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下坡會哦破狗狗肉2019-07-30 21:08:14

忠誠於君 寧死不屈 有勇有謀 雖死無愧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高會民2019-07-23 21:48:52

崖山海戰發生於南宋祥興二年(1279),對戰雙方是由張弘範統帥的元軍和張世傑統帥的宋軍。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

張世傑,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

他是宋末抗元名將、"宋末三傑之一"、民族英雄。

張世傑早年從軍,屢屢建功。元軍大規模南下時,張世傑率領所部軍隊入衛臨安。支援之路並不容易,大軍又經過饒州,才入朝廷。

當時形勢正危急,諸將大多未能來援助朝廷,只有張世傑趕到,因而宋度宗嘆息驚異。

到達朝廷以後,幾個月內,張世傑從和州防禦使多次加官,一路升任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兵。在取得浙西各郡,收復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後,他又被加封為少傅、樞密副使、越國公。

祥興二年(1279)二月六日癸未,張弘範預備猛攻。但直到第二天,他才將其軍分成四路,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他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裡餘,並以奏樂為總攻訊號。

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但以失敗告終,李恆等順潮而退。隨後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舉辦宴會,稍微鬆懈。正午時段,張弘範的水師從正面進攻,接著元軍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箭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後,元軍鳴金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張世傑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和蘇劉義帶領餘部十餘隻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

後來張世傑還想侍奉楊太后,尋求趙氏的後代立新帝,以圖後舉

。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趙昺的死訊後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當時颶風忽大作,將士勸張世傑登岸,張世傑說了句:“不必了。”然後他登上柁樓,露香祝道:“我為趙氏,能做的事都做盡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我還沒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敵兵退,再另立趙氏以存祀啊。現在到了這個地步,豈非天意啊!”不久張世傑溺卒於平章山下。

趙翼曾評價道:“其後德祐國亡時能戰之將,尤推張世傑。”

在國難當頭各自飛的時代,張世傑堅持主戰絕不投降。其抵抗到底的忠烈品質令人動容。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

而人們知道“張弘範”這個名字,大多歸功於一個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段子。據說張弘範使弟張弘正為前鋒,俘文天祥於廣州五坡嶺,次年又在崖山擊敗南宋張世傑大軍。因而他後來在石壁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而還。後來,有個秀才,在他這十二個大字前面又加了一個“宋”字,於是變成“宋張弘範滅宋於此”。春秋筆法,褒貶之意,不言自明。這樣一來,張弘範便像是自取其辱。

張弘範是元初大將,張柔第九子,字仲疇。他曾參加襄陽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張弘範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傑,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1280)正月十日,張弘範病死,時年四十三歲。元世祖贈予其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予諡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朝廷加贈其推忠效節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諡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朝廷又加贈他“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予諡獻武。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

張弘範雖是漢人,但與漢政權毫無聯絡

。他的父親張柔在元太祖八年(1213),蒙古軍南下中原,金都南遷之時,以地方豪強的身份,聚集鄉鄰親族數千餘家結寨自保。元太祖十三年(1218),其家族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今保定市易縣紫荊關附近的狼牙山一帶),兵敗被俘,降於蒙古。元太祖二十年 (1225),蒙古任命張柔為行軍千戶,保州(今河北保定)等處都元帥。元太宗十年(1238),張柔四十九歲時,張弘範出生,當時金朝已經亡國四年了。

所以張弘範說不上是金國臣民,更算不上宋臣,而是一個地道的元朝漢臣。

張弘範與張世傑各為其主,在崖山拼死一搏。張弘範帥軍有方,參與了襄陽之戰、崖山海戰等,為元朝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張世傑雖敗猶榮,儲存了漢人的忠貞氣節,故而得以名垂青史。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何來庸2019-07-30 21:25:20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挺好的!

我覺得兩人都沒有錯,都是當時之豪傑!先說說張世傑,宋末抗元名將,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宋末三傑”。當時元軍逼近臨安之際是多次招降他的,但文人的氣節在張世傑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心保主,一世忠於一朝,即便南宋小朝廷被元軍打的一路南下,最終轉戰崖山,張世傑初心不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精神是中國千百年來至死不渝的立身之本,最終墜海身亡,以身明志。其生平奔波海陸、百折不回,其忠肝義膽可歌可泣、可悲可慕。但其軍事才能與張弘範相差太遠,最終兵敗投海!一片赤膽忠心感動日月!

張弘範,作為張世傑的同族兄弟,也是元初名將,一系列滅宋戰役由他主導,他本就生於蒙古統治下,隨為漢人但非宋臣,他治軍有方,改革風氣,整頓紀綱,行軍之路秋毫不犯,追隨忽必烈出生入死,一徵襄陽,二平江南,三滅南宋,立下了赫赫戰功。逝後被追為淮陽王,除了行軍打仗,他還是難得詩人。至於崖山一戰,後人生出太多感慨和糾結,這是狹隘的民族觀念,歷史的程序本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張弘範只是忠於自己的王朝,做自己該做的事!他沒有投敵,沒有叛國,終身只侍一朝,他也做過努力勸降過文天祥,但各事其主,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忠孝仁義!他是不是出的名將!

元朝也是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我覺得二人都是中國歷史程序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橫店老大哥2019-07-30 21:19:59

張弘範雖是漢人,但從他父親張柔起就是蒙古的子民,張柔是元朝名將,被追贈太師、上柱國、汝南王,張弘範在1262年24歲時候就已當上了行軍總管,至元十四年(1277年)被授予鎮國上將軍,任命為江東道宣慰使,軍功卓著,忠心耿耿。不管他自己還是在忽必烈心中,他都早已被認同為蒙古人,所以才被忽必烈任命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統帥蒙漢兵馬,南下攻取閩廣。

南宋方面的軍隊主帥,是張世傑。張世傑原本是金國的將領,蒙古滅金後成為張柔的不下,後來因罪逃到南宋,在德祐二年(1276年)曾立下戰功,收復了浙西諸城,不過這幾乎也是在史料上所能找到的關於張世傑僅有的勝利記錄。在元軍逼近臨安的時候,他和文天祥的主張是背城決一死戰,在當時來說無異是以卵擊石,是相當不成熟和不理智的想法,被阻止後,在宋恭帝出降前,張世傑和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出逃,隨後立宋端宗,端宗繼位後張世傑掌握了軍權,他也始終在為流亡朝廷抵禦著元軍的追擊,忠心耿耿,立功甚多,但從以往的軍事表現上看,他在軍事上明顯要弱於張弘範。

在二月六日這天,張弘範開始了總攻,在透過多種手段對宋軍進行麻痺後,元軍水師隱蔽地從正面進攻,從一點攻入,連破七艘宋軍大船,一路殺到了龍船附近。龍船被自己的船隻圍在中間,又有鐵鎖相連,根本無法逃跑,而周圍的宋軍面對區域性兵力優勢的元軍,也無力將其殺退,眼看元軍已近在咫尺,陸秀夫見無法突圍,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揹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

元軍順利地按照既定作戰方案,攻下了龍船,龍旗一倒,尚存的南宋軍民再也無心作戰,紛紛跳海自殺殉國,宋軍遭到了毀滅性失敗。《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率部突圍後想逃往占城,另立新君,遭遇颶風,張世傑焚香禱告:“我為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復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希望)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今若此,豈天意耶!”或許是天意,張世傑最終沒有從颶風中生還,溺死海陵島外海,被葬於平章山下。

崖山之戰的結果,實際上從張世傑決定在崖山建立根據地抵抗元軍起就已註定,即使擊退了張弘範,元朝也必定還會派兵追擊,南宋流亡朝廷要面對的是一波一波無休止的元軍,而元朝當時已經事實上完成了統一,以舉國之力對坐困一隅的張世傑,誰勝誰負,不用多說。如果當時選擇其他方案,或許結果不至於如此一敗塗地,但不管怎麼說,張世傑、文天祥、陸秀夫忠心護主,死於王事,值得萬世紀念。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張蔣東2019-03-21 20:30:43

張世傑民族英,他的名無法進入張家族譜,不要問理由,就這麼簡單。他有何罪,張家不會明示,這是機密。

如何評價崖山海戰宋元雙方統帥張世傑、張弘範?赭山隱士2019-07-30 17:03:53

宋王朝兵變上臺,非常害怕能打仗的武將,選一些無能的將領,最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