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寫白皮書區塊鏈概念和ICO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大腳汽車2018-03-17 19:05:12

代寫“白皮書”:其實我做的才是“穩賺不賠”的區塊鏈生意

懂懂筆記 • 2018-03-16 • 區塊鏈

雖然不會炒幣,但我會寫“白皮書”呀

代寫白皮書區塊鏈概念和ICO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

“據金融研究機構Autonomous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新興科技公司透過ICO已經融資了近13億美元。在最近一個月內,ICO融資規模就高達近6億美元,幾乎佔到了上半年融資規模的一半。”

這條舊新聞,釋出於2017年7月。它一直靜靜地躺在何傑的微信收藏裡,像一束光,不斷給他輸送著信心。何傑不是圈內的投資人,但是他每天的工作和區塊鏈投資機構、專案都息息相關,他坦言自己的“生意”絕對不會虧錢,因為自己是寫“白皮書”的高手。

“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好在沒有任何風險。”在一些區塊鏈圈子裡已經小有名氣的何傑告訴懂懂筆記,他幫企業代寫區塊鏈白皮書,只考慮敘述內容和商業模型的完整性。至於這個專案最後能否落地,成敗如何,都不是他需要關心的問題。加上先收定金不賒賬的原則,也讓他免去了許多商業上的糾紛,更讓“寫白皮書”成了區塊鏈領域裡,最穩賺不虧的行當。

如今,何傑身邊每天都會簇擁著一些不想錯過區塊鏈紅利,卻又Diss挖礦炒幣、信不過私募代投、言必Token的“創業者”,他們都在期待著何傑批次生產的“白皮書”能儘快幫助自己創造財富。他們的夢想,才剛剛開始……

“白皮書”成了香餑餑

代寫白皮書區塊鏈概念和ICO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

“我是從兩年前開始接觸區塊鏈的,白皮書的底子也算是有一點兒吧。”

何傑告訴懂懂筆記,兩年前,他在創業熱潮的推動下加入了一家FA機構,負責幫助有融資需求的創企最佳化、代寫商業計劃書。頭腦靈活的他,很快做得一手好PPT,也受到了老闆的賞識。當時,他雖然關注比特幣但並未想到會與自己的職業有什麼關聯。

“不過從去年初開始,寫BP很快不那麼吃香了。”隨著市場上的創業專案逐漸匱乏,加之創投機構日趨理性,大量被稱為融資“中間商”的FA機構,日子也並不好過。何傑的收入開始大幅下滑,“最好的時候,每個月能拿個兩三萬,但去年經常每個月就只發五六千了。”

此時由於某寶上大量代寫機構的“攪局”,一份二十頁左右的商業計劃書,市場報價已經低於千元。面對公司裁員的隱憂,他一方面感謝老大的“不殺之恩”,另一方面卻在尋找新的出路。

去年初夏,一位自稱在數字金融企業工作的朋友找到何傑,詢問他是否瞭解區塊鏈,是否知道ICO,是否擅長代寫白皮書。“那時候,區塊鏈概念和ICO我都有一定了解,白皮書只是略知皮毛,壯著膽子聊過幾句後,對方直接給了報價,一下子把我嚇傻了。”

他清晰記得,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並可以先行支付5000元的定金。而且在協議上約定可修改兩次,超過兩次修改,無論是哪一方的責任,都可以再加5000元/次作為修改的“辛苦費”。

這樣的條件,讓何傑喜出望外,二話不說就接下了這個代寫任務。“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雖然我沒有寫過白皮書,但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是挺自信的。”以瞭解公司和專案背景為由,何傑從機構那裡要來了兩份類似的區塊鏈白皮書,開始埋頭鑽研“範例”裡面的乾貨。

他發現,能夠吸收“範例”中的理論和概念,並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固然是好事,但萬一要是完全看不懂,那直接依樣畫葫蘆“高仿”一套,把要素和結構照搬過來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這些白皮書的套路和商業計劃書都差不多,吹噓一下專案前景,吹捧一下公司實力,高大上的團隊背景,再捏咕些行業背書。”

在對區塊鏈和ICO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何傑開始著手撰寫白皮書“處女作”。他告訴懂懂筆記,根據對方的需求,區塊鏈白皮書一定要足夠“厚”,頁數要讓人感覺內容豐富和詳細,這樣才能凸顯出專案的“專業性”。

“因此,有些本來可以一句話帶過的概念,就要儘可能的拆分成若干個點來分析。”他在“範例”中摘抄了大量理論性的東西進行堆砌後,一套頁數多達80頁,看起來十分“厚實”的區塊鏈專案白皮書,就這樣誕生了。

在何傑看來,憑藉經驗操作這種區塊鏈白皮書的難度並不大,而他也為自己能找到一門好“生意”而沾沾自喜,開始夢想一個月寫個十來份白皮書時的情景。那麼,一樣是將“專案”講清楚,一樣是拿來“圈錢”的白皮書,真的這麼簡單?

“白皮書”也是一門技術活

代寫白皮書區塊鏈概念和ICO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

“我想著把成稿給他們之後,就等錢了,結果卻捱了一頓罵。”

將區塊鏈白皮書提交給這家數資機構之後,對方很不滿意。覺得何傑所撰寫的白皮書缺少專案解決方案的描述——“幣圈”很重視的代幣實施、分配以及資金使用計劃,而這些內容都沒有闡述清晰。同時,何傑所羅列的資料,對方認為對市場前景、散戶規模也缺乏支撐。

總而言之,這套白皮書看下來之後,幾乎每與什麼乾貨,就只剩下“吹噓”。

“但這些我都覺得沒什麼,最侮辱人的是,他居然說看錯人了。”對方告訴何傑,之所以會找他寫區塊鏈白皮書,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備這項能力的人並不多。而且,能夠將白皮書寫得有乾貨的,一般都是在區塊鏈領域深耕已久,瞭解區塊鏈開發、基礎理論紮實的工程師,這種人確實難找。

在多次修改依舊無法達到要求之後,對方直接給了何傑5000元辛苦費,就不再有任何聯絡了。這次受挫,並沒有打擊到何傑,反而讓他在“人才緊缺”的區塊鏈白皮書上,看到新的賺錢商機。

為了涉獵更多區塊鏈的基礎知識,何傑從網上購買了大量相關的書籍,查閱各種資料,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惡補”區塊鏈理論,“速成”白皮書寫作技能。

“我真的不想再寫廉價的BP了,不如趁區塊鏈的井噴期小賺一把。”何傑表示,自己除了惡補基礎理論之外,還不斷地透過身邊朋友的介紹,嘗試接觸更多與區塊鏈、數字金融相關的企業,瞭解更多行業內的資訊。他在幾個當地的“幣圈”裡,主動承接一些要求不是很高的專案白皮書,當做練手。

功不負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兩個月的“惡補”和“苦練”,何傑寫出來的區塊鏈白皮書,已經不再是隻闡述商業模式、只能忽悠“小白”的“入門版”。而是涵蓋了專案相關技術原理、模型架構、資料支撐的“專業著作”。對於部分ICO專案,他甚至能將代幣發行總量、流通量、私募比、解禁週期甚至應用環境等,都進行了詳盡的設計與描述。

“尤其是知道了部分機構的商業套路之後,寫白皮書就更加得心應手了。”他告訴懂懂筆記,隨著去年10月份以後找他撰寫區塊鏈白皮書的機構越來越多,收費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以ICO專案的白皮書為例,開價大約在2~5萬元不等,根據企業所提供材料的多少和難易程度,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浮動空間。“有些企業連概念都沒有研究明白,就是想往區塊鏈概念上硬套,這樣寫起來就很費勁,什麼都要我自己想自己設計,所以收費自然也就貴很多。”

何傑透露,現在企業只要提供ICO專案的交易邏輯、盈利模式、私募比例、公開募集計劃等關鍵要素,他就能夠將這些核心要素,包裝成一份看起來相當嚴謹的官方白皮書,甚至連前景規劃、運作規範也都應有盡有。

“需求很大,單子很多,這業務其實是做著做著就熟練了。”何傑表示,只要企業所能提供的基礎材料足夠詳實,一份7萬字、50頁左右的區塊鏈白皮書,僅需要四五天左右就能夠完成。按照這樣計算下來,何傑每個月可以獲得十多萬元的收入,“工作早就辭了,現在也找了一兩個幫手,每天就是等圈裡的朋友找上門來,專心寫好白皮書。”

對於何傑來說,每一份親手操辦的白皮書都是“完美”的。因為他只要將專案技術邏輯、交易模式、商業閉環描述清楚,即可收到相應的報酬。而專案日後的成敗、代幣價值的高低、散戶數量的多少,一概與他無關,“都是先交錢再寫,也不存在欠賬的問題。”

“白皮書”難掩“不靠譜”

代寫白皮書區塊鏈概念和ICO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

相比炒幣的風險、買礦機的成本、技術和人員的投入,何傑僅憑藉著撰寫白皮書的小本領,就在區塊鏈井噴的背景環境下找到了一個幾乎不會“虧本”的生意。

但他也開始擔心,隨著區塊鏈白皮書的需求增加,願意去鑽研這項技能的人會越來越多。“專業寫白皮書的團隊已經出現不少了,未來競爭也許會變得更激烈,那些出手闊綽的數資專案,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得越來越少。”

何傑告訴懂懂筆記,在過去的這幾個月裡,他一共撰寫了將近60套區塊鏈白皮書,而且清一色都是ICO,除了“發幣”以外的區塊鏈應用專案一個都沒有,“這些專案怎麼說呢,感覺不靠譜、跟風的居多。”

“其實都不是真的想做區塊鏈。”他表示,找他寫區塊鏈白皮書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完全不懂區塊鏈,但看著區塊鏈火爆起來之後,想趁機蹭些行業熱度,好讓公司在投資者、資本機構面前有“故事”可講。

何傑透露,近一兩年資本市場趨於理性,有很多企業在“忽悠”融資這方面都不太順利。而就在這時,大量投資機構All in區塊鏈專案的資訊被釋放出來,讓這些企業看到了新的“融資”希望。“有時和他們聊天,他們自己也說與其說是做線上教育、共享專案、社群電商,還不如一句我是做區塊鏈的來錢快。”

另一類企業,就只想著發“幣”後儘快“割韭菜”。這些專案想著都是炒高幣價後,吸引大量散戶進入,然後再出貨砸盤變現。等到幣價處於低位時,再重複以上的套路。“不少專案是直接抄一套現成的區塊鏈底層技術,然後找一些刷單代理開始炒,忽悠完一波老韭菜,再吸引一批新韭菜進場。”

“在白皮書裡,這些團隊的背景都很牛逼,技術開發方面也完全沒有問題。”何傑透露,其實這些機構就只有創始人和合作人,別說專案運營和推廣策劃了,就連最基礎的開發人員都懶得找一個來裝裝樣子。何傑告訴懂懂筆記,他們花那麼多錢做出厚厚一沓的精美白皮書,只是為了能夠在專案釋出會上、公開募集時,看起來更正規、靠譜。

或許,這些急於發幣的專案很多會在最後演變成資金盤騙局,在崩盤之後紛紛跑路,留下大量無法“兌現”的代幣溜之大吉,讓所有的“韭菜”爛在地裡。“我經手的(白皮書)專案裡,去年12月底跑路的就有兩家,而且發起人都是有備而來,清一色的外籍。”何傑滿臉不屑地說到。

當問及何傑,他幫助那些機構撰寫白皮書,掙的是否也是“不義之財”時,何傑不以為然地反問:“寫區塊鏈白皮書只是一項技能,白皮書本身也僅僅是一個工具罷了。去美國西部淘金的人或許有問題,可是賣牛仔褲的有對錯嗎?”

作為“工具”的設計者,他坦言沒有辦法規定使用者一定要揹負道義責任。並且客戶掏了錢,白皮書怎麼用他的確管不著,而自己能夠做的只是按商業協議寫出東西,“誰能保證那些財富榜上的富豪們,每一分錢都來的正直?”

對於何傑的觀點,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區塊鏈“狂熱”的大環境下,的確催生了許多賺錢的門道。無論是割“韭菜”、賣礦機,還是風起雲湧的區塊鏈媒體,以及寫白皮書的小機構,都在一片焦慮和興奮中無限膨脹,如美麗曇花般開始綻放。

放眼各個城市正在舉行的座談會、交流會,“區塊鏈”三個字已經滿眼都是,網路上幣圈和鏈圈似乎也從互相鄙視開始轉為達成共識。而用於官方釋出正式檔案的“白皮書”,似乎也成了機構“割韭菜”、拿融資的工具。據說這個小圈子內的專業“人才”,早就變得供不應求,相對於某某新媒體百萬千萬年薪聘請區塊鏈主編的新聞,也相差無幾。

雖說每個風口的誕生都是草根創業的天賜良機,但如此瘋狂的“造富”行為,又能夠持續多久?

不可否認,區塊鏈將帶來新的技術革新,在未來的行業應用上也會有無限可能。但對待這樣一項新興事物,是不是能有更多人去冷靜、謹慎地分析一下,這概念背後的真正價值。

“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的。”聽到懂懂筆記說出這句話後,何傑沉思了一下,表情凝重地說了一句:“你們想不想發幣,要寫白皮書可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