生重要的營養物質

益生菌能產生維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維生素K等,同時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抗氧化劑、氨基酸等等,對骨骼成長和心臟健康有重要作用。

3。抵抗細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透過三大步驟,益生菌可清除有害菌對身體的傷害:

1。)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益生菌透過產生殺滅有害菌的化學物質,及與有害菌競爭空間和資源而遏制它們的生長。

2。)抑制有害菌產生毒素。

3。)清除有害菌產生的毒素。

4。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如腸道綜合症、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統感染、過敏、口臭、胃潰瘍等。

人體許多健康問題都是由體內菌群失衡引起,決定因素是微生態的平衡,可透過使體內菌群重新達到生態平衡來實現緩解與治療的目的。比如腹瀉、便秘、陰道感染等綜合症狀,國內外已經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使用特定的經臨床證實的益生菌可有效地進行治療

起源

益生菌,這一概念最早來源於希臘語,意思是“對生命有益”(for life)。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日常飲食中就已經含有乳酸發酵類的食品了。發展歷程

1857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變酸過程。他把鮮牛奶和酸牛奶分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它們都含有同樣的一些極小的生物——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數量遠比鮮牛奶中的多。這一發現說明,牛奶變酸與這些乳酸菌的活動密切相關。

1878年,李斯特(Lister)首次從酸敗的牛奶中分離出乳酸乳球菌。

1892年,德國婦產科醫生Doderlein在研究陰道時提出產乳酸的微生物對宿主——人有益。

1899年,法國巴黎兒童醫院的蒂賽(Henry Tissier),蒂賽率先從健康母乳餵養的嬰兒糞便中分離了第一株菌種雙歧桿菌(當時稱為分叉桿菌),他發現雙岐桿菌與嬰兒患腹瀉的頻率及營養都有關係。

1900-1901年,Moro,Beijerinck和Cahn各自研究了腸道中的乳酸菌。丹麥人奧拉一嚴森(OrIa—JerlSerl)首次對乳酸菌進行了分類。

1905年,保加利亞科學家斯塔門·戈裡戈羅夫第一次發現並從酸奶中分離了“保加利亞乳酸桿菌”,同時向世界宣傳保加利亞酸奶。

1908年,俄國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伊力亞。梅契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正式提出了“酸奶長壽”理論。透過對保加利亞人的飲食習慣進行研究、他發現長壽人群有著經常飲用含有益生菌的發酵牛奶的傳統。他在其著作「延年益壽」(Prolongation of Life)中系統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發現。

1915年,Daviel Newman首次利用乳酸菌臨床治療膀胱感染。

1917年,德國Alfred Nissle教授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的糞便中發現一株大腸桿菌。這名士兵在一次嚴重的志賀氏菌大爆發中沒有發生小腸炎。在抗生素還沒有被發現的那個時代,Nissle利用這株菌在治療腸道感染疾病(由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取得可觀成果。這株大腸桿菌現仍然在使用,它是為數不多的非乳酸菌益生菌。

1919年,懷著對巴爾幹半島有益酸奶和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成果的極大興趣,伊薩克·卡拉索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創立了公司(達能前身)。而且他常常召集許多博士醫生到工廠討論酸奶的益處。

1920年,Rettger證明梅契尼科夫所說的保加利亞細菌(保加利亞乳桿菌)不能在人體的腸道中存活。發酵食品和梅契尼科夫的學說受到懷疑(在那時)。

1922年,Rettger和Cheplin報道了嗜酸乳桿菌酸奶所具有的臨床功效,特別是對消化的功能性。

1930年,醫學博士代田稔博士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京都大學)醫學部的微生物學研究室首次成功地分離出來自人體腸道的乳酸桿菌,並經過強化培養,使它能活著到達腸內。這種菌後來引用代田博士的名字,取名為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這就是後來被稱為養樂多菌的益生菌。

1935年,乳酸菌飲料[養樂多]問世,益生菌開始走向產業化。

1945年,無菌動物模型和悉生動物模型建立。

1954年,Vergio引入與抗生素或其它抗菌劑相對的術語“Probiot-ika”,提出抗生素和其它抗菌劑對腸道菌群有害而“Probiotika”對腸道菌群有利。

1957年,Gordon等人在《柳葉刀(The Lancet)》提出了有效的乳桿菌療法標準:乳桿菌應該沒有致病性,能夠在腸道中生長,當活菌數量達到107-109時,明顯具有有益菌群的作用。同時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Haenel教授研究了厭氧菌的培養方法,提出“腸道厭氧菌佔絕對優勢”的理論。日本學者光崗知足(Tomotari Mitsuoka)開始了腸內菌群的研究,最後建立了腸內菌群分析的經典方法和對腸道菌群作出了全面分析。

1962年,Bogdanov從保加利亞乳桿菌中分離出了3種具有抗癌活性的糖肽,首次報道了乳酸菌的抗腫瘤作用。

1965年, Lilly D。 M。和Stillwell R。 H。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益生菌—由微生物產生的生長促進因素”中最先使用益生菌Probiotic這個定義來描述一種微生物對其他微生物促進生長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初由沃斯(Woese)、奧森(Olsen)等提出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法來對菌進行鑑定。構建了現已被確認的全生命系統進化樹,越來越多的細菌依據16SrDNA被正確分類或重分類,給乳酸菌的鑑定和腸內菌群分析帶來極大方便。

1971年,Sperti用益生菌(Probiotic)描述刺激微生物生長的組織提取物。

1974年,Paker將益生菌定義為對腸道微生物平衡有利的菌物。

1977年,微生態學(Microecology)由德國人Volker Rush首先提出。他在赫爾本建立了微生態學研究所,並從事對雙歧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等活菌作生態療法的研究與應用。Gilliland對腸道乳桿菌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乳酸菌在生長過程中透過降解膽鹽促進膽固醇的分解代謝,從而降低膽固醇含量的觀點。

1979年中國的微生態學研究開始。自中國微生物學會人畜共患病病原學專業委員會下屬的正常菌群學組的成立。1988年2月15日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的成立有了學術組織。1988年《中國微生態學雜誌》創刊。

80年代初大連醫科大學康白教授首先研製成功促菌生(蠟杆芽胞桿菌)。1983年9月,中國科學家張季階教授發現了脆弱擬桿菌。

1983年,由美國Tufts大學兩名美國教授Sherwood Gorbach和Barry Goldin從健康人體分離出了LGG(鼠李糖乳桿菌),並於1985年獲得專利。LGG菌種具有活性強、耐胃酸的特點,能夠在腸道中定殖長達兩週。

1988年底丹麥的漢森中心實驗室生產出超濃縮的直投式酸奶發酵劑。 直投式酸奶發酵劑(Directed Vat Set, DVS)是指一系列高度濃縮和標準化的冷凍乾燥發酵劑菌種,可直接加入到熱處理的原料乳中進行發酵,而無需對其進行活化、擴培等其它預處理工作。直投式酸奶發酵劑的活菌數一般為1010 - 1012 CFU/g。

1989年,英國福勒博士(Dr。Roy Fuller)將益生菌定義為:益生菌是額外補充的活性微生物,能改善腸道菌群的平衡而對宿主的健康有益。他所強調的益生菌的功效和益處必須經過臨床驗證的。

90年代,中國學者張箎教授對世界第五長壽區——中國廣西巴馬地區百歲以上老人體內的雙歧桿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也發現長壽老人體內的雙歧桿菌比普通老人要多得多。同時中醫藥微生態學建立。楊景雲等學者開始對中國的傳統中藥與微生態關係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1992年, Havennar對定義進行了擴充套件,解釋為一種單一的或混合的活的微生物培養物,應用於人或動物,透過改善固有菌群的性質對寄主產生有益的影響。

1995年,吉布森(Gibson)把能在大腸中調整菌群的食品稱為益生元。

1998年,Guarner & Schaafsma給出了更通俗的定義: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量時,能給予宿主健康作用。

1999年,Tannock作了總結:細菌是人體(還有高階動物和昆蟲)中正常居住者。其中胃腸道中發現超過400多種細菌。

2001年,世界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對益生菌做了如下定義:透過攝取適當的量、對食用者的身體健康能發揮有效作用的活菌。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組成的專家聯合顧問團強烈建議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段鑑定益生菌。並推薦益生菌存放於國際性菌物保藏中心。具體的步驟是:先做表型鑑定,再做基因鑑定。基因鑑定的方法有DNA/DNA雜交,16S RNA序列分析或其它國際上認可的方法。然後到RDP上驗證鑑定結果

益生菌裡面是什麼成分呢?專業聽力驗配師2021-04-12 16:25:03

您好,益生菌裡面是什麼成分呢?

特地看了一下給孩子吃的益生菌成分主要有麥芽糊精、全脂乳粉、葡萄糖、低聚果糖、乳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等,個人覺得含雙歧桿菌多的益生菌都是不錯的,買的時候別人也是這麼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