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膜瘤做完手術後,還能活多久?司馬上健康2019-01-08 13:46:15

你說的這種情況 沒有絕對的答案,首先你要看一下惡性腦膜瘤的程度 ,是早期的還是晚期的 ,還有一點就是要看這個手術做得成功不成功,以及患者自身的條件,還有患者自己對於生的態度,還有就是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以及術後的護理等等諸多因素都是有關係的 ,所以說這個沒有絕對的答案,如果說患者的惡性腫瘤是早期 ,而且患者自身的體質又比較好, 心理因素也比較好, 手術後護理的也比較好, 還有醫生手術做的也很成功 ,那這樣患者自然術後生存的時間就會長一點 ,否則不用說患者 ,能活多長時間 還真的不好說。

惡性腦膜瘤做完手術後,還能活多久?INC愛恩希國際神經學2019-01-10 11:14:51

謝邀

只要手術切除的乾淨,術後病理二三級,做好相應的放化療,能活一輩子的可能性很大。

惡性腦膜瘤較良性腦膜瘤少見,預後較差。我們報告我們的經驗,惡性腦膜瘤和回顧相關文獻,試圖調查這些腫瘤的臨床特點,治療和預後。

腦膜瘤是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腫瘤中發病率第二高的腫瘤,佔顱內腫瘤的13-16%。根據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第四次分類,92%的腦膜瘤分為良性腫瘤(WHO I級),其生長相對緩慢。然而,1-3%被稱為惡性腦膜瘤,即使經過手術治療,其複發率、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腦膜瘤的治療原則是完全手術切除(Simpson I-III級),但據報道,完全切除後惡性腦膜瘤的複發率在10年內為20-40%,部分切除患者(Simpson IV級)複發率增加到40-60%。此外,惡性腦膜瘤的5年總生存率為32-64%,因此無論手術程度如何,均嘗試輔助放療或放療。因此,我們分析的是我們這個系列的臨床方面和治療結果,而不是長期隨訪的惡性腦膜瘤手術後接受輔助放療或放療的患者。

材料和方法

病人

回顧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腦膜瘤患者726例,均為腦膜瘤。排除所有有其他顱內腫瘤或現有神經障礙的患者,或因其他原因接受放療的患者,以預防結果中的任何變數。組織病理學診斷以WHO腦瘤分級為依據。726腦膜瘤患者,15例(2。1%)診斷為未分化,乳頭狀的腦膜瘤分為三級,根據存在以下特點:增加多孔性,高的小細胞nuclear-cytoplasmic比率,著名的核仁,不間斷無圖案的或薄片狀生長特性,焦點的“自然”或“地理”壞死,超過20有絲分裂數(每10大功率領域(高通濾波器)),以及任何大腦入侵(3、7、12)。術前臨床方面及神經系統檢查均由病歷確認,術前採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 (KPS score)進行風險分層評價。

治療和隨訪

術前首先透過腦血管造影對其供血血管及腫瘤血管的功能進行評價。如果術前有栓塞,則栓塞可減少術中出血,減輕腫瘤的切除。栓塞後3-7天進行手術。改變每個腫瘤的開顱位置和大小,引入導航系統,正確定位腫瘤位置。腫物切除後,我們對殘餘腫瘤進行檢查,如有硬腦膜無法切除,則進行電灼。手術結果按照Simpson的分級進行分級。在我們的分析中,總切除(GTR)包括辛普森1-3級;次全切除(STR)相當於Simpson 4級。對於手術切除後的輔助治療,我院於2006年前進行全腦放療(WBRT)。2006年以後,採用分段放療(RT)進行術後輔助治療。然而,在術前MRI表現為腦脊液(CSF)播散的患者中,進行了WBRT。分餾RT的中位每日劑量為1。8 Gy(範圍1。8-3 Gy),中位總劑量為54 Gy(範圍25-65 Gy)。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物件為術後殘留腫瘤或復發腫瘤患者,或對放射治療不能耐受的患者。使用伽瑪刀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手術,中位劑量為14戈瑞(範圍12-15戈瑞)。術後24小時、3個月、6 ~ 12個月複查腫瘤復發。然而,當出現任何神經功能缺損的體徵或症狀時,可隨時行MRI檢查。第一次手術後復發的患者,第二次手術後當腫塊增大或發生神經改變時,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如無相關症狀,僅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主要終點和統計分析

我們採用影像學報告、病理學報告以及所有可獲得的住院和門診記錄對患者進行術後隨訪。在測量進展時間間隔時,當質量體積增加超過10%,或出現非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經系統症狀的起病或惡化時,透過放射學方法確定進展。以進展為主要終點進行分析。採用Kaplan-Meier法獲得無進展生存率。分析的特徵包括年齡、KPS、性別、切除程度(GTR vs。 STR)、術前栓塞的使用。p值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726例患者中惡性腦膜瘤患者15例(2。4%),在我院接受腦膜瘤手術23年。病理特徵顯示13例(86。7%)間變性腦膜瘤,2例(13。3%)乳頭狀腦膜瘤。平均年齡為56。9歲(範圍36-75歲),女性多於男性,因為男性為6人,女性為9人。其中凸部7例(46。6%),蝶骨嵴2例(13。3%),鐮旁、幕部、鐮小腦6例(46。6%)。多數患者表現為腫塊效應。頭痛8例(53。3%),偏癱1例(6。7%),癲癇1例(6。7%),其餘5例(33。3%)無特殊症狀。意味著KPS評分之前最初的手術是95±5。2(表1)。

在WHO系統的腦膜瘤分類(2007)中,報道良性腦膜瘤佔92%,非典型性腦膜瘤佔5-7%,惡性腦膜瘤佔1-3%。乳頭狀腦膜瘤、間變腦膜瘤和橫紋肌樣腦膜瘤屬於惡性腦膜瘤,其細胞學特徵與肉瘤或黑色素瘤相似,在HPF中有20多個有絲分裂。腦膜瘤的治療原則是手術切除,因此手術狀態成為預測復發的重要因素。不完全腫物切除預後不佳,包括復發等。良性腦膜瘤侵襲性較低,而惡性腦膜瘤即使在完全手術切除和放療後也常復發。Goldsmith等人的[20]報告了48%的5年無進展生存率,Hug等人的報告了52%的惡性腦膜瘤5年無進展生存率。本研究顯示5年無進展生存率為53。6%。雖然由於樣本量小、聯合管理策略不同,與以往研究直接比較較為複雜,但本研究區域性腫瘤控制率與其他研究相似。很多病例報道手術切除腫瘤困難,複發率高,需要術後輔助治療。放射治療和放射外科手術是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特別是有報道稱,分次放療可有效控制腫瘤的復發和進展。對於惡性腫瘤,由於其複發率高,因此無論辛普森分級如何,都建議進行額外的放療。許多文獻報道,惡性腦膜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發病率,術後必須進行輔助放療。報道了59例患者(非典型性腦膜瘤17例,惡性腦膜瘤42例)平均50 Gy放療的結果,其中39例復發(66%),

20例未復發(34%)

。報道,高劑量放療(≥60 Gy)提高了生存率,改善控制速度16例惡性腦膜瘤。Goldsmith等人根據包括腦浸潤在內的多種病理因素提供了23例侵襲性腦膜瘤患者的資料。他們發現,當作為一個連續變數進行分析時,輻射劑量與存活率的增加呈正相關。

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復發難治性腦膜瘤病例一則

患者:徐某,男,48歲

臨床診斷:1。左額凸面及大腦鐮多發腦膜瘤(復發腫瘤)

2.左額腦膜瘤術後、伽馬刀治療後

病史:2011年2月因癲癇發作,於上海急診住院檢查MRI發現,左額鐮旁腦膜瘤。手術切除腫瘤。隨後的MRI複查,大腦鐮仍有腫瘤殘餘,腫瘤逐漸增大,2014年在上海再行伽瑪刀治療。腫瘤仍繼續生長,大腦鐮前段基本均受累,並有大腦鐮右側腫瘤生長,矢狀竇被累及,左側額不凸面硬腦膜多處腫瘤生長。

體徵:無明顯陽性神經體徵。2011年於上海第一次手術。

腦膜瘤容易復發,迄今為止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手術後的腫瘤組織殘餘,是容易復發的主要因素。伽馬刀的治療是術後主要輔助治療手段,但是伽馬刀的治療效果顯示較慢,需要1-2年才能有效果。因此手術能否完整的切除腫瘤組織,是預防腦膜瘤復發的主要因素。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簽約教授有著極為豐富的手術切除經驗和先進的儀器裝置,能為患者實施完美的腫瘤全切術,非常有效的避免腦膜瘤復發的主要因素,給患者預後帶來了極大的好處。避免多次手術的風險。

腫瘤全切除治療過程

術前影像

: (2015。10。19)MRI:左額凸面多處,前段大腦鐮左側並累及對側大腦鐮多發腦膜瘤;矢狀竇前 1/3 被侵襲。左額術後側腦室額角穿通。

惡性腦膜瘤做完手術後,還能活多久?

手術過程

: 仰臥位,前額部冠狀切口,左側為主。右側額骨骨瓣過矢狀竇,完全暴露矢狀竇前1/3,及部分右側額部硬腦膜。完全切除所有腫瘤,擴大切除左額硬腦膜,到達正常厚度硬腦膜為止。全切前段大腦鐮,切除前1/3上矢狀竇及下矢狀竇。以13×12cm的大腿肌肉筋膜修補硬腦膜。受累顱骨的內板以磨鑽磨除後復位。手術實現腦膜瘤Simpson 0級切除。

術後影像

: (2015。10。26)MRI:左額凸面、及前段大腦鐮多發腦膜瘤被全部切除;前 1/3 矢狀竇被切除;前段大腦鐮被切除;左額硬腦膜被大部分切除,無硬腦膜強化表現。左額術後側腦室額角穿通。

惡性腦膜瘤做完手術後,還能活多久?

術後情況:

正常,術後ICU觀察一天,術後第二天下床進行康復鍛鍊。神經功能無任何異常,術後13天步行出院。

總結:腦膜瘤是典型的腦外生長的顱內腫瘤,好發於大腦凸面,矢狀竇旁及大腦鐮旁,患者的症狀於腦膜瘤生長的部位有關,一般顱內高壓和區域性症狀(癲癇等)腦膜瘤的治療已手術及伽馬刀為主,這例患者第一次手術有部分腫瘤組織殘留且受累的腦膜未能切除乾淨,導致了腫瘤的再次復發,這次由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簽約教授實施的第二次手術,完美的切除了腫瘤本身以及受侵襲的大腦鐮和矢狀竇,並完美的保護了正常的腦組織結構,這使得患者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預後。

更多專業問題可以關注我們直接諮詢。或者2019年1月12日, INC(International Neurosurgeon’ Circle)旗下教科書級別的世界頂級神經外科教授、神經外科領域最高難度的中央顱底手術入路:Dolenc入路的發明者Vinko V。 Dolenc教授將來訪上海,在與醫院進行學術交流的同時,特別抽出時間,可以為6名神經外科高難度患者提供面對面的諮詢機會。讓中國神經外科疾病患者不出國門便可與世界頂級專家“面對面”諮詢,探討神經外科最優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