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靈聽讀書2019-11-14 15:46:29

習得性無助,有點像生活中看不見的坑,我們總是不斷的掉入坑中。

如何突破:1、看見生活中自己不知不覺掉入的坑。找到它在哪裡?

2、知道自己生活中的坑了,有知有覺的掉入坑。知道自己怎麼樣?

3、知道自己在坑裡,在哪裡呆一會想想掉坑裡的路徑是什麼?

4、選擇,是再次掉坑裡面呢?還是走一條新的路徑?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加加心理2019-11-07 17:44:00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

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他將狗關在籠子裡,鈴聲一響,就給狗施以電擊。

狗被關在籠子裡,它嘗試掙扎逃跑但是毫無用處,無法逃避。大概只需要七次,在鈴聲響起,給予狗電擊之前開啟籠門,狗不僅不會逃跑,而是在電擊出現之前就先倒地顫抖。

這種因數次失敗之後,即使可以逃離或反抗時,也放棄抵抗,絕望等待痛苦到來的反應,就是習得性無助。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

在對人的觀察實驗中,心理學家也發現了相同的效應。

當一個人在某個任務或者工作中數次失敗之後,他可能也會產生類似的情緒。覺得自己樣樣不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從而在這件事,甚至其他的事情上都放棄努力。

所以,想要遠離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我們首先應該學會正確歸因。

1974年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在《成就動機與歸因理論》一書中提出歸因理論。

他認為,歸因的基本原則是尋求事件的原因,對事件原因的不同解釋影響隨後的相關行為。簡而言之就是,

事情發生後,我們會去尋找其發生的原因,而我們所認可的原因會影響我們之後的行為。

在找原因時,人們會從

內外源

穩定性

和三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

內外源

指的是,原因是出在個體本身還是因為外部環境,它影響我們對事件的情緒;

穩定性

指原因是穩定的還是可變的,它影響我們今後是否做出行為上的改變;

可控性指

原因是我們可控制的還是不可控制的,它影響我們是否會努力。

根據這三個緯度,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六種因素,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外界環境。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

其中,當我們將事情歸因於能力(內部、穩定、不可控)時,我們會感到沮喪與羞愧,並不會做出努力行為,產生習得性無助。

而最好的,是將事情歸因於內部、不穩定、可控的因素,即努力。只有這樣,我們才傾向於在下一次任務中做出行為的改變,更加努力。

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總能從一次次的總結中,像成功越來越靠攏。

但如果幾次失敗就否定自己,再也不去做任何的嘗試,成功永遠不可能在放棄中自己找上門來。

希望大家都可以繼續努力,取得想要的成功!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挪威森林貓2019-11-07 17:06:42

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研究中發現,樂觀這種心理品質,可以從後天的學習中習得。既然樂觀可以習得,那習得性無助也可以被突破。

當無助來臨時,首先分析無助感產生的原因,利用解釋風格理論,來糾正自己對當前形勢的判斷,無助感隨著問題的解決也會消失。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曹小姐VIP2019-11-07 17:28:21

自律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樂趣問答2019-11-07 20:06:37

從牢籠中悟性的智慧自律反擊性無助意識。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北京吃喝君2019-11-11 11:20:59

習得性無助理論具有三個重要因素:

個人行為和結果之間的無關聯性,

對“自己所希望的結果不會發生”、或“不希望的結果將會發生”的預期,

不再做出任何行為以改變現狀的反應。

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無助感,下面一些小建議可能會幫到你:

1。 檢查自己的歸因模式,

即,我們是不是錯誤地提前將自己判了死刑?並將一時的困難誇張成永久的困境?

2。 不要輕易說“不可能”,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我們如何突破“習得性無助”心理?

3。 先著眼於完成小的任務,那些微小的抵抗。

在取得小的進步和成績後,及時用它們來激勵自己,即使是慶祝自己每一個微小的勝利。切身體會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一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種鼓舞。研究者曾在監獄、收容所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當收容所裡的人連選擇睡哪張床、吃什麼樣的食物的權利也沒有的時候,他們找工作、找房子的願望就會進一步降低。而當他們在一些事情(哪怕是極小的事)上也能有選擇、擔負責任的時候,就能夠逐漸完成更大的任務。

4。 有時候,讓我們無助的,僅僅是無助本身。

壓倒我們的,往往是一種抽象的感覺。當我們滿心都是“我完蛋了”的念頭時,也許我們可以將它具體化一些,比如“我具體遇到了什麼事情,讓我感覺很糟糕”,這樣,我們就可以問出下一句,“現在這個情況下,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右上角點選【關注】,【泛心理課堂】專注為您分享心理、情感、教育等相關內容哦~

歡迎加入我們的頭條圈子:https://ic。snssdk。com/market/v1/tpl/landing/community/community。html?community_id=6712610830799602187有任何想要傾訴、表達的心事,都可以在此訴說,我們在這裡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