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潑水節意義?使用者21590815090967172019-12-18 17:03:04

潑水節,是傣歷新年,傣語·且H“京比邁”,亦稱“浴佛節”。傣歷,把一年分為12個月,擬6月為首。規定太陽進入金牛宮的那一天為潑水節。廚傣歷6月申旬相當於公曆4月,所以潑水節即在公曆4月清明節後第七天開始舉行;歷時3~5天。民間關於潑水節的來源,出自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妖法無邊的魔王,它呼氣就能變成大風,風到之處就能燃起邪火,張口便能吐水;淹沒大地;橫行霸道,無惡不做,而且刀箭不入,水火不服,大家十分憂愁。有一次,妖王搶了7個美麗的姑娘作妻子。他們十分痛恨魔王,合計殺死魔王,為鄉親報仇。最小的也是最美麗的姑娘叫依丹罕,在傣歷6月的一天夜裡,佯裝與妖王十分親熱,用酒把妖王灌醉,奉承道:“大王,你本領高強,什麼都傷不了你嚴妖王聽了,高興得忘乎所以,對依丹罕說:”其實只要用我的頭髮勒我的脖予,我就完蛋了!博魔王入睡後,依丹罕拔下魔王的一根頭髮,將妖王腦袋勒落在地。但是妖王的頭滾到哪裡,哪裡大火成災。為了使人民免除災難,這七位妻子只好將妖王的頭抱在懷裡,每人輪流一天。天上的一天就是人間的一年,每逢輪流更換這天,人們便用清水替姑娘沖洗被妖王頭顱沾染的汙穢,年復一年,便形成了今天的潑水節。現實生活申,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節日。節日的第一天為送帽,傣語叫“桑刊日”。清晨,虞誠的佛教徒沫浴更衣,首先進行“堆沙”浴佛活動,表示祈求豐收,然後到江邊,到處是提著小桶手拿花枝的人流。開始人們用花枝沾水,灑進異性的脖頸,然後用手在對方肩上拍三下,祝福他(她,新罕幸福,身體健康,對方也斯文灑水還禮。第二天是潑水日,也是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天,男女老少齊出動,潑水又分文潑與武潑。文潑是對長者,潑時舀一勺淨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衣領,讓水沿脊樑淌下,被潑者高興地接受祝福。武潑則無固定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互相追逐、潑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祝福越多,因而也越高興。第三天進行放“高升》和”丟包“活動。所謂”丟包“,就是青年男女求愛的一種表示。丟包時,小夥子和姑娘們各站一排,把菱形布包拋向自己的意申人,這時女方可以伺機搶走自己意申人身上的佩刀或頭巾等物;然後跑回家去做好酒菜,等小夥子來索取,訂下終身。入夜,人們茬一根長長的竹竿頂端,縛上竹筒,筒內塞滿火藥,一經點燃,便發出鴿哨似的尖嘯聲飛向藍天,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把夜空裝點得格外美麗。這便是放”高升“的活動。人們一邊放著”高升“,一邊圃著熊熊的簧火,興高采烈地跳著象徵吉祥的孔雀舞,直至午夜方止。節日期間,各地還舉行賽龍舟、跳孔雀舞、趕擺等活動。屆時瀾滄江兩岸各族人民和國內外賓客前往傣族村與傣族人民相互潑水祝福,共度佳節。潑水節最初起源於印度,後傳入到緬甸,再傳到泰國、寮國和我國雲南省的傣族地區。這一習俗在布朗、德昂等族中也廣為流行。 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