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怎麼產生的,應當如何應對?中華醫學科普2018-02-28 15:54:36

【2018-02-28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

如題,謝邀,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定義、臨床表現特點,有什麼治療原則有個簡單的瞭解和認識。隨著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增多,心理應激尤其是創傷後產生的心理應激越來越多,應該如何有效的克服或者緩解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事實。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怎麼產生的,應當如何應對?

世界範圍內,超過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1次創傷性事件,大概有31%的人會經歷4次及以上。創傷後應激障礙是經歷創傷事件後最為常見的心理病理性反應,該疾病的病程較長且容易復發,很多此類患者會出現自殘、自殺、藥物濫用行為,對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

社會弱勢群體(比如殘障人士)、士兵、警察、消防員以及各種災害的搶救人員被報道有較高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發病率。但有明顯的性別差 異,比如被性侵犯後,男性罹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機率是65%, 而女性是46%;但在受到身體攻擊後,女性罹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機率是22%,而男性是2%;創傷事件的型別也會 影響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病率,特別是涉及到死亡、虐待、肢體殘缺、顱腦損傷以及始料未及的不可控事件。此外,超過50%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都合併有焦慮障礙、抑鬱障礙 或者藥物濫用。在對退休老兵的調查中發現,創傷後應激障礙增加了呼吸系統腫瘤以及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率。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生理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基因、表觀遺傳學調控、神經內分泌、炎症標記物以及睡眠障礙;其中,有些易感因素是在暴露之前就存在,比如FKBP 5基因的多型性以及心率變異係數,而有些因素是暴露之後才顯示出來的,比如免疫改變和神經炎症反應。雖然影響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因素很多,但是這些因素互相影響,而且特異性不強(個體的差異性很大),因此目前還不能透過生物標記物來有效預測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病以及預後。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心理干預、藥物干預以及一些創新性的療法。其中對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急性期(病 期在3個月之內)以及慢性期(病期在3個月以上)的治 療目標以及療效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