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堂是什麼?唐僧洗頭用飄柔4626092022-09-04 12:25:12

族堂又稱祠堂;

祠堂代表著一個家族的祖先,是族人祭祀先祖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有很多種用途,除了祭祀先祖之用外,平時各房子孫有辦理紅白喜事等事務時,經常也使用這些寬敞的祠堂,以作為活動的場所。此外,有時族人們有時為了商量族內的重大事務,也經常利用祠堂作為會議場所。在中國古代儒家倫理之中,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經常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氏的一個或者幾個家族,大多建有自己的祠堂,祭祀祖先。

一、祠堂的由來

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在上古時代,宗廟為天子專有,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周代天子、諸侯、大夫、士,分別對應不同的祭祖禮制,這一時期被稱為宗廟制。

隋唐時期,官員祭祖的家廟祭祀制度盛行,官員按照官職大小劃分祭祀享用的級別:“凡文武官二品以上,祠四廟;五品以上,祠三廟;六品以下達於庶人祭祖禰於寢”。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下層官員和庶人祭祖只能在“寢”,而無權建廟祭祖,依然充斥著嚴重的等級制度。宋代以後,科舉制度確立,官員家廟祭祀制度走向衰落,以祠堂、族長為核心的祭祖新形式——祠堂祭祀制度開始興起,庶人階層由此有了建祠祭祖的權力。

二、祠堂的功能

供奉神主,祭祀先祖

祠堂裡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大殿正中設正龕,左右各設配龕。它像附著在牆上的小神殿,神主擺在閣中,前面用帷幕掩飾,後來有的用大長方形書桌,將神主擺設在桌上。

珍藏譜牒,撰修宗譜

宗譜是一種透過記傳、論志、圖表等形式,將宗族的血緣親屬、輩分、家規、家法等情況和譜系等記載下來,為本姓宗親們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對一個家族來說,宗譜有教化、敬賢、理政、信史等功用。按照慣例,家譜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這個任務在祠堂裡完成。

勵學助教,激勵後人

祠堂有助學育才功能,祠堂裡,在族人所捐贈的公田中,有助學的作用。專門用作對本族子弟助學、獎學或開設義學、義塾之用,透過讀書走上仕途,也是光耀門庭、榮宗耀宗,提高整個家族聲望的大喜事。

道德教化,調解矛盾

祠堂是宣講學教理法的課堂。祠堂在祭祀儀式開始之前,專門向族人進行“讀譜”,講述祖宗艱難創業的歷史,定時讀家法族規,宣講勸誡訓勉之辭和先賢語錄。讓族人瞭解社會的倫理道德,綱常教,使族人瞭解家譜的內容,知道自己同其它族人的血緣關係,加強家族團結。祠堂也是家族的法庭。族長就像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執行家族的法律(家規家訓)。在祠堂裡,族中違反家法或族長認定違反家法的民刑案件,從公處分懲治。

家事活動、議事場所

祠堂也是討論族中事務的會場。族中凡大事,關係全族之厲害者,如推選族長、興建祠堂、維修家變、購置大片族產、同鄰族打官司等,都有族長召集全體成年人在祠堂開會討論。族人可以各抒己見,但族權至上,最後決定權在族長手中。

三、祠堂的結構

宗祠從前往後,由門坊、儀門、門廳、享堂、寢堂五部分組成。寢堂是祠堂中最莊嚴之地,是擺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牌位不是任意拿來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遷祖,要舉行隆重的“進主”儀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

宗祠正廳供奉著始祖公及夫人塑像或牌位,左邊是建祠宗支宗親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邊是廣行忠孝善事,兩側依次陳列著歷代珍藏的龍頭祖牌,如同“家譜”。

祠聯,包括堂聯、楹聯、門聯等。透過對聯形式,將姓氏的來源、發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諱字號、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內容,用言簡意賅的語言進行的藝術再現,以達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

四、祠堂的文化意義

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權利和經濟文化的象徵和標誌,它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國家統治集團起著核心作用,宗族地域集團及家族血緣組織也起到了一定的歷史作用,他們在對封建法制的輔助和補充,維護封建統治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也長期起到所謂治國安邦的社會作用,所以它仍然是歷代統治者一種輔助統治。

祠堂文化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育和發展。宗祠譜牒文化和我國的編年國史、各地方誌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

祠堂文化所表達的內涵,其實也就是先民的傳統生活中的一種記錄形式,它的主體是尊賢,祭祖,是對這種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過程。它的 範圍將就是一種有序的、豐富的祠堂文化,他是包容並蓄匯納百川,又滋潤萬物化成一體的 知識體系,體現了封建社會宗族世家、同姓地域組織內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歷代世家大族宗族文化建設所留的遺存。它具體上是以血緣為基礎的,以地域為標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