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使用者8780827739392019-07-16 17:27:39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起跑線焦慮症”這個症狀在如今的家長身上表現的愈來愈明顯,家長巴不得孩子每天海納知識,琴棋書畫、天文地理樣樣精通,意圖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每年便有幾百萬大學生步入社會工作,激烈的競爭現狀讓家長有此“症狀”實屬正常。孩子身上寄託著上一輩的希望,家長都希望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成龍成鳳。

以學校為一單元,孩子在校的學習條件是對等的,那麼想要在這一單元內獲得更好的教育,除了報培訓班給孩子加馬力外,最關鍵在於家長自身,兩個關鍵詞便是“情緒”與“陪伴”。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一、情緒具備傳染性,控制好情緒乃當務之急

家長們必須控制好“焦慮”,幫助孩子將學業壓力化為動力;不能因為自己的虛榮心變成孩子的負擔,而是幫助孩子擁有強烈的進取心;不是去拔苗助長,而是因勢利導,原生態腳踏實地的成長。

當你想要孩子應試時保持頭腦冷靜,那你便不可為孩子的考試成績過於患得患失,坐立不安。當你想要孩子在經歷挫敗後能處變不驚、堅忍不拔,那你不可因為孩子的失分而嘮嘮叨叨、唉聲嘆氣。

在對孩子的考試成績上,家長們重視的應該是平時課後的學習、挫敗後成長、進步後仍穩紮穩打的過程,而不是隻重視那冷冰冰的紅色分數,過程做好了,孩子自然不會因為一場考試而膽怯,自信來源於實力,實力來自於平時的積累與成長。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二、求學之路需要的是陪伴,見證孩子成長

一位教育學家研究發現,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諸多因素,比如家庭條件、智商、教育環境等都不及一個微妙的因素——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能幫助孩子在幼兒階段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礎,且融洽的親子關係更能上家庭教育入耳入心,真正汲取到父輩的生活處事等人生經驗。現在很多家長焦慮分數、焦慮擇校、焦慮孩子早戀等等,甚至有部分家長認為只要有錢便能買到最好的教育,於是拼命工作賺錢,把教育完全託付給學校、把歡樂交給玩具、把陪伴交給老人。卻不知,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否是這些。

家長能給到最好的教育便是控制情緒給予陪伴,放下你的手機,拒絕多餘的酒宴,多陪伴孩子,見證孩子的成長。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徽鄉小居2019-04-16 17:27:18

我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功利化,應該因材施教,培養成屬於他自己的能力和特長。

1。耐心傾聽,真正瞭解孩子的需要

在教育孩子前,多多關心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行為。要多反省自己,少一些責備。處處做好表率,身體力行執引孩子健康成長。

2。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教育好孩子,從微習慣做起。好的習慣,日久天長,會由量變到質變,受益終身。

良好的習慣,可以在面對挫折更好的前進,在誘惑前保持理性,克服青春叛逆,排除外界影響,做最好的自己!

3。注重孩子的興趣,關愛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愛孩子,無條件的愛。在面對升學壓力,考試成績不穩定,作業寫不完等等問題,要理解孩子,關愛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的進步!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都是值得欣賞的。不要因為成績差,而忽略了孩子的優點,更要注意孩子的興趣,培養、挖掘孩子的興趣。相信只要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就能激發潛能,勇於克服困難,在這方面能夠長久努力,有所作為。沒有興趣,很難走的遠。

所以,我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理解孩子,關愛孩子,培養興趣和微習慣,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不要因為考名校而著急眼前的學習成績。我是這樣認為的,大家覺得呢?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中小學教育者2019-04-17 06:12:41

【允許孩子犯錯,少批評,多表揚。】

無論孩子是小還是大,無論他的素質多麼高或者低,也不論他是大城市還是農村的,在其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都會在所難免的或多或少的出現這樣那樣的大大小小的錯誤。怎麼辦?

——【允許孩子犯錯。】

我們必須相信,一個孩子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事,犯錯才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認識、判斷和辨別周圍的人或者事的能力水平畢竟是有限的,因為一時的錯誤判斷而做出錯誤的應對措施,此時,並不一定具有惡意,只是自我保護或者本能還擊。

比如,大人罵他一句,他可能就是為了自我保護下意識地隨口就還罵一句。那麼,大人就不能過於衝動,如果不分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打,事情就麻煩了。如果二人之間過去沒有隔閡和意見,只是突發事件,我認為,這個孩子可能就是出於自我保護而下意識的行為。只要他知錯就改,沒有必要繼續追究了。大人要大量。大人都經常犯錯,怎麼能禁止孩子犯錯呢?

在孩子真的不聽話,和大人頂撞,鬧彆扭等情況下,如若不分青紅皂白,不能理性對待,採取過激行動,都是對孩子的不瞭解和不尊重的具體表現。換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做錯事了,你的爸爸媽媽馬上就打你罵你,你是什麼心情?

我的建議就是,弄清原因: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心情不好還是沒有實現某種夢想或需要?是心情問題就瞭解瞭解之後開導開導。是需要沒滿足就儘量滿足,只要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或者超越能力的需求就講清道理,婉言謝絕。如果還是任性不聽教育,就要批評了。不過批評過後還要能收放自如,也就是說,一味地批評則過於剛硬,再配以適當的軟教育加以輔助,即軟硬兼施,一般應該可以解決問題的。

——【少批評。】

如果孩子能夠順利聽話,不再繼續頂撞家長或者其他大人,那麼,教育及時地表揚、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守規矩、按規律辦事的好取向。這對於孩子將來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作用非常大。

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給予表揚;孩子學會了某項本領——及時誇獎;孩子知道給父母端飯盛飯——點頭稱讚;孩子關心愛護姐妹哥弟——適當鼓勵。這是指引孩子前進方向正確的“指揮棒”。

——【多表揚。】

孩子只有在不斷的改錯中才能知道怎樣發展和向哪個方向發展。

少批評可以保護其自尊心,減少不確定因素的發生。少批評不等於不批評,能做到小懲大誡最好。

鼓勵及表揚是保證方向正確的航標,是孩子發展的動力源泉!

(本頭條號注重教育教學熱點和難點。實現孩子的夢想是我奮鬥的目標。)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詩若6482019-04-15 19:09:02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其實很簡單。家長注意一下幾點就好了。

第一,要聆聽孩子的心聲,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幫孩子分析解決。

第二,給孩子處理自己事情的權利,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都要讓他自己做,以便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

第三,充分的尊重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能力改變世界的。這樣孩子就會更勇敢,哥具有創造性。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阿明老師說教育2019-04-15 20:00:42

對於孩子的教育合適就最好!孩子不是工廠的產品,沒有一個標準可以按圖索驥。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因材施教!才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對孩子教育首先以孩子為本,孩子是人,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要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性格,愛好,習慣等等。只有充分的瞭解孩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讓孩子接受你,願意聽從你的意見,要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要尊重他們,把他們當朋友對待。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甘情願的接受你的教育。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中醫藥拔罐2019-04-15 19:29:21

讓他們從小就在挫折中成長。我們這一代就是在艱苦奮鬥中成長起來的。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手機使用者63559197632019-04-15 21:09:15

1。和他像朋友一樣相處,這樣他在外邊有什麼事,才願意和你分享。

2。一定要顧及他的面子,當著外人少批評,表現好,多表揚。

3。記得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想毀掉一個孩子。批評批評再批評。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自由平等博愛3052019-04-15 20:42:40

每位老師回答的都很精彩!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阿拉啦啦啦2019-07-31 17:36:18

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一個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無論哪種教育方式,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孩子與否。在選擇哪種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據每個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經驗。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就是找到一個人的“生命方式”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經常有家長說,“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也有家長會討論,“到底哪種教育適合我們家孩子”;更有專家學者說,“教育是開啟每個人生命的鑰匙”。那麼,到底什麼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讓孩子怎樣更好的學習到知識,還是更好地成長呢?

我認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種方式,去活著,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的方式。但是,我又覺得,生活方式,在這裡,其實是輕了。

我所理解的教育,應該稱之為:生命方式。就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度過自己的生命。

生命最可貴的,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當這種方式適合這個生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生命充滿著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評判標準不一樣,這種感受,只有生命的主體,也就是這個人才會知曉。

譬如有一種人,天性就是善良悲憫,他們覺得能夠幫助到別人,就是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大體現,譬如特蕾莎修女、聖雄甘地;也有另一種人,熱衷於開創和創意,熱愛用商業的創新,去影響和改變社會程序和生活方式,譬如蘋果的喬布斯和維珍的布蘭森;當然也有熱愛思考,成為學者,熱愛冒險,成為探險家,熱愛鑽研,成為發明家……

而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個人,其實就有多少種生命的方式。有的機緣巧合,表現的充分,就成為大家矚目的物件,更多的,則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但,就本質上,其實沒有任何的不同。

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一個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如果他所做的事情,還對社會有一些幫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沒有,也沒有什麼關係;他所過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響他人,也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對於生命,每個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對它負責。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無論你是他的親爹,還是親媽。

孩子渴了,餓了,悲傷了,快樂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樣的,孩子的生命裡,最需要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種生命的方式,最適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家長選取哪種教育,來源於自己的價值觀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家長給予孩子哪種教育,其實是家長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度過怎樣的人生。

作為家長,你所給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對生命的理解體現。說的通俗一點,就是

你覺得一個人最寶貴的是什麼,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

譬如,你覺得一個人最寶貴的是平安和順遂,你就會讓孩子不要去冒險、拼搏,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如果你覺得一個人最寶貴的是個性和自由,你就會鼓勵孩子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到任何規則和制度的限制,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兩種比較的方式。一種,是我是曾經這麼度過人生的,並且我對自己很滿意,那麼,我就要把這麼寶貴的人生體驗,都教給你。另一種,是我曾經沒有度過的人生,我現在很後悔遺憾,覺得如果那樣的話我會很幸福,那麼,我就要告訴你,你應該學習我沒有學到的,過著和我不一樣的人生。

這本身,都沒有錯,都是愛的體現,也都是生命延續過程中最樸實和最基本的體現。但是,這種方式不能做得過於極端。一旦極端了,違背了孩子本身的發展訴求了,就是不好的教育了。

我們就拿商人的角色來說吧。很多商人自己做事業,做的很好,既有成就感,也過著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於是,就想自己的孩子,也要和自己一樣,不僅從小就給孩子進行各種相關的知識、技能、禮儀等的培訓,甚至每天早餐的時候,讓孩子看公司的財務報表。這就是典型的第一種型別。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也是商人,事業也做的很好,但一點也不喜歡劇烈的競爭,揹負的巨大責任,更不享受繁重的會務和頻繁的外出。那麼,他就會告誡孩子,幹什麼都行,就是別做商人。然後,不僅不讓孩子接觸任何和商業有關的資訊、知識,還會專門注意孩子的藝術、文學等等的培養。

可是,神奇的是,很多刻意培養下一代商業經營的家庭,孩子成為了藝術家;而刻意不想讓孩子從商的,孩子卻無比熱衷於商業事業。

在現實生活中,這一點也不奇怪,幾乎發生在每一個家庭裡。說到這裡,我是多麼慶幸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沒有了“接班”這種制度。這幾乎是從一出生就決定每個孩子生命方式的,不知有多少孩子,成年後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同樣也有多少個孩子,渴望做他人厭惡的事業。

但是,我又有很多的遺憾,就是現在還有很多的家長,在考慮給孩子哪種教育方式的時候,在犯著同樣的錯誤。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無論哪種教育方式,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孩子與否。在選擇哪種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據每個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經驗。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無論哪種方式,請尊重每個孩子的內在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與生俱來的某種東西,科學家叫它基因,哲學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運。我也說不清楚,這究竟應該叫做什麼,不妨就籠統地稱之為“內在”。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內在。而且,每個孩子的內在,都是不一樣的。這種內在,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性格品質,一種是才華技能。

於性格品質來說,大多是一誕生就體現出來的。養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就算剛剛出生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個性脾氣都會不同。最明顯的就是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姐妹,同樣的父母,一出生就可以感覺到,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這些,真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註定”,而且,很難改變和扭轉的。

而且,

我們所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就是指的這一部分。家長無論要給予孩子怎樣的教育,都要首先考慮到這個因素。否則的話,就會遇到很多的衝突和矛盾。

這部分,是孩子的根基,那麼,才華和技能,則是生長在其上的枝條。這一部分,是隨著孩子的身體成長,以及認知程度,還有知識學習的變化,逐漸呈現出來的。譬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潑,隨著開始掌握語言技能,就變成了一個小演員,能說會道愛表演。有的孩子生性沉穩,剛開始能夠拿到東西,就會一個人琢磨很久,再大一點,還要研究內部的結構。

同樣的,我們所說的,“知識改變命運”,指的大多是這一部分。

家長無論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發展,也要考慮到這個因素,就是和孩子品行所一致的“天分”,順應、鼓勵,並發展它。

今天的改變,明天的收穫

你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怎樣是最好?

在一次家長的分享中,每個家長在一張紙上寫下對孩子的期許,我們發現,有健康、幸福、堅毅、自由、幽默、快樂、領導力、獨立思考等等;同時,在另一張紙上寫下我們認為孩子需要改變的一些方面,有磨蹭、多動、話太多、脾氣暴躁、不講禮貌等等。

為人父母,我很理解,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生活的很好。但是,我們也驚奇地發現,

我們對孩子的期許,其實是我們認為孩子應該改進的源頭。

也就是說,它們其實是一致的,當一個孩子磨蹭的時候,很可能是在認真獨立思考問題;一個孩子多動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在培養行動能力和領導力。

我們期許的,和我們抱怨的,其實是一件事情!那麼,錯的是誰呢,孩子,還是家長?!

我一直都認為,

“知識”是應該長在“性格”之上的,這才能構成統一的“內在”。有了這個統一的內在,我絲毫也不在乎一個孩子在數學課上看惠特曼的詩集,或者一個熱愛數學的孩子從來不讀文學經典。

理想的狀態,是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這可能嗎?我認為是可能的。

在家裡,家長要發現孩子的內在,並給予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在學校呢,則不進行標準化的教學,給予每個孩子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學習自由。

在紐約,已經有一位前GOOGLE的員工,創辦了基於尊重每個孩子學習規律的學校Altshool。在那裡,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性,選擇上什麼課,以及課程的進度。

而老師,則會根據這個孩子的所有學習資料,以及行為興趣的評估,給孩子完全屬於自己的課程表和評價體系。也就是說,一個10歲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級的閱讀,而同時上五年級的數學。反過來,也可以。

在這種教育方式之下,每個孩子都會發現自己比別人做的好的地方,同時也會發現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幫助別人,也需要向別人學習。自然,也就不會有“優生或差生”的評價體系了。

有人會問,這適合嗎,會不會變成放羊班,讓孩子失去了進取心?的確,我也不能對這種教育方式打包票。但是,我認為,這種教育在方向是對的。而且,尊重了每個孩子的成長。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式,對於這個孩子的生命,不就是最好嗎?

在這裡,我想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對個性教育有如此大的熱情。我是從師範專業畢業的,又從事了多年的教育出版,我特別反對老師用所謂的“優生和差生”來評判一個孩子。

要知道,

如果老師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麼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優秀的;如果老師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那麼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差等的。

尤其是對一個孩子而言,最不應該的,就是過早地、蠻橫地、強迫地給予孩子某個標籤。無論這個標籤是“差生”還是“優生”,都是不恰當的。

那麼,類似Altshool這樣的理想的個性教育方式,於我們遙遠嗎,我們永遠也不會達到嗎?

很神奇的是,就在北京的公立小學,就有自己編課本、全人教育(關注每個人智力、情感、社會性、物質性、藝術性、創造性與潛力的全面挖掘)、大課制的學校。而且,也不設期末考試,而是進行五天的闖關遊戲活動。分為講故事、數字遊戲、唱歌跳舞等等的關卡,不打分數,只分過不過關。

所以,就算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我們依然能夠做很多事情,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相對自由個性地成長。我相信,這所學校之所以有如此大膽的舉措,是和家長的要求、鼓勵、支援密不可分的。

你多做哪怕一點,你的孩子就會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們的學校、社會和每個家庭,其實都應該為個性化的教育,積極去努力。

所以,請多做一點,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因為你所改變的,是自己孩子的命運。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