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的父母是如何在沒時間的情況下陪伴孩子的?超市觀察2018-02-24 11:19:48

1.要事第一,重視家庭

無論銀行家、公務員、設計師,任何工作都是臨時的,在這個職位上,任何人都可以被其他人替換,公司不會少了誰就無法運作。但家庭角色是永遠的,一個人從家庭退出,生活可能完全會變個樣子。但這不是說放棄工作只關注家庭,而是強調

如果不為團結家庭成員預留時間,以後可能就要花更多的時間修補家庭關係。

2.為情感賬戶充值投資

情感賬戶中儲蓄的是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信任和安全感。在家庭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都有這樣的情感賬戶。情感賬戶儲蓄充足,會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比如在教育孩子時,如果一個父親長期未盡到陪伴孩子的責任,透支了情感賬戶,那麼對於他“打掃房間”、“用功讀書”之類的建議,孩子很可能充耳不聞。

為情感賬戶充值的方法很簡單,就是

用心呵護與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避免粗魯、威逼、失信等降低情感賬戶的餘額。

留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關心他們的需求。

3.聆聽、瞭解,而不是各說各話

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有分歧很正常,如果各說各話,分歧只能越來越大。

怎麼才能有效溝通?應該

抱著瞭解的態度,聆聽對方,不輕率評論,多在情緒上回應對方。

對方感覺到了尊重,自然會講出心裡話。父母和子女間的一些“對抗”,往往是父母沒有給孩子講出心裡話的機會,沒有了解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4.以終為始,明確目標是教育孩子而非其他

在上文讓孩子打掃房間的例子中,家長要明確,我們的目標不是打掃房間,目標是教育孩子,是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明確了這個目標,就會明白訓斥或代勞都是不正確的態度,而

應該讓孩子自己意識到,收拾房間是他自己該做的事,對他有利,從而自發行動。

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收拾房間是為了自己,如果不收拾房間,他就要在髒亂的房間生活,承擔不舒心、找不到東西等等後果,而且可以真正讓他體驗一下,

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5.積極主動,不讓環境或情緒決定自己

史蒂芬·柯維認為,

思維是行為與態度的根本。

很多時候

人是可以選擇自己對變化、環境的迴應方式的

,當準備抱怨之前,其實是可以選擇冷靜、主動適應變化的。

很多年輕家長剛有了孩子時,會被一大堆突如其來的瑣事困擾:孩子要餵奶、換尿布,會生病會哭鬧……這時有的家長會抱怨為什麼老人不來幫自己看孩子,為什麼沒買個大房子僱個保姆。這樣一想,已經狼狽不堪的自己會更加悲觀煩躁。

但有的媽媽會積極主動地想問題,先列出日常待辦事物的時間表,統籌合併,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結果家庭就會良性運轉。

史蒂芬·柯維認為,我們想改變的生活可以用一個同心圓來表示。裡層是影響圈,代表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外層是關注圈,是我們焦慮、想改變的事。

積極主動的人,會從影響圈入手,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慢慢擴大影響圈。

而消極的人,焦點集中在關注圈,結果被消極情緒控制,自己的影響圈越來越小。

“高效能”的父母是如何在沒時間的情況下陪伴孩子的?明哥438438782018-02-24 14:42:27

從我的觀察跟經理來說一下

1 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個興趣班,比如跆拳道,書法之類的,其實下午下學後書法較好。

2 週末淨量陪孩子四處逛逛,現在大的商場都有孩子玩的場所。

3 暑假寒假能一起出去旅遊很很好。

4 淨量能陪孩子一起完成他的家庭作業,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少玩手機,以免讓孩子喜歡上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