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捕風00捉影2019-06-20 14:41:08

強者道之以動,弱者道之以用!

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你是一個小人吧?自你對原話的改編來看,你就是那位聖人!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偏偏一個弱小的小人,也想改變這綱常!荒唐!熊就要有個熊樣!別把與你不利的強者說為反著,拆穿你很丟人的,夥計!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家傳紅2019-08-16 15:13:29

黑白雙魚圖解釋了。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龍學創始人劉樹成2019-06-20 09:11:54

《道德經。四十一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意思是什麼?

搞清楚這段話的意思,先必須要搞清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概念“無”“有”的詳細意思:

一、“無(無)”字的意思:主方(如頭腦、領導等)壓制客方(如身體、人民等)民主自由選擇的行為不存在、沒有。

例如:“無為”就是“無”的如上意思的作“為”。

還比如:人熟睡不清醒,就是無。

二、”有“字的意思:主方集中指導、工作時(十、手),要有限制客方(月)民主自由選擇行為的能動性存在。

例如:“而”當頭腦、領導等行使指揮工作的權力,是指揮身子的整體(不是指揮身體內部選擇營養的權力)時,”無”的行為不能有,“而無不為”就是這個意思。

還比如:人清醒、精神,就是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無”“有”概念不這樣理解,只當沒有、有的意思理解,就無法理解其古經典的意思。

千百年來,為什麼講不清這“有、無”兩個字的意思?因為奴隸社會的奴隸主就是壓迫、強迫、傷害人民,有無由他說,他能告訴後人揭其老底的漢字造字的一般原則:“上邊壓制下邊,左邊制約右邊”嗎?

今天把“無有”二字的意思告訴天下,就沒有民主與集中同時不夠的問題了,也就理解了《道德經》中的這段話的意思:

反對法紀規矩約束者,是在結婚、交換、票決之道時,否則就會出現震動;女性、人民這些弱者是靠結婚、交換、票決之道的使用權而生存。天下萬物生存是物質決定意識,人民決定領導、歷史,於時有了這種意識、領導、歷史;有這種意識、領導、歷史,產生於物質決定意識,人民決定領導、歷史的無意識、領導干涉中。

《紅樓夢》是《道德經》的文學版,兩部名著的四十一章回的中心思想:“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碎臥怡紅院”“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意思一樣。

例如本回:妙玉與寶玉(保護女性人民的權力機關男)等一群女性人民,用有“九五”之尊(被制約的管理機關政府)的茶水工具“品茶”,不知交情、交換、票決的味”道“。劉(六的諧音、陸地、民主的意思)姥姥這一人民大地主人,不知當家作主,參加票決行使權力的尊嚴,而是走”假僕人政府的“賈府”的後門,吃其麻醉自己的酒,被其當玩偶取笑,見了大觀園的“省親別野”牌子,就當廟磕頭……“酒屁臭氣滿屋”,妙玉嫌她髒,連她喝過的寶貝杯都不要。

為什麼?

這就是青衣“妙玉“這一《道德經。一章》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反六姥姥的意思:《道德經。四十一章》說的:“反者(本章回密碼五五二十五)道之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這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人民做真正的有尊嚴的主人,即變成一十四、五十二、道庵翠龍木(反櫳):迎接以法參加交情、結婚、交換、票決,文明民主美麗的”清氣滿乾坤”的時代。

還比如: 地球繞日橢圓形軌道中,在太陽附近又轉來一個行星(兩個太陽核心),二者連成一線,同性互相排斥,與地球形成直角三角形,加大對地球的引力(異性相吸),萬有引力制約天體與太陽引力促使地球改變橢圓形軌道,向正圓形軌道發展的葫蘆“了“字形道,就產生地震(即“反者道之動”),萬有引力把靠近太陽的另一天體分離(讓它走)開,即變成地球圍繞”一“個太陽轉,地震結束。

所以說,地震是地球軌道中正常引力反制約非常引力的運動,給震區帶來災害,卻避免了太陽系及地月系的大害。沒有地震這一運動,地球就有變數。因此,我們要認識地震,有效預防地震,最大限度地減少震災。

原始龍型造字規則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中的“說明”。

(文/劉樹成)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純鈞LHGR2019-06-19 22:48:17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反,反覆,返璞歸真。

老子說,【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又說【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

因此,【反者道之動】意為【

返璞歸真,是道的真理

】。

弱,消弱,不突出,隱藏;引申義為小心謹慎。《易經》上說,【潛龍勿用】。

用,施行。

因此,【弱者道之用】意為【

小心謹慎,是道的施行模式

】。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原著寫“天下之物”。“天下萬物”是後世篡改的。

物,主宰,控制,操縱。《莊子·外篇 ·山木》裡說,【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老子說,【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

名,人為對事物下的定義。

因此,【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為,【對世間事物的控制,源於人為的對事物下的定義。而下定義的前提,是這事物的存在】。

綜合整段話的意思,【人們給世間事物進行定義的行為,正是暗合了“道”提倡的返璞歸真和小心謹慎的原則。】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慕亭衣2019-06-20 16:07:04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出自《道德經》中第四十章。這一章老子提出了三個重要的結論:

第一個是“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的發展運動都是朝著相反的方向走的。

第二個是“弱者道之用”,“道之用”就是道發生作用的方式。用弱不用強,就是因為“反者道之動”,用弱反而能強,反之,用強則反而變弱。

第三個是“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的,而我們周圍的事物也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中。舉個例子:夏天蟬鳴是最多的,蟬皮掛在枝頭,而蟬卻沒了蹤影,而樹葉深處傳來蟬的鳴叫,我們便會四處尋找,原來它的翅膀長硬了躲到密葉深處唱歌。隨著夏天的逝去,它的生命也要走到盡頭了,第二年的夏天蟬聲又起,如此迴圈往復,永不衰竭。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弱者道之用”。老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在發揮時,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它順其自然,任由一切事物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而決不強加干涉,也不強加自己個人意志,而是留給萬物自由的發展空間。道孕育了萬物,卻不主宰萬物,不把他們據為己有,不是他們受制於自己的力量。想想古代的帝君,如果這些統治者能夠順應大道,效法大道的做法,以柔弱的手段來治理天下,那麼他們必然能受到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

緊接著,來看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大道的孕育狀態來源於無的混沌未開的狀態,這正好照應了第一章老子說的“無,名天地之始”。這麼說來,道的德行指的就是無的狀態。

這一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人處在宇宙中,就好比滄海一粟,那麼的微不足道。而我們樂於誇大個人存在感,這是一種虛妄的表現。人一旦產生妄想,就會違背自然規律而恣意妄為。

這需要人們自我反省,自我評估自己的行為,順應自然之道,明白清楚生死皆有自然的道理。做到這些,才能避免因妄想而導致的錯誤。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人的生命是一場短途旅行,從起點出發,到最後又回到起點,這是迴圈往復,不可逆轉的。有生就有死,世間萬物都是公平的,這是大道的自然規律,誰都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為何我們不坦然面對呢?

我是時小墨,喜歡文學作品,喜歡發呆,歡迎喜歡文學的文友一起交流文學哦!歡迎有不同觀點的文友留言評論,一起探討哦。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文喜有話說2019-06-22 21:44:23

老子這幾句話微言大義、字字珠璣,蘊含著萬物的終極智慧,每一句都是一個哲學命題,事實上屬於宇宙生成論。

意思是說:兩種相反力量的共存、交感和互動,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弱者生、柔者存,學會示弱是在人事要害的大道之用。造化天下萬物的本原是存在,而這個存在是感官無法感知的形而上者。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圖1 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詳細解釋如下:

反者,道之動;太極,道之圖

反,相反;反者,相反的兩者,這裡指萬物內部的陰陽二氣。

道,自然也,本原也,元氣也。

道者,天下萬物的先天之本,一切生命的原始之性。

道之動,指的是萬物發展變化背後隱藏著的動因。

“反者,道之動”是在解讀陰陽律:兩氣交感而成體,不可執一為定向。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盡在一掌中。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背後動因,是其內部相反的陰陽二氣共存、交感和互動產生的。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圖2 太極是萬物內部終極存在——本原即道或元氣之示意圖

太極者,萬物內部本原元氣之執行示意圖,源於伏羲,是用圖示方式在描摹本原道或元氣。

其涵蓋了大至宏觀宇宙,小至微觀粒子,所謂“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弱者,道之用;生弱,死堅強

弱,力氣小,勢力小,與“強”相對。

因為弱肉強食,是以都想示強。

然而,樹根強壯,樹枝柔弱,結果:樹根在下,樹枝在上。

人生時柔弱,死時僵硬堅強。

老子這句話再講人事要害,不太好理解。舉一個劉邦韓信的例子。

劉邦之所以能夠得天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知道“弱者,道之用”的人事要害。

項羽強,得天下卻寧願回故里,認為佔咸陽是“錦衣夜行”;韓信原本是項羽的人,項羽示強不用韓信。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劉邦弱,50歲時築壇拜將,拜25歲的韓信為大將軍,在軍事方面聽韓信的,自己寧願示弱,讓韓信說了算,最後可以得天下。

天下萬物生於有

古今中外的思想泰斗、藝術大師和大科學家,其畢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要開啟萬物終極的大門,找到萬物統一性、普遍性、公允性的終極存在。

愛因斯坦說:

“從那些看起來十分不同的複雜現象中認識到它們的統一性,那是一種壯麗的感覺。”

西方2500多年哲學史、500多年的科學史打不開萬物終極的大門,蘇格拉底將終極問題交給了神,霍金說“人類現有的世界觀不足以理解宇宙。”

中西文明均起源於實證,沒有實證就沒有信任、沒有文明。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西方文明是感官實證文明、機器文明;

中華文明是修真實證文明、本原文明。

天下萬物都是由本原造化而成的,老子在這裡用“有”字,意義為存在、為物質屬性。

有生於無,道有混成

有生於無,第一層意思:感官可以感知的萬物為有,造化萬物的本原為無。

第二層意思:道者即本原,是由混沌階段發展演化而成的。

萬物統一性是萬物的共性,而非個性。個性即可感性,可感性越強,說明個性越強。因此,可感性強者不可能是本原,因個性越強,共性越弱。

比方說,水與火的可感性很強,個性很強,是形而下者,因此不可能是本原。

相反,氣的可感性弱,個性弱,共性強,是天下最複雜的形而上者,是本原。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感官無法感知者屬於形而上者,為道,為本原,為元氣;

感官可以感知者屬於形而下者,為器,為形體,為皮囊。

總而言之,老子《道德經》是全人類開啟萬物終極大門的最高思想成就。如果我們不能從元氣本原論的角度來解讀,很難理解其真意。

文喜有話說

13371757799@163。com

2019。6。22。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無光天的生命之花2019-06-21 06:15:57

沒有月球【地球海洋照樣潮起潮落】♥月球本身要隨氣潮波動♥

既然是月球引力拉起地球海洋產生的地潮海潮氣潮,那麼地球自轉每天都一樣相差也不到0。01秒……月球繞地球公轉是一直有變化的而且每天向東向前移動很多。那麼漲潮是有月球引起的……同一區域緯度經度漲潮有月球在地球正上空引起的,那漲潮的時間應該隨月球運動而變化。問題就在於同一區域緯度經度測出來的漲潮時間幾乎固定不變初一到十五的時間表,因為月球始終向前向東執行時間是會改變的,漲潮時間為何那樣準時而且一天兩次相隔時間12小時。

決定漲潮的動力及時間☞☞不是有月球(萬有引力)決定,而是有太陽來決定的。地球繞太陽公轉會在(太陽系的南極與北極)之間移動所以地球上就有南迴歸線北迴歸線。正是南北迴歸線是太陽垂直於地球地面決定漲潮的範圍及區域。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任何區域只要太陽垂直於地面海面洋麵時……西半球西面就會漲潮,離太陽垂直面較遠的區域南緯與北緯漲潮會慢一點到來越遠越慢。切記太陽垂直於洋麵會南北移動的所以同一區域漲潮時間會一天比一天早或慢。

地球地面海洋受到來自太陽系的(反推力)重力……力量來自太陽系最外面外層的氫壁,當太陽垂直於地球地面時在地球地面另外一面就受到了來自太陽系氫壁的重力(反推力),就象我們用兩隻手壓大氣球一樣把球面壓下去,因為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動……又因垂直於一地面洋麵的(反推力)成一直線,所以地球潮汐會有兩面性同時進行成一直線間隔12小時。

地球地面洋麵海面的潮汐現象與月球(及萬有引力)不相關,沒有月球出現的區域漲潮照樣進行,沒有月球……地球海洋潮汐照樣進行。如果找到一個行星有液態海洋會自轉且沒有衛星……海洋潮汐照樣進行。

與地球自轉軸平行的緯度南緯30度經過赤道到北緯30度之間……只要太陽垂直於海面洋麵時。在此位置的西面西半球開始漲潮(百分百正確)。請大家親自去驗證。我說1000遍1萬遍也不算數只有你們親自驗證了才算數。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吐槽癖2019-05-26 03:51:51

我們生活在99%由過去影響著的意識形態裡

所謂的命運也就是如此,只要人的意識基本框架結構穩定了,八九不離十…

可是我們無法不去認同過往的經歷,因為那些構成了你現在所認知的自己,以及在當下投射對未來的幻想,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自我更加牢固,事實上我們必須利用記憶來記住“自己”否則“我”就隨著時間消失了~

因為一切都在變化

其實時間並不存在,人們將變化的概念等同於時間,其根本是因為你無法留住任何人事物

【反者道之動】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徐智8182019-06-20 10:05:56

本章《道德經》與楚簡相關內容有巨大差別,我認為《楚簡》是合符老子思想的,《道德經》的相關經文是竄改過的。經文應該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生於無。”(郭店楚簡譯文)理由如下:《道德經》比《楚簡》多出一個“有”字。這一個“有”字,使老子關於萬物生化論成為一個從“無”到“有”又從“有”至萬物的單純的發展序列。即:“無—有—萬物”。這樣,“無”是第一位的,“有”是第二位的,“有”從屬於“無”。但是,《道德經》二章又分明寫到:“有無相生”。這句經文分明說:“有”與“無”是對等的,“無”生”有“,而“有”生“無”。此其一也。

再看經文:“反者,道之動”。萬“物”何謂?“有”也。

“有”之“動”何?“反”也。

“有”之“反”指向何?“無”也。這不就是“有”生“無”嗎?此其二也。

老子的思想從何而來:除上古哲人所傳外,大量的自然現象使老子看到:太陽在升降,月亮在迴圈,星星在隕落。山在崩,地在塌,滄海變成了桑田。於是,得出結論:萬物皆動。在生命領域,一切新生之物雖為母體所產,但是,與母體總有不同,(世上絕無一例完全相同之物。)於是,老子得出結論:一切新生之物除母體賦與之外,總會增加新的東西。由母體所得的部份,稱之為“生於有”,不同與母體的部份又不知何來之物稱之為“生於無”。於是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生於無。如此而也。此其三也。

為什麼《道德經》要竄改這句經文呢?《楚簡》,據專家稱寫於元前三百年左右,是從楚王師慎到之墓所出,此時,乃戰國時期,諸候國興亡乃常事,候王們旦求自保,並無強烈的長久萬世之念和要求。《帛書》寫於秦漢之際,河上,王弼,付奕的巜道德經》傳本都在秦及秦之下。自秦始,一切統治者皆看到統一天下的可能,而秦還獲得成功,總希望一統天下,一世,二世,萬世長存,當然不希望已得到的江山滅失。寫經者改“有無相生”之義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直譯就是:萬物從“無”生出之後,變為“有”,之後是“有”生“有”,“有”生萬物,千秋萬代生下去,與“無”沒有半點關係了。這不就是秦始皇想的,一世,二世,萬萬世嗎?一切文化傳播者都有依靠強權的心結和需要。因此,改經者之心豈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天下萬物生於有,生於無”。實際上只講了“無生有”這一段。至於“有生無”這一段,不是本章所述內容,可以不講,但在第二章“有無相生”一句已明確指出“有生無”。本章“反者道之動”實際上己指出“有”的動向和結局。老子在第二章例舉了美惡,有無,難易,前後,高下,音聲等相反相成之現象,在全經八十一章多處有述。《道德經》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只講無生有,不講有生無。倒成了整本《道德經》中的例外。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湯谷沖霄2019-06-22 05:24:58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語道出了,萬物演化的規律中什麼是神機動力;什麼是不變的根基,及演化時根基的存在狀態。

“道”形而上“左間”,“左間”上升運動的動力來自返歸者。反、返通用。誰是返歸者?道由陰陽兩氣構成,陽氣來自天(陰抱回而降)陰氣產自地。“左間”由地起,返者是陽氣。可用的弱者是誰?地面上的萬物唯水柔弱不爭,氺是道的可用根基。氣是陽能,水是陰質,陽能是道執行的動力,陰質是道利用的根基。

同理可解注“反者器之動,弱者器之用”。

“左間”陽氣化升溫,把有形之物化為氣,有生無,“右間”陽氣化降溫,把無形的氣生的有形之物,由無生有。

萬物新生是陰質在陽能作用下重新組合的產物。陰質重組必須是在氣、液兩種狀態下進行,陰質必須細化到超微細,眼不見為無。新物眼可見為有。有由無所生,無由有所化。“左間”“右間”無始無終。質能轉換永不停。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堅持空虛2019-06-19 23:02:49

道的執行是迴圈往復的,它總是表現的很軟弱。天下萬物產生於既有的混沌,而混沌出於虛空。換句話說,萬物出自於有形的物質,而有形的物質產生於無形的道。

這裡的反者三種含義。1規律運動的反向性,就是物極必反的反。比如由生到死,生的量變產生了此消彼長的效果,最終走向死亡。

2是迴歸的意思,事物按照一個運動方向,由起點執行並最終回到起點。比如春夏秋冬,陰晴圓缺,晨午晚夜等等。代表事物迴圈往復的發展規律。

3指相反相成,既對立又統一的事物。內外,表裡,正反等等。

它們都在默默的影響著世間萬物的生息繁衍。比起電閃雷鳴來,看似柔弱卻無法改變和停止。人們通常善於利用自身的優點達到目的,其實善於利用自己柔弱的地方也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而道是最柔弱的,但是卻能蘊藏著無窮的力量。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河東來2019-06-20 04:09:39

這段話實際上闡述的是“無中生有”的基本原理,是一種“易”(變化)的基本規律,叫做“陽極不生陽而生陰”,相對應的則是“陰極不生陰而生陽”。

我們用宗教的概念來分析一下,我們知道,中國人一般都是無神論者,按照“易”的基本觀念,無神論者思考的極端就會對自己無法解釋的現象,萌發出一些宗教的觀念和想法了。

以牛頓為例,他是大物理學家,本來應該是無神論到底,結果到晚年,感覺對科學的思考和探索永無止境,也去研究神學了,可以看出,人們對於自己的認知一時解釋不了的事情就會用宗教來安慰自己,麻醉自己。

一種力量或者慾望,強烈到了極點就會出現相反的效果,這就叫“反者道之動”。

後世的《增廣賢文》有一句比較形象的話,叫“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就是敘述的這種情況。

所以老子的勸告是,“弱者道之用”,就是說“過猶不及”,就像我們拉彈簧或弓箭時拉力一般都是越大,彈力越大,射得越遠,但事實上是存在彈簧係數的,超過最高點,彈簧就失靈了,弓弦就拉斷了,所以不要用力過猛,效果適得其反,這裡的“弱”,是指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過於強烈的力量或慾望可能達到的卻是反效果。

比如水,在我們飢渴的時候,降雨☔️就是非常渴求的,但也不要下得過多,不然就可能由旱災變為洪災。

再比如,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這三位帝王,應該說都是雄才大略的主,但他們都成為了敗亡的典型,他們屬於那種超過自己能力的極限去實現慾望,反而達不到目標。

天下萬物歸根結底都是物質第一性的,就叫“天下萬物生於有”,這個物質第一性是怎麼產生的呢?是唯心到了極點的產物,就是說,我們唯心的觀點的極限思考,就發現物質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這就叫“有生於無”,或者叫“無中生有”。

舉例說明,人們對於自己無法解釋的事情,就將其歸結為宗教,認為有神,而這個認為的有神,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是無神的,所以有神的極限實際上就轉化為了無神。

人們一般認為,長生不老是十分幸福的事,但西方有一部《不老傳說》則描述了一個長生不老者的苦惱,他反而希望自己可以實現普通人那樣的自然死亡,自然死亡對他來說 已經成為了極大的奢望。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智囊劉伯溫2019-06-19 22:29:34

反者道之動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③,有生於無④。

[譯文] 迴圈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註釋] 1、反者:迴圈往復。一說意為相反,對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這裡指道的有形質,與一章中“有名萬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無相生的“有”字。 4、無:與一章中的“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相同。但不同於“有無相生”的“無”。此處的“無”指超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 [引語] 在一、四、五、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章裡,老子從各方面闡述關於“道”的理論。在本章裡,老子用極其簡練的文字,講述了“道”的運動變化法則和“道”產生天下萬物的作用。關於“道”的基本理論,本章和四十二章都是就此而論的。本章雖然只有兩句話,但言簡意賅,含義十分豐富。

[評析] 老子在《道德經》裡,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對立轉化是永恆不變的規律”,概括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現象與本質,這是十分光輝和精闢的見解。“反者道之動”,歷來解釋者有兩種觀點:一是說矛盾著的對立物各自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二是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其實這兩種解釋意思是相同的。因為老子承認運動,承認運動迴圈往復、週而復始。這當然是老子認識上的不足。因為對立面的互相轉化,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得實現,不具備一定條件,是不能轉化的。不經過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轉化,這就多少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了。“弱者道之用”,是說“道”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這不完全是消極的,同樣也有積極性的一面,道創造萬物,並不使萬物感到有什麼強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和成長。用弱和用強,也就是是“無為”和“有為”的區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的論者認為這一句可以概括出“無―有―萬物”的公式,並說萬物畢竟是從“無”而來的。其實,老子講“有”和“無”,並不曾把“無’當作第一性的東西,而把“有”當作第二性的東西,他是把有與無當成相互對立的兩個哲學範疇,有與無都是道的屬性,是道產生天地萬物時由無形質落向有形質的活動過程。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上醫自療2019-05-26 07:32:49

大周天修煉術語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陽哥講壇2019-06-19 22:52:44

敢於反叛的人才是道的變化所在,而弱者只是道的構成部分,天下萬物生於尊重規則的事物,而尊重規則的事物又生於敢於反對規則的事物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人性素養導師阿梅2019-05-26 05:07:27

謝謝邀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結合道德經原文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欲出。來理解。反者道之動。意味著道的運動會帶來質的變化,維度的變化。弱者道之用是因為天地之間就像一個大風箱,其中擾動的越厲害,越能體會到他要把你清除去。所以不擾動才是符合道的規律的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四碗風2019-06-20 21:08:09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與正相反。道,人道,天道,世道,也是事物規律。意思可理解為向反方向行駛的人,是因為道的變動,超出正常道的範圍,在向正常道的兩極運動。一個是達不到道,一個是超過了道,過猶不及之意。反者就是道的另一端過猶不及者。反者,還指向反方向行動之人,強調人生方向。遇事轉換思維方法,從常有的框框中出離,另闢生機。根據事態狀況,變化,棄舊迎新,不墨守陳規,走死衚衕,隨時調整適應現實的方法,轉換生機。

弱者道之用,弱,與強相反。正道上行駛的人有強有弱,弱者,是被用來行駛道的,行駛人道,世道的。就是世界的變化是因為有弱者而在改變,道,是為弱者而改變。弱者是社會的關注點,是社會進步的弱勢群體。社會要發展就要使弱者有改變,使弱者向強者路上改變。弱者強大整個社會才強大。強者是自強自救型,社會很多強人,能人這種型別。弱者需要行駛道的人扶持,幫助。道為他們而隨時調整。這是政治,經濟,教育等任何社會行業的發展規律,管理規律。

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事物發展的因果規律,也是事物發展相互迴圈,萬物陰陽互補的規律。也是事物新陳代謝,相互更替,向更高階方向發展的規律。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絳稱2019-06-19 22:57:16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反者:迴圈反覆;

有:道的有形質。與《道德經》第一章中“有名萬物之母”的“有”相同;

無:超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與《道德經》第一章中“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相同;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說反覆是道的運動需要,柔和是道的運用法則;“反者道之動”是指事物矛盾相對立各自向著自己的相反的方向轉化,也就是說事物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週而復始;“弱者道之用”是說道在發揮作用,道創造萬物,並不使萬物感受到外在的強迫力量,而是一切都是自然地發生;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弱”與“強”也可以理解為“有為”和“無為”的區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事萬物都是因為有而存在,而有也是因為無才產生;天下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

這兩句言簡意賅,突出事物的矛盾和對立,轉化是永恆不變的規律,概括了自然和人類社會事物變化的規律,不要以為事物總會朝著一個方向執行,在一定的條件下事物會轉化,這是客觀規律,所以說向著相反方向的運動也是道的作用。那是因為道的法則永遠不會變。強弱轉化,有無相生,這是道永恆不變的規律。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劉怯之2019-06-19 21:40:21

謝悟空問答邀請!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段話,是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全文。若在今天的語境下,大致可以這樣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相反的力量才是時空世界(道)保持平衡穩定的動力(如反物質、暗物質與暗能量),最微小的物質才是構成時空世界(道)的堅實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也許有人認為不可能這麼簡單吧,那不妨結合第四十一章一起來讀。

第四十一章原文為: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第四十一章的大概意思是:

最頂級的專業工作者(比如大科學家)瞭解到道(宇宙時空)的真相後,仍不斷堅持探索研究。普通專業工作者瞭解到道的知識後,既相信又迷惑。

最下等的專業工作者聽聞道的概念後,以大笑的方式來嘲諷道的存在。當今世界真到了不笑,不足以為道的時代。

為此建立道學思想理論的先驅指出:明道若昧(道易明難述),進道若退(要明白道需置身於道之外),夷道若纇(道即時空結構,無法理清且纏結交織),上徳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要想弄清楚道,需要藉助一些方法才行。

可見,老子的話,其實簡明易懂,老子的道,其實也是直接了當。只是後人想多了,把老子的道,搞成牛角尖,拼命往裡鑽。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西窗老人2020-07-13 09:05:32

要懂道德經,不學何以知之?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共論矛盾2019-06-11 19:36:21

天下萬物,盡在矛盾。

矛盾運動,對立走向統一。

反者,對立也。

正者,統一也。

矛盾大道,始於反,終於正,反者道之動也。

弱者,對立也。

強者,統一也。

矛盾大道,始於弱,終於強,弱者道之用也。

有者,對立也。

無者,統一也。

矛盾大道,有生於無,萬物始出,對立走向統一,終歸於無,成就大一統。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無忌哥哥sz2019-06-20 13:23:04

反者道之動,我看了這裡所有的回答,沒有一個對的。而且市面上講解《道德經》的書籍,也沒有一個把這句話講清楚的。

等我有空來講。

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你是怎麼理解的?粒子5962019-06-23 06:39:54

其實很好理解,因找不到源頭,只能這樣說‘’有生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