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姑山之嵐2020-07-11 13:47:25

中國古代的甲冑,和兵器是伴隨中華大地內部戰亂,不斷交替更新的。

春秋時代,中國大地上各諸侯國開始征伐。中國計程車兵為了保護自己,開始大規模披甲。

當時的甲冑主要是竹甲和皮甲。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當時青銅已經廣泛使用了,青銅製造的長矛,箭鏃,長劍大批應用在戰場。

但由於青銅很重,做成甲冑穿戴不便,而且製造工藝複雜,價格昂貴。所以一般計程車兵還是沿用竹甲和皮甲。有些士兵在重要的位置掛上青銅片保護自己。只有戰車上的高階將領可披青銅甲。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那時的戰場主要的戰術是車兵衝擊,放箭,長矛陣擠壓攻擊。幾乎都是正面對沖所以當時的最好的防具不是盔甲而是盾牌。

到了漢朝,匈奴人多騎兵。騎兵多采用迂迴戰術,兩翼包抄分割漢軍。所以漢軍開始努力研究甲冑。繼而出現了鐵甲,以及全身披甲計程車兵。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這樣甲冑的防禦性就得到了加強,可以應對匈奴騎兵了。

同時期,西方國家使用的甲冑是鎖子甲。他們在和漢軍對戰時,防禦漢軍弓箭的能力還是很好的。但兩軍對戰,長槍陣相互衝撞時,鎖子甲是明顯不敵漢軍的鐵甲的。

歐洲國家,發現這個問題後,研究出防禦最好的桶甲。這和本文沒有多大關係,就不講了。

到了唐宋時期,武器更加先進。弓箭和長矛的穿透力更強。所以中國人民發明了集鐵甲和鎖子甲,皮甲為一體的明光鎧。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他以鎖子甲為基礎,重要部分安裝鐵板保護。即減輕了重量,又提高了防禦力。

有些大將,還需要同時披幾層鎧甲。內襯軟絲甲,再披鎖子甲,外披厚鐵甲。這樣能有效的抵禦當時先進武器的威力。

到了清朝,由於火器的廣泛使用,以及盔甲的致命弱點,冬冷夏熱。清朝普遍披棉甲,大多士卒不披甲。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棉甲可以有效的抵禦較遠距離的攻擊,而且還可以冬天保暖。輕便的特性,也更適應迂迴包抄的戰術,靈便的躲避敵人的進攻。

後來各國火器不斷進步,單兵作戰的策略大行其道。甲冑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總結回答一下問題:西方的鎖子甲在同一時期比漢朝的鐵甲實用性差。面對方陣對沖時防禦力要低很多。所以漢朝不會選擇鎖子甲為自己主要的鎧甲。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荒野彈殼2020-07-14 16:44:21

鎧甲是中國古代士兵作為防禦傷害的一種重要手段,鎧甲的材質往往又很多種,比如皮質的,藤製的,鐵質的,甚至是又部分鋼製的。

當然對於古代的生產力來講,金屬往往意味著貴重,普通士兵可能只能穿著布草,而稍微有點地位的可以穿個皮甲,職位再高點的可能穿個鐵甲,再高一些的可能就是帶有部分鋼甲和鑲嵌各種寶石的裝飾性鎧甲了,這不僅是防護的需求,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釋名·釋兵》:“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謂之甲。”

鎧甲再我國的歷史上發展的時間不短,但有一種叫做“鎖子甲”的鎧甲你也應該聽說過,他從西域傳入,再西方十字軍東征時起幾乎全軍都批鎖子甲,但為何中國只是小範圍裝備,並未大量使用呢?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鎖子甲在中國為何不用?資源和材料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鎖子甲的起源並不是中國,而是歐洲的外來物種,但到底是誰發明的,目前爭論還比較大,在東漢前期,這種鎧甲一直在歐洲流行,東漢末年以後,中華大地上才出現了這種鎧甲的身影。

關於這種鎖子甲最早的記載在曹植的《先帝賜臣鎧表》中。

提到:“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兩當鎧一領、環鎖鎧一領、馬鎧一領。

這裡面的環鎖鎧指的就是鎖子甲。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鎖子甲,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能立馬想象出他的樣子,沒錯,鎖子甲相比於其他鎧甲,防護能力是非常客觀的,但在高超的防護能力的背後,是高難度的製作工藝和海量生產力資源的消耗。

據相關資料顯示,一副保護全身的鎖子甲,需要消耗的鐵環高達二十萬之巨,並且每一個鐵環之間都需要焊接,同時由於鎖子甲是屬於軟甲一類,想要達到最佳效果,還必須貼合使用者的身材,這也就造成了打造一副鎖子甲的工程量巨大,一個熟練的師傅一天的話也僅僅能完成30平方釐米的貼片覆蓋。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而且在鎖子甲的關節、脖頸處都要附上柔軟的皮革以方便穿戴,增加舒適度。所以,一套鎖子甲的價格在當時的西方是非常天價的,相當於一個莊園的價格。

所以你會聽到很多歐洲故事中,騎士的傳承沒有錢,只有一副鎖子甲,一把劍,一匹馬,看起來不顯眼,其實已經是非常值錢的玩意了。那麼話說回來,如此天價的鎖子甲,如果讓中國的百萬士兵都穿上,恐怕誰也無法承受這種財政壓力。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中國古代歷來是個農業大國,雖然冶鐵的技術在當時的世界上還算先進,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用於農業用具上,這無形中就佔用了大量的資源,而鎖子甲對於鐵的消耗非常驚人,同時當時的中國鍛造技術還有待提高,即便鐵足夠,也無法生產很多精緻的鎖子甲,比如元朝出征的時候就打造過批次的鎖子甲,但因為質量太差而被放棄掉。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同款”?

鎖子甲在中國為何不用?氣候和保養的原因

中國地貌廣闊,各地的天氣也非常的不一樣,在中國古代行軍打仗講究的是因地制宜,可能南方潮溼,北方就乾燥,在這種環境下,戰術、戰法、戰略又都會進行不同的調整。可能在北方就比較適合鎖子甲,但南方就未必,一是因為天氣炎熱潮溼,不利於鎖子甲的養護,讓鎖子甲極易生鏽。

如果鎖子甲一旦有地方斷裂就必須進行修復,在沒有修復的時候,鎖子甲的防護能力是大打折扣的,這就不利於行軍作戰了。同時在後期火器的發明和普及,讓鎖子甲也逐漸失去光環。

總體來看,中國古代未裝備鎖子甲,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國古代生產力和鍛造技術的侷限,因為即便是在當時的歐洲,能夠裝備鎖子甲的也是極為少數的軍隊,這樣的一件貴族防具,對於中國古代的軍隊來講,是沒有價效比的,所以裝備的少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