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力川科技2019-07-11 14:08:09

在商鞅變法開始得五年前,韓國也開始“申不害變法”,這曾經也是很強大。然而,由於地理位置,基本實體(土地,人口)和“申不害變法”自身的缺陷,韓國的實力只是國家強大一點了,沒有國家入侵韓國了而已。勉強在戰國七雄中立足,無法與秦國的“商鞅變法”所比較。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sl871432019-05-28 21:49:38

他們在按孔老二說的在做,而大秦確在按商秧的說法,在搞依法治國!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偽裝的觀點2019-05-28 11:22:53

變法的目的是強國,為什麼要強國?還不就是怕捱打?怕捱打就要先強軍,強軍就需要錢,搞錢最好的辦法是收稅,收稅就需要強化官僚系統。

變法的邏輯,大致就是這樣,所以變法相應也大概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強軍,比如,商鞅變法之前,韓國,魏國,趙國都已經變法過了,韓國的弩兵,魏國的魏武卒,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第二個階段是稅收改革,但這個階段並不明顯。

第三個階段是政體改革,商鞅變法就涉及到了這個階段,但還是初期,即便是這樣,他也被封建貴族勢力反撲,用他自己創造的刑罰把他弄死了。

相應的,東方六國,也有仿效,趙魏韓三國離著秦國近,比較多,燕齊楚離著遠,基本沒動靜,但是等商鞅一死,六國就更消停了,變法之事無人再提。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心向青山2019-05-28 14:13:21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變法,商鞅的獎勵耕戰、賞罰分明使秦國迅速強大起來。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那麼此時的東方六國正在幹什麼呢?

1、魏趙韓三駕馬車開始瓦解

戰國初年,魏趙韓三晉聯手東破齊,南卻楚,西敗秦,稱霸中原,時間在公元前400年左右。

當公元前386年趙烈侯去世時,魏武侯妄想趁機控制趙國,魏武侯的野心導致了三晉同盟的瓦解,從此魏國成了真正的四站之地。

之後公元前361年,魏惠王擊敗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秦獻公病逝,魏國遷都大梁,魏惠王想要重新恢復霸業。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與此同時,魏國也迎來了一位名將,一位想要成為天下第一名將的龐涓。

魏惠王在國境西部築了一條長城阻擋秦國東進,然後專心與齊國爭霸中原。

2、齊威王西進,與魏惠王爭霸

商鞅變法的同一年,齊威王即位,任用名相鄒,名將孫臏,齊國重新強大起來。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便比較熟悉了——孫臏戰龐涓。

公元前353年,齊國孫臏圍魏救趙,之後在桂陵以逸待勞擊敗魏軍,龐涓束手就擒。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與齊國修好,贖回龐涓,第二年又修好與趙國。

3、魏惠王西進,大戰秦國

與齊國修好後,魏惠王的霸主夢並沒有就此破滅,他轉身向西,於公元前350年開始進攻秦國。

此時秦國變法初成,商鞅連敗魏國,之後商鞅主動與魏國講和,開始了第二次變法。

這一次變法,商鞅組建了“秦銳士”,一個堪與當年吳起在魏國組建“魏武卒”媲美的職業軍人,同時遷都咸陽。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向東遷都咸陽,標誌著秦國正式有了吞併天下之心。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十二路諸侯大會逢澤,共伐秦國,商鞅以身犯險,親赴魏國,說動魏惠王稱王,魏惠王大喜,霸主夢是魏惠王的弱點,商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解除了秦國的一次危機。

假如不算楚國,這是諸侯正式稱王之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4、圍魏救韓,齊國敗魏,魏國永遠失去了霸主之位

公元前342年,剛剛成為名義上的霸主的魏惠王派龐涓攻韓,孫臏故技重施,圍魏救韓。

馬陵一戰,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全軍覆滅,龐涓兵敗自殺。

之後,齊國和趙國聯合夾擊魏國,魏國大敗,從此一蹶不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公元前340年,商鞅在西河擊敗魏國公子昂,佔領了整個河西之地,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同年,秦孝公去世,兩年後,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車裂、滅族

5、楚國、韓國、燕國

楚國最後一次強大起來是在商鞅變法之前的吳起變法,時間在公元前386年,早於商鞅30年,但不為楚國貴族所容,隨著吳起被殺,楚國再也沒有成為戰國時代左右時局的國家。

韓國,唯一一次雄起就是齊國“圍魏救韓”之前,申不害在公元前351年在韓國開始變法,但韓國國力剛剛有些起色,魏國龐涓便攻了過來,當然這一戰不僅打掉了韓國的強國夢,也斷送了魏國自己霸主夢。

燕國,其在戰國時期的存在感比韓國略強,魏國中衰之後,齊、秦最強,商鞅去世50年後,燕軍曾經在樂毅率領下幾乎滅了齊國,齊國後來復國,但從此衰落。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知識觀察員2019-05-28 17:45:06

秦孝公即位後,因為他的父親秦獻公在與魏國河西之戰中失敗,秦孝公被迫割地求和,之後秦孝公在天下七國範圍內釋出求賢令,決心改革圖強。

之後,商鞅因在魏國仕途受阻,前往秦國,然後為秦孝公提出了秦國強大的《強秦九論》,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些列整套變法改革的策略,與秦孝公談了三天三夜,深得秦孝公的信任,被授予左庶長。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後兩次實行商鞅變法,變法內容分別涉及到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

而在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商鞅變法的這段時間裡,山東六國都在幹嘛呢?

齊國——整頓吏治,對外用兵,走向霸業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公元前356年,齊桓公死後,兒子齊威王即位。齊威王剛即位,趙魏韓就一起攻打齊國,真是可恨。

齊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齊威王採納鄒忌諫言並任鄒忌為相,

開始整頓吏治。

公元前354年,魏國攻打趙國,魏國圍困趙國國都邯鄲。

公元前353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於是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讓坐在帶著蓬帳的車子中出謀劃策。十月,齊軍取得桂陵之戰的勝利。

齊威王六年(公元前351年),齊威王開始貪圖玩樂,不理政事。

齊威王七年(公元前350年),衛國攻打齊國,齊築長城。

齊威王九年(公元前348年),趙國攻打齊國,佔領齊國的甄城。

魏國——前腳打人,後腳被打,走下坡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都到魏國去朝見魏惠王,魏惠王又成為諸侯的領袖,魏國稱霸。

公元前354年,魏國攻打趙國,魏國圍困趙國國都邯鄲。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戰戰敗。

公元前352年,秦軍進攻魏國,奪取魏國安邑與少梁。同年,魏惠王面西修築長城以抵禦秦國。

魏國開始走下坡路。

趙國——捱打,公子奪嫡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趙肅侯找不到圖片,只能用地圖了

公元前356年,趙成侯與齊國、宋國在平陸會盟,與燕國在阿地會盟。

公元前355年,魏國貢獻給趙國建築良材榮椽,因而用它來修建檀臺。

公元前354年,魏國攻打趙國。

公元前353年,魏國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

公元前351年,

魏國將邯鄲歸還給趙國,趙魏兩國結盟。 同年,秦國進攻趙國。

公元前350年,趙成侯去世,公子趙緤與太子趙語爭立君位失敗,逃奔韓國。於是太子趙語即位,是為趙肅侯。

韓國——申不害變法,諸侯不來侵伐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公元前357年,韓昭侯攻打東周,佔領東周的陵觀、邢丘。

公元前355年,韓昭侯任命申不害為丞相,力行變法,實行改革。申不害運用法家的權術,內政修明,加強中央集權,以“術”治國,使韓國國內得到治理,諸侯不來侵伐。

公元前352年,韓昭侯前往秦國與秦孝公會見。

楚國——趁人之危,攻城略地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前358年,楚伐魏,決河水以攻長垣。

前354年,魏軍攻圍趙都邯鄲,楚軍援趙。並向西侵入巴地。

前353年,楚伐魏。魏拔邯鄲,楚取魏睢濊間地。

燕國——沒事開會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公元前356年,燕後文公與趙國在阿地舉行會議。

商鞅變法十幾年之後,前334年,蘇秦來到燕國,遊說燕後文公,而後初使趙國,聯合六國合縱攻秦。

這是後話。

以上就是秦國在商鞅變法期間,山東六國正在做的事,除了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整頓吏治之外,其他四國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爭霸戰爭打的不亦樂乎。

題主的問題無外乎是想問,在秦國商鞅變法的時候,山東六國為何不能效法秦國也變法,其實,從上面的羅列也不能說明山東六國的短視,只能說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情,不過那段時間秦國確實獲得了戰略上的安全期,不僅沒有山東六國侵略,還出兵攻打過趙國和魏國。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也,勢也,更在人為也!

我是擺渡人日記的萌主,歡迎閱讀擺渡人日記的獨家原創答案,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喜歡歷史的大叔2019-05-28 21:23:36

商鞅變法之時,正是各國進行大力變法的時候。都知道商鞅乃法家名士,他主張以法治國,當時法家另外一個名士申不害,正在韓國進行韓國的申不害變法。楚國也啟用吳起進行吳起變法。魏國當時經過了李悝變法之後國力大增,在大將軍龐涓的帶領之下,攻趙攻楚攻秦攻韓。齊國還是一如既往的死磕燕趙,期間還發生了齊魏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趙國沒什麼大的變化,就是被魏國打,還好及時認了齊國做大哥。燕國昏昏噩噩,天寒地凍,風沙又大,對內沒有什麼作為,對外又打不過趙齊。當時山東六國就是這樣的狀態,這也就造就了秦國,為以後秦始皇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2019-05-29 05:01:47

商鞅變法是公元前355至公元前350年,魏國在經過李悝、吳起變法後崛起,魏武侯毫不掩飾稱霸的野心,與趙國、齊國、楚國等大打出手,魏國因地理位置地處中原,成為東西南北其它六國的潛在威脅,這段時期,戰國的主角是東拼西殺、南征北戰的魏國!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我有一個攝影夢呀2019-05-28 21:57:27

變變變,巴啦啦能量,嗚呼啦呼黑魔變身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風陵流度2019-05-28 14:00:49

題主所問商鞅變法時期,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

商鞅變法是在什麼時候

商鞅變法可以說是當時秦國曆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非要重要的一件大事。商鞅變法革除了秦國的積弊,極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回答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我不做過多贅述。

商鞅變法(此處不計算商鞅為變法做準備工作的時間,只計算變法發生的時間節點)發生在秦孝公六年和秦孝公十二年,周顯王十三年和周顯王十九年,換算成公元紀年,就是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

“商鞅變法時期”這個概念我們不能單單說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這兩個時間節點,鑑於各國的政策都有一定的持續性,我按照秦孝公在位期間其他國家在位的國君來講一下。

東方六國在秦孝公時代之間發生過什麼大事

魏國魏惠王

之所以先講這個大哥,因為就是這個大哥不重用商鞅,把商鞅放到秦國的搞變法的。

農業上,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幹了一件大事,他用人工開闢了鴻溝,就是後來楚漢爭霸時期那個大名鼎鼎的鴻溝。鴻溝連通了黃河淮河水運系統,使得黃淮平原地區的灌溉有了極大的進步,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軍事上:重用龐涓,大力發展軍事,成為了中原強國,不過也為後來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準備了最一手的素材。

魏惠王還是比較兼顧發展的,農業、軍事兩大塊古代國家的硬實力,他是一個都沒少。

齊國齊桓公和齊威王

這個年代的齊國正處在權力交替階段,齊桓公在公元前357年去世,齊威王繼位。商鞅變法時期大致就是齊威王初期。

齊威王初期的時候沉迷於酒色,聲色犬馬,一副和其他六國各安天涯的樣子。

但是這老哥身上也發生一件需要高中生背誦的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也有一件廣為傳頌的“齊王召即墨大夫”。“田忌賽馬”也是這老哥時期發生的。政治上,這個時候的齊威王算是譭譽參半了,畢竟他的崛起是在稍微晚一點的時候。

軍事上重用孫臏,和魏國搞軍備競賽,最終打出了圍魏救趙的成語,使魏國一蹶不振。

燕國燕後文公

燕國這個時期存在感極其低,除了後來稍晚時期的合縱連橫,燕國在這個時期除了吃飯睡覺,跟著大國的屁股後面玩一玩,沒有什麼大事。

楚國楚宣王

這老哥一輩子的主要工作都是在做內部改革,當然了,他的改革比不上商鞅變法那麼有名。對外“廣闢土地,著稅偽財”就是這個老哥弄出來的。

虛懷納諫啊,教育臣下啊,對外小規模戰爭也不少。打打蔡國,穩定一下巴蜀啊這是基本功。“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就是這個老哥教育臣下的時候說的。

趙國趙成侯

這個哥們一輩子基本不是在打人的路上,就是在被人打的路上。軍事記錄遠比政治記錄要精彩。比如前面提到的“圍魏救趙”,救的就是趙成侯。不過最後還是和魏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韓國韓昭候

韓國,從戰國到現在都是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偽強國。不過,韓昭候算是韓國國君裡邊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了。昭候繼位之初,韓國內政混亂,軍事比至於其他國家也是弱旅。但是昭候任用了歷史上也很出名的法家大腕申不害為相,在公元前355年進行政治改革,和商鞅變法一前一後。申不害變法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就。

太史公在《史記》中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小結

商鞅變法時期,東方六國除了韓國同時進行了申不害變法,其他五國的工作的主要重心還是在打仗或者發展農業,其目的主要是爭霸中原。

當然了,由於時代的限制,當時的英雄豪傑不可能開上帝視角看到未來國家的發展歷程,也由於其他各種條件的限制,他們選擇了那個階段對自己政權比較有利的發展方案。

但是,上天是眷顧秦國的,賜給了他商鞅這種改革家,也賜給了他秦孝公這種明君,更賜給了他反商鞅穩定人心、不廢變法穩定局勢的後代。最終才有了“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英雄故事,拉開了中國兩千年封建歷史的帷幕。

商鞅變法時東方六國在幹什麼?萊奧2019-05-28 21:23:27

商鞅變法的時間是在公元前356年開始的,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孝公。在此期間六國都在幹什麼呢?

燕國

燕國在整個戰國時期基本上都是處於一個配角的角色。當時燕國與南方的齊國發生衝突,基本上沒有關注遠在西方的秦國。

韓國

當時的韓國在商鞅變法的第二年公元前356年,在韓昭侯的支援下透過任用申不害進行變法。申不害變法在一段時間內取得了成效,但其中也存在的許多的不足之處。只能說當時的韓國只能做到“國治兵強,無侵韓者”而已。面對迅速發展強大的秦國,韓國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幹涉的

趙國

趙國自三家分晉以來就被魏國所壓制,沒有進行過變法改革。直到後來的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才逐漸發展起來,在商鞅變法期間趙國與魏國曾發生過數次戰爭,當時魏國是天下第一強國,趙國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對付魏國上面去了,自然沒有多餘的時間來關注秦國的變法了。

齊國

由於春秋時期,齊國受到晉楚兩國的壓制,齊國一直與兩國不斷髮生戰爭,直到戰國時期,晉國解體後魏國透過“李悝變法”又強大起來,齊國又開始與魏國爭霸。在此期間,齊國的主要目標還是魏國。

楚國

從春秋時期開始秦楚兩國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友好的,很少有戰事發生。加上當時的楚國的國力相對較弱,楚國的主要戰略還是魏國和齊國,同時與南方的越國發生戰爭。對商鞅變法的關注度不是很高。

魏國

商鞅變法之所以會發生,魏國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當時的魏國已經嚴重威脅到秦國的國家安全了,商鞅原名叫衛鞅,他曾去過魏國宣傳自己的變法主張,但沒有受到魏惠王的重用,從而來到了秦國。當時的魏國是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也使得魏惠王居高自大,忽視的對秦國的關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與齊國的爭霸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