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坐古談今2019-07-24 17:18:30

盛極而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等都是古代智慧告訴我們的至理名言。“天寶”年間(742-756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經開元(713-741年)28年的勵精圖治,逐漸得來的“太平盛世”。

(1)皇權一動,天下必然異動:封建社會的帝王就必須要“勤勉”,就必須要“事必躬親”,只要懈怠天下必亡

古代中國無論你是秦漢,還是唐宋,抑或是明清,其本質是無法改變的——家國一體。作為家庭,老爹需要付出最大的智力、勞力去工作,負責養家、與外面的人交聯。作為一國的“家長”,皇帝也是如此。看歷史上的所謂明君、有為之君,哪位不是兢兢業業?歷史上的昏君,哪位不是好逸惡勞?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李林甫影視形象

其原因就在於:人性所面對的是“無上的權力與利益”。無論是丞相還是首輔、首席軍機,他們的背後都是:自己和家族乃至無邊親信的權力與名利。因此,面對如此利益,無論是誰都會形成強大的“分權”衝動。你作為皇帝,不“看”好了,自然就會喪失權力主動權。

皇權一動,天下必然異動。

(2)盛唐的一切物質繁華,其根基就在於“穩定”,而這種“穩定”首先就是政權穩定。皇權鬆動、應對不及時,權勢可抗衡的勢力必然心生異動

在昨天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為何選擇與父親唐玄宗分道揚鑣”回答中,我們已經說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就在於:軍制變化,節度使掌握了軍隊。什麼時候,有了軍隊就有了“做一切的基礎”。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李林甫影視形象

唐玄宗自武則天的侄外孫女武惠妃自開元二十五年(737)病逝後,肝腸寸斷、邪念百生。竟然將自己的兒媳婦偷偷納入後宮,740年十月,為了掩人耳目命楊玉環出家當了道姑。可以說從開元末年起,唐玄宗就已經徹底進入“溫柔鄉中”。

但李隆基開始昏聵,則是在武惠妃活著的時候。

唐玄宗之權力分散於武惠妃、李林甫、軍權委於節度使。李林甫能夠掌權又緣於武惠妃欲讓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欲廢“太子”受到張九齡阻攔,卻得李林甫暗中相助。736年,張九齡被外貶,李林甫成為天下群臣之首。自此,李林甫居位18年,直到天寶十一載(753年,請注意因為陰曆陽曆的變換,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就已經是753年1月1日,但十一年主體時間在752年。李林甫亡於二十四日)病逝。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李林甫在位的18年,主要是排斥異己、惹得天下人才心生怨氣。玄宗威望大失天下。至於李林甫重用少數民族將領,我認為不是什麼大問題,唐太宗重用的少數民族將領更多。然而,為啥沒出事兒?其原因就在於:軍制變化,募兵聽命於節度使。

政治上騷亂了,有軍權的人自然會心生異端。再加上,楊國忠專政後,對安祿山“心生敵意”,安祿山本身就有異心,再有危險,更看到成功的可能,安史之亂自然就爆發了。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醉愛侃足球2019-04-16 09:48:24

唐皇帝統治時期出現李好幾個盛世,比如玄宗太宗年間的貞觀之治、高宗的永徽之治以及玄宗皇帝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年間的盛世雖是大唐的盛世巔峰,也是它的盛世結尾,因為在這之後爆發了一場大的動亂-安史之亂。那麼本是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唐為何會爆發如此動亂呢?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唐玄宗畫像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何為安史之亂其後再來找它發生的原因。該戰亂爆發於唐玄宗執政時期,一直持續到代宗執政初年,時間長達八年。這是一場由本朝將領引起的與統治者爭奪權力的朝廷內部戰爭 也是大唐盛世由盛轉衰的一個大的轉折點。它的爆發使大唐喪失眾多人口,也使日後的大唐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那麼它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何呢?

一:玄宗末年政治腐敗

開元后期,唐玄宗望著自己治理的大好河山激動不已,於是他開始不思進取,整日飲酒作樂。他將國事委託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自己整日在梨園歌舞。李林甫任宰相十九年,十九年中玩弄權術,勾結宦官高力士打聽皇帝喜好並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他為了防止文臣威脅自己的地位還建議皇帝任命胡人為節度使。此舉使得安祿山、高仙芝等人掌握軍政大權,也為日後的安史之亂埋下伏筆。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唐玄宗與貴妃

寵妃武氏死後唐玄宗更是把兒媳變成了媳婦過著更加奢靡的生活。貴妃進宮之後為其製作衣衫的工匠就有七百餘人,併為了她不惜大費周章的在驪山上建造華清溫泉池。而後權相李林甫死,玄宗任命本是街邊無賴的貴妃堂兄楊國忠為宰相。他身兼四十餘職,整日裡就做些諂媚皇帝的事情。為了討好皇帝他大肆搜刮百姓的錢財,此舉讓皇帝以為國家富裕而更加肆無忌憚的揮霍。當時楊家姐妹一年得到的胭粉錢就有百萬之多,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玄宗末年的統治有多麼腐敗。

二:均田制逐漸瓦解使經濟矛盾加深

唐玄宗早年創造出了開元盛世,但盛世的背後總會隱藏著一些隱患,這次盛世背後的隱患便是均田制的逐漸瓦解。均田制本是按照勞動力的數量分配田地並以此為標準徵收徭役的,但盛世加劇了土地兼併,如此一來能交稅的農戶越來越少。但此種情況下朝廷所需的錢財卻越來越多,財政危機一天比一天嚴重。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楊國忠像

於是朝廷想方設法的從百姓那邊搜刮錢財,他們制定新的賦稅來彌補財政虧空。可如此徵來的賦稅只是冰山一角,朝廷只能派出徵收大員來橫徵暴斂。在這些人的作用下百姓甚至一次性要交出三十年的賦稅,這對窮苦百姓來說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日復一日大唐王朝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來了個大動搖,社會之間的經濟矛盾也越來越深。

三:府兵制破壞使朝廷無兵可用

府兵制本是寓兵於農的軍事管理制度,服兵役計程車兵自己準備武器與食糧,而後輪番更替。但均田制的破壞使得府兵少了生存的基礎,他們逃的逃、死的死,長久以來這種制度成了一個一推就倒的空架子。可國家不能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朝廷無奈之下開始使用募兵制。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安祿山像

但募兵制度找來計程車兵都是一些無所事事的無賴之徒,絲毫沒有戰鬥能力。再加上中原地區太平的時間太久了,人們寧願經商種地也不願意當兵,那些護衛京城的官兵被人稱作“待官”。在此種意義之上當兵甚至成了全家的恥辱,一個子弟當了兵,他的父母都不大願意搭理他,於是這時候的大唐已然面臨著無兵可用的局面。可那些在胡人手底下戍守邊疆計程車兵個個都是精兵強將,如此一來戰亂爆發唐王朝的統治者毫無應付的能力。

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加深、王朝無兵可用,筆者以為這是安史之亂爆發最大的原因。不過總結下來政治腐敗才是罪魁禍首,有了這一條才導致以下幾條。所以如果當年的玄宗皇帝沒有感到自滿自足會不會就沒有安史之亂這一說?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李懷志1011715662018-09-16 13:44:20

唐玄宗晚年享樂嚴重,被安祿山欺騙委任三鎭節度使,重兵在握,野心外露,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藉機反判朝庭奪取政權,被鎭壓之後唐朝元氣大傷,國勢衰弱,節度使朱全忠反水!吃唐朝的飯砸了唐朝的鍋……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吼嘿嘿62018-09-15 15:10:17

粗談。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財政問題。玄宗時期對外戰爭的軍費嚴重不足,而地方的財政大權又在節度使手上,楊國忠整治財政選擇了從北方最大的節度使下手,安祿山被逼不得不反。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中孚鑑2018-09-15 20:35:47

唐睿宗李旦禪位給李隆基後,李隆基登基為帝,是為唐玄宗,同時又除去太平公主集團勢力,從此大唐權利真正的到了李隆基的手裡。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掌權後的李隆基,就開始勵精圖治,富民強國,經過李隆基多年的努力,大唐國力也達到了強盛,同時李隆基為開創了盛世的局面。

之後李隆基一直處於太平盛世的局面中,因此李隆基也做了很多年的太平天子。

由於李隆基一直做著太平天子,同時大唐國富民強,所以唐玄宗李隆基覺得大唐不會發生動亂,於是後期李隆基就開始享樂。

後來李隆基得到楊玉環,就更加的處在享樂之中,同時又重用楊國忠,慢慢的大唐朝廷也開始又腐敗的趨勢。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雖然當時有人告訴李隆基安祿山有異心,但李隆基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同時李隆基又對安祿山極度的信任,在加上安祿山手握重兵,而李隆基又對安祿山沒有任何的防備。

因為李隆基做了很多年的太平天子,當時大唐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所以大唐軍隊也大大的不如從前,同時有沒有對安祿山防備。

等安祿山突然反叛大唐後,安祿山直接打的大唐軍隊措手不及,導致安祿山的軍隊勢如破竹,攻下唐朝很多城池。

而等朝廷知道後,又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部署,同時李隆基也因為年齡大了,又離開京城出走蜀地,這樣就有損大唐計程車氣,反過來就助長了叛軍計程車氣。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

所以唐朝時間的安史之亂越來越嚴重,直到數年後安史之亂才得到平定,同時因為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為離開大唐權利中心,被李亨尊為太上皇。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搬不動的小強2018-09-15 14:01:07

對歷史感興趣、沒積累,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瞎講講……唐朝鼎盛時期安史之亂的發生,既有內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

先說外因……在中國歷史上,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民族之間的博弈,受氣候的影響非常大,當氣候良好時,遊牧民族靠草原放牧足以維生,則南侵的動力不是很足,只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創始期的發展狀態之後,會有南侵的動力;而當氣候不佳時,草原放牧難以維生,則遊牧民族只能往南發展、尋找生機……所以,在隋唐時比較不巧的時,經過了之前北朝的發展和積累,遊牧民族(胡人)相比於中原農耕文明算是比較強勢了,比如隋唐兩朝的皇帝,尤其是李家,某種程度上都有胡人血統……而唐朝初期也有被胡人侵略長安、不得不低頭接納的委屈,當然隨著李世民的橫空出世,尤其是徵高麗、戰西域,那幾年中萬國來朝,李世民也成了“天可汗”,但是不能不說,當時遊牧民族還蠻強勢的,尤其是在唐軍中,也有眾多的胡人將領,比如安祿山,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胡人……坦白說,胡漢之間固然都有好人壞人,但沒怎麼經歷過長期儒家教育的胡人將領,忠誠度存疑,造反的動力遠超過同等狀態的漢人……

再說內因,儘管唐朝算得上是華夏民族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但是呢,唐朝初期雖然強盛,但政治可絕對算不上穩定,從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到武則天篡位,再到武家歸政,好不容易碰到個唐玄宗……這叫一個折騰……

所以呢,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唐朝看著國勢強盛,但實際上也是外強中乾……而玄宗李隆基皇帝生涯晚期也是個糊塗蛋……

所以,即便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其他的節度使起兵造反的……

唐朝極盛時期,為何會爆發“安史之亂”?竹中居士2019-09-10 15:14:49

唐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社會中最為鼎盛的時期,其在文化、軍事、政治、經濟等領域都對周邊國家產生深遠影響。文化上,唐詩、唐裝、唐建築、唐工藝都在其文化圈內產生領導式影響,引的眾多國家效仿。長安和洛陽都是國際大都市,胡歌胡舞胡服在這裡大放異彩。整個東亞,東南亞、西亞都沐浴在中華文化圈內。軍事上,在當時,唐軍實行府兵制,在這種耕戰結合的制度中,唐軍還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兵器鍛造技術,每個士兵都必隨身配備著一把唐橫刀和一張弓,唐橫刀行似倭刀,但鍛造工藝有所不同,戰時配護具和戰馬,以及最早期的火藥。政治上,唐朝有著當時最先進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強了皇權,方便了各個機制的排程,且各部相互制約不能單獨行使權力。大大防止了官員獨權和不作為。經濟上,由於生產工具的革新,曲轅犁和筒車的發明,人口和糧食種植規模都在增加,也使的經濟在不斷的增長。

瞭解了大唐的繁榮,就再聊聊怎麼會發生安史之亂吧!大唐經過太宗唐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社會中最為鼎盛的時期,其在文化、軍事、政治、經濟等領域都對周邊國家產生深遠影響。文化上,唐詩、唐裝、唐建築、唐工藝都在其文化圈內產生領導式影響,引的眾多國家效仿。長安和洛陽都是國際大都市,胡歌胡舞胡服在這裡大放異彩。整個東亞,東南亞、西亞都沐浴在中華文化圈內。軍事上,在當時,唐軍實行府兵制,在這種耕戰結合的制度中,唐軍還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兵器鍛造技術,每個士兵都必隨身配備著一把唐橫刀和一張弓,唐橫刀行似倭刀,但鍛造工藝有所不同,戰時配護具和戰馬,以及最早期的火藥。政治上,唐朝有著當時最先進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加強了皇權,方便了各個機制的排程,且各部相互制約不能單獨行使權力。大大防止了官員獨權和不作為。經濟上,由於生產工具的革新,曲轅犁和筒車的發明,人口和糧食種植規模都在增加,也使的經濟在不斷的增長。

瞭解了大唐的繁榮,就再聊聊怎麼會發生安史之亂吧!

最近在熱播的一部劇《長安十二時辰》就講述了這麼在“天寶”年間的一件事情,玄宗在晚年看到自己所治理的大唐一片繁榮,便無進取之心,變得厭倦政務,將國家都交由宰相李林甫管理,該劇就圍繞著皇帝與太子,西域老兵與宰相,平民與天子之間的故事。劇本固然是小說,但大體的時代背景和時間節點大體相同。

但是玄宗真正厭政的開始,在於開元年間的末期,彼時玄宗寵愛的武惠妃去世,玄宗很是傷心,頓時感到對未來的無所適從,對政務也失去了興趣。對於大事小事都交由宰相李林甫處理,一代奸相李林甫很會做表面功夫,口蜜腹劍的他總能將事情辦到皇帝想看見的樣子,李林甫在相位19年,極力的在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安插自己的親信,而且私自買官賣官,積累下大批黨羽。前面說過唐政治體系是不能獨立行使權力的,各部相互牽制而獨立,現在宰相黨羽滿朝,司法體制儼然成為李林甫的一言堂。玄宗被手低下的人矇住了雙眼,自然看不到帝國的真實情況。這是其一。

武惠妃的去世對玄宗打擊很大,直到楊玉環的出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同年安祿山也就此登上歷史舞臺,幾乎一內一外的出現了。歷史總是充滿著巧合的。而此時的決定權還是牢牢掌握在玄宗手裡,那又是如何丟掉的呢?那就要看另外一個人了——楊國忠

不得不說,玄宗有著超人的人格魅力和獨特的識人眼光,安祿山三鎮節度使的任用在政治角度上,是沒有錯的。安祿山擁有胡人血統,精通六族語言,能征善戰。在胡漢雜居的東北三鎮,安祿山能很好解決當地複雜的局勢。楊國忠雖然是賭徒混混,但也是理財的能手,滿足了玄宗各種好大喜功的花費,也總能把事情做到皇帝想要的樣子,這也是他身兼四十多職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玄宗好用“帝王權術”,妄想用天子尊威去震懾節度使們,讓他們好好效忠自己。在當時藩鎮中,玄宗除掉最有實力的王忠嗣,倚重安祿山。還有一點,可能是唐朝家族史上的一個痛處,就是太子奪權,所以玄宗一直就不信任太子,禁止太子結黨朝廷官員。太子的威望不足,也接連受到李林甫的打壓。這是原因其二。

古代封建家國一體體制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集權的一個過程,集權勤政則安,分權厭政則亂。朝堂之權分與李林甫楊國忠之輩,外則藩鎮長官擁軍政財務大權於一手,還有比中央軍還多的兵力。這是原因其三。

以上幾點,輕則舉國騷亂,風波四起,民怨沸騰;重則戰亂亡國,正處極盛的唐王朝也苦苦支撐了八年,之後雖有幾次中興,但再也達不到那高度了,夢思回唐朝,詩樂渡洋胡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