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啥不把謀士像五子良將一樣派去地方起配合作用?呂奉先打灰機2019-03-15 08:46:44

第一點,五子良將都很牛逼,再派謀臣去身邊,那不就更牛逼了,時間長了容易尾大不掉。

第二點,曹操用人不疑,唯才是舉,派謀臣的話有點懷疑人的意思,

第三點,謀臣們都是文官,報復理想都在中央,次之也是封疆大吏,而不是去給武官當謀主

曹操為啥不把謀士像五子良將一樣派去地方起配合作用?南朝居士2019-03-15 09:21:09

你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謀士和武將都是絕對忠於老闆的,不然,你把謀士放出去了,他們幫武將自立為王,你有什麼辦法制約呢?

要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方將領擁兵自重反叛的太多了,皇帝提防他們還來不及呢,怎麼會給他們派謀士呢?韓信的謀士蒯徹給韓信說什麼?

你想當然的認為五子良將是忠臣,那是因為曹操駕馭臣子能力強,和權力制約機制起的作用,讓他們不得不忠誠,

同樣,謀士會忠誠嗎?

某些方面來說,謀士的智商是高於老闆的,這讓老闆就已經很沒有安全感,所以,很多皇帝用完了謀士就把他們殺了,勾踐滅吳後,賜死了文種,雍正登基後,鄔先生就怕他卸磨殺驢。

謀士是把刀,用好了可以殺人,但是,只能自己用,你把刀給了別人,你覺得拿刀的人會不會殺了你呢?

一個不一定忠於自己的武將,你還要再給他個不一定忠於自己的謀士,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嗎?他倆一合謀,把你給辦了。

另一個問題,你不要把成功都歸結於謀士的作用,赤壁之戰時,謀士有沒有出主意?肯定是出了,但是結果呢?還是輸了,只是史書為了凸顯謀士的才能,通常會把他們失敗的計謀隱匿沒有記載罷了。

謀士通常給老闆獻出上中下三計,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激進保守之分,且都有利有弊,並陳述利弊,讓老闆做出選擇,

成功了,那是謀士的功勞,失敗了,是老闆的責任,

所以,史書通常拔高了謀士的作用,而貶低了老闆的作用。

老闆用計謀能成功,除了自己和謀士的作用,還有自己身居高位,可以調動的資源更多,而地方將領可以調動的資源很有限,權力也有限,實施起來困難也多。

身處曹操的位子,你會知道,你的親兒子都不能相信,還能相信武將和謀士嗎?

高處不勝寒,處在高位的人是孤獨的,因為你身邊的人都想著你早點死,都是想害你的人,包括你的妻子和兒子。你得提防所有人,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可以說話。

謀士這種角色就更可怕了,他的算計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跟著你打工的時候,自然為你出謀劃策,離開你了他也會跟著別人打工,為他們出謀劃策,比如賈詡、法正、郭嘉,他們忠於的誰???他們可以輕易的換個老闆。

曹操為啥不把謀士像五子良將一樣派去地方起配合作用?隆物語丶初心2019-03-15 00:28:26

將士們可以相信,謀士比較不放心,隨便一個都是壓倒性的存在,還敢給他們派走?當然也可能是別的,有一次曹操被逼只留著三個謀士看家,也許曹操是希望在自己身邊發揮更大的作用吧,人才當然要派到中央作用更大

曹操為啥不把謀士像五子良將一樣派去地方起配合作用?再次舉起救世的旗幟2019-03-15 03:08:17

官盲,武將外派獨掌一軍是重用,是信任,文官不在中央當著尚書,僕射去外地是流放,退出權利舞臺

曹操為啥不把謀士像五子良將一樣派去地方起配合作用?曹老師xixi2019-03-15 13:23:19

我覺得應該是怕地方將領做大做強吧。

在漢末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時代,有多少地方軍閥不是以各自的圈子逐步做大做強的,曹操自己原來也是武將,先從何進,又從鮑信,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軍事集團,劉表,劉備,孫策也類似,例子太多,曹操深知其害,因此曹操後來才說“要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本來曹操集團穩定性就不高,鬼知道再把大將和謀士放一起,會鬧出什麼亂子,

曹操的謀士如同五子良將一樣,也有五大某臣,分別是“謀主”荀攸、“王佐之才”荀彧、“鬼才”郭嘉、“毒士”賈詡和“奇士”程昱,以他們為中心,還有劉曄、董昭、蔣濟等。可以看出這些謀臣基本上都是跟隨曹操一同出征,或者在夏侯惇的監督之下留守中央,很少有獨自陪同某大將一同出征的。這就是為了避免將領做大做強的情況出現。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曹操有個大將朱靈,自身能力本來就強,但是他自己有一個圈子,還有一幫死忠,雖然戰功卓著,但讓曹操十分看不順眼,後來忍無可忍派于禁直接給他繳了,不過朱靈也很低調,也沒什麼怨言,選擇了明哲保身。

不過大將周圍沒有謀士也有弊端,並不是所有將領都是像曹操一樣那麼多謀略。西線總指揮夏侯淵身邊要有個謀士,不見得被劉備黃忠打的身死疆場,外姓之首于禁七軍入襄,要有個謀士給他指導指導,也不至於被水淹七軍,南線總指揮曹仁幸好身邊有個滿寵,不然也不一定能堅守樊城那麼久,東線總指揮就比較牛了,張遼自己就是文武雙全,但受制於右將軍樂進。這都是曹操的馭人之術。

對於曹操來說,內亂要比外患要頭疼的多。

曹操為啥不把謀士像五子良將一樣派去地方起配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