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白天黑夜耶02020-05-28 23:32:32

大家好,我是白天黑夜,在農村這是很普遍的打招呼方式。

說起來歷史也是很久啦,這樣的打招呼方式,可以說是老一輩人緬懷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主義制度剛開始的時候,對共產主義社會理想追求的經歷,不知大家對“大鍋飯”有過了解沒有。當時大家一起吃大鍋飯,和和睦睦,大家的關係都像親人一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理想狀態。後來就是分家做主,分灶吃飯,人們遇見都會隨口而出“吃飯了沒嗎”。

時間一久,代代相傳的口頭禪,就留到了現在。

這樣也可以避免很多尷尬。

更充分的體現了,老一輩對理想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嚮往與懷念。

不過,大鍋飯這種制度嚴重壓抑了大家對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相對來說大鍋飯,弊大於利。沒多久這種制度就被廢除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果果奶奶70692020-05-28 23:03:16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都互相打招呼,表示對人的禮貌和尊重。

《1》在農村不管是鄰居或是鄉親,吃飯後不論在哪裡遇見,都會互相問聲吃飯了嗎,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和親切。

《2》如果是自己的晚輩遇見,晚輩必須首先稱呼長輩,再問吃飯了嗎,這是農村晚輩從古至今對長輩的尊敬和禮貌。

《3》鄉親們見面互相問聲好,說明農村人,對人們的一種熱情、大方和禮節。

問聲吃飯了嗎,或是幹什麼去等……是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最好的美德 ,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和形象。

這就是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的道理。謝謝!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南北龍哥2020-05-30 21:14:16

這個在中國好多地方,都會打招呼,也叫見面禮,互相尊重,如果大家見面,什麼話都不說,別人會以為你,這個人驕傲自大,會令人看不起,

但是,說吃飯沒有,也是要分時間,早上,會說吃早餐沒有,中午吃飯時間,才會叫吃飯沒有"這就是中國人,見面第一句話的稱呼!

中國人打招呼的語言很多,比如,說你好,大家好,去那裡,吃早餐沒有,吃飯沒有,握手等,中國是禮儀之邦,有這些稱呼,才可以開啟話匣子,快樂歡笑,也由此開始,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手機使用者完好2020-05-30 04:15:45

因為六七十年代經常沒飯吃捱餓,所以首先關心對方吃飯了沒有,而現在卻成了人們相互間見面問候語。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長河6662020-05-29 13:53:01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改革開放前,吃飯吃飽飯吃好飯,是人們的美好願望,所以古人見面先問吃飯了嗎,代替了你好等問候語。現在很多地方仍用此問候語,我認為是沿續了祖輩的問候習慣。(我們山東東端此語仍常用)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豆點札記2020-05-28 20:55:45

農村鄉親們見面了問吃飯了嘛?這首先是有時間性的,即在飯點時段見面是這樣的!這裡邊有幾層意思:①如果對方說吃了,問方會邀答方或去幹活、或一起去玩(如下棋打牌等)、或聊會天解解悶;②如果雙方都正好沒吃飯,也會結伴喝酒吃飯去;③也有回答方真沒來得及吃,問方也會邀請去家裡吃飯!總之「吃飯了嗎」?除了彼此之間是問候語之外,也是一種互相尊重、相互關心的情操!它亦是一種約定俗成性的禮節性話語!如同時下流行的“您好”、“謝謝”一樣,成了搭訕時禮貌用語之外,也沒有多少實在性內涵的!

吃飯了嗎?農村如此,城市裡照樣如此,不分伯仲!但基本上都是在早歺、午餐、晚飯時段這樣問候多一些,當然了因人因地還是有點區別的,約飯聚餐問這個“吃飯了嗎”更是必不可少的話題。對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閒雲野鶴2982982020-05-29 11:30:11

只是一種客套問候話。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6316510001452020-05-28 17:21:08

無論農村或城市,見面問好是禮貌問題,但是見面就說吃飯了嗎這也不是完全可能的,要分時間和地點的。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五星好評2020-05-28 20:03:27

別說是農村了北京人怎麼樣,見了面第一句話就是您吃了嗎,這也是一種習慣性。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看人間百態品人生哲學2020-05-29 11:41:35

一聲問侯吃飯沒,

鄉鄰鄉親互祝福,

抱拳施禮人問侯,

中華美德傳千秋。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行吟閣2020-05-29 21:34:37

應該是到了吃飯的時間才問吧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風雨同舟19602020-06-02 20:32:56

在六七十年代,農村生活特別緊張,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吃飯,見了面第一句話就問吃飯了沒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見面打招多許也問你吃了沒有,不過這時真正關心的不是吃飯,而是一種禮貌,一種交流前的導語。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心裡夢裡都是你242020-05-28 21:10:49

這是我國文明禮貌優良傳統,更體現《民以食為天!》的重要性!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農村媳婦愛農村2020-05-29 21:48:33

我是農村媳婦,關注三農點選右上角關注我吧!

農村人見面最常說的一句話:“吃了嗎?”,就這樣一句簡單的問候,充滿了親切,問話間充滿著淳樸的氣息。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其實,在村裡我也是這樣打招呼的。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說這句話呢?我也不知道從什麼年代興起的,反正是從小就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認為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民以食為天,問話中體現出“吃”的重要性。

“衣食住行”,別看“食”排在第二位置,實際上“食”是最重要的。

原始社會,有的原人可能不穿衣服,但是他不可能不找東西吃。

“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恆古不變的事實。

“你吃了嗎?”,體現出農村人對“吃飯”的重視,更可以體現出問話者對對方的關心。

二、問候“吃了嗎?”,更貼近生活,更能表現出對對方的關心。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的生活無非就是這些日常瑣事。

鄰里之間見面打招呼,肯定要找一個話題,無非就是“天氣怎麼樣?”,“你吃了嗎?”等話語。

這些問話可能並沒有太多的字面意義,但是卻充滿了鄰里之間的關心和友好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在過去的農村,鄰里之間大多數都是比較和睦的,莊裡鄉親都比較親密,比起高樓林立的城市生活,人與人之間更顯得溫暖。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雲臺山上的鋒兒2020-06-04 21:43:39

近親鄰如遠親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陌上花開且緩歸2020-05-29 14:51:41

“吃飯了嗎?”原本是個問句,但在中國,它已經成了熟人見面時的問候語,尤其是在農村,臨近飯點,同村人見了面,說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你飯吃了嗎?”

大多數時候,這並不是在真的問你有沒有吃飯,而僅僅是見面時的一句開場白,就好比“你好!”不過,農村人不習慣這種文縐縐的開場白,還是來一句“你吃飯了嗎?”更接地氣。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那為什麼這個問候語偏偏是這句“吃飯了嗎?”而不是今天天氣怎麼樣,或者其他什麼的?這歸根結底呀,還是一個“窮”字給埋下的根。

都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老百姓得以活命的東西。

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再加上自然災害、兵荒馬亂等天災人禍,糧食可以說是少有豐收之年。即使收成好點的年份,還有各種賦稅和盤剝,留在老百姓手中也不多了。那會兒,尋常百姓家都是難得能夠吃飽飯的。

所以這吃,在古代就尤為重要了。鄰里之間見面問一句“吃了嗎”,是對對方的一種關心。如果對方吃了,那就說明還沒餓肚子,情況還好。如果沒吃,那就說明家中已經困頓揭不開鍋了。雖然自己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可以對對方表示一下關心。

久而久之,這“吃了嗎”就成了一句最能體現關心對方的問候語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民心,最重要的就是讓老百姓吃飽飯。

在古代,鼎,是權力的象徵,傳說在夏朝,就有鑄造九鼎來代表九州,之後的商、周更是以九鼎作為傳國重器,得鼎者即得天下。我們從“問鼎中原,三足鼎立”這些成語中,都可見這個“鼎”是王權的象徵。

而這“鼎”是什麼呢?它並非是有什麼特殊用途,或特別貴重的器物,它是古代用來煮東西的,形狀為三足兩耳,相當於我們現代的鍋。可見,在古代這個“吃”是有多重要。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在中國的語言文字中,大家也可以體會出我們的老祖宗對於吃是有多麼的看重。

比如說男女關係中產生嫉妒情緒了就說是“吃醋”;佔女孩子便宜就說是“吃豆腐”;惹上官司了就說是“吃官司”;夫妻中男方不如女方有錢的就說是“吃軟飯”;以前當官的就說是“吃皇糧”或“吃官飯”,現如今那些在機關事業單位上班的則被稱為“吃公家飯”。等等等等。總之,“吃”貫穿於老百姓的整個生活日常。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影響,有些習慣是根深蒂固,一代傳一代。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那些上了年紀的人見了面,相互之間還是會用“吃了嗎”來打招呼。

點右上角“

關注

”,看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宏志1232020-05-29 00:35:19

不只是農村,在好多城市都是這樣問候的,民以食為天嗎,是禮貌用語。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雲紫雨燕2020-06-01 15:34:55

在農村鄉親們見面首先問吃飯了嗎,不只是農村,城市亦如此:

一,在過去吃不飽的年代,糧食是大問題,所以吃飯也就成了熟人之間最關心的問詢;二,現在雖然吃飯早已不再是問題,但是仍然沿用以前的問候語,總比問早安晚安來的實在,不虛偽;三,大家見面首先問吃飯了嗎,表示彼此關心和尊重對方,在外面遇見,出於禮貌,問候一下,避免尷尬。

吃飯了嗎,親切又暖心的問候語。讀者朋友,“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漂泊誠實者2020-05-29 17:04:17

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愛習慣性問一句吃飯了嗎?尤其是在臨近飯點,是一個村的農民見了面,說的一句習慣問語“你吃飯了嗎”。這既是農民的一種習慣,也是村民之間的一種禮貌。是農村人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尊重。也是農村人比較接地氣的一種口頭語言。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農民過生活,主要依賴的是糧食,糧食在農民心中就是天,在農民心中能吃上飯,吃上飽飯,吃上好飯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從古至今,糧食能大豐收是農民所期盼的。從前生產力低下,自然災害多,農民很難能夠吃上飽飯,吃,對農民來說很重要,見面問一句“吃飯了嗎”是一種關心。吃在中國語言文化中非常被人們看重。像“吃豆腐”,‘“,吃醋”,”吃軟飯“,等等貫穿於農民的生活之中。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在中國上下幾千年的影響下,有很多東西都成了一種習慣,而且代代相傳,農民見了面相互之間問一聲“吃飯了麼”,就是從古傳下來的,這既是一種問候,也是一種民俗。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脆皮巧克力2020-05-28 20:51:19

民以食為天,肯定先問吃飯了嗎,要是直接問,餓了麼,那不就是外賣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使用者84253915050162020-05-29 08:33:23

見面問候是出於禮貌和對對方的尊重。至於問候吃飯了嗎,這要看是什麼時間段。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臨沂地暖老張2020-05-28 20:56:17

禮節性問候,沒話找話說,在農村,見面不說話,容易得罪人,只能說你吃飯了嗎,不可能說,你拉屎了嗎,這樣,容易得罪人。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山西梅子2020-05-29 20:48:45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農村鄰里之間見面的第一句話基本上都是問“你吃早餐了嗎?”,“中午你過飯了嗎?”,“晚上吃了嗎”,反正基本上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和吃飯有關,難道他們真的是在乎你到底吃飯了嗎?其實並不是,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的回答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回答“吃過了”,這樣兩人就開始另外一個話題了,或者是直接笑一下就各自回家了。但是如果你回答“還沒吃”,人家也一般會客套的問一下為什麼還沒吃,要不要到我家吃,其實多半也不是誠心想要你去他們家吃飯,主要就是出於禮貌才會這樣說的。不過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家免得尷尬一般都會選擇第一種回答方式。

那麼為什麼大家不能像城市裡的年輕人一下,說嗨,你好什麼的呢?其實這個主要原因就會農村的現狀有很多的關係。很多人都不理解,就算是早上九十點的時候,別人見過第一句話還是你吃了嗎,很多城裡人去了農村之後對於這個都不太適應,這個問題不是廢話嗎?其實人家只是和你打招呼而已,並不是真的要問你是否吃過了。

原來農村日子過得很清苦,大家的願望就是一日三餐能夠吃飽飯,所以對吃的東西尤其的在乎,大家見面也首先會詢問是不是吃飯了,慢慢就變成了一種客套話,見面都要這樣問,知道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就像現在和爸爸媽媽打電話,電話接通之後很少會問最近好嗎?一般都是問吃了嗎?這樣的問題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一種打招呼的方式。

其實現在這句問候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了,快節奏的生活也開始蔓延到了農村,大家雖然見面有的時候還是會問你吃了嗎?但是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新的方式了,有的時候試問“你兒子有物件了嗎?”,“你兒子找到工作了嗎?”,“你的孩子什麼時候回來?”,不過這些問題多半都是一些彼此交流不多的鄰居,對於一些每天都要見面的人,大家還是會問“吃了嗎?”。

這樣的文化真的值得我們去發揚,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太強了,大家都不願意和鄰居說話聊天,有的時候寧願和一些從來沒有見過面的陌生人透過手機聊天,也不願意和鄰居拉近關係,導致很多時候彼此的關係越來越遠了。有的時候出門看到陌生的鄰居,多想問你吃飯了嗎,打聲招呼。如果問出口的時候會不會當做神經病啊,想著也就算了,所以到現在搬到新家一年多的時間了,從來沒有跟鄰居打招呼,非常想念在農村的日子。

這就是農村人們的一些習慣和對別人的問好,大家贊同這種說法嗎?歡迎大家來評論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娥姐的日常生活2020-05-28 15:42:51

我是在農村裡長大的,因為到飯點了,所以看見長輩,或者是鄰居們會主動問一下吃飯了沒有,表示禮貌問題。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皇家小亮2020-05-30 13:59:33

在農村,

附近全是鄉里鄉親的,就算

隔個十里八里的,很多人,也是互相認識的。

而不像

城裡,即便是鄰居對門,可能都不認識,甚至,住一年半載下來,面都沒見過。

這就是農村和城裡在鄰里關係上,最根本的區別。

而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主題是,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面,首先是問你吃飯了嗎?

其實,

這的確是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有時候,和別人見面打招呼,也會問你吃飯了嗎?而且,也經常看見鄉親們用此打招呼。那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第一、歷史原因對現在存在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近代史中,農民的日子很艱苦,經歷過大大小小

數不清的戰爭

,而戰爭讓農民吃不飽,穿不暖。到新中國成立後,又經

歷過饑荒。

所以,農民一生對糧食格外看重。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一日三餐能吃飽。雖然,

農民不在乎吃什麼,但會在乎吃沒吃,或有沒有吃。

慢慢的,這種關心就成了鄉親們見面的問候語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第二、“你吃飯了嗎”演變成了見面時的一種打招呼。

隨著日子越來越好,農民也不會再為沒糧擔憂。但是,“你吃飯了嗎”卻演變成了鄉親們打見面時的一種打招呼。在農村,附近的人基本都是熟人,都互相認識,平時遇見的話都會互相打招呼。但是,農村裡的人打招呼並不像城裡人或者一些年輕人打招呼,他們並

不會說“你好”、“嗨”之類的

。他們還是繼續保持著最樸素的方法問候,

不管在什麼地方遇見,都能用一句“你吃飯了嗎”打招呼,特別是在接近飯點的時候,

見面必定會問對方,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第三、“你吃飯了嗎”也是一種客套話。

在農村,鄰里關係一般都是處得比較好的。他們始終信奉

“遠親不如近鄰”

這個道理,所以,農村人都喜歡串門。今天去你家,明天去我家。有時候,可能

剛好遇到別人在吃飯

。主人家就會問,你吃飯了嗎?沒吃就坐下來吃。或者在別人家

串門時,待到了飯點時候,

主人家就會說,吃了飯再走吧。其實,這只是一種客套的話語,每個人也都知道,不管主人家是不是真心想留吃飯,串門的人也基本不會留下來吃飯。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第四、除了“你吃飯了嗎”,也還有其它的見面問候語。

其實,在農村,“你吃飯了嗎”用作打招呼特別多。但是,有時候,也會用其它的的話打招呼。

比如,在路上遇見,可能就會問對方,走哪裡去啊?又或者問對方,去做什麼呀?

不管對方怎樣回答,也都只是淺談一下,然後就各自離開。所以,這些也是農村的一種打招呼。

總結

在農村,人情味很濃,人們也很樸素。互相串門、互相幫忙、禮尚往來也是常有的事,而見面打招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句“你吃飯了嗎”,既能起到打招呼的作用,又很接地氣,貼近生活,讓農村生活看起來更加有煙火氣息。所以,“你吃飯了嗎”才會流行起來。

那麼,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侗鄉大楊子2020-05-28 20:13:09

其實不止是你吃飯了嗎?還有你要去哪裡呀?和你從哪裡來呀?或者趕集的天只要在路上碰到就是,你趕集回來了呀?這四句話應該是稱霸農村的四大問候語了。

因為農村一般大傢伙都認識,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路上碰到肯定要打招呼啊。但是如果打招呼直接叫名字也太尷尬了吧。所以視情況靈活運用這四句問候語,既禮貌又不尷尬,有什麼想說的還可以繼續延伸話題,下一個村口擺龍門陣的人員就有你一份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梁瑞林2020-05-28 22:30:45

中國人在廁所之外的其它地方見面,先問吃了沒有。日本人見面先談論天氣。習慣。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故黃行2020-05-30 03:58:47

我就是農村的,見面都是這樣打招呼的。不過,我們那邊還有這樣一句“喝湯了嗎?”,只不過是飯點時間不同,意思是一樣的。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見面說“吃了嗎”的傳說

相傳人們見面問“吃了嗎”的來源出處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小時候,奶奶給我講過這個傳說。很久以前,村裡有一個小夥子叫張生,父母雙亡,靠著鄉親們的救濟,吃百家飯長大。這一年天氣大旱,莊稼收成不好,鄉親們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好不容易到了年三十,鄉親們照例邀請張生到家中過年,可張生想,過了年就十八歲,也是成年人了,鄉親們也是沒有糧食,開春後到村裡財主家去當長工。於是就到財主家去要求當長工,可財主看到張生又瘦又小,幹不了重活,不肯答應。張生求了一天,又冷又餓,財主也沒答應,只好回家,天色已晚,也不便去鄉親們家吃飯。第二天一早,鄉親們互相拜年,看到張生家房門緊閉,開啟房門一看,可憐的張生已經凍餓而死。鄉親們強忍悲痛,埋葬了張生。為了防止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鄉親們互相約定,以後見面要說“吃了嗎”,如果說“沒吃”,就要喊到家裡吃碗飯。如果說“吃了”,就放心離去。慢慢的,見面問“吃了嗎”,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要說“吃了嗎”?

有人說,見面問“吃了嗎”,說“沒吃”,還能管飯咋滴?是的,能管飯,還能管飽。當你去北方農村,遇到飯時,豪爽的主人肯定會熱情的留下客人吃飯。

過去,一個村子都是一個大姓或幾個大姓,要麼是一個宗祠,要麼就是都有點親戚關係,人們互相見面,說“吃了嗎”,表示大家都是一個家庭,毫不見外,表明了鄰里和睦,關係親密。放到現在也是如此。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這句話表面看是完全多餘的廢話,實則不廢。無論對方是飯點吃飯了還是沒吃飯,也不論遇到對方是在家門口、飯店門口或偶遇,都是使用這句“萬能公式”的話。試想,熟人見了,都臉繃著,眼立著,嘴抖動著,彼此都不說話,或表現出欲言又止的樣子,出現這種狀態,人與人之間是多麼尷尬狀態。又不是陌生人,就是“仇人”見了,也不一定就非得“眼紅”。

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候,說一句“吃了嗎”後面再接著一句“沒吃,到家裡來吃”,能使本就親密的關係更加親密。遇到關係不融洽的人,有時候一句“吃了嗎”也許能前嫌盡釋,二人握手言和,重歸於好。

有人說,“吃了嗎”是最接地氣的問候,就是相當於外國的“Hello”,和“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有異曲同工之妙,你認為呢?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嚴汝祥2020-05-28 21:28:32

這都是每一個民族的習慣。五十多年前就有人提過此話,中國人見面就是吃飯沒有。蒙古人見面就問“牲口好不好“。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禮多人不怪”,見面後又無其它話好說,只問吃飯了沒有。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孤狼小歐2020-05-29 16:36:49

我覺得不僅在農村,在城市和別人見面也會問你吃飯沒?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民以食為天嘛,人生下來首先就是學會吃,不吃就無法生存,所以人們見面第一句話都問你吃飯了沒?這是出一種禮貌,也是出於一種關心,如果你沒得吃的話就無法生存對吧,所以一句簡單的你吃飯了沒?不僅表達了對你的禮貌,而且還在關心你是否有得吃。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周方8512020-05-28 19:19:35

以前大家見面都是先問“吃飯了沒?”因為那時供應緊張大家都吃不飽,如果能給客人吃點啥就是非常暖人心的!城裡人也一樣的。還有一個相聲說各地方言“吃了沒有?”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情櫻靈動2020-05-29 12:49:29

在農村問候“你吃飯了沒”是習慣性口語,是說話聊天的開頭語,也是碰面打招呼的尊重、重視你的口頭語,不能忽視別人的存在,還是遠來是客的招待語,更是遠親近鄰的交往口頭語,表示親密關係。

習慣成自然的優良傳統,在缺吃少穿的五六十年代,父輩們挨餓受凍。鄉親們在田間地頭幹活,經常性在飯點共約回家吃飯。那時吃飯在早上十點左右,幹活會互相換工,邀約對方來吃飯會先問“你吃了沒”,若沒吃就一起吃,飯後就一起幹活,等到他家幹活會來請了先吃飯再幹活,若回答“吃了,你先吃”表示婉言謝絕邀請或還有事要忙。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小小一句話,有很多智慧結晶,在農村不會說“你好”、“早上好”,若回答不好多尷尬。農村人在路途中碰面還會說“你去哪”,回答卻可以點一下頭,微微一笑,用手指一下方向,表示有事要忙,無事禮貌後各自走各的路。

還會說“沒事,去田裡看看”,有點矛盾哈,農村人不講究邏輯性,總之就是好客、純樸。在城市若問“你去哪”,會聽到“關你屁事”,城裡人把隱藏看得重,農村人藏不住事,把道德名聲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網路上流行一句: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在農村比較重視輩份、家族觀念和感望,非常講究尊老愛幼,你要去到農村,長輩會一一介紹輩份比你大的親人和鄰居,怕你叫錯了鬧笑話。在鄉下問路,大多數人會領你上門,城市的人會說你傻蛋,連手機導航都不會。

在農村注重方言口頭語,長期形成的日常用語,經常性聽到,由於不善言辭,習慣性拉家常理短,由於語言短小精悍,接近於古老智慧,外人難於理解。所以,在農村生活習慣了,比較能療愈心靈,那鄉土氣息令人神往。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使用者2796858869556李2020-05-29 08:44:06

傳統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春風擺柳2020-06-01 08:15:11

在農村逢人見面先問“吃飯了設有”?足以證明,”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是人人非常關注的大事,而成為自古至今的流行語。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獨來獨往乃性格2020-05-28 20:46:06

以往的農村,只有吃飯的時候才稍微有空閒(歇),人們也只有吃飯的間歇,才能照個面。來去匆匆,吃飯這個時候見面了,總得寒暄幾句吧!你吃了嗎?就很自然地從牙縫中擠出來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寧靜致遠7633451271712020-05-29 12:37:11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類的第一需求。中國人的禮儀你吃了嗎^ω^,隨著時間推移和文明進步,問候增加了很多新的符號,你好!美女好!先生好!逢年過節還要很多的吉祥祝福語。在此不再贅述。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使用者曹建軍2020-05-29 22:16:10

農村鄉親們見面問候您吃飯了嗎:文明用語!禮節禮貌、禮儀,五講四美、三熱愛,這都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文明、禮儀,文化、思想政治的傳統美德,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早日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大目標!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三農特約觀察員2020-05-29 09:33:21

這句問候是有時間限制的,不可能任何時間地點都會拿這句話問候,一般在飯時前後,才會這樣問。這個簡單的問候語裡面,其實隱含著很多樸實的鄉村美德,一句話傳達了很多情感:

1。以鄰為親,誠以待人

過去在農忙的時候,為了趕農時,很多人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飯時前後,人們從地裡收工回來,相互遇見,就會問一句:吃飯了沒?意思是如果還沒吃,或者家裡沒人做飯,可以順便到我家吃一點,別餓著。

2。以禮待人,淳樸友愛

中國向來是禮儀之幫,過去人們路上相遇,要相互作揖抱拳問候,以示尊重。但是如果是鄉里鄉親,經常見面,每次見面都作揖,就顯得過去隆重和生分,但為了不失禮節,就拿一句最實在的話,算是打了招呼。

鄉村是樸實的、厚道的,很多人小時候都吃過百家飯,對主人來說,去他家吃飯,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會非常高興,他會把家裡最好的、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端給你。

鄉村的美好和樸實是中國農村最溫暖的印記,它需要保留下來。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黃河邊的故事2020-05-28 16:30:50

原先都吃不飽吃不好,吃飯是個主要問題。

為什麼在農村鄉親們見了面,首先問你吃飯了嗎?愛詩的人13582020-05-29 14:59:32

這是鄉間民俗,禮貌用語!顯示出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友愛和真情!是中華民族的美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