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新足記2020-05-02 22:53:59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們拋棄一切個人因素,就從制度和歷史潮流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因為是歷史潮流才產生孫中山這樣的人,就是沒有孫中山也會出現其他人來順應歷史潮流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清朝的滅亡是其根深蒂固的制度決定了他改革不會成功,只能靠更符合歷史潮流的“三民主義”來推翻。

首先,封建王朝無論如何改革,也不會放棄皇權

。封建王朝的統治在當時歷史潮流中已經走到了最後的盡頭,但是沒有一個皇帝會改革到把自己的權力給限制了,交給當時更符合歷史潮流的立憲制度。這就決定了即使皇帝想改革,也只是在皇權集中的情況下進行一些無關痛癢的改革,但是其政治制度不可能改變。如果制度不會變,那麼就決定了改革不會徹底,如果不徹底,那麼也只能是失敗。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其次,利益集團的強大。

清朝已經統治了將近300年,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已經很穩定了,不是一個簡單的改革就能動搖得了的。比如像“百日維新”,以慈禧為代表的利益集團輕鬆就將其扼殺於搖籃中,可見當時的利益集團是多麼的強大。我們從其他朝代的歷史上看 ,不管是晁錯變法,還是王安石變法只要觸動了利益集團,就基本上很難成功。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最後,皇權的集中,也是一個原因。

平心而論,清朝的皇帝其實都還不錯,沒有特別不靠譜的,他們都沒有讓皇權旁落(慈禧即使把握朝政數十年,其實也是皇權的一部分),這種情況的好處是政策的延續性比較好,一個兒子怎麼也不會革自己親爹的命,只能是做一些小修小改。壞處就是不會出現像張居正那樣的改革,只有不是皇權的人才會動皇權的根基,但這個在當時顯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光緒當時“百日維新”成功了,可能也是利用康有為、梁啟超他們將皇權從慈禧那裡奪過來,充其量就是換了個皇權的代表人。

以上是我們制度和歷史潮流來分析的,希望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史過境遷客2020-09-25 23:54:06

正因為清朝改革失敗了,才加速了革命推翻滿清的步伐。否則,滿清很有可能再苟延殘喘一陣,蓋因為滿清續命、賣命的人實在太多了,數不勝數。所幸!最終清廷不復存在,民國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

主要還是一拖再拖,不想真心改革,以致傷透了立憲派的心,使得他們有一部分人倒向了革命派。還有

“皇族內閣”

名單的出現,進一步讓人們看到了滿清政府的本質,那就是改革純粹為了敷衍了事,以維護滿清貴族統治罷了。至此,滿清改革的謊言大白於天下,人心盡失。

緊接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就徹底宣告了滿清改革的失敗。

又清朝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當然,滿清自己改革都失敗了,難道還能指望它往好的方向去發展嗎?顯然不能,那就只能付諸革命,以造共和了。另外,旨在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而是經歷了數十年的醞釀,才匯聚成的大勢。期間,

“太平天國運動”

算是開了一個頭,革命黨人更是不甘落後,相繼領導、發動過多次的起義運動。因而,不但重創了滿清的統治根基,而且還宣揚了革命理念,更有利於以後的革命活動了。從而,為以後推翻滿清政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勝利不可避免。

也因此,待滿清政府不能自救,改革完全是

“空頭支票”

時,革命烽火便順勢席捲了全國,一發不可收拾。

總之,清朝改革失敗,幾乎是必然;最終被革命推翻,更是必然當中的必然。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東東795882020-08-30 07:14:40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清朝是一個以封建君主(皇帝)專制制度為本而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國家,雖早已從頂峰急劇滑落並嚴重落後於時代和世界潮流,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腐朽腐爛的“毒素”浸透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肌體;請問,不從根本上推翻這樣野蠻腐敗頑固的封建主義,中國還有救嗎?!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和南方革命勢力就自始至終都堅持用革命手段去終結滿清封建專制政權,建立共和制國家。就清朝改革來說,完全是在不觸及“根本”“要害”的前提下的“修補”、“花架子”、“皇帝的新衣”,象徵意義更多,這不但挽救不了清朝廷自己,也無法給清朝‘立憲派(改革派)’等各方哪怕多一絲一亳的希望,改革焉能不敗!實質也完全是清統治者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醜劇!中國社會中國國民完全跌入絕望的谷底。另一方面,當時的中國己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都處於水深火熱的“危急存亡之秋”。作為既得利益方的“半殖民者”——各外國列強不願也不希望看到苛延殘喘的滿清透過所謂“憲政改革”而強大起來。運命大勢早已落下的大清朝,其垂死掙扎求生的改革註定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大笑話。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漢水長流2020-05-01 08:27:38

清朝後期瀕臨滅亡時搞了一回改革,其本意不能否定統治者希望國家走向穩定富強之路的決心。但是指導改革的思想未變。19O5年,清庭宣佈實施憲政,仿照西方,成立責任內閣,成員共11人,其中滿人8人,漢人只3人。內閣是改革的發動機,掌握當時先進思想的愛國人士被排除在外,英雄無用武之地。滿清永遠也克服不了本民族所獨有的狹隘心裡,封建制度只是遮羞巾,用之掩蓋滿清的腐朽。想想發動機壞了,談何改革!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江湖小曉生2020-05-01 08:47:52

與其說清朝是革命黨人推翻的,倒不如說清朝是袁世凱給推翻的,而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黨人,其實只是導火索罷了。

所以說清朝的滅亡,和改革失敗與否,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絡。如果那個人不是袁世凱,那麼光靠革命黨那點力量,清朝不可能滅亡,至少可以劃江而治。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的滅亡,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凱的野心。

要知道當時北洋六鎮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在袁世凱的統領之下,北洋六鎮的軍隊紀律是當時最好的,裝備武器也是最先進的。

袁世凱與民軍訂暫時息戰條款,停戰三日。自是展期再三,至決定國體日乃已。命徐世昌充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丁未,寶棻免,以齊耀琳為河南巡撫。命壽勳會袁世凱、徐世昌籌辦軍務。——-《清史稿》

再看看武昌起義時期的革命軍,他們手裡有什麼?基本上都是張之洞當年造的漢陽造,跟袁世凱手裡的軍隊完全沒得比。

隆裕太后一直央求袁世凱進軍武昌,可是人家就是在江邊上等著,為什麼?

還不是為了養寇自重?袁世凱要把清朝的所有權力,從載灃這些人手裡全部奪過來,這就是他的野心。

其實當時以袁世凱的軍事力量,鎮壓革命黨人,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孫中山向他拋來了一個巨大的誘惑。

不得不說孫中山先生的韜略,是一般人比不上的。

他告訴袁世凱,只要能夠逼清帝退位,那大總統的位置,就是他袁世凱的。

那個時候大總統是全國一把手,而袁世凱就算權力再大,也只是皇帝手裡的大臣,這差別就有點大了。

為此袁世凱的野心再次膨脹,果斷逼清帝退位,繼而成為了民國大總統。所以說清朝的滅亡,完全是袁世凱個人的野心所造就的。換成類似曾國藩這樣的人,情況豈不就是完全不同了嗎?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的改革失敗,是權力鬥爭下的結果。

有人說,如果清朝的戊戌變法成功了,那麼清朝就不會滅亡,甚至會提前進入資本主義。這話說的有一定道理,不過這個大前提基本上是沒辦法實現的。

阻撓戊戌變法的最大障礙,其實不是慈禧太后,而是權力。這玩意兒幾千年來,基本上都是最具有誘惑力的東西,不光慈禧太后想要保住它,光緒皇帝也想奪走它。

可以說戊戌變法只是光緒皇帝奪權的一個幌子,他的目的就是重用戊戌變法的新人,繼而逐漸奪取慈禧太后手裡的權力。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詔以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褫其職,與其弟廣仁皆逮下獄。有為走免。戊子,詔捕康有為與梁啟超。庚寅,戶部侍郎張蔭桓、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暨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並坐康有為黨逮下獄。——-《清史稿》

慈禧太后當然不會答應,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只能全盤扼殺戊戌變法。

或許這一場變法裡面,也有慈禧所認可的東西存在,但是因為這是一個火藥筒子,不可能在裡面單獨把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抽取出來,必須全盤毀滅。

如果解決不了問題,那麼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是傳統美德。所以光緒皇帝遭到囚禁,戊戌六君子遭到殺害,康有為梁啟超被迫出逃。

換句話來說,當年戊戌變法如果是慈禧太后提出來的,還真說不定會成功。為什麼呢?

因為戊戌變法如果有利於鞏固她自己的權力,她當然要接受。可惜戊戌變法是削弱皇權的變法,屬於光緒皇帝斷臂求生的策略,慈禧是不可能答應的。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的滅亡,和改革失敗,沒有必然聯絡。

戊戌變法改革成功以後,會出現什麼狀況呢?基本上就和日本明治維新一樣,出現君主立憲制的情況。

君王的權力得到了限制,朝中大權掌握在以首相為首的一幫內閣大臣手裡。這一種制度在很多西方國家都有實行,比如說英國、西班牙、瑞典、挪威等等。

那麼這種制度之下,清朝就不會滅亡了嗎?

其實根本就沒有必然的聯絡。清朝的滅亡是由袁世凱和孫中山一手策劃的,只要這兩個人還在,那麼清朝必然滅亡。

即使搞了君主立憲制度,袁世凱難道就失去了北洋六鎮的兵權?一旦袁世凱不再掌握兵權,清朝根本就打不贏革命黨人。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為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清史稿》

南方的革命黨人就不會再鬧了嗎?孫中山的革命理念是,

徹底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國家。所以即使君主立憲了,孫中山還是不會放棄革命。

由此可見,這其實就是一個死迴圈,袁世凱下臺,那麼革命黨人就能打進北京城,清朝就會滅亡。袁世凱不下臺,他會在孫中山的誘惑之下,主動逼清帝退位,清朝還是滅亡。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總結:光緒皇帝改革的決心,其實不大。

我們現在看很多電視劇裡,感覺光緒就是一個徹頭徹尾沒有權力的皇帝,一直立志改革,卻始終不能如意。

其實仔細想想,也能看得出,

戊戌變法的那幫人在利用光緒皇帝改變國家體制,而光緒皇帝何嘗不是在利用這幫人奪取慈禧太后手裡的權力呢?

所以說,即使戊戌變法成功了,光緒皇帝最終還是不會答應君主立憲。

他真的那麼大公無私?自己把自己的權力給限制了,這不是傻是什麼?難怪慈禧要把他囚禁起來。

光緒皇帝的意圖,或許就是讓戊戌變法做出一點成績,讓變法派和守舊派勢均力敵。這個時候他這個皇帝左右逢源,自然可以從中攫取權力。

參考資料:《清史稿》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當代曹植2020-05-01 10:50:30

清末新政極為成功,工業產值年增15%,1912年財政收入達到驚人的3。2億兩白銀,創造了經濟奇蹟,清朝很可能趁第一次世界大戰崛起,可惜武昌起義的一聲炮響……

與其說清朝是革命黨人推翻的,倒不如說清朝是袁世凱給推翻的,而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黨人,其實只是導火索罷了。

所以說清朝的滅亡,和改革失敗與否,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絡。光靠革命黨那點力量,清朝不可能滅亡,至少可以劃江而治。

清朝的滅亡,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凱的野心。

要知道當時北洋六鎮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在袁世凱的統領之下,北洋六鎮的軍隊紀律是當時最好的,裝備武器也是最先進的,削滅革命軍不在話下!

清朝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體系,從咸豐朝,為鎮壓太平天國,咸豐帝被迫諭令曾國藩等人籌辦團練,此時已經開始發生權力內輕外重的變化。

這種代表漢人地主階級的地方督撫權力,歷經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而愈發強大起來。

慈禧太后在的時候,她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所以知道必須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漢人大臣。

而到了宣統帝即位的1908年,只有25歲的攝政王載灃,似乎也看到了滿人的統治危機,想收回大權,加強滿人的中央集權。

那時,載灃為陸海軍大元帥,其弟弟載洵為海軍大臣,載濤為軍諮府大臣和禁衛軍大臣。

而這時候還想要加強滿人的權力,事實上已經不太可能了。如果沒有眾多能力出眾的漢大臣支撐,那時的政府已經玩不轉具體事務了。

而載灃當政期間,做了兩件讓人頗為失望的事:一是將袁世凱開缺回籍,二是成立了皇族內閣。

袁世凱在晚清的最後幾年業已成為政府中樞最為重要的人物,被李鴻章著重推薦為可委以大任之人,而且當時幾乎所有重大改革都有袁世凱參與的身影。

想要收回權力,就得有能掌控局面的人站出來。

以前還有慈禧,恭親王奕訢,甚至更早的肅順等人來支撐局面,現在輪到載灃攝政,目下所及的滿人官員,實無能支撐局面的強力人物,反而很多都顢頇昏聵,頑固不化,又如何能夠收回權力?反而將漢人督撫及士紳推向對立面,這些人趁辛亥革命爆發之機,趁機逼宮,大清遂卒!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天上人間文史鑑2020-05-01 08:35:31

從宏觀上來看,清朝的滅亡原因在於專制制度和專制社會的壽命走到了盡頭,顯現為社會秩序紊亂,政治腐敗,國力衰弱,經濟落後。

從微觀上來看,清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沒能在內憂外患的境地下改革成功,而招致社會和政權的最終的崩壞。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從歷史潮流上來講,清末的改革必然不會成功,因為改革派並沒能取得足夠支援實施改革的權力。

我將從權力鬥爭和社會變遷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

戊戌變法

要想實施改革,沒有足夠的權力絕對不行。

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秦孝公的權力支援,而范仲淹慶曆新政的失敗在於宋仁宗沒能狠下心來支援范仲淹。

但凡改革必然會傷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然而既得利益者又往往掌握大權。

清末的戊戌變法是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康有為和梁啟超二人的主持下展開的。

戊戌變法和商鞅變法的區別在於後者只是在政治上進行改良,而前者卻是政體的轉變。

在專制政體兩千多年的壽命中,專制集權的體制已經在明清時期進入最後的高峰。

到晚清時雖說已是強弩之末,但僅僅依靠一場改革還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中國自古以來的皇權對於權力都極為敏感,但凡有威脅皇權的因素產生都會讓掌權者不安。

當時的掌權者是慈禧太后,慈禧背後還有一群滿清貴族和守舊派,他們掌握的巨大權力成為了改革的威脅。

戊戌變法是在光緒皇帝的支援下進行的,但光緒皇帝即便不是一個庸主,也算不上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無法從慈禧手中取得足以支援改革的權力,而在改革中感到束手束腳。

慈禧本是支援改革的,並已經還政於皇帝。

然而在改革中束手束腳的康有為自以為是地認為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感情不和,事實卻並非如此。

康有為也需要足夠的權力來實施改革,他認為慈禧是改革的最大阻礙,於是預謀“圍園殺後”。

“圍園殺後”的預謀最終暴露,光緒與慈禧母子之間的感情也招致破裂。

由此慈禧太后重新掌權,於是戊戌變法失敗。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沒有足夠的權力,絕對無法實施改革,因為改革必然觸動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權力鬥爭

再來說說李鴻章這個人,作為封疆大吏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專制集權體制下的所有風光都是皇權賦予的,李鴻章享受了這種風光,也要付出代價。

李鴻章最終成為了清政府無能的象徵,替清政府背上了大黑鍋。

人們罵李鴻章是賣國賊,就好像人們罵秦檜害死了岳飛。

其實賣國的是清政府,害死岳飛的是宋高宗趙構。

李鴻章是晚清的權臣,但他的權力來自於專制王權。

和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一樣,他也希望改革國家,富國強兵,方式不同而已。

這四個人,都有權力,也都無權力。

改革變法,需要權力,需要能掌控大局的權力,而光緒皇帝和康有為並沒有掌握絕對的權力。

李鴻章,康有為以及前期的袁世凱都是依附的專制王權,王權是他們的依靠卻也是他們的障礙。

凡改革必然會觸犯原始利益集團的利益,權力之爭不可避免,於是改革就必然變成了一場權力的鬥爭。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再看看孫中山這樣一個理想主義者,清滅以後與袁世凱南北和談。

一個掌握民心,一個掌握兵權。

都只有一半的權力,所以他們都做不到想做的事。

孫中山民心所向卻沒有槍桿子,所以只是推翻了清王朝,而沒有讓中國走向共和。

袁世凱擁有槍桿子卻民心盡失,在政府中束手束腳,於是登基稱帝。

在專制制度的壽命走到盡頭的當時,這無異於倒行逆施,於是最終失敗。

李鴻章是有一顆愛國強國之心的,只是他沒能達到這個目的。

李鴻章只是專制王權的代言人,沒有純粹的權力,他也無力迴天,況且他也有自身的歷史侷限,也就沒有能力來改變國家和社會。

李鴻章為清政府簽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還要為他們背鍋。

慈禧作為一個專制體制下的掌權者,必須牢牢掌控住權力,對她來說權力甚至大於國家利益。

李鴻章在專制王權授予的脆弱的權力下,絕不可能辦成大事。

作為一個受四書五經傳統教育的大清臣子,其思想觀念必然有其侷限性。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在革命時期,他就是舊社會和舊體制的代表,於是成為了賣國賊。

在專制王權授予的脆弱的權力下進行的改革無疑也是脆弱的,戊戌變法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敗。

革命之路

改革對於一個瀕臨崩潰的國家和社會來說終究屬於小修小補,唯有革命才是破後而立,從底層將一切更新。

人是無法完全靠得住的,還是得靠制度,好的制度能夠避免人類重蹈覆轍。

制度是不可靠的人類制定出來的,也必將不斷被人類所踐踏。

通常社會的發展是快於制度的進步的,在社會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制度不斷地修修補補,直到無法維持穩定,便轟然倒塌,革命往往就是這個時候發生的。

人類文明從古至今的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都經歷了無數次崩塌和重建,這種崩塌與重建的輪迴也許在未來還會重複上演,如今的社會似乎已經足夠美好,因為現有的制度對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這種美好也有可能會崩塌,崩塌之後也可能更加美好。

如果這種崩塌與重建的輪迴存在,那麼這種輪迴就是人類無法擺脫的宿命。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制度演變的速度永遠都只能慢於社會變遷的速度,因為制度只能對社會變遷過程中不斷產生的問題進行修修補補,只能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演變,只能跟隨社會變遷的腳步而無法將其超越。

制度的演變通常都是為了解決現有的問題,當現有社會問題惡化到了一個極端,現有的制度無法進行修補的時候,社會與制度都將一起崩塌。

在社會與制度崩塌之後,或經歷革命,或經歷滅頂之災,人類社會又會再次重生,無論革命還是滅頂之災的結果都是破後而立,這種重頭再來的事情是人類社會一次次上演的輪迴,也許人類社會也無法逃脫這種輪迴的宿命。

每一次崩塌之後或許都會產生新的制度來適應新生的社會,但即便是新的制度也永遠只能不斷追趕社會的變遷的腳步;制度在一次次的新生之後的確會更加完善,但社會在變遷中產生問題也是一次次變得複雜與嚴重。

社會不斷產生的問題本質上是人產生的問題,人性思變,人類為了利益永遠都想著如何鑽制度的漏洞,任何制度都會有漏洞,都可能被人攻破,所以永遠不會有完美的制度。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有些方式和手段效率極高,效果極好,只是成本也極大。

當政治和社會腐敗不堪的時候,革命就是那種效率極高,效果極好而成本極大的方式,因為革命就是破後而立,但不可避免地會有誤傷。

無辜的牽連者最終會被遺忘,革命勝利的光輝會遮蔽所有創傷。

革命就是一種達到少數人的理想而滿足多數人的需求的方式和手段。

這種方式和手段往往極度粗暴,在過程中會傷害很多無辜之人,以滿足更多數人的利益,在結果中修飾和掩蓋造成的傷害,凸顯取得的積極成果。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無辜者是由勝利者確定的,所以無辜者在革命的環境中就不足以成為無辜者,被遺忘更加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革命也許是改造政治和社會最高效的方式,也是成本最大的,因為革命的結果就是重頭再來,從底層將一切更新。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革命必定讓很多既得利益者受到傷害,無論無辜或者不無辜,摧枯拉朽的方式無法兼顧一切,因為革命的成功與否只在於目的是否達到。

清末的社會就屬於社會變遷到專制體制無法適應的階段了,改革的修修補補並不能讓社會走向正軌。

在清末專制制度最後的苟延殘喘中,改革並不能適應社會的變遷,需要的是一場革命。

革命讓原有秩序崩塌,並在革命中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從頭開始。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西安朱小軍律師2020-05-06 14:53:19

清朝的改革僅僅是為了應付當時的革命形勢,應付危局,所以其改革只是形式上的改革,不是真心改革,改革肯定不會深化,遇到核心問題,改革便停滯不前,一句話,仍然不願放棄既得利益,繼續保持自己的特權,不願意還權於民,是假改革,結果就是:不改革,就革命。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南閣水哥2020-09-26 14:21:53

導言

清末的一次政治上的改革,最終走向了失敗。這也是清廷自我保護而非真心改革。正如世上的所有改革一樣,一旦改革的初衷和方式不同,那麼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也許我們會看到改革初期的成效,最後走偏了就走向了失敗。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末改革的過程

1901年,慈禧回到了北京城。她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痛定思痛,進行一次改革。這是大清最後十年光景的一次迴光返照。

具體內容涉及到:籌集資金、訓練新軍;振商興業,發展經濟;廢八股,廢科舉,建立新式學堂,派遣公費留學生;改官制,整吏治;學習西方法律制度,廢黜梟獸、族誅、凌遲等酷刑,等等。這些東西實在是太多太雜。整個改革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案。所以看上去這不過是大清王朝的一次變法運動,改變的是一個個辦法,而沒有對政治體制進行深入的批判和自我認知。。

那些遺老遺少們心裡還是想著愛新覺羅家不能倒。大清沒了,就啥都沒有了,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雖然不是一場成功的改革,但是還是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正是透過“新政”,中國從傳統的小農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轉型的跡象才真正出現。經濟自由政策的頒發,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礎;現代化的陸軍體制、教育體制與現代化人才觀也開始落戶;現代法律體系與司法制度也開始成型,《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這三部大法就分別在程式法和實體法領域為中國現代法律體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其價值與影響也並未因為清朝的覆滅而消失。

1908年為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在世的最後一年。當年8月27日,帝國政府正式頒佈《欽定憲法大綱》,以及附屬檔案《議院法選舉法要領》,並明確了九年預備立憲期限,即在第九年(即1916年)正式頒佈憲法,並進行第一次國會選舉。

之後的三年時間,新政攝政王載灃繼續主持。而這段時間的發展成果最終在體制改革中化為泡影。

當清政府連“體制內”的改革者都不能容忍時,社會變革的動力很可能往下移,“體制外”力量如留學生、會黨便不可避免地成為變革的主要動力。一旦“體制外”的力量成為社會變革的主要動力,就很難在舊體制的框架內進行平和的改革,這種體制外的力量即用暴力從根本上打破、推翻舊體制,所以鎮壓維新運動,又為革命黨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司文郎中2020-10-15 09:06:59

對比一下其他國家就明白了: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ps:這裡的別國是對照

英國

戰後日本

換言之,清末政治改革,權力下放有限,皇帝仍然掌握巨大權力,類似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就算是在分皇帝之權的內閣中,皇族仍然佔據較高比例,從這一點看甚至比部分二元制國家更為過分。

正是由於清朝改革誠意不足,措施有限,因此一部分中立者甚至立憲保皇派也倒向了革命派。

另外,清末朝廷廢科舉,社會風氣鼓勵留學和學習西洋知識,催生了一部分飽受西方思想薰陶的新銳知識分子。這些人天然和君主專制對立,當清政府不能邁出專制泥沼時,這些知識分子(中間還有一些清政府自己培養的官派留學生)由是更堅定地站在朝廷對立面。

一句話,站在朝廷而非革命派或後人上帝視角的立場上說,正是清政府自己用毫無誠意的改革作死了自己。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小毛1949777372020-09-28 04:25:38

清朝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各種利益集團的爭鬥而最終失敗……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帝國烽火2020-09-28 08:55:48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清朝從改革失敗,關鍵原因是統治階級不肯“革自己的命”。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中國曆來的改革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為對上層階級的利益進行在分配,而這又勢必會侵犯上層階級

。故而商鞅會受到老氏族的反擊,吳起會被貴族楚國貴族殺死,王安石會被讀書人抵制,張居正會在死後遭到清算,一切的根源都是改革會損害當權者的利益。清朝所有改革實行中,上層階級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利益受損,不肯“革自己的命”,所以都註定失敗。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清朝晚年做過一些求存改革,其中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以及腹死胎中的君主立憲,而清朝對這三次求存的嘗試所給出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清朝支援洋務運動、反對戊戌變法、拖延君主立憲,為何清朝會採取不同的態度,主要原因是這幾種改革對當權者利益影響不一樣。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洋務運動的口號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通俗的說不改變清朝原有的政治格局,採用西方的技術來強國。這樣不僅不會觸及到當權者的利益,而且很多官員還可以借用這”洋務運動“的機會發家致富,李鴻章和盛宣懷就利用官商合辦的機會聚集家產千萬,他們是典型代表,故而清朝對洋務運動採取支援的態度。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戊戌變法的背後是一場皇權與後權的政治鬥爭,其中維新派代表嚴重觸動了老牌當權者的權力,康有為在朝堂之上竟然說出”殺一兩個一品大員“這類的話,所以當權者絕對不會支援”戊戌變法“,而維新派又是一群沒有政治經驗的讀書人,所以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最後搞君主立憲,清朝的這一次改革可謂拖了又拖。首先是1906年頒發“預備立憲”的諭旨,然後1908年,公佈《欽定憲法大綱》和《逐年籌備事宜清單》,到1911年11月3日,頒佈《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才宣佈“速開國會,以確定立憲政體”。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為何清朝的君主立憲改革會一拖再拖,因為慈禧不想搞,搞了君主立憲慈禧的權力就被削了,他當然不願意幹。等到1911年清政府宣佈廢除軍機處,實行責任內閣制時,又搞成了“皇族內閣”,內閣中總共十三人中,滿洲貴族九人,漢族官僚僅四人,而滿洲貴族中皇族又佔七人。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無論是慈禧拖延君主立憲制的實施,還是最後成立皇族內閣,都說明了滿清從來都沒有打算放權,都沒有想要革自己的命,所以他們的革命是絕對不可能成功,只等著武昌起義的那一聲槍響,清政府才宣告結束。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樓外長江空自流2020-04-30 23:55:40

你好,我是雨霽晚霞hong,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清朝改革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慈禧為代表的頑固保守派的勢力過於強大,基本把持了朝政,處於絕對的支配地位。而改革派所依靠的是沒有實權的皇帝,所以改革的舉措沒辦法正真實施下去。

二是當時的中國飽受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剝削,特別是封建勢力和外部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使中國老百姓民智未開、無力自救,再加上改革派沒有發動群眾,缺乏群眾基礎。

三是當時的改革是在內憂外患中進行的垂死自救,既沒有明確的改革目的,也沒有明確的改革方法,完全是無頭蒼蠅亂撞。依靠皇權勢力的代表“皇帝”來改皇權勢力的“革”,其結果可想而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為she著迷2020-11-20 10:41:08

因為大清壓根就沒想真正變革。

想要避免封建制度的弊端,大清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放棄皇權專制,實行君主立憲。

結果呢,立憲之事硬是拖到了大清滅亡。

老太婆慈禧不願放權,滿清落魄貴族不願放權。

既然你們自己捨不得,那我們革命軍就來幫你們。

於是武昌一聲槍聲,大清真的亡了。

之前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也是因為大清不願變革而失敗。

沒有體制做依靠,再如何模仿別人,也只是學到了皮毛,根本學不到根本。

因此大清的變革不僅沒有讓自己煥發生機,反而讓為革命提供了寶貴的孕育之地。

這也是因為我們國情特殊。

南宋崖山海戰,明末清軍入關。

有血性的早就死了,直到現在還有人滿臉的奴性,對西方國家盲目崇拜,對一切反對我國的言論盲目崇拜。

奴隸太多,貴族太多,反對勢力就越大,改革就越難。

因此最好的方法並非君主立憲,而是發動革命!

唯有革命才能讓國人認清現實,擺脫奴性,勇敢的殺向三座大山。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晨晝6662020-05-06 08:40:32

病以膏荒,無可救藥。改革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各方勢力在阻擋,改革動力不足,就會失敗。只有推翻以前,洗牌從新建立新世界改變舊世界。尋於真理,自然規律。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廣元飛龍2020-08-09 09:53:35

大清王朝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迫於國內外的壓力。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成果卻寥寥無幾。最後在人民的怒吼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那為什麼清朝的改革就失敗了呢?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至上而下的叫改革,自下而上的叫革命。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利益重新進行分配。這樣付出的代價相對是最小的。而革命也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這樣付出的代價是特別巨大的。首先,清王朝的政治體制就不適合改革。甚至是不願和抵制改革。作為既得利益者的滿清上層。在萬般無奈下進行的改革,也是新瓶裝舊酒。毫無新意可言,他們絕對不會讓渡出自己的核心利益。這也是改革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作為曾經屌絲的歐洲諸國,逐步的進入了工業文明。他們無論在軍事,經濟,政治,文化方面,都成為當時世界的翹楚。而此時顢頇老朽的大清王朝,依然在農耕文明時代裹足不前。既得利益者依然享受著豐盛的饕餮大宴,當歐洲列強武力強敲開中國這扇古老的大門時,滿清的統治者束手無策。甚至是驚慌失措。後來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就是東施效顰,有的甚至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一個招牌。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大清王朝晚期的改革,對於病入膏肓的國家來說,失敗其實是早已註定。任何的改革沒有相匹配的政治制度的保駕護航。一切都是海市蜃樓。專制獨裁的滿清的統治者心心所念的是他們的利益。他們推行的改革,無非就是安撫一下國內崛起的新貴,讓這些新貴們繼續為他們鞍前馬後。而西方列強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大快朵頤,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根本想不到這些改革更加速了它的滅亡。清末改革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而革命成為當時中國無可奈何的選擇。當然這樣的代價是巨大的。他至今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隨地2020-05-01 08:02:34

先明確有哪些改革失敗。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是最著名的兩個。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失敗的原因分析:

1.無論哪種改革,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

洋務運動提出的口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說的在明白不過了。在不改變原有政治統治的基礎之下,可以適當的在經濟和軍事領域進行相應的改革,這樣更加加強了專制統治。有了這樣的目的,一定會失敗。因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和變革的就是封建君主專制。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2.改革所依靠的物件實力太弱小。

洋務運動所依靠的是一些封建大臣,戊戌變法所依靠的是一些沒有實權的改革派。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必須要發動更大的力量去尋求突破,而這一個巨大的力量就是廣大老百姓。分界統治者是不可能依靠廣大老百姓來進行改革的。因為這樣的改革會威脅到他們的統治和利益。

清朝為什麼改革失敗,最終還是靠革命推翻?

@悟空問答

@腦洞趣味歷史

@麇子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