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后羿不要2019-04-24 21:38:28

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是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當時的德國動員了300萬的軍隊分三路進攻蘇聯。中路陸軍中央集團軍負責直搗莫斯科,當時的德國軍隊內部認為要想戰勝蘇聯就必須攻佔他們的首都莫斯科,然而,希特勒堅持認為應該佔領北部的列寧格勒和南部的烏克蘭。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希特勒認為列寧格勒是布林什維克主義的誕生地,攻佔它具有重要意義;南部的烏克蘭是蘇聯工業集中區和糧食產地,因此,希特勒也會將其作為首選,甚至為了攻佔烏克蘭,專門將中央集團軍的裝甲部隊調往南方。等到烏克蘭被完全佔領時,時間已經到達了秋季。連綿的大雨使道路泥濘不堪,裝甲部隊難以返回增援中央集團軍。到11月份,道路變得足夠硬後,寒冷的天氣又讓德軍士兵難以忍受,最終導致進攻莫斯科的失敗。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除此之外,與希特勒的佔領區政策有關。在德軍攻佔東歐的時候,民眾夾道歡迎,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納粹黨衛軍的殘酷迫害,大量的平民遭受屠殺。這也激起了他們的反抗,由平民組成的游擊隊不斷地在德軍後方破壞他們的供應線,對前線進攻造成了很大麻煩。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戰略論2018-10-27 14:08:32

無疑是這樣,德軍當時的實力確實無法在計劃中的三個方向上都達成決定性的勝利,最終在三個戰略方向上選擇的猶豫不決和來回變動導致了德軍在哪一個方向上都失敗了。如果德軍能有充足的兵力,尤其是急需的裝甲部隊,那麼德軍就可以在三個方向上都發起強大的攻擊,互相掩護,協同作戰。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德軍總共組建了4個裝甲叢集,這些強大的裝甲軍團將作為德軍的拳頭,透過大膽的行動,深入蘇軍的後方,合圍蘇軍的主力,而德軍大部分的步兵師則儘可能的跟在裝甲叢集的後面提供側翼的掩護,肅清裝甲叢集同步兵師之間的蘇軍。也就是說最關鍵也最激烈的戰鬥幾乎全部由德軍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部隊來完成。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而德軍卻沒有數量足夠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所以只能在中路部署了兩個裝甲叢集,而北路和南路都只部署了一個裝甲叢集,中路的兩個裝甲叢集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鉗形攻勢合圍呢大量蘇軍的生力部隊,所以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在進攻中是挺進最快的,戰果也最大。反觀德軍的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由於只有一個裝甲叢集,其鉗形攻勢的另一半隻能由步兵集團軍來執行,無法像中路那樣迅速的封閉合圍圈,不能殲滅蘇軍防禦部隊的主力,陷入苦戰。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由於整個東線德軍無法以統一的步伐向東挺進,整體呈現出中路突出而兩翼落後的態勢,尤其在南翼,戰場廣泛,德軍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推進緩慢。最終希特勒選擇了由中路的裝甲叢集難以同南方集團軍群的裝甲叢集協同行動最終才得以全殲了蘇軍在南翼的大部防禦部隊。而此舉也讓德軍中路的突破陷入停頓,等到裝甲叢集再返回中路重新發起進攻時,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最終他們沒能在冬季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在其他方向上由於其主力的機動部隊都調往了中路,自然也無法達成既定戰略目標。

假使德軍能擁有足夠強大的裝甲部隊,保證在三個方向上都能投入兩個強大的裝甲叢集形成鉗形攻勢,不斷的圍殲蘇軍的主力,那麼巴巴羅薩計劃完全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個人認為行動的失敗主要是由於其裝甲部隊的嚴重不足,導致其閃電般的鉗形攻勢不能完全的實施。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麥田軍事觀察2019-08-05 07:02:51

在戰前德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唯一沒有做的事情就是進行冬季作戰的準備,所以蘇軍認為在沒有冬季作戰準備的條件下,德軍不可能發動進攻,讓蘇軍產生了錯誤判斷,雖然蘇軍在之前也進行了許多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兵力調動等等,但是所有的這些行動,建立在對德軍進攻的具體時間判斷錯誤的基礎炎上。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德軍不準備冬季作戰,確實給蘇軍造成了相當的影響,德軍在當時情況下進行的戰爭準備相當隱蔽,蘇軍沒有預料到的德軍的調兵速度比想象的還要快,憑藉著發達的公路網,鐵路網,德軍的部隊直到進攻前才進入戰役進攻出發地域,這一點是蘇軍沒有想到的事情,應該說德軍的行動速度遠遠超出了蘇軍的預期,在短的時間內,把那麼多的部隊集結完畢,投入到戰鬥當中。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整個計劃最大問題在於對作戰難度估計不足,可以說計劃是完美的,但是建立錯誤的基礎之上,對蘇軍的兵力等估計依然為1940年6月的狀態,中間差了上百萬蘇軍,德軍完全按入冬之前結束戰爭,預計僅花幾個月時間,這個判定是完全錯了,冬季作戰無法避免,這成了德軍最大的失誤了!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寰球視野新觀2018-10-29 20:34:01

“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當然不是兵力不足造成的,實際上,德國也根本沒指望在軍隊數量上碾壓蘇聯,德國想要依靠軍隊的素質和戰略戰術贏得戰爭。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我們每消滅敵人十個師,馬上有十個新的師補充上來。”這是開戰後不久德國人最直觀的感受,二戰開始之前,德國做過調查,蘇聯有1。6億人口,德國只有8600萬人,差不多隻有蘇聯一半,德國還要把大量的軍隊留在法國等佔領區以及派往非洲,所以真正能用的軍隊數量怎麼都不可能比蘇聯多。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德國的失敗在於沒能貫徹執行閃電戰計劃,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弱於蘇聯,加上蘇聯廣闊的領土留給蘇軍足夠的緩衝,只要讓蘇聯從最初的潰敗中緩過來,德國必敗無疑。

德國進攻蘇聯的計劃兩次被打斷,一次是義大利入侵希臘,墨索里尼信心滿滿入侵希臘,沒想到義大利軍隊再次戰敗,被希臘軍隊包圍,希特勒只好打斷原有計劃,先行解救義大利軍隊。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第二次是基輔會戰,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推進異常迅猛,很快就攻下斯摩稜斯克,但是為了解決在基輔的60多萬蘇聯軍隊,希特勒沒有接受古德里安等人的建議,直接進攻莫斯科,而是分兵南下進攻基輔,把進攻莫斯科的時間推遲了差不多一個月。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

兩次拖延導致德軍進攻莫斯科是已經是深秋,而且遭遇嚴寒天氣,加上西伯利亞調來的軍隊,德國最終戰敗。

德國要想贏就必須馬不停蹄進攻,德國的拖延加上國力弱於蘇聯,最終只能戰敗。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淵源1663390882018-10-25 15:56:51

多方面原因。1沒考慮到蘇聯軍隊抵抗的決心。不像西方國家。失利了就投降。2對蘇聯兵力考慮不足,當初認為蘇軍500萬人左右。戰爭開始不久,查明番號的就700多個師。3戰略戰術也有一定失誤。蘇聯冬天來得太早?4英美對蘇聯大批次武器的援助。5最後是侵略本性失道寡助~德國去打一個兵力是自己2~3倍。國土大自己十倍的國家。又有美英支援。失敗不可以避免的。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探測衛星A2018-10-25 14:50:27

答案是肯定的。南、中、北三路,有主次之分,中路最強,北路最弱。那北路為例,戰爭初期德軍佔盡優勢,快速深入,迅速打垮邊境地區蘇軍,但由於地形上的複雜性,德軍沒有能力打大的包圍戰,被突破防線擊敗的蘇軍紛紛撤向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與跟進的德軍步兵部隊形成對峙,牽制了相當數量的步兵。但此時的第4裝甲叢集缺直奔列寧格勒而去,於7月15日就抵達盧加河並橋頭堡,離列寧格勒只有40~50公里,二天的行軍路程。此時擋在前方的蘇軍力量幾乎不值得一提。此時德軍向列寧格勒進軍可以說易如反掌(列寧城外圍工事也來不及建設,城內正在動員組建工人師、婦女旅),但德軍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滿足,那就是第4裝甲叢集缺乏步兵部隊,無法掩護裝甲部隊突進所延長的側翼戰線(大量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一定會攻擊裝甲叢集的側翼)以及奪取城市,但此時德軍沒有一個步兵師可以調給裝甲叢集,步兵單位都被蘇軍殘部牽制無法增援……最後裝甲叢集只能在橋頭堡無所事事三週,嚴重貽誤戰機。由此可見,起碼北路德軍兵力是不夠充分的。(個人看法,參考)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詠慶他爹2018-10-25 13:03:19

謝邀

沒看到這場戰爭的文獻,不敢妄言。海涵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大興1740669802018-10-27 11:38:38

象這種重大進功性軍事行動都是有備而來的,在某一點上不存在兵力和裝備問題,主要是指揮上出了問題。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海闊天空986572018-10-25 14:58:01

失敗的原因非常多,按排名來看應該第一是時機沒有把握好,德軍精銳的裝甲機動化部隊都適合快速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但打到莫斯科基本蘇聯已完成工業後撤和軍隊集結,而且還做了戰鬥動員,無論兵力、士氣、物質、裝備都幾乎滿血狀態,這時候進攻已經失去閃電戰的意義,需要調整策略智取。第二應該是巷戰,蘇聯把德國將決戰拖入巷戰就好像北極熊把德國豹子的爪子卸掉玩摔跤,這樣打德國不是找死嗎,在建築房間裡爭奪,98k是波波莎的對手嗎?第三是戰線太長,補給極度滯後,經不起重大的失敗,而蘇聯不一樣,失敗馬上源源不斷的補充。第四國際的大批援助。第五。。。。

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何會失敗,是因兵力不足嗎?俺是平民3652018-10-28 14:37:27

感謝邀請,小編首先認為,蘇聯的廣闊的國土為蘇軍提供了極大的戰略迴旋餘地,蘇聯的嚴寒天氣極大的遲滯了德軍的進攻,使德軍的裝甲突擊群的進攻能力大大折扣,再次,擔任側翼掩護的友軍部隊出現臨陣脫逃,導致德軍第6集團軍陷入重圍,全軍覆沒,最後一個原因是日本關東軍如果積極配合進攻蘇軍,或在中蘇邊境集結大量軍事力量,始終威脅蘇聯使其不敢大量抽調軍事力量,蘇德戰爭將是另一局面,如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各位軍迷搜尋俺是平民365進行討論,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