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許峰微影2020-07-02 07:24:04

我的老家在膠東農村,80年代收麥子的場景,至今我還記憶猶新,那種熱火朝天的勞動畫面,現在很難再見到了,只能在記憶裡回味。

麥秋時候,正是多雨季節,必須搶收。麥子熟的時候,如果不及時收,麥桔還容易倒伏麥穗會掉粒。因為這些原因,家裡能幹活的都去地裡搶收。那場面很是熱鬧。如裡地裡離家遠,乾脆中午就不回家了。一個人去地裡送飯或者帶飯,這樣更能節省時間多幹活。

每到麥收時,提前把鐮刀都拿出來磨得鋒快的,割麥子時又快又省力。有人還多拿鐮刀,感覺到手裡的鐮刀鈍了,就再換一把鋒利的。晚上回家再把鐮刀都磨一遍。割麥子腰疼,麥桔軟又矮,人要貓下腰來割。我手比較小,一把抓不到多少麥桔,這樣就要多次蹲下放手裡的麥秸,這樣一來我割得就慢了。

一次割麥子時,可能因為累了手也沒準了,右手的鐮刀沒割到麥子,直接砍到左手二姆指和手掌的連線處,當時我小小的手上就有一釐米多長的大口子,我急忙把傷口按住不讓它流血。然後敢緊回家包裹。家裡也沒有包傷口的藥,我去鄰居姑奶奶,她家有特效藥,就是專門外用傷口的藥。

我記得姑奶奶拿了一個小瓶,從裡面倒出一些白色鹽面狀的粉面(後來知道是墨魚板,可以快速止血)敷上,很快就不疼了,就是現在傷疤還能看出來呢。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收完了麥子還需要用平板車(老家叫架子車)把麥子裝上車,綁好拉到打麥場。後來8歲左右的時候有了拖拉機,帶拖斗的,我會爬到車上,把大人往車上裝的麥子碼齊,一直到4-5米的高度,才會拉到打麥場去。

接著就是碾壓、翻麥稈、直至麥稈的麥子全部鋪到地上。

然後就是晾曬,裝麻袋,農民半年的收成就要入倉了,那種辛勞和喜悅,現在的人沒辦法體會得到了。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麥稈掀開就是金黃的麥粒了,麥糠皮和麥子也分離了,

需要藉助風把麥糠吹到一遍,落下的就是乾淨的麥子粒了。

孩子們的樂趣,就是過家家,沿著麥稈堆做迷藏,在麥垛上躺著數星星。

想起小時候麥收的情景,心裡都是滿滿的幸福,雖然當時很累,可是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幸福和美好。有時候在夢裡,還在和一家人忙著收麥子,正收著下大雨了,一著急醒了,原來是夢。現在麥收一般都是機器了,大大加快了麥收進度,也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愚人19542020-07-03 11:24:35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小時候割麥打場的情景,應是生產隊裡。麥子熟了,農婦們拿鐮刀到地裡割麥,按壟記分。男勞力分兩撥,一撥用架車往場里拉割下來的麥撲子,一撥在場裡打麥。場裡的男勞力清晨就用杈把麥撲子挑開攤勻,回家吃早飯,吃飯後到場裡翻麥撲子,繼續曬,約中午九點,再翻一遍,夏季太陽毒,九點半十點麥撲子就曬焦了,有專門轉場的男勞力從集體牛屋裡牽牲口(牛,馬,驢)到場裡套上牲口轉場,牲口套後面掛上石磙,石磙後面掛著撈石,轉場人一手扯著撇繩,一手拿鞭,開始轉場軋麥。轉場有技巧,以軋場人為圓心,撇繩為半徑,牲口拉著石磙撈石為圓的軌跡滑動畫圓,一個完整的圓圈畫完,。牲口馭手就有規律的挪動腳步,改變圓心位置,而牲口拉石磙畫新的圓,就這樣一磙排一磙不停地畫圓,挨著把小麥穰子壓三遍,在一旁涼快的男勞力開始翻場,翻好場,牲口馭手趕著牲口繼續在翻起的麥穰子上軋場不停地挪動位置畫圓。為防牲口在轉場中拉屎,後邊的撈石上都放個糞箕子,牲口一揚尾巴拉屎,馭手就慌忙掂起糞箕子捱到牲口腚上接住,拉完,把糞箕子再放回撈石上。轉場,上面毒花花的太陽照著,下面軋的麥秸在太陽下放著白光,有時會照得人頭暈,甚至發睏。轉場人都頭戴草帽,脖子上掛條毛巾,不時地騰出拿鞭的手用毛巾擦臉上的汗。有時為了驅趕睏意,馭手會哼著小曲,有時會大聲吆喝牲口快走,右手中的鞭子揚起,鞭稍在空中翻著花兒,手往下揮,在空中炸開脆響,牲口受到驚嚇,就放開腳步快跑一陣,石磙與滾框摩擦,就會發出吱吱的不協調的叫聲。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軋好場,馭手就牽著牲口回村交到牛屋裡,在場裡其他的男勞力就翻場起場,把麥穰子挑成堆垛成垛,把軋碎的麥籽糠皮聚到一起,這已經是下午下半晌,若有風,就開始揚場,大堆帶糠的麥籽先用排杈豁著揚,大糠放出,就用木掀再揚二遍,旁邊有拿掃帚打落的,把落在麥籽堆上的麥穗麥杆掃淨。常說,會揚的一條線,不會揚的一大片,在行的木掀起處,看空中拋散的麥籽形成一線麥雨,勻稱地落到麥堆上,麥堆也漸漸地如同一道金黃的嶺隆起,拿掃帚打落的男勞力不停地用掃帚在麥嶺上來回輕輕地划動,把落在麥堆上面的麥穗麥杆落到下風口。雜質揚去,陡成一大堆,用布袋裝上麥,紮上口。布袋裝上麥布袋粗周長大約二尺,高約五尺,有勁的男勞力一手抓住布袋頭,背對布袋,彎腰,把布袋中間部位放在後頸上,抓口袋的手往下壓,另一隻手托住布袋另一端,喊聲起,裝滿布袋的麥子,如同牛梭般彎曲到扛布袋人前胸的兩側,就這樣扛著送到生產隊倉庫裡。若倉庫離場遠,則裝到架子車上運到倉庫裡貯藏。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若起了場,沒有風,就把糖連同麥籽推到場中央,等晚上起風了再揚場。掃淨麥籽的場,溜光,還帶著溼的潮氣,外面是火蒸般地熱,而光場地上帶著溼氣,腳丫踩上去涼冰冰的,可對了孩子們的勁,在場裡反,鬧,在光場摔跤,趴在地上涼浸浸的,都不願起來。

晚上,男勞力都扛著被子到場裡看場,孩子們也湊趣到場裡睡覺,反夠累乏,躺倒數天上的星星,不知啥時睡去,等大人叫醒,天也大亮,頭髮溼漉漉的,一摸被子上面,也溼乎乎的,是夜裡露水鬧的。

場打完後,該垛垛。天一亮,男人們都到場裡攤上麥秸,套上牲口撈二落。軋好一場,起了麥秸,打垛底垛垛,不清場,場裡再攤上麥秸,再軋,軋了再起。垛垛這一天,男勞力都到場裡,撈麥秸,垛垛。垛先起個模樣,然後男勞力圍繞垛四邊刷垛,把刷下的麥秸再撂垛上,地上有刷垛,往垛上撂麥秸的,垛上有踩垛的,垛一點點增高,下面不停地刷,垛的模樣漸漸好看,圓垛,看上去是一個大大的蒸饃,四方垛,倒像一個大大的卷子饃。垛好垛,在家做飯的農婦們則拉著架子車送飯來了。生產隊垛垛,時興吃垛垛饃。農婦在家活發麵,或蒸蒸饃,或剁卷子,放在籠裡蒸,還有大鍋豬肉燉粉條。垛垛當天,就是生產隊集體改善伙食的日子,是每人四個白麵饃,一碗豬肉燉粉條,還有解放湯隨便喝。當然,吃垛垛饃,也少不了孩子們,他們一個個早就在四周反,亂,打,鬧。看見送飯的來,都慌忙圍上來,饃緊吃,菜,沒份,各人找各人家大人湊和著吃。

生產隊裡打場,最快的也得半月二十天結束,牲口弱的生產隊,甚至能拖拉一月才可把場拾掇利涼。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神之助2020-07-02 09:49:40

生在農村,打小在鄉下長大的人,無論現在身居何處,應該不會忘記那時候割麥子打場的經歷。

01

小時候我們哪裡比較落後,大型收割相對不太多。大部分情況下都需要把麥子割下來,運回到一個固定的地方,然後用拖拉機拖著輪子攆,這就是我小時候的樂趣。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父親是一名老司機的緣故,打小我就會開拖拉機。

我是家裡的老大,弟弟妹妹還小,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可以開著拖拉機拉麥子,打場了。

拖拉機拖著幾個鐵輪子,在麥場上轉著圈的攆麥子。有點像古代電視劇中,用蒙著眼的驢子拉磨的樣子。不同的是我沒蒙著眼。攆一會麥子,還要把整個麥子翻一遍,然後接著攆。

看看快中午了,還要跑回家做飯,讓勞累的父親和母親回到家就能吃上一口熱飯。

這就是我的童年。

02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同學幫我割麥子。

因為老家地處偏僻,有的地塊,基本沒有路,收割機進不去,必須要人工用鐮刀一把一把的割下來,然後抱出去。

我知道家裡還有一塊一畝多麥子,必須這樣割。頭天下午,我幾乎把三年級整個班男同學都交代一邊,讓他們幫我割麥子。

第二天來了差不多二十多個同學,一大早我們就跑去割麥子了。七點多開始,不到九點我們就全部幹完了,然後大家又一點一點的把割好的麥子抱出來。等我讓他們吃飯的時候,他們都跑光了。

童年的很多記憶是美好的,很多友誼是沒有任何理由和介面的。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謙遜的隔壁老王2020-06-30 17:46:43

記得,好熱好刺撓!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羊羊佯2020-07-01 14:50:06

小時候割麥子打場,是我們兒童時期很熱鬧的一件趣事兒!

記得在我還上小學那個時候,村裡家家戶戶基本都種有小麥,那個時候沒有機器,都是人工割麥,一人拿個鐮刀,一把一把的割,割的累了,就休息一會繼續,地頭經常有賣冰棒的喲呵,家裡有條件的會給孩子買來吃。

割完麥子,就用拖拉機拉到麥場,攤開後,用拖拉機頭拉著一個很大的石頭,在麥子上面碾來碾去,最後把碾好的麥粒曬乾,然後就可以磨成麵粉用來蒸饅頭了。

記得那個時候每家每戶還交公糧,後來不知道是哪一年取消的。每年割麥子也是家裡最忙最熱鬧的時候,忙的不可開交,不像現在都是機械化,真的是方便了不少。

小時候割麥子的場景可是我們這代人都無法忘卻的一件趣事,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任何東西也無法抹去兒童日期的我們在麥場嬉戲的場景!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

記得小時候割麥子打場的場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