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石的有那些名人?製冷熱泵專家2019-06-24 11:48:53

1、石申,生卒年待考。又名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開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環形山的中國人之一。

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天文》八卷與甘德的《星佔》八卷,合稱《甘石星經》,《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他與楚人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恆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相傳他所測定的恆星,有138座,共810顆。

從唐代《開元佔經》中儲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有“石氏曰”的121顆恆星的座標位置(今本《開元佔經》中佚失6個星官的記載)。

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表明其中一部分座標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極度和黃道內、外度等)可能是漢代所測;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則確與公元前4世紀,即石中的時代相合。

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由於農業生產和制定曆法的需要,中國的祖先很早開始觀測天象,並用以定方位、定時間、定季節了。

2、石苞(?-273年),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三國時曹魏至西晉重要將領,西晉開國功臣。西晉建立後,歷任大司馬、侍中、司徒等職,封樂陵郡公,卒後諡號為“武”。

石苞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時人說:“石仲容,姣無雙。”早年石苞在南皮縣擔任職位較低的官職“給農司馬”。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吉本叛亂失敗後,謁者郭玄信外出,向典農司馬尋找人駕車,典農司馬於是推舉石苞及鄧艾,二人與郭玄信一同行至鄴城。

走了十幾里路後,郭玄信對他二人說:“憑你們的才學,將來能做公卿宰相。”石苞答:“我們是趕車的,怎麼能夠做公卿宰相呢!”由此深得郭玄信賞識。

到鄴城後,任官的事還未有定案,石苞唯有在鄴城賣鐵為生,市長趙元儒有知人之名,見到石苞後甚為賞識,並與他結交。趙元儒感嘆說:“石苞有遠大的器量,應當作皇帝的輔佐之臣。”從此,石苞的名字得到傳揚。

後來,石苞結識了吏部侍郎許允,他請求到小縣城做官。許允說:“你和我才能一樣,為什麼去小縣呢?我應把你推薦給朝廷。”石苞聽後嘆息不已,沒想到許允如此欣賞他的才能。

3、石守信(928年-984年) ,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北宋開國將領。

石守信在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累官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與趙匡胤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義社十兄弟”的成員。

北宋建立後,率軍討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出任馬步軍副侍衛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等職。自杯酒釋兵權後,他便專事聚斂,積財鉅萬。宋太宗時期,石守信曾隨徵遼朝,累封衛國公。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追封威武郡王,賜諡“武烈”。

宋朝建立後,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勳(翊戴功臣)之首,升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並改兼歸德軍節度使。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反宋,趙匡胤立即派石守信為主帥與高懷德率前軍進討,並先後於長平(今山西長子南)、澤州(今晉城)南,擊敗李筠軍。趙匡胤親往督戰,攻下澤州,李筠自焚死,澤、潞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

同年九月,淮南節度使、原後周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在揚州造反,趙匡胤又派石守信為揚州行營都部署、兼知揚州行府事,為南征軍主帥,趙匡胤隨後也親征督戰。十一月,石守信率軍攻佔揚州,李重進自焚死,淮南平。

建隆二年(961年),石守信升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移鎮鄆州。同年七月,趙匡胤解除宿將兵權,石守信改任天平軍(今山東東平)節度使,雖保留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軍職,“其實兵權不在也”。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石守信深知趙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請求解除兵權,被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之職,專任天平軍節度使。 開寶六年(973年),石守信升為兼侍中。

4、後晉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粟特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

年輕時樸實穩重,寡於言笑,喜讀兵書,重視李牧、周亞夫行事,隸屬於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參與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梁晉爭霸”。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後,拜河東節度使,封趙國公,賜號“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君臣相互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為後唐兵馬圍困於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稱帝滅亡後唐,定都汴梁,建立後晉。

天福七年(942年),憂鬱成疾,病逝,時年五十一,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於顯陵(今河南宜陽縣)。

縱觀石敬瑭之一生,起初靠驍勇善戰發跡,繼而因廉政而揚名。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借契丹人的援助問鼎中原,建立了後晉王朝。

由於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外族,並且每年給契丹貢送布帛三十萬,以換取契丹人對自己皇位的支援,從而將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殘酷的鐵蹄統治之下。從此,中國有了“兒皇帝”這一可恥的稱呼。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的做法,對後世帶來的影響也極為深遠,直接導致以後黃河以北、以東地區的北方土地幾乎無險可守,袒露於外族的威脅之下,為後來四百餘年間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