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南風燻兮2020-06-26 22:17:13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句話用在唐朝後期的宦官問題上同樣適用,因此它也表明了唐朝宦官政權的危機性,倘若題主的問題是為了形容唐朝宦官專政的嚴重性,

那麼答案確實是可以殺的,但是在唐朝的歷史上,卻沒有殺皇帝的先例。

“太監帝國”。

這個詞用在明朝宦官的地位再貼切不過,而他們的權力大,勢力強,還主宰不了皇帝嗎?其實也並不是這樣的,所謂主宰,是指廢立皇帝的意思,而在明朝,雖然不像唐朝的那樣控制皇帝的生死廢立,那是

因為宦官的權力大到,已經不需要透過主宰皇帝,來實現自身權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前中期宦官專權現象

我國古代的政治舞臺上,始終活躍著宦官的身影,因宦官專政導致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現象,幾乎貫穿了每個封建王朝,其中以東漢、唐朝、明朝最為嚴重,它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個特殊的政治階層,也有著極其黑暗的歷史。

唐朝初期,

唐太宗李世民,對宦官的控制比較嚴格,宦官的權力被束縛。

到了中宗時,

這種嚴格的控制制度逐漸鬆弛,給了宦官參政議政的可乘之機,而宦官總數,甚至一度達到3000多人規模。

到了玄宗時,

又有所擴張,官職在四品、五品的就有千餘人,比如我們熟知的最心腹之兩位大宦官:高力士與楊思勖(xù)。

到了肅宗時

,宦官勢力得到迅速膨脹,像李輔國宦官,他成為第一個

封王拜相

的宦官,肅宗甚至把禁軍的軍權交給李輔國掌管,所以他當時權傾朝野,打擊異己,所以這時期就已經出現嚴重的宦官專權現象。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後期的宦官專權現象

既然唐前中期有了宦官掌握軍權的先例,那麼唐朝後期的宦官可以說不僅掌握軍權,就連政權一手掌控,其公開參政的現象,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一點不誇張。

首先我們說說這個群體為什麼可以參政。

樞密使是唐代宗永泰二年設定的,董秀為首任樞密使,之後專以宦官當職,

主要掌管和接受上疏及向中書門下傳達皇帝的命令。

我們透過看到樞密使的職能,便能想象到,一個宦官如果做到了樞密使,其專政的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在唐朝後期,偏偏宦官可以做到,而且地位等於,甚至高於宰相。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下面說一下唐朝後期宦官專政的危害

唐朝後期,宦官專權的現象可以說在唐朝整個封建統治中,都是極為特殊的現象,在盛世之下,有這樣一個群體,可以左右政令,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但是事實上,他們造成的後果也確實很嚴重,唐的滅亡可以說與其有很大的關係。

1,政治環境黑暗

宦官專權,首先加劇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鬥爭的結果,便是

政治環境的黑暗。

朝官與宦官是兩個互不相容的群體,倆者的鬥爭從肅宗時就已開始,而這些鬥爭,在隨著雙方實力的消耗,會有新的官員參與鬥爭,因此各項政令便得不到有效的實施,此外還會朝中賣官鬻爵,賄賂成風的現象發生。

2,加劇階級矛盾

宦官專權,說白了最大的受害者並不是皇帝也不是朝官,而是天下的百姓,這個群體無惡不作,大肆侵奪土地,霸佔民田。

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 所佔者,半京畿矣。 ——《新唐書》

可見,宦官不僅霸佔民田,還公開搶劫財物,所以很多人為了做官,巴結宦官,求得一官半職後,又大肆收刮民財,加劇階級矛盾。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後期宦官專政可以殺皇帝?

這應該是天大的誤會,我之前為什麼用“挾天子以令諸侯”來形容唐朝後期的宦官現象,那是因為在有天子的情況下,可以“挾令”,但是並不是可以殺的,主要原因在於唐朝的宦官專政的特點。

特點就是

唐朝宦官多與皇親國戚為同盟關係,

而這些皇親國戚,只有在皇帝在位的時候,才能稱為皇親國戚,倘若真的殺皇帝,那麼他們的勢力豈不是被削弱了,比如唐玄宗在位時,高力士最得勢,玄宗失去皇位後,高力士也被流放到巫州,所以在唐朝,雖然宦官的權力一度大到可以殺皇帝,但是卻沒有殺皇帝的先例。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宦官近水樓臺先得月

強欲為兒無那老,捋須自嘆不如孫——嶽鴻舉

這一句正式明朝宦官專權的真實寫照,明朝宦官權力之大,勢力之強,可以說在歷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甚至成為明朝政治的重要特徵。

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便開始了極端的集權活動,尤其在廢除了丞相制度後,諸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工作量十分繁重。於是自然就要求助於身邊的人,宦官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明代的皇帝多偏信與宦官,甚至有幾位只聽宦官的,比如明熹宗,這位喜歡傢俱的明朝皇帝,將權力都給了魏忠賢,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出現宦官專政的現象

首先

明朝的皇帝,疏於朝政,沉於享樂,這給了宦官專政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次

明朝的宦官大多是年幼進宮,與統治者朝夕相處,熟知統治者的秉性,比較容易獲得信任。

最後

就是宦官自身的背景,他們不代表任何一個階層,更不會做出違背統治者意願的事,因此統治者對他們會放下戒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明朝,對宦官的管理無任何的監督機構和監管機構,宦官總體而言,只對皇帝負責,所以這種單向的管理制度,雖然進行了制約,但還是給了宦官極大的行事權和自主權,為此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專門打造了一面鐵牌,懸掛在宮門之上。

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違者斬

但是,打破這種禁令的並不是別人,而是朱元璋自己。

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一次便“增設內使三百六十人”。可見,明朝建國之初,由朱元璋開始,對宦官的管理便開始失控,而隨著宦官對各種權力的駕輕就熟,想改變這種現象,已經很難了。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然後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主宰皇帝,即是廢立皇帝。而宦官,原本只是宮中僕役的他們,往往打著天子的旗號,實現自身權力,所以對於他們而言,一旦掌權,是可以做到主宰皇帝的。

但是,開頭我也說道,“常伴君側”,意思是皇帝在位時,他們左右陪伴,由於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他們的權力才得到保障,至於廢立皇帝,他們並不關心,因為他們的權力大到不需要透過廢立,來實現,因此並不需要主宰。

謝謝閱讀,感謝大家的關注!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2020-06-27 09:58:12

明朝出名的宦官很多。王振、劉瑾、魏忠賢,名頭一個比一個大。

可是,別看他們平時多囂張,天子一翻臉,他們立馬玩完。

相比之下,唐朝的宦官算是“上了天了”,他們一翻臉,天子就玩完。憲宗、敬宗被宦官所殺,昭宗也一度被廢。而後期的唐朝天子,除了唐順宗是以嫡長子即位,唐哀宗是朱溫所立,其他通通都是宦官立的!

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值得探討。

失控:唐天子的禁軍為何交出去就收不回了

禁軍軍權,一旦被別人控制,就完了。

這個道理,你我都懂。

既然你我都懂,唐朝天子當然也是懂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初唐時,大唐用一套平衡,將軍權牢牢把握在手裡。

可是,這套平衡,很快就被大唐天子自己打破了。

1、禁軍實力失衡,神策軍一軍獨大。

唐朝延續了漢朝的禁軍體系,設南北兩軍,南軍宿衛京師,北軍保護天子,內外互制。北軍下面又有若干軍,各有統領,相互制衡。

很快,平衡被打破了。

首先是南軍“廢”了。

南軍是十六衛的府兵,隨著府兵制的瓦解,南軍也逐漸變得名存實亡了。

接下來,是神策軍職能的轉變,使他變得一家獨大。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而吐蕃又在長安不遠處晃盪。

大唐嘗試以藩鎮打藩鎮,但效果不佳,藩鎮們常常打出“友情”,一起對抗中央。

大唐嘗試以邊兵防禦吐蕃,效果更差,僕固懷恩甚至和吐蕃一起攻下過長安。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靠自己吧!大唐需要一支強大的中央軍來鎮場子。

於是,神策軍,就變成了一支“多功能中央軍”,他既要負責保衛天子,宿衛京師,還要負責防備吐蕃、打擊藩鎮。

職能轉變的神策軍迅速坐大,一度發展到18萬,實力遠遠超出其他各軍,一軍獨大!

2、權力失衡,宦官控制神策軍。

神策軍成了唯一可依賴的軍隊,也就成了大唐的核心資源。

核心資源當然不能輕易給人!

大唐天子也懂這個道理!

唐德宗時,他也認識到宦官長期帶兵權力過大,一度將軍權收回,交由朝廷任命的官吏管理。

現實很快打臉!

涇源兵變時,朝臣率領的禁軍無一人來救,只有宦官不離不棄地跟著天子。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大唐天子明白了:危急時刻,朝臣很可能“搖身一變”,靠不住!而宦官則不同,宦官的利益緊緊與皇權繫結在一起!

於是,唐德宗將神策軍軍權交給了宦官,並且將來宦官典兵制度化!

3、交出去,收不回。

再怎麼說,宦官的權力也是天子給的,天子難道就收不回嗎?

還真的就收不回了!

唐順宗時,又想把神策軍收回。他任命了西北諸鎮行營兵馬使,企圖進行兵權轉移。

可是,神策軍諸將無一人前去報道!

為啥天子的任命,諸將不聽呢?

因為:宦官掌管神策軍後,神策軍各個關鍵崗位全部長期由宦官把持,全軍上下已經與宦官集團構成了利益共同體!

問題還不僅僅只是在神策軍本身!

宦官集團與藩鎮也構成了利益共同體!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不服從中央號令的藩鎮就不提了,他們也不希望天子太強。

服從中央的藩鎮呢?也和宦官搞到一起了!

由於大唐忌憚武將權重,因此,藩鎮節度使多出自神策軍!

如此,從中央到地方,以神策軍為中心,宦官集團構建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路!

唐天子不乏有謀略者。他們曾用各種手段扳倒過一些大宦官,其中一些謀略不比康熙除鰲拜差多少。甚至在唐昭宗(倒數第二位皇帝)時,唐天子還能連續扳倒田令孜、楊復光等大宦官。

然而···並沒什麼卵用。

宦官集團的權力中心不是某個具體的宦官,而是神策軍。

神策軍上下早已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而且人家現在是大唐唯一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你根本不可能打破這個利益共同體,推倒重來!

所以,你不從這個系統裡找人出來,根本控制不了軍隊!

當然,主觀上說,大唐天子既然不敢把神策軍交給將領,自然只能還是找另一個宦官來。

宦官集團掌控神策軍的這個大網路,根本就捅不破!

大明天子為何不理朝政也能控制住軍權?

相比之下,明代天子就有底氣多了。

一些天子,平時把事情都給宦官去作,不爽了隨時把權力拿回來。

這是因為:大明的軍權平衡體系搭建得真不錯。

1、宦官沒有掌握任何軍隊。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許多影視劇裡,東廠、錦衣衛都牛得不得了,好像天皇老子都不怕。

確實,他們很牛。您要是當時的大臣,得罪了這些公公,保不齊會被他們弄死。

但是,他們只是替天子監察、審訊,他們並沒有掌握任何一支軍隊。

所以,當天子不怎麼理朝政時,他們看人不爽,可以想辦法把人弄死。但是,他們只是一特務機構,把握不了軍隊。

2、文臣、武臣、內臣互制。

那麼,宦官有沒有可能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控制軍隊呢?

明代京營,武臣為總兵官、內臣監軍、文臣提督軍務,各司其職,“有功同賞,有罪同罰”。

具體的權力分配,常有變動,但總的基調沒有太大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監督軍隊的內臣,經常變化人選。京營“一年一換”成為制度。

這是很高明的舉措:內臣監軍是很敏感的。內臣天然與天子更近,一旦長期在一軍之中,權力往往會超出“監督”的範疇,輕則影響作戰效率,重則排除異己、控制軍隊。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因此,我們會發現:明代宦官專權時,文臣武將雖多與“閹豎”有瓜葛,但只是官場上正常的示好交往(或者是不敢得罪,或者是求人辦事),他們與魏忠賢們並沒有形成緊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魏忠賢倒了,他們該幹啥還幹啥)。

3、將吏管理權不下放。

副將、參將等官職,他們的選拔、降調、考察、賞罰均由兵部負責。

這也意味著:無論是統兵武將,還是監軍,都難以透過人事安排來加強自己的影響力。

因此,明朝宦官在囂張時,人人都怕,但他們其實只是天子的家奴,天子不開心了,分分鐘弄死他們!

總論:系統的問題,只有用系統的方法解決

安史之亂後,原有的系統失效。面對內外部壓力,唐天子來不及從系統上做出調整,急忙以信任的宦官來控制形勢。

而事後,隨著神策軍變大,大唐又不及時調整,終於釀成大禍。

有些東西,交出去,就不可能收回來了。

明朝土木堡之變後,一度也出現過一次風險。當時,汪直總管京師團營(不過,當時京師各營十分虛弱)。

當明朝加強京營時,重新從系統上進行調整,重建平衡。

授權與控制,是一個系統問題。

系統的問題,只能從系統上解決。

與君共誡。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小約翰2019-01-23 20:55:45

唐朝的太監和明朝的太監,雖然都是太監,但從根本上講不是一個次元的存在。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歷史上,的確有很多權宦,從最早的魚朝恩、李輔國,到後來的仇士良、田令孜,唐朝的權宦數量要比明朝多。不過明朝的太監們知名度遠高於唐朝,什麼王振、劉瑾、魏忠賢,那都是太監中的太監,是大名人。

不過唐朝的太監相比於明朝,那權力真是大太多了。唐朝的太監為難皇帝不是一次兩次。唐玄宗退位後,曾經被李輔國數次羞辱,代宗繼位後,李輔國居然對代宗皇帝說了這樣一句話:

“大家內向坐,外事聽憑老奴”。

“大家”是唐朝口語中對皇帝的稱呼,李輔國的意思是,皇上你就往裡靠靠吧,外面的事聽我的就行了。

能跟皇帝說出這種話,說明唐朝的太監權力已經大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更諷刺的是,唐代宗聽完這句話,居然沒有任何辦法處理李輔國,最後不得不找了一個刺客把李輔國刺殺了。

之後百年中,太監對皇權也是屢屢挑釁,甚至出現了甘露之變中大太監仇士良指著皇帝的鼻子罵的事情。

而這種事在明朝,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的太監,無論權力多大,都是皇帝的一條狗。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九千歲魏忠賢,那是中國歷史上太監製度的集大成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魏忠賢對天啟帝,不敢有半點的不敬。都御史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魏忠賢怕天啟帝處理他,嚇得肝膽俱裂,幾乎精神崩潰。

而魏忠賢看起來徒子徒孫遍佈天下,可是崇禎帝朱由檢,一個沒有任何根基的普通親王,上臺後僅僅幾個月就把魏忠賢給連根拔了,著名的太監劉瑾,明武宗消滅他只用了一個字條。

因為明朝的皇帝制度帶來的優勢太大了。

為什麼同樣是太監,太監和太監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因為唐朝太監和明朝太監的權力來源不一樣。

明朝的太監,權力來源於批紅權。所謂批紅權,就是太監有權力替皇帝批准內閣的奏章。但這只是一個很虛無縹緲的權力,皇帝可以讓你批,也可以不讓你批,一切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間。

明朝太監的徒子徒孫也好,狗腿子也好,真正依附的都是那個替皇帝批紅的權力,或者說從根本上講還是依靠皇帝,而太監,只不過是皇帝隨時可以換下的代言人而已。

但唐朝的太監不一樣,唐朝太監的權力來源,是軍權。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如果瞭解唐朝歷史,就會發現,唐朝的宦官干政,是從安史之亂之後開始的,安史之亂以前從未有過類似記錄。

這個鍋,說到底怪唐肅宗。唐肅宗為了搞掉他老爹唐玄宗,因為沒有人支援他,不得不拉攏太監李輔國。後來唐肅宗當了皇帝,就自然而然的把兵權交給了最信任的李輔國,開了唐朝宦官亂政的先河。

安史之亂之後,地方藩鎮做大,唐朝朝廷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必須保證自己擁有一支強大的中央軍,也就是常駐在長安的神策軍,人數在十萬人以上。

那麼這支中央軍交給誰帶領呢?

很遺憾,是太監。

為什麼交給太監?就不能交給別人嗎?

自己帶領?不可能,一國之君去當軍頭,就沒有了任何當天子的體面。

交給皇親國戚?唐朝的皇室關係太不穩定,從玄武門之變開始,皇室內鬥就沒有斷過。弟弟殺哥哥,兒子逼父親、外甥殺嬸嬸等等。每次政變,這些皇親國戚都要拉攏神策軍,如果把禁軍交給他們,那政變不更加頻繁了?

交給武將?別逗了,地方藩鎮剛剛勉強消停下來,在中央又搞出來一個藩鎮?

交給文官?唐德宗還真這麼幹過。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德宗繼位初期,因為對太監非常反感,於是把禁軍兵權收回到自己手裡,交給了文官。

結果,幾年以後,關中地區突然爆發了“涇原兵變”,一夥亂兵在長安造反,萬分危機的時刻,皇上想找禁軍——找不到。

為什麼找不到?後來才知道,這些官禁軍的文官,為了撈錢而吃空餉,大部分的禁軍根本就沒有這個人,軍餉讓當官的貪了。而僅有的這些兵,也都是託關係上的名單,很多人都是長安的小商小販或者紈絝子弟,根本不在兵營。所以皇帝有難,禁軍沒有任何人來救駕。

後來亂兵殺進了皇宮,唐德宗實在沒辦法,一群親信太監們自己拿著武器,保護唐德宗逃出來長安。

“還是太監靠得住”——這是唐德宗當時的想法。

唐朝皇帝發現,太監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忠誠,不會造反。

太監不可能當皇帝,所以不可能造反。而且太監的服務物件只可能是皇帝,不可能另起爐灶,投靠藩鎮和文官的可能性很低(在前期)。把兵權交給太監,總不至於造反。對於皇帝來說,這就夠了。

但是,到後來,唐朝的太監們已經完全掌握了朝廷的兵權。他們發現,不是自己的權力來自於朝廷,而是朝廷的權力來自於自己了!

唐朝後期,朝廷勢力衰微,朝廷威嚴全靠禁軍在維持,也就是太監在維持。

這時候,唐朝的太監們自然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朝廷的核心決策者,唐朝宦官的權力也就達到了巔峰。

不過,要說明一點——唐朝太監的權力雖然大,危害卻沒有明朝太監大。

為什麼呢?因為唐朝的朝廷就沒什麼權力,太監可以在朝廷裡亂政,卻折騰不到地方頭上。地方手握重兵的藩鎮們才不屌你長安的幾個死太監。而明朝不一樣,明朝是高度集權的政權,太監一旦把持朝政,危害是全國性的,因此才有全國到處修“生祠”的超級太監魏忠賢。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日慕鄉關2018-08-28 11:35:51

唐朝太監的權力和明朝太監的權力都很強大,尤其是唐朝後期,太監不僅壟斷朝堂大權,甚至發展到可以廢立皇帝,儼然一副太上皇的樣子,比如說“大中之治”的宣宗李忱,就是拜太監馬元贄所賜。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而明朝就不一樣了,雖然出了很多著名的太監,如王振、劉謹、馮保、魏忠賢、曹吉祥等,又是立皇帝,又是九千歲,貌似權傾天下,但皇帝動動手指頭,貶的貶死的死,完全沒有抵抗力。

許多網友就納悶,太監與太監,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先說唐朝,唐朝從李淵開國到玄宗李隆基繼位,中間雖然有武則天插了一槓子,但整體局勢是十分穩健的,權力一直在強人之間流轉,縱然有韋后亂政和太平公主造反等事件,但很快被撲滅,沒有出現大的權力真空,這就好比是一袋米,被轉手倒入幾個米缸,這些缸本身密封效能很好,也都很乾燥,所以縱然倒了多次,也不會發生黴變,長出蟲子。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安史之亂”以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唐肅宗李亨用不太正當的手段奪取了父親的權力,並最終平叛成功,就他個人來說這樣做無可厚非,但他倉促上位,缺乏個人班底支撐,而時間緊迫,他也沒有時間去培養個人勢力,算來算去,只有太監李輔國最好用,所以許多事情交給他辦,一來一去,李輔國的地位陡然上升,發展到後來竟然可以甘於立儲大事,張皇后就在李亨死後被李輔國處死,這為後來的太監專權開了一個壞頭。

“安史之亂”平定以後,藩鎮割據,皇帝的權力大大下降,而安祿山的反叛讓後來的皇帝對武將專權十分忌諱,不願意讓武將做大,比較而言,太監雖然陰險,但他們自身生理缺陷決定了他們沒有謀朝篡位的野心,把權力交給他們反倒比武將保險,於是自李輔國開始,禁衛軍神策軍都交由太監執掌。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大權在握的太監當然不甘心只做皇帝的傀儡,縱然不為子孫著想,自己有了權力也的過把癮,於是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而隨著太監權力的失控,皇帝大臣與太監的矛盾也日漸尖銳,最為極端的案例就是“甘露事變”,發生在大和九年的這起血腥事件實則是皇帝聯合大臣企圖從太監手裡奪回權力的一場宮廷鬥爭,但獲勝的卻是太監,這再次印證了“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無論把權力交給誰,都是很危險的,權力是一劑劇毒的春藥,即便你是太監,也抵擋不住她的誘惑。

內有太監亂政,外有藩鎮割據,雖然中間有李忱搞出個“大中之治”,為垂死的大唐注入了一針嗎啡,但大廈將傾,縱然有明主現世,也無濟於事。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雖然中間也出現了朱棣篡位、土木堡之變、嘉靖進京這種大的權力真空,但前者是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一旦完成各方立刻各就各位,只是從一個米缸到另外一個米缸,型號大小都沒有變化。後者幸運的趕上了兩個權臣于謙、楊廷和全程保駕,太監之流無縫可鑽。至於那些轟動一時的太監,他們看似風光,實則是個空殼子。

制度方面,明朝也有獨到之處,朱元璋在原有官僚制度的基礎上擴大了錦衣衛的權力,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形成了大臣、錦衣衛、太監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者互相制衡。穩定性遠遠優於唐朝的大臣太監兩方壓蹺蹺板。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兵權方面,自胡惟庸案以後,朱元璋就把兵權收歸自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相互制衡,文官有實權但無兵權,除了邊軍的總兵官,其他都是浮雲,真正掌控軍隊的就是皇帝。

軍權牢牢抓在手裡,錦衣衛控制著大臣的一舉一動,太監和大臣互相制衡,只要沒有什麼大的意外,皇權穩固的一塌糊塗,這也是為什麼嘉靖和萬曆幾十年不上朝,朝局依然穩定無人造反的原因。

而扳倒幾個太監,對皇帝來說也就是動動念頭的問題,文官接到暗示啟動彈劾,錦衣衛蒐集證據拿人,軍隊在一邊威懾,太監再風光,不過是刀俎上的魚肉,想什麼時候切什麼時候切。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這就是唐朝太監與明朝太監的區別,總結起來不過兩點

(1)明朝的制衡機制更加完善,太監專權只是專了一部分,大權依舊在皇帝手裡。

(2)明朝的軍權抓的緊,槍桿子出政權。

我是歷史達人日慕鄉關,歡迎關注!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Mer862019-01-23 17:43:22

唐朝中後期的太監可以殺皇帝,這應該是對唐朝歷史的誤解之一了吧。由於歷史教科書對安史之亂之後的唐朝歷史一略而過,而各種歷史科普讀物,又偏著於從李唐皇室的立場去描述太監這個群體。因此,唐朝中後期的太監便給人一個可以殺戮皇帝、隨意廢立天子,甚至為所欲為的印象。但其實這個印象是不太對的。

事實上,唐朝中後期的宦官與東漢和明朝的宦官沒有本質性的區別。

唐朝宦官之所以給人一種能廢立皇帝的錯覺,是因為唐朝宦官和皇親國戚搞在了一起

。宦官確實參與了政變,但是宦官背後都是有指使人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先說一下唐朝宦官為什麼能位高權重。首先是因為他們代表了皇帝;其次是他們代表皇帝掌握了軍隊。唐朝太監掌握的

神策軍

,就是他們在後來囂張跋扈的資本。

那麼,神策軍是什麼部隊呢?

所謂神策軍,就是安史之亂後,在藩鎮割據和驕兵橫行的現實下,唐朝皇帝認為如果沒有一支兵力充足的禁軍作支撐,來拱衛京畿長安的安全,那麼朝廷中樞的權威是蕩然無存的。大唐天子想要保證自己的威嚴,就必須掌握一支直接由中央控制的武裝力量。而這支由西北藩鎮調到長安,直接歸中央排程的武裝力量,就是神策軍。

組建了神策軍後,皇帝還要給這支軍隊選一個信得過的統帥。

首先,皇帝自己親自統領行不行?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行的。一國之君跑去當軍頭,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第二,交給皇親國戚行不行?事實證明這是在找死。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的故事歷歷在目,誰敢信任皇親國戚?

第三,交給武將行不行?事實證明這也是不可行的。因為安史之亂後,武將的忠心已再難被皇帝信任。

第四,交給文官行不行?事實證明這也是不可行的。因為文官大臣的能力和威信被多次證明不足以統軍。並且文官掌軍後,也會像武將一樣也會尸位素餐,中飽私囊。一點也不比武將靠譜。

既然文管、武將都靠不住,那麼皇帝就只能選擇信任太監了。縱然太監也是稀爛,可是太監靠得住啊。唐德宗李適在位期間,他痛定思痛後,不再反覆,最終確定了以宦官掌管禁軍的制度。而唐朝的宦官掌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德宗在確立宦官掌軍後,一開始是不怕宦官的。因為唐德宗把神策軍的進行分化,不讓一個人統領神策軍。為了監督神策軍,唐德宗又確立了讓太監擔任樞密使的制度,太監和神策軍的護軍中尉共同向皇帝負責。也就是說,

當時向皇帝負責的人有四個。在這種多人制約的權力架構下,皇帝要除掉具體某個宦官,其實是很容易的

但是如此一來,皇帝要想除掉整個宦官集團就不可能了。因為這意味皇帝要和整個宦官集團做鬥爭,難度太大。而且,即使皇帝能夠成功剷除了宦官集團,也沒有什麼用。因為朝廷不能沒有禁衛軍,而禁衛軍又不能交到武將和文官的手上。所以最終,統領神策軍的人還是宦官。

可能有人會好奇,神策軍是禁衛軍,為什麼神策軍要死心塌地的跟著宦官混呢?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

神策軍也是一群武將,他們與藩鎮沒有本質區別。而武將在當時屬於濁流,是受屬於清流的文管集團的蔑視的

。相對來說,武將和宦官更合得來。因此神策軍也就願意為宦官賣命了。

而當神策軍與宦官搞在一起後,他們就變成了足以和外朝的文臣士大夫相抗衡的強大政治集團。

那些覬覦皇位的皇子親王、後宮嬪妃們就會跟宦官和神策軍搞在一起,結成盟友。這才是中晚唐時期,宦官屢屢參與到宮廷政變,並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根據正史記載,

確實死於宦官之手的唐朝皇帝,只有唐憲宗、唐敬宗兩人

,而暗殺他們的太監並不是得寵的高階宦官,都只是希望透過弒君,達到飛黃騰達目的的無權且地位教低階的宦官。

另外幾個皇帝的死,其實跟宦官都沒有很根本的關係。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比如唐宣宗的死,表面上是宦官乾的,但實際上的幕後策劃人是時為皇太子的唐穆宗和其母郭貴妃。是太子和后妃策劃了弒殺唐憲宗的宮廷政變!而直接動手的宦官,僅僅是受其指使罷了。

比如唐順宗之死,表面上也是宦官乾的,但幕後策劃人是唐憲宗。這這跟明英宗的奪門之變一樣。只不過唐朝太監把病重的唐順宗給弄死了。而明朝太監沒有把病重的明代宗弄死。但是死與不死,還不是新皇帝的個人意思。

因此,唐順宗和唐憲宗之死,本質上也是親子弒父,報應不爽,動手的宦官只是新皇帝的殺人之刀罷了。

再比如唐敬宗,他倒算是真正意義上被宦官弒殺的。但是刺殺他的太監並不是權勢滔天的大太監,而是整天被唐敬宗凌辱、不堪受虐的低階宦官。這就好比嘉靖時期的一群宮女因為不堪虐待,鋌而走險刺殺嘉靖皇帝一案。如果她們僥倖成功了,按照評價唐朝太監的說法,是不是可以說“明朝宮女權力何等之大,竟能殺戮天子”?

所以,關於唐朝宦官如何權勢滔天,竟可以廢殺天子,皇帝只是其傀儡的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最後說說甘露之變,因為這一事件是李唐皇帝和宦官集團的最著名的一場衝突。

首先拋結論,

甘露之變,唐文宗會失敗,是因為他野心太大,完全不懂朝堂的平衡之道。他竟意圖將宦官集團和士大夫朋黨一網打盡,恢復唐朝前期皇帝的威福自傳之權,卻全然不計後果。這就必然會失敗了

首先,唐文宗依靠李訓、鄭注兩個並不得人心的官員去奪權,將當時朝中的牛、李二黨盡皆貶斥,這就得罪了文官集團。

然後,唐文宗又打算以一場大規模殺戮,從肉體清洗宦官集團。這一下他又得罪了整個宦官集團。而神策軍是與宦官是穿一條褲子的,得罪了宦官也就等於得罪了神策軍。

試想一下,得罪了文官、宦官、武官,唐文宗他要是能成功,這就是見了鬼了。

後來失敗的唐文宗被軟禁,宦官集團殺盡了朝中的李訓、鄭注黨徒,進而還想得寸進尺,還想殺戮異己,從此獨佔朝堂大權。

但是,外藩的藩鎮不幹了,以昭義鎮節度使劉從諫為首的外鎮強藩紛紛上表,聲討太監的罪過。太監惹不起外藩,最後只得被迫收斂,把文官的代表,牛、李兩黨的高階官僚再請回朝廷執政。這一事件就說明了,唐朝的太監其實真的沒到擅自廢立皇帝的霸道程度。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說完唐朝再說明朝。事實上,明朝的太監比唐朝的要厲害的多。

因為唐朝皇帝的皇權不強,地方有眾多的藩鎮存在,宦官們在中央雖然大權在握,但是在地方上的地位並不高。藩鎮們壓根不鳥宦官!而明朝就不一樣了,明朝是高度集權的時期,掌權的太監只要在紫禁城一呼,則地方便會瞬間百應,爭相的拍馬屁。

這個區別,其實就是皇權的大小。而不是宦官權力的大小,這一點一定不能搞混餚。

總結:唐朝的宦官與東漢、明朝無異,都是皇帝用於平衡士大夫和武將兩大集團的一個工具罷了。只不過唐朝皇帝對皇子宗親的限制力太差了,沒有像明朝一樣徹底的該死藩王。因此才給了唐朝宗親和太監聯合,一起搞掉了七八任皇帝。如果沒有這些皇子宗親做後臺,宦官是絕不敢廢立皇帝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清水空流2019-01-21 17:41:26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有三次宦官時代

一個是東漢,一個唐代,一個明代

,最為猖獗的就是唐代。

自唐玄宗開始,唐朝宦官就開始專政了

,到了晚唐時期已經達到了廢立皇帝的地步,

明代權利看似強大,但就是皇帝一句話就可以罷黜,

武宗時代的劉瑾。天啟時代的魏忠賢。都可以說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但只要皇帝一句話,立即就灰飛煙滅。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那麼,唐明兩代宦官的區別在哪?

最大的區別在於,唐代宦官掌軍權,

尤其是京畿地區

,而且控制了禁軍神策軍。而明代宦官不掌兵。

他們只是執掌相權。

但最關鍵是的唐代皇帝授予宦官軍權但收不回來,宦官自己就私相授受了。

明代太監的權利就是批紅之能,實際上明朝的太監就皇帝與士大夫爭權的棋子,皇帝要太監的命就是一句話的事。

但唐朝從自李輔國起,到仇士良,魚朝恩,俱文珍,一個個一手遮天。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廢立皇帝如尋常事

,驚懼而死的唐代宗,枉死的唐順宗,被毒死的唐憲宗,被殺死的唐敬宗,甘露之變的唐文宗,被逼稱宦官為阿父的唐僖宗,李世民地下有知。見到一幫子孫被一群沒卵的太監害到這般地步,不值做何感想。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代如此重用太監,

關鍵在於中唐以後,地方藩鎮割據嚴重,皇帝根本不信任朝臣。只能信任宦官。唐朝的有些宦官身兼統兵和調兵雙重權力。造成軍隊完全效忠於太監個人。

但宦文官集團為了徹底掌控權力,和文官既聯合又對抗,和藩鎮也是相互利用、這樣一來,倒黴的就是皇帝了。

而明朝軍隊是功勳集團“世襲”。也吸取了吸取唐朝的教訓,只給了太監監軍和相權。卻沒有給與兵權

。這樣明朝的宦官權力只能依附於皇帝,沒有皇帝的信任。宦官就啥也不是了。說白了,明朝的宦官就是皇帝一條狗。但必須指出的是,

唐代宦官之亂僅僅侷限於朝廷

,對社會和民間影響不大。

但明代宦官對民間有著巨大的禍害,為害地方,多次激氣地方民變。明朝宦官對全國的惡劣作用與影響要大於唐朝宦官

可以說,唐明兩代幾乎都亡於宦官之禍。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宦官敵人的藩鎮。是文官集團。是所有利益集團的敵人,而明朝宦官和皇帝共同敵人是文官集團。也就是說,明朝皇帝和宦官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唐朝皇帝和宦官的利益卻不一樣。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靈魂的感觸2018-08-28 20:38:59

唐朝和明朝都是歷史上宦官專政最為嚴重的時期,唐朝後期的宦官甚至達到了能主宰皇帝命運的地步,然而這種情況在明朝卻從未發生。說起明朝大太監的名聲,那絕對是蓋過唐朝太監的,魏忠賢在當時的權勢沒得說吧,然而年僅十八歲的崇禎帝一上臺,便輕輕鬆鬆將魏忠賢給捏死了,儘管是權傾一時的大太監,但面對皇帝,他確實毫無還手之力。同是專權的宦官,為什麼唐朝和明朝會有如此之大的區別呢?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原因吧!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宦官專政的秘密

唐朝後期,宦官權勢達到巔峰,據統計,從唐肅宗至唐昭宗共13位皇帝,其中竟有11位是由宦官擁立的,不得不令人驚歎!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唐代宦官權利膨脹也是有著清晰脈絡的,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唐玄宗時期,唐玄宗時期大量重要文臣,像姚崇、宋璟等等,然而玄宗也逐漸開始對文臣集團產生戒心,採取的方法便是實行三年一換,這也是為什麼唐代在歷史上出現了眾多宰相的原因。當然這還只是制約文臣的手段之一,其次便是重用宦官,在唐高祖和太宗時期是禁止宦官干政的,到玄宗時,開始出現了有權勢的宦官,如高力士。

安史之亂之後,宦官因對肅宗李亨有擁立之功,逐漸開始掌握了監軍的權利,並由此封王拜爵。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宦官便是魚朝恩和李輔國,李輔國更是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

唐德宗時期,涇源兵變使德宗對文官狠的咬牙切齒,開始只相信宦官,至此宦官集團掌握了皇家禁軍——神策軍、天威軍。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那麼唐朝為什麼會走上宦官專政這條道路呢?甚至到最後宦官竟能主宰皇帝生死呢?

其一:唐朝是皇位繼承製度極不穩定的一個時期,唐朝發生的宮廷政變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二吧!

其二:科舉制度不完善,科舉始於隋朝,在唐朝並不成熟,透過科舉選拔人才做不到公平公正,往往還是家世名聲。這也使得後來宦官能任意提拔親信做了鋪墊。

其三:抑制文官,沒有強大的文官集團去制衡宦官的權利。

其三:藩鎮制度,唐朝節度使有稅收權,這樣一來中央對其控制就顯得非常薄弱了,擁兵自重成為地方軍閥變得非常容易,這也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的這種藩鎮制度反倒越來越難以控制,皇帝對外廷的軍權根本無法有效掌握,而內廷又壓制文官重用宦官,以致宦官掌握內廷軍權後,皇帝根本沒有制約宦官的能力。

明朝宦官至始至終都是皇帝的棋子

首先明朝宦官無法達到廢立皇帝的權利得益於明朝的官僚體制。各級官僚、不同機構部門層層牽制,誰也別想胡來。特別在兵權這一點上,明朝皇帝是把握得非常好的,廠衛機構的設立有助於皇帝對兵權的掌控,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相互制衡,文官有實權但無兵權。最初的廠衛機構主要由明朝勳貴掌控,土木堡之變後,廠衛系統也遭受了嚴重損失,自此逐漸依靠宦官來掌控廠衛,已到達牽制文官集團的作用,由此明朝宦官走上了專權之路,不過這一切還是受皇帝在掌控的,賦予宦官權利主要是用來牽制文官,像魏忠賢當時儘管掌握東廠,又兼管北鎮撫司,但依然沒有把握對抗整個東林黨(文官集團)。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其實明朝的宦官就是皇帝的矛和盾,必要的時候利用宦官殺殺文官的氣焰,無奈的時候利用宦官做擋箭牌。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歷史的拐點2019-01-24 00:52:04

唐朝與明朝都出現過大太監權傾朝野的情況。可是,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諸如王振,劉謹,魏忠賢之輩權勢再大,也翻不出皇帝們的手掌心。唐朝則不然,像李輔國,魚朝恩之流,時有左右政局,擁廢君王的舉動。之所以出現如此巨大的差別在於這麼幾點:

1。外臣宦官的互相制衡。

唐朝大宦官重來不是勢單力薄的個人。他們往往在內朝呼風喚雨的同時還在外朝中扶持親信擔任外朝第一人宰相。雙方交相呼應,總能將事情做的有若“人心所向”。即使事情出現紕漏也能相互掩蓋,矇混過關。於是朝政大權便握在了這一夥人手中,皇帝也只能無奈的作為傀儡。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則不然,皇帝總是刻意的營造一種外廷與內朝對立的局面。我想明朝長期保持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未嘗沒有激化朝臣宦官敵對的想法。再加上明朝取消了宰相制度。使得外朝行使權力不再能隨意集中在一個人手裡,而是分散再多個人手中。人多秘疏反而難以做大事。而且,雙方涇渭分明,權責劃分明確。最好的反例便是張居正與馮保一內一外徹底掌握了明朝朝政十年時光,除此之外再無特例。

2。宦官內部的權力制衡。

唐朝的大太監往往是一人獨尊。其他的全是他的徒子徒孫。所有宦官能掌握的權力不能掌握的權力全部控制在一人手中。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天長日久難免這些人會產生別的想法,眼中容不下別人。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則不同,宦官的權力被分為不互相統屬的幾部份。比如幫助批閱奏章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和掌管特務機構東廠的督公,次一等的大太監更是有數位之多比如司禮監秉筆太監以及御馬監的大太監。幾方常常互相攀比,時有對抗。而他們誰能略勝一籌全賴皇帝聖心獨裁。所以這幾方不會想著威脅君權,反而只會一心巴結皇帝。所以,權傾一時的劉謹和魏忠賢才會一道聖旨便身首異處。這是有一大堆替換者在後邊虎視眈眈。

3。政權的穩定及兵權的分散。

唐朝出現宦官亂政全部是在安史之亂後。此時的唐朝中央政府處於風雨飄渺之中,權威逐漸下降。各地藩鎮大多隻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少有忠君報國的想法。即使中央發生宦官廢立皇帝。只要還是李家人當皇帝,這些藩鎮都是可以妥協的。而且,他們應該還樂見其成,畢竟越妥協他們獨立自主的權力越大。兵權方面,中央徹底掌控唯有神策軍,偏生這支部隊從唐肅宗開始便掌握在宦官手中。其他軍隊都是藩鎮私兵,僅在維護自己利益時出動。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則非常好運氣。除了靖難之役,未曾出現過太嚴重的政治危機。即使有小的困難也總有肱骨之臣站出來力挽狂瀾。所以整個明朝的政治環境基本穩定。至於兵權,明朝前期採用衛所制,兵馬分散於各地。後期採取募兵制,各省均由各省總兵掌管。從未出現一人掌控天下兵馬的情況。所以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來各地的勤王之師。

4。思想鉗制做的到位。

明朝時期,朱元璋首開八股取士。等到宣宗朱瞻基的時候,乾脆在皇宮大內開設“內書房”邀請大學士為一些年輕宦官授課,講的都是些忠君體國任勞任怨以及八股文。而是否是內書房出身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後是否能身居高位。所以明朝的那些大太監們也早已經深受八股的影響。很難有反抗君權的行為。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綜上所述,明朝的閹禍未曾造成大的影響。主要原因是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更加完善,政局穩定以及思想鉗制到位。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公子無忌shy2020-10-11 18:27:16

提到明朝,很多人就會想到宦官干政,甚至很多博眼球的說法,明朝是個三無朝代,有的只有宦官!

明朝的宦官也比較給力,有正面的人物,七下西洋的鄭和,威震塞北的汪直,還有臭名昭著的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人。

說起唐朝,大家想到的大都是大唐盛世,但在盛世的繁華下,唐朝受宦官的毒害,要遠遠超過明朝。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的權宦無數,像李輔國、魚朝恩、仇士良等大宦官,控制著禁軍兵權,皇帝的廢立很多時候都由宦官決定,宦官曾多次毒殺不聽話的皇帝,如唐憲宗、唐文宗等。

那麼同樣是宦官專權,為什麼明朝皇帝一不高興,宦官就遭殃,而唐朝是宦官一不高興,皇帝就遭殃呢?

朝廷面對的威脅不同,權力的結構就不太相同

1、“安史之亂”後,唐朝面臨的威脅基本是藩鎮割據

大唐盛世,在擴張的高峰期,被安史之亂的一盆冷水,澆了個透心涼,大唐王朝開始全線收縮。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玄宗設立的節度使制度,從安史之亂起,就開始為唐朝挖坑了。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權力過重,引發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的叛軍在河南、關中將唐朝的中央軍消耗殆盡,唐王朝不得不依靠各鎮節度使的力量來平息叛亂,最終導致藩鎮節度使權力越來越重,中央王朝已經無法壓制和排程。

面對這種情況,大唐朝廷採取了加強中央軍隊的做法,以此來制衡越來越強大的藩鎮勢力。

而且由於府兵制的破壞殆盡,中央王朝已經無法從天下招募到足夠的兵員,其結果就成了神策衛的一家獨大,成為左右朝廷的力量。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2、明朝始終面臨的威脅都來自北方外族,邊軍始終是戰力重心

朱元璋雖然是趕走了蒙古人,建立的大明王朝,但是蒙古人始終是明朝北方威脅的力量,所以明朝在九邊屯駐重兵。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強大的京營軍隊損耗殆盡,此後于謙雖然重置十二團營,正德年間、萬曆新政都有重新訓練加強京營戰力的打算,但都不了了之,所以京營基本退出了主力作戰的舞臺。

明朝自此丟失了河套地區後,大同、宣府、薊州的防守壓力增大,被蒙古各部連年騷擾犯邊。隆慶後期,遼東女真人逐漸不安分,尤其是萬曆中後期,明軍在遼東也陷入戰爭泥潭中。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廷大部分軍費開支和戰略重心都集中在九邊,明朝270多年曆史,十六位皇帝,邊境的戰事基本沒有停歇過。

唐朝的禁軍與明朝的邊軍,軍隊的掌控權不同

1、以神策衛為主的唐代禁軍制,成為大唐最後的依靠

從唐玄宗設定節度使制度開始,基本標誌著唐代府兵制度的徹底破壞,天下各地的折衝府失去了為中央朝廷輸送兵力的作用,各地軍政大權被藩鎮節度使把持,自此南衙十二衛成了擺設。

北衙禁軍逐漸取代南衙府兵,成為唐王朝的主戰力量,開元以後,從羽林軍中脫穎而出的萬騎,組建成為龍武軍。安史之亂後,西北戍邊的神策軍,在平亂過程中逐漸壯大,被編入禁軍,成為了王朝依靠的主要禁軍力量。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神策軍從成為禁軍之初,就離不開宦官的影子,安史之亂勤王之時,神策軍的領導者就有大宦官魚朝恩,不久之後,陝州節度使郭英乂入朝,神策軍的指揮權就被魚朝恩掌控。

唐代宗李豫時期,吐蕃入侵長安,唐朝無力命令藩鎮勤王,李豫逃到了陝州,受神策軍保護返回長安,從此神策軍就成為拱衛大唐王朝最主要的軍事力量。

宦官集團因為掌握著戰力強大的宿衛禁軍,也就掌控了皇帝的生、死、廢立大權,從唐肅宗重用李輔國開始,唐代十餘位皇帝大都是宦官所立。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皇帝也不是沒想過改變這種局面,架不住朝中大臣實在廢物。唐德宗繼位後,重用文武大臣,罷黜宦官勢力。結果在建中四年的“涇原兵變”中,保護德宗李適的只有宦官。

而且文武大臣經常攜功威脅皇帝,索要賞賜,各鎮節度使動輒造反,最後還是依靠神策軍保住性命,收復長安,皇帝對文武大臣算是徹底失望了,又開始重用宦官了,宦官的權勢日益加重!

2、明朝的軍事力量較為分散,邊軍才是朝廷的主戰力量,沒有人能夠完全控制邊軍

一方面,明朝因為對外作戰的需求,邊防重鎮逐漸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京畿的兵力都集中在宣大和薊州一線。

嘉靖時期,因為抗擊倭寇的需要,經過戚繼光的訓練,南兵的戰力逐漸提升,成為明朝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這樣就形成了邊軍、遼兵、南兵三股主要軍事力量。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軍事力量的分散,基本沒有勢力能夠掌控軍隊,在朝廷內部,別說是宦官,內閣大臣都控制不了軍權。更有甚者,邊軍、遼兵和南兵,相互之間都尿不到一起,北兵(主要是薊遼兵)和南兵的衝突最終也嚴重消耗了明朝的戰力。

另一方面,明朝得益於宋朝對武將力量的限制,明朝軍隊的管理系統十分複雜,有內宮的監軍鎮守太監,還有武官出身的指揮使、總兵官,土木之變以後,文官也加入進來,軍事重地又派出了督師、巡撫等文官負責統籌指揮。

在如此負責的指揮系統下,很難有一個人能夠專制控制軍隊的統率權。而且明朝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論內廷還是外朝,邊臣不得與朝中大臣密切聯絡,也就是說司禮監不能與鎮守太監私自聯絡,內閣大臣也不得與在外的督撫、將領來往,否則必死無疑。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的節度使,享有旌旗斧鉞,位同皇帝出鎮,具有自己發動戰爭的權力,所以宦官威高權重後,可以隨意調動軍隊。

明朝可不同,雖然督撫有時也獲賜“王命旗牌”出京,也僅僅是獲得了“便宜行事”的權力,事後必須及時上奏,基本沒有擅自發動戰爭的權力,被無數的給事中、監察御史盯著,稍有不慎,及時誅族之罪!這個督撫的權力,是絕對不會落入太監手中的。

相權的衰落,權力被高度分散,成為明朝確保皇帝權威的重要依據

唐朝實行的是較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所以無法避免宰相權力對皇帝權威的分割,基本上一位強勢的宰相,就能把控朝政,對皇權提出挑戰。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從唐肅宗李亨加李輔國開府儀同三司開始,宦官勢力就逐漸走上宰相之位,掌握大唐王朝的相權,再加上兵權加持,更加容易地可以控制朝政大權了。

而明朝自從朱元璋罷中書省,廢除宰相制度,基本上宣告宰相權力的終結。雖然後來內閣權力日益加重,內閣首輔位同宰相,但是這個權力是皇帝給的,決策權一直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明朝以內閣為相,翰林出身的文官才有資格入閣,成為文官集團的最高殿堂,生來就看不起宦官的文官集團,怎麼會允許太監染指呢,大太監走不到這個位置,就拿不到這個權力,靠什麼來影響皇帝的權威呢?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說到底,大太監手中就只有兩個權力,一個是“披紅”,另一個是廠衛。但是這兩個權力,對大太監來說又很尷尬,司禮監有一位掌印太監,五位秉筆太監,而且首席秉筆提督東廠,副手和正職天然就是對手,總有拆臺的,威脅不了皇帝的權威。

而且明朝有完備的內閣、科道制度,可以封駁不合理的旨意,沒有皇帝旨意,大太監根本無法阻止內閣大臣面見皇帝,太監脅迫皇帝的可能基本沒有。

錦衣衛雖然受東廠節制,但是規模龐大,人員複雜的錦衣衛,永遠只聽命於皇帝,東廠提督太監根本無法完全掌控。東廠番役也大多從錦衣衛抽調,廠衛排程的指令,只有皇帝的手詔,所以皇帝想除掉哪個太監,一封手詔就會令大太監束手就擒。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所以說,唐朝宦官權勢的過盛,是王朝權力失衡造成的惡果,藩鎮尾大不掉,更加劇宦官的專政,藩鎮和宦官成了唱雙簧。

而明朝卻沒有能夠威脅朝廷的割據勢力,其完整的內部統一勢力,以及更加均衡的權力體系,保證了皇帝的權威。廠衛制度更是加強了皇帝的權力,而不是因為宦官控制削弱了皇帝權勢,因而皇帝可以很容易除掉權宦!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弋北談古今2019-07-29 11:01:42

在那些影視作品中,明

朝的太監被刻畫的窮兇惡極的樣子,讓我們誤以為明朝太監的權力非常的大

。而同樣是在影視作品中,

唐朝的那些宦官卻彷彿銷聲匿跡了一般

。於是

我們又錯誤的以為唐朝的宦官非常的無能

,只是皇帝身邊的一條走狗。但是,實際情況卻和這個相反。明朝的太監永遠受制於皇帝,而唐朝後期的宦官卻能主宰皇帝。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請看我如下分析: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瘋狂的唐朝宦官)

(唐朝分析)

唐朝的宦官之所以能夠對唐朝的皇帝起到這麼強的主宰作用,原因在於唐朝的宦官手中握有兵權、以及掌握了朝中政務等等。唐朝在安史之亂結束後,帝國疲敝,中央王朝逐漸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在這個時候,藩鎮割據勢力不斷做大,皇帝要想做穩,就必須結合宦官的力量。為了對抗那些藩鎮勢力,唐朝中央朝廷的政務逐漸被宦官掌握,並且中央禁軍也落到了宦官的手中。在宦官掌握了大量勢力之後,這些宦官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皇帝”。如:李輔國等。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決定命運走向的安史之亂)

(明朝分析)

明朝的宦官雖看似強悍,但實際上確是皇帝勢力的延伸,永遠是皇帝的走狗。明朝自從廢除了丞相之後,明朝的權力大量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難免疲於奔命。而那些文官大臣又經常得與皇帝做對。這時皇帝便需要宦官代替出面,整治那些不聽話的文官。於是明朝的皇帝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設立了: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特務系統。這些人雖然看起來很牛逼,但是卻聽命於皇帝,翻不了天。而明朝的宦官雖然是為了皇帝出面對抗那些文官,但同時也被文官集團所牽制,最終受益者還是皇帝。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影視劇中的明朝宦官)

所以

明朝宦官雖然牛逼,但是確是“假牛逼”

,是

披著皇帝“虎皮”的“狐狸”

。而

唐朝的宦官是“真牛逼”

因為不但皇帝的“虎皮”,而且皇帝的:“虎牙”、“虎爪”都被這隻“吃肥的狐狸”帶走了

假狐狸,變成了真老虎,不厲害才怪呢!

我的回答完畢,您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我叫

弋北談古今

,歡迎大家關注!

覺得回答還不錯的話,點個贊再走吧!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這些歷史要讀2019-08-16 18:14:22

唐朝後期的宦官和明朝時期的宦官,壓根就不是一個力量級的。

1、唐朝宦官掌握軍隊,可以自己廢立皇帝;

安史之亂後,隨著唐朝皇權的日漸衰退,負責保衛京師和宿衛宮廷的神策軍就逐漸掌握在宦官的手中。於是,自穆宗以後,唐朝皇帝多受制於宦官。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所以,唐穆宗以後的唐朝皇帝,除了唐敬宗和唐哀帝外,其餘均為專權的宦官所立。而唐敬宗雖然不是由宦官所擁立,但卻死於宦官之手。由此可見,唐朝後期宦官轉正的程度有多嚴重。而造成宦官專權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神策軍的兵權,擁有控制皇權的軍事力量。

2、明朝宦官權力再大,也都是皇帝給的,失去皇帝支援,屁都不是!

明朝也是宦官專權很嚴重的朝代,湧現了汪直、劉瑾、魏忠賢等眾多權傾朝野的大宦官。但是,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明朝時期,已經比唐朝更加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設立錦衣衛,進一步鞏固皇權。後來明成祖又設立東廠,形成了廠衛制度。於是,明朝時期皇權已經發展到了巔峰。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的宦官專權,不同於唐朝,它不是建立在軍權基礎上的,而僅僅只是獲得了皇帝所賦予的一項權力——

批紅

所謂的批紅,其實就是代皇帝批閱奏章的權力。由於制度好,明朝中期以來,皇帝就變得越來越懶,這就造就和明朝皇帝的奇葩,比如頑童皇帝正德、修仙皇帝嘉靖、宅男皇帝萬曆。為了方便自己享樂,明朝皇帝就開始讓自己身邊的太監代自己批閱奏章,這便有了批紅這項權力和秉筆太監這玩意。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秉筆太監的批紅權對於低下的文武百官而言,自然是無與倫比的權力。因此,許多大臣都需要奉承和巴結秉筆太監,自然也就造成了宦官權傾朝野的局面。然而,批紅權可不是宦官靠自身實力掌握的,而是皇帝賜予的。也就是說,皇帝讓他批,他才能批,不讓批,那就啥權力都沒有,

說白了就只是皇帝的狗腿子。

所以,即便是明末的九千歲魏忠賢,建立起盤根錯雜的閹黨,權傾朝野。但等到崇禎皇帝上臺後,還是能輕易將他扳倒。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本文作者:小賤賤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阿斗不傻2019-01-21 14:36:12

這個問題,最外在的原因是有沒有軍權唄!

唐朝的宦官那是有軍權的,他們可是直接掌控了神策軍(唐朝禁軍的兵權)而明朝的宦官是絕對掌控不了兵權的,除了東廠貌似他們能做的事情都是借力!

而深層的原因則是中國政治制度的變化!

我們大家都知道,漢代和唐代都是門閥政治時期,而唐代到宋代則是門閥到士大夫時期的轉變!

這中間關鍵點就是隋唐的開科取士,還有武則天的廢除門閥制度!

但是制度的產生和消亡都是需要時間的,在過度期的不適應就成了唐代宦官專權的關鍵點!

先解釋下門閥政治和士大夫政治這二個的概念!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簡單說:門閥政治就是貴族和天子共治天下,而士大夫政治則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他們的被本質區別在哪裡,也很好解釋!

門閥是貴族的延續,也因此他們是靠血統來承接的。

士大夫則是平民出生,他們沒有延續是考考試成績獲得的地位。

一般來說,血統延續的政治地位,比靠考試獲得的要高的多,因為血統承接之後,只會越來越根深蒂固,而考試不可能保證每一代都成為大官!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這也是皇權對於政治組織結構進一步集權的要求,也是君主集權制度發展的必然!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貴族主導的國家,就會有貴族凌駕於皇權之上的事情發生,這也是東晉王馬共治的根源(王導司馬家)唐朝以後的宋代和明代還有這樣的僭越之舉出現嗎?答案是沒有!

簡單的說,魏晉時期如果按照公司組成來看,皇帝是董事長,門閥貴族是大小股東,如果大股東力量夠大最後威脅皇權就有二種處理辦法,第一種董事長罷免大股東,消滅門閥,如曹魏禪讓漢朝江山,第二種就是門閥大股東罷免皇帝,如司馬炎逼迫曹魏禪讓!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這就是魏晉時期的權利的承接方式,後來的隋唐也是如此,隋朝董事長亂搞最後被關隴貴族為代表的大股東李淵家給取代,而取代隋朝做皇帝的李淵成了新董事長,關隴貴族成了股東!

那麼時期到了宋明時期又出現了變化,那就是政治格局從貴族門閥變成了士大夫主導,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但是士大夫是鬆散集團,最後結局就是皇權是一家獨大的大股東,而士大夫雖然有股份但是股份少的可憐,就沒有了威脅皇權的實力,除非他們非常圖團結,比如嚮明朝文官集團那樣!要不他們是沒法對抗皇權的。

但是皇權和貴族也好和士大夫階層也好,其實他們都是互為補充關係的存在,目的是為了統治的穩固,可是在武則天消滅門閥貴族之後,在新計程車大夫階層還沒成長之前的那段時期內。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就會出一個問題,就是政權不穩固!而不穩固根源就是股東不確定性,我們想想就知道了啊,貴族成為了過去式被一擼到底,最後新的階級又沒有出現!

雖然在皇權和門閥貴族權利之爭中,最後皇權成為了勝利者,但是一個孤立的皇權是沒辦法穩定統治的,那麼皇權打敗門閥貴族,雖然是勝利,卻也動搖了皇權的統治基礎,孤立的皇權,如果面對一個異軍突起的反對者,就沒有辦法去權衡和制約!

而唐朝的政治也很奇怪,他們自己作死了自己,居然任命太監作為中央軍權的掌控者,這個太監如果衷心,當然沒問題,如果不衷心就會出大問題。

在這裡,我也能理解皇權的無奈,那就是不放心啊。在怎麼說太監也是皇帝身邊的貼心人,比門閥貴族也好,士大夫也好,還是要衷心一點的。恰恰就是這種僥倖心理,造成了唐朝末年的太監專權。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而引發這一切的關鍵,就是制度設定,統治基礎問題!

那麼掌握中央禁軍的太監,在沒有門閥貴族制約,士大夫階層還沒興起的時候,成為控制權利中樞,併為所欲為的存在就不是稀罕事情了!

也正是因為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才會思考得出一個正確的方法去鞏固皇權。

第一:由皇權控制兵權,也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第二:強幹弱枝也就是集中央禁軍於國都,由皇權直接指揮。其他地區都是少量部隊駐守,即使出問題也沒大問題。

第三:分解相權,讓文管集團不能成鐵板一塊,成為又一個能威脅皇權的門閥貴族勢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在這樣一系列操作之下才有宋代國運綿長,其實宋朝國家政治格局制度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適合長治久安制度,如果不是外族入侵的話,他們會活的很長很長!

看看科舉出來的官員就能明白,他們都是平民階層。毫無權勢背景,他們唯一能選擇的就是依靠皇權還有國家權利來完成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之下,宋明理學為主導的儒家意識形態開始佔據正統地位,小股東文官集團們雖然力量不夠大,但是確實皇權的天生盟友,那麼任何敢於挑戰皇權的存在都是他們的敵人?這個時候宦官能成事嗎?答案是不能唄!

宦官想造反,文官集團那些人都可以噴死他們!

最後總結就是:唐末宦官能成事能獨攬大權,是一種鑽空子的行為,他們的機會來自於士族門閥到士大夫階層的過渡期,皇權沒有盟友情況下他們的藉機上位而已!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璽言春秋2018-08-30 14:03:19

經過別有用心的刻意渲染,在我們的感覺上似乎明代的宦官專權比之東漢末期與唐末期更甚。但是真相到底如何,我們就先透過唐後期的甘露之變與明末崇禎平定魏忠賢閹黨這兩件事來比較一下。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27歲的唐文宗不甘為宦官的傀儡,於是就和李訓、鄭注,密謀、策劃誅殺宦官以奪回本就屬於皇帝的權力。本來商定是由李訓在內配合,由鄭注出掌藩鎮招募死士。然後藉著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守澄的葬禮將仇士良、魚弘志及其它控制神策軍的大小宦官誘入王守澄墓中誅殺。可是隨後李訓想獨貪大功,就希望在謀定的計劃之前先一步誅殺宦官然後再將矛頭對準鄭注。於是他就命人招募壯士配合自己掌握的韓約左金吾部分士卒。然後比原計劃提前六天,也就是當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讓韓約向文宗報告,左金吾衙門後院有甘露降臨,是為祥瑞,想請唐文宗及仇士良等前去觀露。李訓提前在院內埋伏好招募的壯士及左金吾士卒,只文宗和仇士良率領的宦官到後就行誅殺。只是由於事發倉促、準備不足、行事不密,被仇士良等發覺。然後仇士良就命令手下的神策軍與禁軍一道清剿李訓、韓約的勢力,唐文宗的努力遂告失敗,史稱甘露之變。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再說明末的魏忠賢。關於九千九百歲的種種這裡就不再細說,直說結果。天啟七年八月,朱由校大行,崇禎繼位。藉著韜光養晦麻痺了魏忠賢,順利完成權力交接。之後敏銳感覺到要變天的一干人等,便開始嘗試著攻擊魏忠賢的黨羽,由於應者寥寥,崇禎並未動手。在之後,經過不斷的試探,感覺到時機成熟的崇禎由剪除魏忠賢黨羽開始,最終於天啟七年十一月將魏忠賢拿下發配鳳陽。之後聽聞魏忠賢竟由幾千家丁護衛著,崇禎大怒,便命錦衣衛前去捉拿問罪。收到訊息的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就自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透過這兩件事的對比我們就可以看到,同樣是面對想置自己於死地的當朝皇帝!唐末的仇士良命令所掌的神策軍強力反擊,而皇帝只能依靠大臣招募的一些壯士及部分禁軍;反觀魏忠賢,在皇帝下達了發配他的命令之後,他所依仗的只是自己的幾千家丁,並且在得知皇帝派出錦衣衛捉拿魏忠賢后,這些人就瓜分了魏忠賢的家產然後四散而逃。

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唐末宦官與明代宦官的第一個區別:兵權。經過安史之亂後藩鎮林立的局面,唐維護天下一統的主要力量就是神策軍。可是慢慢的,不僅作為皇朝禁軍的左右金吾衛,就連神策軍也被宦官控制。這樣宦官就成了帝國的實際掌控者,皇帝不過就是他們手中的傀儡罷了!看看唐文宗想從宦官手中奪權,所依靠的竟然是招募的一些壯士和很少的禁軍。這也就難怪,甘露之變時,支援皇帝的一些人面對仇士良等戰戰兢兢、汗流如注、極其心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代的宦官比起東漢、唐末的前輩們可就差的遠了!雖然他們也被委任為京營要職,但其主要作用就是皇帝安插的監軍,有虛名而無實權。並且明代對於宮廷禁軍與京營的安排也非常巧妙。用身份尊貴的世襲勳貴提掌京營,但卻不允許他們參與朝政。然後用天子信任的內臣充作監軍,但是卻調不動一兵一卒。然後到了嘉靖二十九年,文官勢力也摻和了進去。這就形成了勳貴掌兵管操練、文官控制糧餉抓人事、宦官監視的局面,最後這兵權還是被皇帝牢牢的抓到手中。這就是明代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任其再飛黃騰達、擅權專政、海內獻媚,一旦有人告訴皇帝他們私藏兵甲意圖謀反。皇帝寫個條子,幾個錦衣衛上門就能給拿下。

另外,明代的宦官之所以能成為朝中的一股重要的勢力,還在於皇帝將原本擁有的批紅與蓋印的權力交給了宦官。一旦皇帝感到自己難以獨自對抗文官集團,就會將宦官推出來幫自己。而當皇帝覺得不再需要這些人的時候,只需要把這兩種權力收回來,這些宦官就什麼也不是了,這時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引頸待戮!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其實有明一代,宦官勢力最強的也就是武宗和熹宗兩朝。並且就是武宗和熹宗雖然放出了宦官這條自己豢養的看門犬,但是卻在他們脖子上繫了條繩索。其實說白了,明代的宦官只是皇權的看門狗;唐末的宦官卻是翻身當了主人。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史不知味2019-05-10 15:49:03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太監是一個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特殊職業,他們雖然作為皇帝近侍,手裡握著不小的權力,不過,他們卻也因為身體殘疾,可謂受盡冷眼。

他們因為從小失去了常人的種種,別說娶妻生子了,即便只是簡單的“敦倫”也享受不了,所以心理大多扭曲。

為了平衡這種心理,所以,他們往往會對權利和金錢特別熱衷。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的時候,太監的權利很強大,尤其是在唐朝後期,太監不但可能夠干涉和操控曹正,更有甚者,竟然可以自行廢立皇帝,簡直是權焰昇天。

唐宣宗時期的宦官馬元贄,唐武宗死後,他看武宗沒有立太子,便迅速迎立了李忱,即宣宗,這才開創了後來的“大中之治”。

自高祖李淵代隋立唐後,百廢待舉,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先後開創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從高祖傳至玄宗,其間百餘年,皇帝一直是大權獨攬,是整個國家的核心人物。

但是“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趁機藉助一場馬嵬坡兵變,倉促即位,迫使玄宗退位。可是,唐肅宗李亨背後勢力單薄,親信黨羽甚少,斟酌再三,終究覺得擁立自己的太監李輔國更值得信賴,因此對太監格外倚重,李輔國藉此機會坐大,演變到後來竟然干預到立儲大事。

肅宗死後不久,李輔國竟下令處死了張皇后,從此為唐朝太監專權埋下了禍根。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因為這次叛亂,朝廷元氣大傷,後來的皇帝對武將專權都非常忌諱,他們忌憚武將的同時,也只能把目光轉移到了宦官身上了。

可是相對而言,太監雖然陰險,但是他們由於身有殘疾,沒有後代,所以皇帝認為他們不會有謀朝篡位的野心。也將權利交給他們能夠更加安心,於是,自李輔國開始,禁衛軍,神策軍都由太監掌管。

“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了,可是藩鎮割據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宦官又得以趁機掌權,終使皇權旁落。

內有太監亂政,外有藩鎮割據,儘管宣宗竭力為子孫開創了所謂的“大中之治”,可晚唐的君主們依然是在頂著巨大的壓力維繫著王朝的統治。

對於這將傾之大廈,即使有明主現世,也無濟於事。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反觀明朝的太監,他們的權力雖然也很大,但是終究比不上唐朝時期的宦官。

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都是一時威名赫赫的太監,他們或迎立皇帝,或被尊稱“九千歲”,完全一副權傾朝野的樣子,但是哪天惹皇帝猜忌了,再如何抵抗,最後還是會落得貶職甚至身死的下場,真乃“榮華昨日事,富貴已成煙”。

明朝雖然中間也出現了“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一度造成了明朝的權力真空,可是,當時國家的實權始終掌握在老朱家自己的手裡,所以太監之流也無縫可鑽。

朱棣“靖難”之後,雖然拋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重用了宦官,可是,他也在提防著宦官,所以讓他們充當特務,看似威風凌凌,但也讓他們站到了除皇帝以外的所有人的對立面,皇帝也能隨時收回他們手中的權力。

魏忠賢曾是天啟一朝的“九千歲”,讓無數官員聞風喪膽,可是崇禎一上位,不也一句話便讓他身首異處?

所以,那些權傾一時的太監,在他們風光的外表下,遮蓋著的實則只是一副空殼。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為什麼同樣是太監,明朝的宦官卻遠不如唐朝的宦官,也主宰不了皇帝呢?

明朝可謂是別出心裁,開設了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特務機構,讓他們相互牽制,相互制衡,即便宦官掌控著東廠,也不得不受到錦衣衛的鉗制。

明朝在制度上也有其獨到之處,內閣的產生不僅讓皇帝學回來偷懶,更是透過內閣讓宦官和文官集團形成了對立甚或衝突的局面。即便後來的皇帝給了宦官“批紅”的權力,可是“票擬”之權卻掌控在文官的手裡,所以,宦官仍然處於被制約的狀態。

此外,明朝自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趁此收回了兵權。兵部與五軍都督之間相互制衡,擁有實權的文官卻沒有兵權,除了邊關的將領以外,更不用說太監了,真正控制軍隊的始終是皇帝。

只要兵權在握,皇權便會處於穩固狀態。

後來的嘉靖、萬曆即便數十年不上朝,朝堂依舊穩固。對皇帝來說,動太監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只要想動,文官便可以聞風而動地上書彈劾,又有錦衣衛的出手,軍隊也在一旁威懾,皇帝隨時可以將看似權傾朝野的太監一捋到底,讓他們風光不再。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夠操控朝政,甚或廢立皇帝,原因便在於中央的兵權落到了他們的手裡。

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國力日衰,皇帝不能再向從前那樣號令天下。在代宗執政期間,西北的吐蕃來犯,直逼都城長安,代宗無奈逃離出京。趕來救駕的不是武將,而是宦官魚朝恩率領的一支邊軍—神策軍。代宗感動不已,重用魚朝恩,讓其掌管神策軍,並將神策軍作為禁軍的核心,從此太監開始掌握兵權。

如此一來,他們手中的權勢便會愈發盛隆,他們也可以愈發囂張跋扈,甚至可行廢立之事,讓皇帝成為他們傀儡。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的宦官因為受到制度的約束,手中也沒有兵權,所以他們雖然處於政治的核心,但是始終掌控不了核心的權力,皇帝依然是整個王朝的主宰者。

所以,他們更多的是皇帝的玩伴,陪著皇帝鬥雞走狗,嬉戲玩樂,討皇帝d 歡心,獲得皇帝的信任,從而獲得一定的權力。

不過,這份權力從來便不會涉及根本——他們沒有人事任免權,沒有政治決策權,更沒有兵權。

所以,明朝時期的宦官只能成為皇帝的附庸,不能獨立於皇帝而存在,一旦脫離了皇帝的附庸這個身份,便意味著他們已經走到頭了。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歷史總探長2019-05-23 19:24:33

宦官之所以能夠貫穿中國封建王朝一生的最大原因在於:

沒有老根、沒有子嗣,無法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益鏈。

這種人待在皇宮之中,無法染指皇帝的後宮妃子,也無法為家族利益謀利,因為宦官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家族利益可言的。

唐朝宦官

唐朝宦官的強勢崛起得益於安之之亂。

安之之亂不僅僅給以後藩鎮之亂埋下了巨大的禍根,還將宦官這一物種帶到了權力舞臺上。對於宦官而言,他們可以說是皇權異化的產物,帝王的支援是他們生存在朝堂之上的唯一土壤。

安之之亂之後,唐中後期的帝王對於各地藩鎮和中央軍團不甚放心,於是便開始派遣宦官前去監軍,試圖讓宦官來染指各地藩鎮的權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到了後期歷代帝王出逃,往往這個時候能夠給與他們最大保護的不是那些各地的藩鎮,而是那些宮廷之中的宦官們,如此一來,唐帝王對於宦官開始有了一種極端的依賴。

從宦官監軍,到宦官掌握中央禁衛軍,這個漫長的過程是慢慢一步步在藩鎮之亂中演變出來的結果。

也就是說宦官不僅僅是皇帝身邊的紅人,還是朝廷中央禁軍的直接軍事領袖。如此一來,宦官的權勢成為了唐後期最為獨特的一支力量。宦官的崛起又直接的影響著各地的藩鎮,因為各地藩鎮往往都有宦官監軍,這樣一來,宦官不僅僅掌握了中央的權力,還試圖在徹底掌握地方藩鎮的權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如此一來,地方上的藩鎮自然不幹,所以他們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誅滅那些掌管軍政大權的宦官們。地方藩鎮的矛頭指向了宦官,這些宦官又不想將戰火引到自己的身上,他們能夠選擇的便是地方上的藩鎮將領沆瀣一氣,共同架空帝王。

皇帝對於手握禁軍的他們自然無可奈何。

明朝宦官

到了明朝的時候,其實已經不叫宦官了,更多的成為是從一個太監的職稱,變成了對於明朝宦官的專用名詞。

明朝的宦官他們所能夠一來的也僅僅是代行皇權,真正的軍政大權並不在他們手中,而是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手中。朝廷禁衛軍的統軍之權他們是無法染指的,這些太監即便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他們能夠掌管的也僅僅只有廠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但是廠衛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屬於監察機構,還算不上是軍事機構。

這樣一來,軍事領導權其實是和明朝的條件相互隔離開的。

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的太監的下臺總是能夠輕而易舉的就能夠被皇帝扳倒。因為他們的權力都是皇帝所賦予的,失去了滋生權力的土壤,有沒有對於王朝的統兵之權,他們自然就沒有了反抗的能力。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即便是明朝的九千歲魏忠賢也一樣,魏忠賢的勢力滔天,手中握有東廠指揮權,和兵部的崔成秀連成了一條戰線,但是即便如此,魏忠賢仍然不能全部掌管兵部,因為這些權利是被帝王和太監們分離開來的。

所以,魏忠賢一旦成為了崇禎皇帝的心頭之恨,很快就倒臺,甚至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致守仁2019-07-27 14:52:32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一切都是假象

唐朝太監專權是因為手裡有兵,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皇帝對武將是異常不信任,而且當時藩鎮割據,李唐皇室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必須得有一直軍隊。大臣不值得信任,皇親國戚直接就玄武門之變了,只能交給太監。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太監的權力來源於手裡的兵,時間久了皇帝也得被太監牽著鼻子走。但是當時朝廷能控制的地盤並不大,所以太監們也就只能在京城周圍耀武揚威,你有兵,其他藩鎮也有兵,人家憑什麼聽你的。也因此,李唐皇帝就慘了,太監好不容易有權了卻沒地方顯擺,就只能拿皇帝開涮了。

明朝太監的權力則來源於皇帝,也就是說來源於皇帝對他的信任。內閣把奏章送上來後,皇帝懶的批,一看身邊這小太監不錯,就由你來替朕批吧。明朝太監的權力就這麼來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所以他們無論怎麼耀武揚威,實際上都只是明朝皇帝的走狗。八虎之首的劉瑾夠厲害吧,威風的時候幾乎把滿朝文武都按在凳子上打板子,劉健、謝遷那麼厲害的人物輕鬆就被劉瑾給趕回家了。結果朱厚照想搞他的時候僅僅用了一句話。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無筆2019-03-15 21:14:36

宦官也就是所說的太監,在中國曆代的王朝中,無論是哪個朝代宦官都是不滅的存在。宦官是指在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效能力而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被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然而在唐高宗時期,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來宦官都被叫做太監。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根據記載,我國在秦朝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不都是被閹割的;在《後漢書 宦者列傳序》中記載“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所以說直到東漢開始,宦官才全部被閹。因為在皇帝的後宮有皇太后、皇帝的妃子 宮女等,如果允許男侍隨便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情。所以皇帝絕對不允許有其他男人在宮內當差,於是宦官就被全閹了。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宦官亂政的例子數不勝數,白居易曾經寫道過”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魚“,他的這句詩就很好地反映了當時宦官的驕橫。那麼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三個朝代,莫過於東漢、唐朝和明朝了。在唐朝宦官的權力達到了最大,當時的宦官們簡直是人生到達了巔峰,宦官們居然可以隨意做到廢立皇帝,殺害三公,在這一點,宦官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在小編看來是雖然兩者都是宦官專政,然而他們處的時代背景卻不同。

唐朝是歷史上宦官權力最大的朝代,唐朝後期的皇帝們都深受著宦官專權的苦,然而在唐朝,哪怕是由盛轉為衰敗的唐玄宗時期,高力士這樣的大宦官也只是皇帝的老僕人罷了。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但是唐朝在安史之亂中將唐朝中央武裝力量消耗殆盡,於是皇帝就開始組建忠於自己的神策軍,神策軍剛組建時由軍將統領,但是這些軍將是有異心的。尤其是經過了涇原兵變,唐德宗自己都被趕出了長安,於是他將神策軍交給宦官掌管。結果宦官有了兵權,權利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而明朝則不一樣。朱元璋在原有官僚制度的基礎上擴大了錦衣衛的權力,使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加強了皇帝的專權,而且在明朝沒有皇帝的授權,宦官也是沒有任何權利的。所以明朝宦官的權勢再大,還是要聽皇帝的。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總之宦官專權的出現,正是因為皇帝擔心自己的皇權被人奪,最終才選擇相信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宦官,於是授予了他們權力,讓他們與威脅自己皇權的勢力相互制衡。然而宦官的權利越來越大,宦官也可能走向專權,而反過來威脅到皇權了。所以在中國曆代的王朝宦官專權這一幕不斷的上演。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名字太難改隨便寫一個2018-09-08 09:20:43

關鍵點就在於漢唐的是丞相制度,而明朝是內閣制度。

咋一看其實沒什麼關係,但是兩者差別還是很大。

丞相制度類似於現在的正副經理的制度,正經理權力當然是最大,但是副經理也能發命令,不過官大一級壓死人,正經理要搞誰,全部都得閉嘴。所以,只要漢唐太監控制住皇權,下面的人就全部都要聽話,不然就假借皇帝的命令殺了,因為太監可以代表皇帝的意思是大家心裡的常識。

內閣制度則複雜些,看似沒了丞相,但是皇權卻更弱化,皇帝想要直接下命令?是不可以的,還需要內閣票擬,然後才能執行。這樣的情況下,太監想一個人說了算就不行了,必須內閣也聽他的才行。在明朝那麼多太監中,只有魏忠賢做到了內閣也聽他的這點。劉瑾雖然當時也很牛,但是內閣裡面有個李東陽,他搞不定。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LongTime常錟2019-02-03 21:08:04

大家好,我是錟錟,本文1009個字,閱讀時間大約3分鐘

今天跟大家講一下唐朝後期混亂的因素之一的宦官勢力,唐文宗除了著名的牛李兩黨的黨派之爭之外,另外一股勢力就是宦官階級。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後期的宦官,權勢越來越大,而且內部也有派系。朝官與宦官,本是水火不容,故當時有“南衙”(朝官所在地)“北司”(宦官所在地)對峙之說。但由於宦官所處的有利地位,朝官們不得不與之接交。當時牛李兩黨中的朝官,對宦官的態度大體可以分為3種。

一種是與宦官中某些人關係較為密切。當時宦官也會扶持一些文官,幫助入相位,如李宗閔。使其能夠與牛黨的牛僧儒並列抗衡,幫助排擠政敵李德裕出朝等等。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如李宗閔在文宗朝因宦官之助而人居相位,引拔同年牛僧儒並列顯秩,排擠畋敵李德裕出朝。

第二種是雖然不與宦官同流合汙,但也不敢直授其鋒,公然抗爭。

牛僧信就屬於這一型別。敬宗時,宦官王守澄專權用事,牛僧儒不敢多言,只是求外出為官,避禍自安。宋申錫謀除宦官事洩被貶,牛僧儒又愉偷地在文宗面前辨白,表露出不苟同於權闖的政治立場。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第三種則是對宦官進行程度不同的鬥爭。如令狐蔻、李固等人就屬此類。

而宦官呢,也充分利用朝官之間的矛盾鬥爭,來擴充套件和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很清楚,牛李黨爭激烈多變之時,朝官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內部政敵間的角逐,無暇旁顧宦官的專權。大宦官王守澄歷久不衰,與此有很大關係。有人因此把外朝(朝官)與內廷(宦官)之間的關係,形容為反襯關係:外朝愈見其動,內朝愈顯其靜;外朝轉靜,內廷則可能要動。而近半個世紀的外朝變動,自然給內廷宦官的不動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時期與機遇。為了給自身的發展贏得時間,創造機遇,宦官們自然曉得如何使朝官們鬥爭不已。這不能不說是“牛李黨爭曠日持久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當年唐文宗在面對牛李兩派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曾十分感嘆地說:“去河北賊易,去此朋黨實難!”這不能說不是他一時的由衷之言。問題是,他和他前後的皇帝一樣,在有此感嘆的同時,又希望在包括朋黨紛爭的各種力量的矛盾之中,鞏固自己的皇權。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力量消耗在朋黨之爭中,生命操縱在宦官之手中,國土分裂於藩鎮割據之中,最後,王朝滅亡於這些矛盾之中。

為什麼唐朝後期宦官專政都可以殺皇帝,而一些明朝宦官專政永遠主宰不了皇帝?

你有什麼有趣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喜歡錟錟的文章請點個贊,如果對錟錟其它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錟錟,您的鼓勵是錟錟繼續碼字的動力!

作者:錟錟

圖片:網路

(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