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裡奪回本族女人?儒雅湖泊u42019-03-20 10:27:53

袁紹的大將最有名的自然是被時常並提的顏良、文丑。在後來的演義小說《三國演義》裡,二人都是被關羽斬殺,但在正史上只有顏良是死於關羽的大刀下的。顏良、文丑素來以勇猛著稱,所以孔融勸曹操小心二人。

在官渡戰役起初階段,曹操採用了謀士的意見,先在延津佯裝渡河,分散袁紹大軍。另一邊曹操率兵向白馬河進發,同顏良相遇。由於顏良始料未及,倉促迎戰,慌亂中被關羽在亂軍中斬殺。後曹操的運糧車隊出現在白馬附近,完全暴露在袁紹的視野中,實際上這是曹軍的誘敵計策。文丑率軍前來搶掠物資,正在起興的當頭,被曹操率領的六百士兵斬殺。

袁紹軍中除了顏良、文丑之外,實際上還有實力不亞於他們二人的將士存在。後來失守烏巢的淳于瓊,本來是個武藝極為高強的人。可能因為他猜測曹操不知道烏巢有糧草存在,所以喝的伶仃大醉被曹操殺個正著。另外韓猛也是個極其勇猛的人,只是在《三國演義》中極少被提到。只有一次曹操想截袁紹的糧草,但是他猶豫不決,就是因為護送糧草的人是韓猛,可見他的實力是不容小覷。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出在袁紹這個人優柔寡斷,雖然謀略較多,卻是不善於決斷之人,從而時常錯失良機。在官渡戰役期間,劉備起兵反曹,田豐勸袁紹奇襲曹操後部。但是袁紹卻以小二病重,而不願出兵,等到了劉備敗於曹操,他才興師動眾討伐曹操起來了。再有就是袁紹雖會用人,但不懂的識人。袁紹手下的田豐、許攸、逢紀等人都是有名的謀士,但是他們內地裡常因為不合而時常相互爭鬥,袁紹又部分忠良。田豐極力諫言要以持久戰術拖延,令曹操斷糧而敗。但是袁紹非但不聽反而將田豐關入大牢。還有就是袁紹心存婦人之心,部下受傷他會很傷心,但是倘若手下立功了,他有對封賞極為吝嗇。導致袁紹軍中很多人才沒被重用,最後反而投降了曹操。

另外就是曹操無論在政治上的決策,還是軍事上的部署,其能力和見識都超過了袁紹。曹操挾天子就為他的政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袁紹還嫌棄天子吳用。曹操面對袁紹的遠超於他的大軍,重點設防,做到從容應對。加上曹操對人才的渴望,才會令許攸背離袁紹,成為袁紹官渡之戰失敗的關鍵因素所在。

在新版電視《三國》中,曹操對袁紹的評價可謂是既刻薄,又在理。曹操說他在二十歲上下的時候,是極其的崇拜袁紹,因為傳說他是「四世三公」之家出來的,德望自是非凡。不過到三十歲的時候,曹操與袁紹同在一朝任職,這時的他開始看不起袁紹了。最後到了四十歲之際,二人都割據一方,曹操索性就蔑視袁紹了。

為什麼呢?因為曹操在經歷了多年,看人有了豐富的閱歷。在曹操眼裡,袁紹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卻是內心膽小之人。袁紹生性優柔寡斷,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是畏首畏腳難以做出決定,但是看到蠅頭小利,卻又沒頭沒腦地一擁而上。曹操評價袁紹雖然身為人主,但是心胸狹隘,剛愎多疑,時常做出政令不一的行為。即便手上有著眾多的人才將領,卻不懂的使用,任人唯情,而不用賢。

曹操在東漢末年,立足中原,並透過官渡之戰統一北方。之後,北方各胡人部落,對曹操畢恭畢敬,歲歲來貢「魏王」。連統一的大漢都敢侵犯的胡人,何以對中國三分之一的主人曹操俯首帖耳、不敢輕慢?

這就需要從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一起著名外戰說起——曹操北征烏桓。

曹操北征遭到很多人反對,理由就是一個字:遠。但曹操三國志》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師北伐,他採納了郭嘉的建議,丟掉輜重,軍隊輕裝前進。八月,曹軍兵至白狼山(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太陽山),在這裡展開了與烏桓的決戰。

這是一場遭遇戰。袁紹的兩個兒子和兩個烏桓大將帶領數萬名騎兵迎面殺向曹軍。此時烏桓軍兵力眾多,而曹軍人困馬乏,很多人顯出畏戰神色。曹操登上白狼山,看出烏桓騎兵的弱點:單兵作戰可以,整體作戰散漫。他看出敵人陣勢不甚整齊,於是採取集團軍「閃電戰」,以大將張遼、張郃為前鋒,列陣縱兵出擊。經過一場血戰,烏桓軍隊大敗,陳湯的誓言一樣,展現了一種慷慨激昂的氣概,對漢魂大有裨益,所以受到了後世的推崇和敬仰。漢民族高揚鐵血之風,令人感佩。,

轉機就在曹操北征烏桓,威震北方時出現。曹操早年非常仰慕清流,視蔡邕為師,對老師的才女非常牽掛。於是一出「文姬歸漢」的大戲上演。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匈奴單於派弟弟呼廚泉到鄴城來拜謁曹操。鄴城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臨漳縣,當時曹操想把這裡設為王都。匈奴人一來,曹操早有準備,立刻把呼廚泉當人質軟禁在鄴城。隨後以金璧為重禮,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向左賢王說明曹操想贖蔡文姬歸漢的來意。一開始,這個要求被左賢王拒絕,但畢竟單於才是匈奴的最高首領,左賢王只不過一侯而已,豈敢拿領導的弟弟的人身安全賭氣,思來想去,最後忍痛同意文姬歸漢。就這樣,蔡文姬流離西域十二年後,離開了西域回歸中原。

《三國》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裡奪回本族女人?路遙lgy2019-03-19 15:48:49

說曹操奪回本族的人,應該是接蔡文姬歸漢吧!但是不是奪回來的!

曹操自從赤壁之戰失敗後,經過幾年的修正,軍威重振。公元216年,進爵為魏王。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連南匈奴得呼廚泉單于都特地來到鄴城拜賀。曹操把呼廚泉單于留在鄴城,貴賓一樣的接待他,讓匈奴的右賢王回去幫助單于監理國家。

南匈奴與漢朝(曹操沒有稱帝)關係和好,曹操就想起了已經死去的好友蔡邕,有一個女兒還留在南匈奴,她就是蔡文姬!此時蔡文姬在南匈奴已經十二年,是左賢王的妻子。儘管她已經基本習慣了那裡的生活,可是還是思念故國。曹操就派人帶重金與禮物,去接蔡文姬。南匈奴左賢王不捨,卻不敢違背曹操的意圖。只好同意蔡文姬回漢。

蔡文姬離別自己的孩子回到了鄴城,寫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後被曹操嫁給了董祀。歷史稱為“文姬歸漢!

《三國》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裡奪回本族女人?談古論金2019-03-20 17:51:13

問題提到的奪回本族女人,指的就是曹操贖回蔡邕的女兒蔡琰(蔡文姬)。

曹操做這件事是在建安十一年(207),因而某某百科文姬歸漢條目從216年曹操晉爵為魏王開始說起,在時間上是不對的。

明確了這個時間,對於回答這個問題很重要。

要知道真到了216年,曹操已經把南匈奴末代單于欒提呼廚泉控制在了鄴城,而將南匈奴分成五部派右賢王去卑監國,南匈奴已經基本上變成了編戶齊民,如果在此時,要接回蔡文姬可能只要一介使者一紙敕令,不需要重金來贖。

而如果在202年之前,欒提呼廚泉還和曹操處於敵對狀態,文姬歸漢也無從談起。

《三國》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裡奪回本族女人?

《三國》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裡奪回本族女人?

202和207之間還有5年,但是這個5年時間內,曹操忙於平定袁紹的幾個兒子袁譚、袁尚、袁熙以及烏桓,待到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大敗烏桓之後,曹操馬上想到接回蔡文姬,可以說是很夠可以的了。

史書說『曹操素與邕善』,曹丕後來敘述其父曹操與蔡邕的關係時,也有『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的說法,但這種描述多少有點過於抬高曹操,蔡邕比曹操年長22歲,與其說當年有多深的交情,毋寧說蔡邕可能賞識和獎掖過年輕的曹操,曹操知恩圖報,也有接續文化傳承的想法,因而才『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

《三國》曹操為何能從匈奴手裡奪回本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