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坤麟25140012020-02-09 19:23:42

當年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將巴蜀這塊地盤送給了劉邦,其實等於就是將他給發配了。這件事給劉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他手下計程車兵們都不願意進入巴蜀,他們認為進去以後,就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鄉了。所以剛進入南鄭,就開始有人逃跑。沒過多久就跑了一半人馬,這可是巨大的損失,那個時候的劉邦自己心裡也一肚子火,基本算是放棄了爭奪天下的想法。可是後來出現了一個人徹底改變了他的看法,這個人就是韓信。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劉邦當蕭何將這個人推薦給劉邦的時候,他一開始還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不過一番談論之後,劉邦什麼都沒有說,立刻將大將軍的印拿給了韓信,這就是說他將自己麾下的所有人馬都交給韓信來節制了。這可是莫大的權力啊,如果韓信稍微有些異心的話,那將來到底是誰來做這個皇帝,可就真的是個未知數了。那麼為什麼劉邦會這麼相信韓信呢?兩個人不過是第一次見面,有必要搞得這麼隆重嗎?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蕭何還真的有這個必要,我們先來看看韓信這個人的來歷。且不論他自己有多大的才能,這是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來的,光看他是誰推薦來的,那就值得一說了。他可是蕭何推薦過來的人選,而且是極力推薦。劉邦之所以能夠坐到現在的位置,那大部分的功勞可都是人家蕭何的。劉邦自己是看不清韓信這個人的能力到底有多麼強大,但是他相信蕭何啊。只要是蕭何認定的人選,那就沒得說。可見找工作的時候,如果找對了人,對你的人生是多麼大的幫助。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如果當時韓信沒有去找蕭何,而是直接去找劉邦,那說不定會被當場趕出來。真是什麼生瓜蛋子都敢出來獻醜。可是他找到了蕭何,並且說服了蕭何,那他的地位可就完全不同了,那就是正兒八經的有能力。沒有能力是不可能得到蕭何如此的器重的,這就是劉邦判定人才的標準。既然知道了他是一個人才,那當然需要跟他好好聊聊。他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對於大局的看法還是非常獨到的。聊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這兄弟確實很有才華,雖然常常說一些聽不懂的話,但是一看就知道十分有學問。

韓信那麼他為什麼不慢慢來培養韓信,而是直接給了他大將軍的位置呢?其實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就是韓信這邊的原因,他認為自己只適合做大將軍,如果讓他帶些士兵去攻城,他可能連一個小卒都比不上。所以如果不讓他當大將軍,那他就不幹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後來蕭何在大晚上摸著黑去追趕韓信的故事。第二個原因就是劉邦自己也著急了,這是真的著急了。反正靠現在手底下這些人,是都沒辦法打出去的了,倒不如死馬當成活馬醫,說不定讓這小子試一試萬一能成功呢。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他這是一種賭博,可是賭博總是有輸有贏的那一面,結果證明他贏了。而且贏得了整個江山,所以說他為自己當年的這個決定感到高興,也為韓信感到高興。他們兩個人屬於互相成就彼此的人,如果沒有劉邦的話,那就算韓信有天大的本事,那也只能做一個站崗的執戟郎,如果沒有韓信的話,那劉邦這輩子都別想打出巴蜀,一統天下。不過這兩個人如果非要比一比的話,那還是劉邦對他的作用大一些,雖然大家都說劉邦這個人是個無賴出生,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做的事情中看得出,他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人,而沒有魄力是做不成大事的。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青史回聲2020-02-12 09:46:34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原因這還不清楚,蕭何的大力舉薦唄,否則韓信怎麼能夠見得了劉邦呢?要知道韓信當時只是個無名小卒,而劉邦卻是一方諸侯,如果沒有人舉薦,你覺得韓信能夠見到劉邦嗎?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更讓人大吃一驚的是,韓信居然想要當大將軍,這就好比你開了一家公司,突然有人自告奮勇向你說,他想要當總經理,試問你會同意嗎?很顯然,劉邦沒有同意,不過礙於蕭何的面子,暫且留下了韓信,並且給了一個小官噹噹。在劉邦看來,一個小官應該已經滿足韓信了,可是韓信是誰?在為官一個多月後,感覺劉邦並不信任他,於是連夜辭官走了。幸好蕭何得到資訊,立馬追過去,好言相勸,將韓信留了下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當然了,事情並沒有完了,蕭何重新追回韓信後,再一次向劉邦舉薦,這韓信是個大才,主公不用,以後會追悔莫及。劉邦這才讓韓信擔任大將軍,不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過了劉邦這一關,而劉邦手下那些悍將就不幹了,憑什麼你一個新來的、毫無戰功的無名小卒一來就擔任大將軍,而我們這些人卻要低你一頭,所以立馬就吵吵了,揚言給韓信一個下馬威。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不過韓信也有辦法,利用自己的才能,降服了這些悍將,尤其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招,徹底讓這些人心服口服。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牛奶哥2020-02-10 09:00:14

劉邦信任他是因為他想要韓信為他做事。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耀強不是小強2020-02-09 18:24:44

因為韓信是蕭何推薦給劉邦的,劉邦特別信任蕭何相信蕭何不會看錯人。

起初, 韓信多次和蕭何談話,蕭何感覺韓信是一個可以重用的人才,於是他就向劉邦推薦了他很多次,但是劉邦仍然沒有在意。韓信自己認為自己是不會被劉邦所重用了,於是沒有告辭就離開了。

蕭何知道韓信離開後,他沒有通知劉邦,自己親自追趕,有人告訴劉邦說,蕭何走了。劉邦特別的生氣,因為失去蕭何就相當於失去了一條胳膊。一兩天後,蕭何回來了,去見劉邦劉邦感到開心又憤怒,大聲的罵蕭何說,你為什麼要逃跑。蕭何說,我從來沒有逃跑,我只是去追一個逃亡的人了。劉邦問他,你去追趕誰了。蕭何說,是韓信。劉邦聽到後有罵他說,偷偷離開的將軍一大堆,你從來沒有去追過,你卻只追韓信,你說謊。蕭何說,其他的將軍很容易就得到了,然而韓信,他是唯一的。你如果只想留在漢中這個地方當大王,那麼完全用不到韓信,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天下,那麼只要得到韓信才能做到。劉邦回答說,我當然會得到天下,怎麼會停留在漢中呢。蕭何回答說,大王你決定東征,肯定會用得上韓信,如果不用他,他肯定是要離開的。劉邦說,好,既然你這麼說了,那麼我就讓他當大將軍。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人者仁義也2020-02-10 11:30:45

我用歷史記載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韓信和劉邦接觸比大多數人想象中的要早。而且韓信對於劉邦的野心十分了解,他本人又是一個奇才,這自然使得韓信很容易得到劉邦的信任。

我們首先來看韓信的官職—

郎中

,郎中一職,郎中按照《漢書》的記載是郎中令的下郎官之一,官階三百石,是一箇中級武官。漢承秦制,漢朝的制度規章和秦朝的規章制度基本上是一致。在漢代,郎官的職責是守衛宮殿和做皇帝隨從,我們從這裡可以推知韓信作為郎中,是項羽身邊的隨從侍衛長官之一,這也是在《史記》的記載裡韓信可以接觸項羽,也可以向項羽進獻計策的原因所在。

《史記》記載裡的韓信生平有一段缺失,那就是從項羽賬下到投奔劉邦的這段歷史,不過我們可以依據歷史事實推測。

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韓信直接投靠了項梁,不久之後,劉邦前往項梁處借兵,最後又投降項梁。這時候項梁軍中的小卒韓信應該就見過當時的沛公劉邦,此後項梁被章邯擊敗身死,韓信留在了項羽身邊,成為了郎中,此時項羽和劉邦關係密切,項羽身邊的韓信和劉邦就有過接觸。

其實最為重要的是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劉邦沉著冷靜,最後在虎口脫險,劉邦的表現想必給予韓信極大的震撼力。因為在鴻門宴後韓信辭去了郎中一職,選擇了投奔劉邦。要知道當時項羽已經滅亡秦朝,他分封諸侯,劉邦被封到了漢中巴蜀一帶,在當時這一帶屬於偏遠的地方,此後項羽又分封三秦王以阻止劉邦進入關中。韓信投奔劉邦無疑是冒險之舉,如果劉邦沒有進取天下的想法,那麼韓信這次選擇將是徹徹底底的臭棋。但是韓信猜對了,劉邦有席捲天下的想法。這也說明了韓信對於劉邦和他手下的瞭解。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對於劉邦的瞭解有多深呢?有兩個事件。

《史記》記載韓信在劉邦手下犯法要被殺頭的時候,韓信看到劉邦的親信夏侯嬰,他大呼“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夏侯嬰聽到後,就釋放韓信,他和韓信有過交流,《史記》記載:

(夏侯嬰)與語,大說之

。韓信事後被封為治粟都尉。

韓信官位的提升使得他可以和蕭何交流,但是韓信和蕭何的交流十分愉快,《史記》說: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最後韓信覺得劉邦沒有投奔的必要,於是逃走,蕭何得知後前去追回韓信。

這裡兩件事都有一個核心點那就是

劉邦爭奪天下的野心。

韓信之所以能夠獲得劉邦手下兩大親信夏侯嬰,蕭何的信任,恐怕也是這樣。

如此瞭解劉邦和劉邦集團心思的韓信,自然對於劉邦集團想要奪取天下,擊垮項羽的目標十分了解,再加上韓信本身是一個擅長出奇策的人,在項羽賬下韓信就出過謀劃,到了劉邦的賬下,他本人肯定是有著相應的對策和謀劃,他的這種謀劃既然能夠使得夏侯嬰和蕭何都覺得驚奇,作為劉邦集團的首腦劉邦覺得驚奇自然不在話下。

其實對於劉邦而言,項羽的隨從郎官很多,他對於韓信不可能有太多的印象。但是他對於自己的首席大臣和頭號親信蕭何是十分相信的,蕭何在追回韓信後,和劉邦有過交談,《史記》記載蕭何一針見血的說道: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

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顧王策安所決耳。

正是蕭何說出了劉邦的心思,又大力推薦韓信,蕭何之所以大力推薦韓信,就是因為蕭何認為韓信是能夠帶領劉邦集團走出困境的人 。

漢中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中間是漢中盆地,漢中和巴蜀已經關中想連線是棧道,但是棧道在劉邦退卻之後,給燒燬了。而章邯等三秦王的任務就是圍堵劉邦,他們已經嚴密地封鎖了漢中進入關中的所有通道。如何能夠返回關中,進而東去,是劉邦軍所面臨的生死攸關的難題。而當時作為劉邦智囊的張良,此時在項羽的命令下隨韓王成東去,在這個時候又有大批人對於劉邦失去希望,大批人選擇了逃跑,整個劉邦集團陷入了絕望之中。

而韓信在和蕭何的交流之中,肯定會涉及到如何走出漢中的問題。韓信後來名震天下的決策“明出子午,暗度陳倉”,肯定在這個時候和蕭何商議過,蕭何驚歎於韓信的看法,所以才會去追韓信,才會極力推薦韓信。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劉邦選擇了拜韓信為大將軍。其實韓信在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之後,和劉邦有過對話,也就是“漢中對”。這才是劉邦和韓信對話的核心內容,以及韓信成為大將軍的真正原因。

韓信先是指出了劉邦和項羽的優劣,指出了項羽的缺點

項羽定都彭城,放棄關中。

背棄楚懷王的約定,以好惡分封諸侯,使得很多諸侯怨恨。

驅逐懷王,自己佔領楚國。

殺戮甚多,百姓怨恨。

同時韓信還分析了劉邦可以得到關中的因素,他說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秦王當年投降項羽,直接導致二十萬秦軍被項羽坑殺,關中百姓對於三秦王痛恨不已,而劉邦當年入關,秋毫無犯,關中百姓懷念劉邦至深,這是進取關中的好機會。

最後韓信的謀劃也沒有錯,田榮最先在齊國反對項羽的統治,劉邦到達關中,也是順利拿下,並沒有受到阻礙。可見韓信的謀劃之力。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實際上來看,是韓信早年和劉邦的接觸,使得韓信摸透了劉邦和劉邦集團的爭奪天下的野心,同時韓信又有與之相匹配的方法,這才是韓信被拜為大將軍的原因所在。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圍觀歷史的吃瓜群眾2020-02-10 13:18:19

大家好,我是吃瓜。

我來回答: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其實劉邦不是信韓信,而是信蕭何,才讓韓信做大將軍。

1、韓信初始的個人簡歷太差了

按照秦朝的制度,要麼有人推薦,要麼自己出身貴族,那麼你才有機會是當官的。當然,你有軍功也是可以的。

首先,我們知道韓信這個人就是一個平民百姓,不是官二代。一開始他就輸在起跑線了。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你再看看他的簡歷: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

實在不是怎麼樣 ?要戰績?沒有!不知道口才不行還是策略不行,反正就是說不服項羽!韓信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就頻繁跳槽,這是職場大忌啊!

跳來跳去,還是沒有遇上好時機,還差點連命都丟了!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2、命運轉折-貴人蕭何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爾。”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但是韓信可是一個不信邪的傢伙,見人便自我推薦。項羽看不上,劉邦也看不上。那麼就從劉邦底下人的著手,先是滕公,然後就到蕭何。

蕭何是什麼人?劉邦的左膀右臂,在劉邦心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劉邦在外面打仗,蕭何主持內政,人管夠,糧食也管夠,這是非常了不得的。

蕭何就很看重韓信,韓信跑了,第一時間就跑去追,連劉邦都來不及說。其實,這這件事也大大的刺激了劉邦,加深了韓信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其二,蕭何的大力推薦,直接將韓信捧成了國士無雙。而且,當時劉邦也有很多將領跑掉了,這也是韓信在客觀上可以上位的原因,因為上位時候反對的聲音不多嘛。

這樣,韓信才能順利上位!並不是劉邦有多麼信韓信,他只是信任蕭何!當然,蕭何沒有看走眼,劉邦也賭對了。戰國時候的趙王就沒有賭對,直接坑死了四十萬計程車卒!

以前又聽到身邊的朋友說遇不上伯樂,我心裡就想,你得先是千里馬,而且將你千里馬的資質表現出來,伯樂自然就出來了。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先將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做出色做出成績,用自己的成績去說話。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總結:劉邦是因為出於對蕭何的信任才讓韓信上位的!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豹眼看歷史2020-02-11 18:56:46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不僅是沒有太多實戰經驗,而且是毫無實戰經驗。

蕭何、夏侯嬰的舉薦很重要,蕭何月下追韓信也很關鍵,引起了劉邦足夠的重視。

但豹眼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劉邦與韓信進行的那次談話。

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關注一下:一是這次談話的時間節點;二是這個大將軍究竟是個啥官職。

01

劉邦與韓信的“君臣對”。

能夠查閱的資料是,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後,反覆向劉邦推薦。劉邦經不起蕭何的磨嘰,就說看在他的面子上,答應任命韓信為將軍。蕭何還不罷休,劉邦無奈,就決定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這一點,豹眼很是懷疑,這麼大的事,劉邦應該與韓信做一次談話,這樣才符合常理。

因此,豹眼認為,這次談話很可能是在劉邦築壇拜將之前,而且是在決定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之前。

透過與韓信的深度交流,劉邦認為韓信的確不同一般。劉邦認為韓信行,就決定任命他為大將軍。

這時候,蕭何又說話了,這樣太草率,建議劉邦搞一個儀式,築壇拜將。

這就是蕭何心眼太多了,他起碼考慮了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劉邦能夠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他絕對不會再跑了,也不會奢望劉邦去給他磕頭,請求他出任大將軍。

第二,劉邦能夠一口答應了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但也能夠一口就把韓信的大將軍給免掉。不搞一個隆重的儀式,這事就顯得太草率。一個小小的庫吏就被任命了大將軍,似同兒戲。蕭何是怕劉邦變卦,不能真正放手韓信,那樣就毫無意義。

第三,其他將軍們心裡都不服氣,沒人會聽韓信那一套。韓信再大的本領也不行,最終就會是一場鬧劇。

為了把這件事搞得神秘一些,起到轟動效應,築壇拜將之前,並沒有人知道拜的是韓信。而且許多人還以為劉邦要拜的是自己,在偷著樂呢!

築壇拜將後,韓信的名分確定了,劉邦與韓信自然會經常在一起,公開交流治國用兵的策略。

因此,豹眼以為,劉邦與韓信的第一次對話,是絕對保密的,幾乎沒有人知道,也就沒有史料記載。之後的交流頻繁,也公開透明,自然也就有了記載。

從常理和慎重考慮,事前應該有這次談話。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02

大將軍的具體職責

大將軍一職始於戰國時期,但不是一個固定的官職,一般是在有戰事的時候,臨時任命一個全權負責的軍事將領,習慣稱為大將軍。戰事結束,根據勝負,該升官加爵就升官加爵,該殺頭就殺頭,這個職位自動就取消了。

進入戰時狀態,關乎國家存亡,這個大將軍的權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具體怎樣一個運作,也是看情況而定,沒有統一的套路。

這就是說,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後,具體有哪些權力,具體做哪些工作,也是個未知數。韓信依然是光桿司令,手下所有的兵馬都是劉邦的,最終還是聽劉邦的。

劉邦還是留了一個後手,韓信不像蕭何說得那麼神的話,隨時可以免掉,劉邦不會在韓信這一棵歪脖子樹下吊死。

這也是蕭何一定要劉邦築壇拜將的原因所在,不能讓劉邦反悔,也讓所有將領聽從韓信的招呼。

但這僅僅是一個儀式,如果韓信不能征服劉邦和將領們的話,這個儀式僅僅就是一個儀式。

但韓信經受住了考驗,不僅讓劉邦心服口服,說出“得信晚”的話,具體的軍事謀略也征服了將領。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並非拜將之後,劉邦就把所有的軍隊全部交給韓信,讓他帶著直接去前線,勝負就看韓信一錘子買賣。

這與趙括那個紙上談兵不同,趙國面對著秦國大兵壓境,趙孝成王急於求勝,撤掉了老將廉頗,直接任命趙括去了前線,是死是活就一錘子買賣。

而劉邦雖然被項羽封為漢王,並沒有可靠穩固的根據地,劉邦、蕭何、張良等所有人都在一起,並且中心工作還是軍事。他們咋會把這一切都交給韓信一人呢?所有的戰略規劃、具體的實施方案,都是共同研究、決策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韓信肯定是起到了主導作用,他的建議被大家認可,劉邦決策後得以行動。

只是到了後期,韓信才帶領大軍單獨行動,滅掉各國的軍事實力。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03

從張良跟隨劉邦的過程,也看出劉邦不是輕易聽從蕭何一句話,就任命韓信為大將軍的。

張良是反秦義士,得到了《太公兵法》後,組織了一票人馬開始反秦。由於感覺勢單力薄,就想去投靠楚假王景駒。半道上遇到了劉邦,張良就用《太公兵法》勸說劉邦。結果,透過交流發現,大部分事劉邦還能夠領悟,張良就覺得劉邦這夥計還湊合。於是,張良果斷改變了主意,跟從了劉邦。

如果張良說了半天,劉邦一句也沒聽懂,張良還會伺候劉邦嗎?

同樣的道理,劉邦跟韓信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韓信說的話,劉邦聽懂了,認為韓信靠譜,蕭何沒有說假話,這才是劉邦信任韓信的根本。

韓信那一套很高明,劉邦、蕭何、張良想不到,但起碼他們能聽得懂,認為韓信有道理。如果韓信那一套誰也聽不懂,劉邦決不會信任他的。

蕭何就是因為與韓信做了多次的交流,才認為韓信是難得的、唯一的軍事人才。如果是因為韓信說得玄乎其玄,蕭何根本一句都沒聽懂,他還會推薦韓信嗎?

所以,豹眼認為,劉邦與韓信的這次交流非常關鍵。不管是在拜將之前還是之後進行的,都是讓劉邦真正信任韓信的根本原因。

韓信沒有實戰經驗,但劉邦有啊。劉邦憑藉自己的實戰經驗,能夠判斷韓信所言是否靠譜,是否高明。

這也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韓信不同凡響,劉邦更是勝人一籌。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呆萌趣事2020-02-09 20:34:57

因為有蕭何用性命擔保他,影片中劉邦是上了將壇後就溜走足以證明劉邦心裡是不願接受的無奈不能辜負蕭何的舉薦。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狐筆春秋2020-02-09 21:37:20

必須指出的是,題主此問並不確切,首先,在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之前,劉邦與韓信並無任何接觸,信任之說根本無從談起,而韓信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將軍,則完全是出於劉邦對蕭何的信賴;其次,在韓信為大將軍後,君臣之間曾有過一番深入淺出、推心置腹的交流,而正是這次交流奠定了韓信在劉邦心中的重要地位,可即便如此,劉邦卻依然未能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信賴韓信。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一:沒吃過豬肉卻見過豬跑的韓信

公元前208年,就在項梁起兵東渡,北上伐秦伊始,貧窮不能自立卻又志存高遠的韓信仗劍從軍,投入到項梁帳下,追隨項梁南征北戰。此後,項梁戰死定陶,又歸之於卿子冠軍宋義帳下,不久項羽發動兵變,斬殺宋義而執掌楚軍,韓信又重新迴歸於項氏集團的陣營。隨同項羽一起發動並參加了震驚天下的“鉅鹿之戰”。並且因為戰功而被提拔為帳前執戟郎。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原本就天資聰穎且喜好兵事的韓信,雖說從軍之前的經歷已經無從考證。可但就從他追隨項羽之後所參加的諸多戰役而言,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足以使之成為一流的軍事將領。畢竟,無論如何,項羽的作戰風格和指揮藝術在當時天下,決然已是“舉世無二”的存在。不然,年紀輕輕的項羽又如何能夠睥睨諸侯,宰割天下呢?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就後來韓信慣常所用的戰略戰術而言,實在不能說沒有項羽的影子,而正因為他是一個“勤學奮進的學而知之者”所以他才成了楚漢相爭的成敗關鍵。不僅如此,就連在軍事上的敏銳和政治上的遲鈍。韓信身上也有著鮮明的項羽的印跡。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二:因為離不開蕭何,所以相信韓信

打從劉邦起兵亡秦開始,蕭何就是劉邦最重要的左右臂膀。是故,蕭何在劉氏集團中始終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蕭何不告而別的去追韓信時,錯以為蕭何就此“逃亡”的劉邦才會有如喪考妣的表現,而在蕭何回來之後,舉喪至極的劉邦不禁“且怒且喜”。而依據古人的行文習慣,劉邦的怒是假而喜卻是實實在在的。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覆罵曰:“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軍,一軍皆驚。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由此而言,正是因為蕭何在劉氏集團中至關重要的地位,以及素來謹慎,做事踏實的工作作風,再加上劉邦對他的信賴。所以才有了劉邦雖與韓信素昧蒙面,卻依然敢將漢軍大將軍之職授予韓信的決定和行動。

所以說,在劉邦拜韓信為將的背後,並不是因為韓信有多麼出類拔萃,而僅僅是劉邦為了穩定並拉攏蕭何而已。換言之,此時此刻,哪怕蕭何從萬軍之中隨便找個人來,說他是無雙國士,當為大將軍,以其今時今日的地位,劉邦照樣會做出“吾為公以為將”的決定。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君臣一番晤對,使劉邦又驚又喜

就在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之後,君臣之間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會晤。而就是因為這番對話,堅定了劉邦要重用韓信的決心,但同時卻也是劉邦對其產生了堤防之心。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因問王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大王之入武關,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所謂

“錐入囊中,脫穎而出”

,韓信與劉邦之間這番深入淺出、有理有據的對話,終於使一度沉淪抑鬱的劉邦產生了“自以為得信晚”的喟嘆。但“劍者,兇器也。”在“傷人”的同時,勢必會產生“自傷”的結果。所以,雖然劉邦“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但也還是對韓信產生了一定的堤防心理。這從韓信身邊始終聚集著劉邦的心腹將帥,而韓信又始終沒能聚集起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和嫡系部隊即可見一斑。甚至於區區一個李左車後來都被劉邦以各種理由抽調走,更不用說劉邦不作通知,悄無聲息的剝奪韓信軍權的事情了。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

而劉邦之所以如此提防韓信,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罷了。試問,誰敢推誠置腹的任用一個能夠將勇武“千古無二”的項羽幹趴下的角色?

我是狐筆春秋,歡迎大家批評指教,謝謝

韓信在做大將軍之前,並無太多實戰經驗,劉邦為何如此信任他?風光29152020-02-11 11:53:37

韓信拜將,是劉邦的高明之處,大政治家的表現。劉邦麾下,猛將如雲,人盡其才各顯其能,項羽不能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