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魚骨頭多嗎?嘎使用者15050682167912022-09-15 20:32:59

回答,骨頭多。                          劍魚(學名:Xiphias gladius),亦稱“箭魚”。是世界上熱帶、亞熱帶海洋中一種常見魚類,因其上頜向前延伸呈劍狀而得名。1967年蘇聯《自然》雜誌刊載的一份“海中動物的速度比較表”顯示劍魚的遊速最快,時速可達130公里。[1]

劍魚擁有典型的流線型身體,體表光滑,上頜長而尖,背部的鰭較小,嘴較扁平,無腮和腹鰭。劍魚顏色各異,大體上魚背和魚身為棕偏黑色。劍魚平均重量為68~113千克,平均長度2。1米,嘴佔其身長的1/3。劍魚的主要食物為其它魚類和烏賊。劍魚分佈於除北冰洋之外各大洋,其本身也是一種主要的食用魚,具有重要漁業價值。[1]

當劍魚向前游泳時,強壯有力的尾柄能產生巨大推動力,長矛般的長頜起著劈水的作用。以每小時130公里高速前進的劍魚,堅硬的上頜能將很厚的船底刺穿。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儲存著一塊被劍魚“長劍”刺穿的厚達50釐米的木製船底。[1]

形態特徵

劍魚,亦稱“箭魚”,體短壯,尾柄短細,平扁,每側具一發達的中央隆起脊,無其它小隆起脊。吻部向前延長為扁而尖銳之劍狀突出。眼大,齒細小,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成魚則不具頜齒。無鰓耙。第一背鰭基底短,呈三角形,與第二背鰭分離甚遠,第二背鰭小,位於體的後部;胸鰭低位;無腹鰭;尾鰭深分叉而有力,尾柄末端上下具深凹。體背及體側呈黑褐色,體腹側呈淡褐色。第一背鰭鰭膜暗褐色,餘鰭褐色或暗褐色。[1]

劍魚一般身長3米,最大身長可達5米,最大重量約650千克,雌性通常比雄性更大。在太平洋,發現最大的劍魚。測量身長平均為1。2~1。9米。大西洋的劍魚重量能達到320公斤,但在地中海,成年劍魚的體重通常不到230公斤。[2]

生活習性

棲境

大洋性中上層暖水性洄游魚種,會季節性越冬洄游,夏季向偏冷海域進行索餌洄游,秋季向偏暖海域進行產卵和越冬洄游,一般生活於18℃~22℃的暖水海域,但亦發現其耐溫性佳,偶然可發現於水溫5℃~10℃之間的冷水域,仔魚多出現於24℃以上溫度的海域。活動範圍很廣,一般深度為200~600米,但也有深度大於650米的,最深可達800米,在臺灣東部流經的黑潮海域內很多。居於大洋、深海和近海沿岸。[1]

食性

劍魚是它們深度範圍內的頂端食肉動物,食物包括其它遠洋魚類、金槍魚、蜞鰍、飛魚、魷魚和其它頭足類動物和甲殼類動物。[2]

劍魚雕塑

劍魚擁有敏銳的視力,用以觀察獵物,它們“白色”的肌肉為它們的突擊活動提供能量。劍魚使用它的利劍攻擊獵物,把獵物撕成碎片或者整個吞食。劍魚在白天取食。它們在海水上下擾動,許多小蝦、魚和魷魚因為光線強度的改變而不能成功地躲避捕食者,最終成為劍魚的食物。[3]

特性

一般魚無法保持自身體溫高於周圍水的溫度。劍魚有獨特的肌肉和棕色脂肪組織為大腦和眼睛提供溫暖的血液,使它能夠到達極端寒冷的海洋深處。[3]

分佈範圍

劍魚廣泛分佈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有時也出現於冷水海域,包括地中海、馬爾馬拉海、黑海與亞速海,緯度範圍50°N~50°S。[3]

劍魚世界分佈圖

中國分佈:南海和東海。[1]

分佈海域:劍魚是全球性分佈物種,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5]

繁殖方式

劍魚在溫暖的赤道水域會全年產卵,在較冷的地區於春夏季節產卵。在地中海、南義大利半島及西西里島經常可見劍魚產卵。在6月到9月,可見到大量劍魚卵;整個地中海在11月到3月可見到大量劍魚幼魚。劍魚在母體外部受精:即雌魚產出數百萬的活性卵子到水中,然後透過雄性分泌的精子受精。從受精卵孵化成的幼魚,只有4mm長,短吻而多刺。在第一年,幼魚生長迅速,身長可以達到90cm。雌性劍魚達到成熟時身長約150cm,而雄性達到成熟時比雌魚小,約100cm。褐色。第一背鰭鰭膜暗褐色,餘鰭褐色或暗褐色。[3]

劍魚化石

雌性生長速度最快。耳石是非常小,成魚時鱗片消失,卵的尺寸為1。6~1。8毫米,孵化出來仔魚長度為4毫米。

產卵主要在水域溫度不低於24℃的海域,產卵的水體深度介於0~75米,水體鹽度為33。8‰~37。4‰,不同個體間產卵數相差很大。[5]

劍魚壽命長度未有定論。IUCN記錄的壽命大約15年,世代長度估計為6。5年。[5]

應用價值

漁業價值

劍魚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為35000~42000公噸。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或定置網捕獲,有些地區以圍網或流刺網法。亦是遊釣魚種,通常3~4月及7~12月較常釣到。[1]每年全球大多數的劍魚捕撈來自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然後印度洋。太平洋的劍魚漁業捕撈活躍於西北太平洋,以及澳大利亞東南部、紐西蘭的北部、太平洋熱帶區域的東南部、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2]

食用價值

劍魚的幼魚,肉質鮮美,可加鹽成幹,長期儲存。也可以加工成罐頭、魚肉香腸、魚肉火腿等。該種魚類富含脂肪,並含有大量維生素、鉀等。[6]

法國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部門(AFSSA)指出,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不宜食用劍魚。研究表明,劍魚等食肉魚因處於食物鏈末端,易於集中一種叫做甲基汞的汙染物質。該物質會自然地或偶發性地出現在環境中。儘管甲基汞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在食肉魚體內含量相對較高。低齡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會對此種汞的衍生物表現出特定的中毒反應。

被捕捉的劍魚

當然,此類魚不必完全禁食,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週食用量限制在150克即可,對於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是60克。[7]

仿生應用

劍魚快速游泳的體型為飛機設計師提供了設計藍圖。設計師仿照劍魚外形,在飛機前安裝一根長“針”。該長“針”刺破高速前進中產生的“音障”,使超音速飛機得以問世,此為仿生學的一大成功。[8]

注:此處有誤,飛機前端“針”為空速管,用於測量空速。突破音障要依靠激波錐。

亞種分化

在劍魚科劍魚屬下僅有劍魚(亦稱劍旗魚、箭魚)一種,無亞種分化記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