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蘭臺2020-12-03 22:44:33

首先要明確現代戰爭情況下,任何一個理智的指揮官都不會贊成使用密集衝鋒式的人海戰術。朱可夫將軍當然也不例外。

但是不得不承認,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傷亡都遠遠高於德軍。

以斯大林格勒戰爭正面與德軍對峙的蘇軍第六十二集團軍為例,六十二集團軍先後編入24個師、2個坦克軍、七八十個獨立營、旅、團;結果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下來,六十二集團軍全軍還剩4萬多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這樣類似“人海戰術”的結果?

原因就在於很長一段時間蘇軍士兵得不到很好的訓練。

很多人以為精銳是打出來的,可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告訴我們,真正的精銳是訓練出來的。德軍為什麼能屢屢創造“以少打多”,以較少的傷亡換取蘇聯大規模傷亡?(蘇軍不可歸隊損失:1941年死亡失蹤299。4萬人,1942年為299。4萬人,1943年為197。7萬人。)

重要原因就是在1943年以前,德軍陸海空三軍普遍訓練時間是同時期蘇軍的三倍,在訓練時長上,二戰期間只有美軍訓練時間比德軍更長。

由於蘇軍士兵在1944年以前普遍缺乏足夠的訓練時間,所以就造成士兵素質偏低,對複雜戰術理解和接受力也低,這就註定蘇軍將領在指揮作戰過程中沒辦法佈置太複雜的戰術。

其實蘇軍所謂的“大縱深戰術”本質上是蘇聯將領們為了在低素質軍官和士兵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身(盟軍總體)裝備優勢的產物;雖然也是天才的發明,但是並不是什麼劃時代的戰略戰術。

而最好的證據是蘇聯在1943年已經明顯取得戰場優勢的情況下,蘇聯的師級單位人數反而比戰前下降了1/2甚至1/3。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蘇聯當時極度缺乏合格的師長、軍長,所以迫不得已把師與軍縮編,讓蘇軍不合格的師長、軍長勉強可以控制部隊。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1944年發生了逆轉,蘇軍士兵訓練時長普遍達到了6個月,反而是德軍新兵訓練時長最多不超過3個月。

比如德國資料顯示,1945年入伍的德軍官兵,入伍後的平均壽命只有一個月。

如果蘇德戰爭能持續到1947年,那麼隨著德軍訓練有素士兵的越來越少,使用“人海戰術”的恐怕就會變成德軍了。

綜上所述,二戰中後期蘇軍在與德軍作戰時傷亡確實很大,客觀評價,認為蘇軍用人命堆出了一個勝利,也不算是汙衊;但是,主觀上朱可夫將軍是絕對不會想要使用“人海戰術”的,出現傷亡比較大的情況,最主要原因還是蘇軍士兵訓練時長不夠,遠不如德軍精銳。

同樣,1945年德軍也不斷出現新組建部隊因為訓練時長不夠,被數量相同的蘇軍擊潰乃至全殲的情況;理論上說,如果蘇德戰爭持續到1947年,那麼損失傷亡蘇軍與德軍就會逆轉了。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毒刺劍客2017-10-13 20:53:38

謝謝悟空邀請。整個二戰期間,蘇聯都是人海戰術,而不僅僅是二戰後期,也不光是朱可夫。

朱可夫在指揮幾次主要戰役的時候,為了扭轉頹勢,決絕的執行斯大林的命令,處決了不少人,進攻的時候也往往是人海戰術的衝鋒,感覺蘇聯軍隊死不完,其實不是這樣。

蘇聯國土面積很大,又和歐洲列強有意識形態領域的差異,所以蘇聯不管二戰前還是二戰後,始終都保持龐大的軍隊規模,這說明蘇聯的國防安全意識很強,軍隊多就是資本,就是自信。

二戰後期,蘇聯已經意識到美英等國可能在二戰結束後進攻蘇聯,所以斯大林在國內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一千多萬軍隊的規模,最關鍵的是,大縱深戰役理論,強調的就是規模大,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倒對方,然後向縱深挺進,分割包圍,二戰後期,蘇聯的烏拉衝鋒,絕不是愚蠢的表現。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張生全精彩歷史2018-11-13 09:04:16

朱可夫是蘇聯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公認的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曾經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的榮譽稱號,一生指揮過多場重點戰役,戰功卓著。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朱可夫畫像)

不過在很多西方人眼中,朱可夫僅僅是一個只能依靠“人海戰術”取勝的元帥,與隆美爾,曼斯坦因等擅長以少勝多的軍事家,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明白“人海戰術”的意思。

“人海戰術”是指以數量和巨大的消耗來換取其他方面優勢的戰術,在戰爭領域,通常是指軍隊沒有太多的戰術與戰略,僅僅依靠人多的優勢,最終達到勝利的戰術。

從二戰的戰損資料來看,蘇聯軍隊確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有人數優勢的,而且戰損也遠高於德國。不過,朱可夫指揮軍隊真的沒有戰略嗎?

我們來看看朱可夫指揮的幾場代表性戰役。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基輔戰役)

1941年6月在德國入侵基輔的戰役中,作為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力主放棄基輔,將大部隊撤退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防止被德軍包圍。但這一主張與斯大林的決策相違背,朱可夫被斯大林撤職,被調為預備軍司令員。也正是斯大林的一意孤行,導致後來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合圍,蘇聯共損失66萬人,這也證明了朱可夫的戰略非常正確。

1941年9月,朱可夫被派往陷入包圍的列寧格勒。朱可夫用了很短的時間,就穩住了列寧格勒的形勢。他主張與德國人血戰到底,誓死保衛列寧格勒。最終,頑強的蘇聯將士成功阻止了德國人的腳步,德軍放棄短時間內攻下列寧格勒的想法,轉而兵發莫斯科。

在莫斯科的戰役中,朱可夫洞察到自身防線的弱點,他迅速重建了防線,遏制了德國中路的快速突進,併成功讓德軍攻擊節奏慢了下來,直至進入冰冷的莫斯科寒冬。

在抓住德軍的人員武器補給等都存在嚴重問題後,朱可夫瓦解了德軍對莫斯科的三路進攻,並正面消滅近50萬敵軍,大挫德軍銳氣。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及隨後的天王星作戰行動中,朱可夫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一起,在成功守住斯大林格勒的同時,還從兩翼對德軍進行強力突擊,殲滅德軍33萬人。

接下來的白俄羅斯戰役,朱可夫成功協調了四個方面軍,突破敵軍防禦,將德軍完全趕出蘇聯境內,進入大反攻。

以上戰役,基本都是朱可夫在二戰中的輝煌戰役,儘管代價沉重,打得自己遍體鱗傷,但朱可夫還是利用自己卓越的戰略思想,帶領蘇聯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蘇聯軍隊相比於德軍,並沒有什麼優勢,甚至可以說是絕對劣勢。不管是士兵的戰術素養,還是武器裝備的精良程度,都遠遠不及德軍。能夠打贏德軍,實在不容易。

話說回來,《孫子兵法》裡記載:“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打仗又不是拳擊手的單挑,既然全方面劣勢,有人數的優勢,為什麼不用呢?

朱可夫把蘇聯的人數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成功克服了己方的諸多不利因素,最終拿下柏林,擊潰德國,他是一位毋庸置疑的戰術大師。而所謂的只會“人海戰術”,只是西方世界故意抹黑蘇聯的說辭罷了。

(參考資料:《回憶與思考——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榮華之武器堂2019-11-14 07:30:43

首先需要糾正朱可夫沒有百戰百勝,而更要糾正的是他並不是每次戰役戰死計程車兵比敵人還多。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在二戰期間,朱可夫先後領導了預備隊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西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協調了一系列方面軍作戰行動,對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與柏林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當然,朱可夫並非總是一帆風順,比如1942年西方面軍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按照俄羅斯軍事學院院長加利耶夫的觀點,“火星”戰役不應該由朱可夫來背鍋。因為當時指揮加里寧方面軍的是普爾卡耶夫,指揮西方面軍的是科涅夫,朱可夫負責協調兩個方面軍的行動,而同一時期他更重要的任務是籌備斯大林格勒反攻,因而這個戰役不能稱為朱可夫最大的失敗。

至於說道朱可夫指揮的戰役部隊傷亡慘重,實際上需要客觀評價。比如在1941年12月莫斯科郊外反攻中,朱可夫指揮的西方面軍傷亡10萬人,科涅夫指揮的加里寧方面軍只傷亡2。7萬人,不過前者總兵力為70餘萬人,後者總兵力只有19萬人。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如果以部隊傷亡佔自身總兵力比例來評估的話,應該更客觀和準確些。在1942年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中,朱可夫的西方面軍減員率20。9%,科涅夫的加里寧方面軍則為35。6%;1945年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減員率1。7%,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則為2。4%;1945年5月的柏林戰役中,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減員率4。1%,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則為5%。布達佩斯戰役中,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傷亡比率是朱可夫部隊柏林戰役的1。5-2倍。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關於和對手的傷亡比較,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並非每次戰役戰死士兵人數都比對方多。

1944年3月4日-4月17日的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戰役,朱可夫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面對曼施坦因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整個戰役,蘇軍前進80-350千米,重創當面德軍2個集團軍,使敵損失20餘萬人和大部分技術兵器,蘇軍自身損失4。5萬人。此戰,蘇軍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整個戰略防線切成兩段。從此以後,該集團軍群除了經過羅馬尼亞外,再也沒有別的交通線了。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4月10日為了表彰方面軍司令朱可夫解放右岸烏克蘭的功勳,他獲得了第1號勝利勳章,獎詞是“出色地完成最高統帥部賦予的領導大規模戰役的任務,在粉碎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事業中取得了輝煌勝利”。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紅色手電筒2019-01-26 10:34:45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首先一個,在決定性的時間地點最大限度的集中戰鬥力,這是所有國家軍隊的戰術原則,而在沒有技術代差的情況下,集中兵力和火力就在是貫徹這一原則。

蘇軍的戰術,西方國家一向是冠以人海戰術的招牌,但是實際上,西方國家的集中兵力原則作用的的也是非常厲害的,阿拉曼用20萬對德軍的10萬人,諾曼底用300萬盟軍,6000艘艦船對於德國部署在諾曼底地區的幾個海防師。德軍也是一樣,阿登反擊戰,德軍集中了25萬人對美軍的8萬,當然美軍後來憑藉全軍摩托化的優勢,迅速機動兵力,從而形成了均勢。

一般說進攻兵力和防守兵力3:1,這是一個正常的兵力對比,當然這是雙方火力相當的情況下,如果守軍的火力較強,兵力的優勢還需要加大。當然,現在集中戰鬥力已經不只是集中兵力火力,包括電子對抗心理戰等各種戰鬥支援力量都開始增加進來了。

朱可夫是二戰中蘇軍的勝利象徵,從莫斯科的守衛者到柏林的征服者,這就是他赫赫戰功的履歷。而在戰爭的程序中,朱可夫還經常充當一個叫做大本營代表的職位,大本營代表經常要協調幾個方面軍的行動,不過到了戰爭的後期,蘇軍的戰線縮短,方面軍的數量減少,而且方面軍的規模擴大,大本營代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原來擔任這個大本營代表的朱可夫被派到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

大本營代表可以說是針對當時蘇軍的將領普遍經驗不足,指揮控制能力不足這種情況設定的職務,但是蘇軍的方面軍規模小,象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只有20萬人左右。而東線的戰線寬廣,進行稍大一點的戰役就需要使用幾個方面軍,這種情況下,在方面軍上邊設定一個協調的位置,就顯得有必要了。而朱可夫經常就是幹這個差事。而這種大本營代表協調的幾個方面軍通常都是主要的進攻方向,所以也經常是得到蘇軍大本營預備隊的特別加強,對於這一點蘇軍的葉廖緬科將軍就發過牢騷,不過這也沒辦法,主攻方向的部隊通常就會得到特別加強。

對於蘇軍來說,由於等於是在戰爭中重新組建了一支超級大軍,大部分人員的軍事素質都不怎麼樣,大部分成員都是象我這種鍵盤俠塞進一套軍服裡邊就上去打仗了,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訓練,這種情況下,對於集中兵力上的要求就更高了。而蘇軍在集中兵力當年也是很有一套,在整體兵力對比不超過兩比一的情況下,經常在突破口上形成3:1甚至能達到10:1的優勢兵力,這種能力實際上是非常高明的戰術水平,優秀的軍事將領就是要學會在關鍵性的地點集中兵力。而朱可夫元帥就是這個方面的高手,不過其他方面朱可夫元帥的確是有一些粗糙,尤其是對於傷亡的漠視,不過這幾乎是蘇俄將領的通病。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動態與靜態12017-10-12 12:22:03

其實啊,蘇聯人的戰爭看著像人海戰術每次都是拿數倍人堆死敵人!但是這只是現象!除了人多於敵人外,坦克、飛機、火炮這些諸兵種的配合也要看在眼裡。

這種人數高於敵方的戰術看著像是無腦子的人海戰術,但是這種所謂的人海戰術是全方面,坦克、飛機、大炮一起配合的!這不是單純的人海戰術!這是在蘇聯有一個名字的,它就是!大縱深戰役理論。

大縱深戰役理論就是,以龐大的兵力和坦克、火炮、飛機的相互配合!大縱深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所以這就出現了所謂的以數倍兵力戰勝敵人得人海戰術。

研究蘇聯的戰役,特別是二戰的戰役一定要先看一看大縱深戰役理論這本書!否則就會迷惘。關於大縱深戰役理論我也不太熟悉,只是粗略涉獵過,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看。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掌上三言兩語2017-10-23 15:29:12

人海戰術,一直以來就是西方媒體和學界貶損蘇聯軍隊的說法。七十年代在某些著述就見到,我國一些人也拾人牙慧附和,其實這是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故意。同理,西方人並不是不知道蘇軍真實戰力,二戰中蘇聯強力反攻橫掃東歐,其英武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因此極力貶低蘇軍。我們的一些國人多是人云亦云,有幾個認真閱讀過二戰史?大部頭的書籍沒時間看,完全可以瞭解下一個戰役嘛,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蘇德雙方兵力均在260萬以上,可以說勢均力敵,難道說是蘇軍的人海戰術僥倖取勝?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小小1240180382017-10-14 13:12:11

能建立優勢,然後順利的運用優勢獲得勝利,不是一次而是總是,這不是名將還有什麼叫名將?自己是弱小的時候就應當想辦法積攢力量等待時機,實在不行也要尋求區域性的優勢。哪有什麼以弱勝強,都是以強勝弱好不好,不過是把其他人沒察覺到的強指向對方的弱罷了。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歷史唯物主義者2018-11-14 10:07:18

如果誰要是說二戰蘇軍是靠人海戰術打贏的德國,那就應該好好的去研究一下當時的德軍,同德軍作戰,豈是能靠人數戰勝的?當年的沙漠之狐隆美爾,硬是多次以少勝多,將美英法軍隊打的潰不成軍。所以蘇德戰爭,兩國拼的是雙方對大裝甲集團作戰的理解,這種作戰體系,幾乎只有蘇德理解透徹過。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首先二戰開始之初,幾乎只有德軍研究過裝甲集團軍作戰,也就是在強火力的掩護下,坦克叢集中心突擊,然後摩托化騎兵迂迴包抄,空軍還有配合坦克和為炮兵校準目標。這種作戰模式下,資訊交流就是一個大麻煩,可以說要配合的爐火純青,不是一般指揮官可以指揮的了的。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從朱可夫當年的幾個戰例來看,就舉一個諾門坎戰役,就能發現朱可夫在裝甲集團軍作戰這一方面有其自己的理解。朱可夫奉行的是大炮坦克主義,運用自行化火炮的快速反應,摧毀敵軍潛在的最有威脅的目標,然後再是步兵加坦克突擊。這當然是因為蘇軍坦克和飛機質量不如德軍。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

可以說朱可夫硬是把火炮運用的超過同時期所有的將領,蘇軍重視火炮運用的戰術,也是從朱可夫這裡傳開的,因為用火炮這種廉價的火力支援武器,收效大代價小。從後來的喀秋莎火箭炮就可以看出,蘇軍當時炮彈落點計算之精準,坦克大炮協同有多默契,超越同時期任何一支軍隊。大炮剛停,坦克便已經出現再敵人面前,這種協同恐怖不是隻會人海戰術的將領敢用的!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東望臨江2017-10-12 16:04:53

朱可夫不善打巧仗,沒有以弱勝強的戰例,這是他軍事生涯里美中不足的地方。在相對弱勢或勢均力敵的時候,朱可夫就採取守勢,一邊消耗敵人一邊積蓄力量,等到自己的力量足夠強大到能戰勝敵人的時候,他才爆發,進而戰而勝之。不管怎麼說,能做到百戰百勝的將軍,就是優秀的將軍。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優己2018-08-31 11:15:23

這個說法肯定是錯的!黑社會里有句話很粗淺易懂:我本來人就比你多,憑啥要跟你單挑!這足以反應出問題了。蘇聯具有自己的優勢,由於土地廣物產豐富,這使得蘇聯的物資充沛程度比其他國家高太多,而蘇聯工業也相當的發達,他們汽車多,油不用錢。因此蘇軍的集結速度可以很快。往往短期內可以集結起比敵人多好幾倍的兵力與作戰物資。從二戰以後到蘇聯解體,蘇聯的後勤補給能力都是冠絕全球的!

朱可夫根據自己的國情開發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作戰體系,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體系,有點類似於武俠小說裡的梯雲縱!

蘇聯的作戰體系可以這麼理解,由於運輸發達蘇軍往往可以集結起來比敵軍多好幾倍的兵力,然後蘇軍把自己的部隊分成三組,一組攻,一組補給,一組休整,然後依次輪流,只要戰爭一打響就不會停止。因此一旦蘇聯的戰爭機器開動,他完全可以不停的打下去,直到徹底消滅敵人。這樣可以逼敵人跟自己拼人數,拼國力,拼物資消耗。這些全是蘇聯的強項。蘇聯用這種方式把戰鬥力強悍但是兵力少物資不足的德軍給拖得疲憊不堪,最終才利用國力擊敗德國。這是蘇聯因地制宜開發的新戰術,這是對德國閃電戰的吸收與再升級,這個戰術一直沿用到蘇聯解體。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連連看2017-10-15 01:06:24

準確的說他是在武裝力量全面佔優才會出擊,而不止是人數,他的軍隊火力優勢遠超德軍。但這並沒有毛病,因為這本來就是軍事要素,區域性以少對多,影響全域性。但他的優勢是全面的,反觀德軍將軍則是懂得如何在整體落後,但調動為區域性以強對弱。朱可夫適合蘇聯軍隊,但他不適合德軍,不過德國很多將軍在他的位置完全可以做到更好。朱可夫是現代化的將軍,他明白綜合國力才是獲勝關鍵。而德國將軍還是傳統觀念,只要軍隊夠強大,可以摧毀更強國力的敵人,例如蒙古人可以稱霸世界,即使回憶錄他們也相信德國完全有機會不輸。另外糾正一下從頭到尾除了軍隊素質,德國及僕從軍從沒有在軍力裝備上壓倒過蘇聯,是德國高估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後期在裝備上更是完全被蘇聯壓倒。德國的將軍不是沒有戰略眼光,不知曉綜合國力的差距,所以他們知道該進攻就進攻該防守就防守,是希特勒沒判斷準後退的時機。

朱可夫很強,但他是現代化的將軍,論戰場指揮藝術他遠不如德國的將軍,不過他的趨勢感是蘇聯軍隊不可或缺的。他的進攻主要靠積蓄實力之後才發動確實誇大他實力了,這方面他遠不如曼施坦因,但防守攻堅戰朱可夫表現還是很好的,不過其表現不會比莫得爾做的更好。

不是朱可夫不強,在大局觀上他是很出色的,也是適合蘇聯陸軍的,要怪就怪他的對手在戰爭藝術上表現的太出色,以至於讓大家對他的實力有爭議。

有人說二戰後期朱可夫用的是人海戰術,你怎麼看?滅倭訣2017-10-15 08:32:50

其實從一戰開始,人海戰術就過時了。在大量炮火,機槍,工事面前,都是送死。很多人說人海戰術的人,根本不懂戰爭。任何大兵團作戰,雙方都要投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兵力。而這些兵力不可能在一個點上,而上百上千公里的戰線上。那在一個點的防禦與進攻上往往只有一個營,或一個連,甚至只有一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