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酒後看歷史2019-04-06 23:20:25

首先,古代打仗很多軍士都是臨時徵招的,這些人平時在家務農,只有在戰爭爆發時才被徵招入伍,這些人平時是不佔軍隊口糧的,而古代職業軍人一般都需要屯田,也就是說他們要自己養活自己,通常情況下軍營內是不會有太多存糧的,而有大量糧食的儲糧基地又絕不可能離邊境太近,當戰爭爆發時士兵數量呈幾倍、幾十倍的激增,光靠軍營糧倉裡的那點存糧是遠遠不夠的。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其次,古代交通不便,運輸能力低下,運輸成本極高,一個士兵出征通常需要大約三個民夫來為其運送糧草補給,注意是糧草補給而不光只運送糧食,一路下來,大約三分之二的糧食被民夫消耗了,若是戰場在極偏遠的地方那消耗將更大,真正送到軍隊中的糧食其實並不是很多,因此在古代戰爭中經常出現因糧食不足而拱手將勝利交給對方的情況,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官渡之戰的袁紹。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其實在近現代戰爭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如拿破崙徵俄,二戰時的德蘇戰爭等,這裡特別說一句,同樣因為糧草補給不足吃虧的還有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後期,由於當時的志願軍運輸能力不足,每次戰役部隊都只有七天的糧食儲備,這一特點被美軍發現後,當時的美軍指揮官李奇微特別制定了相對應的戰術,美軍稱其為“牛皮糖戰術”,在戰役前期,美軍利用強大的運輸能力,大範圍的後撤,等志願軍糧食消耗得差不多了的時候,美軍立即前出,緊緊纏住志願軍,給志願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180師的失利就發生在這次戰役中。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這些歷史要讀2019-04-01 21:31:52

1。首先,歷代軍隊都有屯田制度,平時能夠保證一部分糧食供給;

“戰時為兵,平時為農”,自漢代以後的歷代朝廷,為了保證軍隊的給養或稅糧,都會在戰事不吃緊或是和平時期,組織閒置計程車兵開展屯田活動。透過屯田,使得軍隊在和平時期,自身也能保證一定的糧食供應。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然而,戰事吃緊的時候,士兵都需要開赴前線作戰。因此,屯田這種軍隊自給自足的生產活動就不得不停止,需要不斷消耗各地官府從民間徵收而得的存糧。所以,戰事時長越久、規模越大,軍隊的糧食消耗就越發嚴重,糧食供給壓力也很快會凸顯。

2。此外,遭遇大規模戰爭的爆發,社會生產力會下降;

其實,每逢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不僅軍隊失去屯田生產力,全社會的生產力也會大幅度的下跌,這同樣會導致軍隊糧源的枯竭。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所說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每逢“兵災不斷,戰火連天”的亂世,真正遭殃的,其實都百姓。在亂世時代,各地亂軍所到之處往往大肆屠戮百姓,導致大量百姓不是慘遭荼毒,就是不得不流離失所,進而導致社會生產急速下跌。而軍隊的糧食主要還是需要從廣大貧困百姓身上徵收的,如此一來,軍隊糧食自然也是很容易受社會生產的枯竭而影響。

3。古代作戰糧食運輸和保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食運輸和保障往往決定戰爭的成敗。而在古代,軍隊的糧食運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首先,是運輸條件落後;雖然我國古代很早就發明了驛道,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軍隊糧食的運轉效率。但是,糧食還是無法完全保證能在短時間內運抵前線部隊。如果遇到險要的地形或是惡劣的天氣,那麼糧食運輸的時效就無法得到保證了,甚至會因此而被中斷。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其次,軍隊糧食運輸的供給線安全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古代戰爭中,劫糧搶糧的行為是屢試不爽。比如官渡之戰中,曹操就是透過奇襲烏巢,一口氣把袁紹大軍的糧草全數燒燬,從而造成袁紹大軍的糧食供應出現了困難,進一步影響了戰爭的勝負。

所以,古代戰爭中,前線的軍隊是很容易就會出現缺糧的情況的。

本文作者:小賤賤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四川達州人2019-04-01 19:09:05

因為平時吃飯少。

士兵普通訓練強度不同,再精銳士兵一天也就吃兩斤糧食(1930年代國軍中央軍士兵日糧食標準是25市兩,折781克約1斤5兩6錢)。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但作戰就不一樣了。

冷兵器時代,士兵賣命肯定需吃更多的糧食甚至肉類與蔬菜才能保證體力。

此外,戰馬作戰也不能只喂草,需豆類甚至雞蛋等精飼料來補充消耗。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這還只是消耗量

長途運輸糧草,需要用民夫與車輛,則民夫吃飯、工錢、牲畜消耗都需要糧食。

正常情況下,運輸糧食還有損耗,灑漏,鼠雀及雨水影響,運輸消耗與路途遠近呈現斷崖式衰減,200公里基本是送一斤損耗一斤,超過500公里就是送一斤損耗最少5倍以上。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所以,古代作戰也就蒙古輕騎那樣攜帶母馬和牛羊進行遷徙式作戰才能減少運輸要求,其他基本很難進行長期遠途後勤保障。而採取就食敵區方式,則很容易產生居民暴動,造成政治上的減分和實際上拉仇恨。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秋楓金色陽光2019-04-01 20:33:45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金色的羊12019-04-01 20:46:55

在古代要供應前線五萬大軍的糧草可是件辛苦活。如果路途遠的話運送一個士兵的口糧需要五個人,一個人運的是士兵的軍糧,那4個人運的是這五個民夫來回的口糧。要是給一匹戰馬運送乾草和麩料那人更多了,因為馬的飯量多大。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火星白羊3182019-04-01 19:56:09

很簡單。和平時期不打仗的時候,即使不屯墾,軍隊也都是就近駐紮在大城市附近,或者是軍事堡壘(關隘或城寨),一般這些地方都囤積有大量的糧食儲備,或是有穩定安全便捷的後勤補給。但是戰爭爆發,軍隊就需要動起來,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在古代,失去城鎮堡壘依託的情況下,後勤補給是非常不穩定且很危險的,一旦戰線拉的過長,即使敵軍不攻擊你的後勤補給線,想要把糧食送到前線,付出的代價是難以想象的,這麼說吧,想要將一個士兵的口糧送上去,可能需要二三個民夫,而這些民夫也是人,在運輸的途中他們也是要吃糧的,而且是來回的口糧。所以前線如果有一萬士兵,就需要三萬的人力去輸送糧食,糧食不僅要算士兵的,還要算民夫來回的口糧,也就是說,為了補給前線一萬士兵,起碼要備齊六七萬人的糧食!!!在戰亂年代,糧食本來就缺乏,後勤一旦稍有不穩或遭受攻擊騷擾,軍隊就會面臨斷糧。不要小看這個問題,一般越是龐大的軍隊,斷糧三天就會軍心大亂,七天就會崩潰!因為人不吃飯,十五天就會隔屁。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鄱湖一散人2019-04-03 11:13:16

感謝邀請!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古代行軍打仗,最為重要的就是後勤糧草保障,一旦缺糧對於軍隊的打擊是致命的,不僅會影響到士兵的戰鬥力,更嚴重的是導致軍心渙散,士兵譁變,從古至今因為缺糧造成的敗局比比皆是。下面我簡單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1,首先從制度方面談起,古代大多數朝代實行的是徵兵制度,閒時務農,戰時出征,即使是正規軍隊,他們在平時會駐紮在一個地方,同樣需要開荒種地,也就是軍屯制度,明太祖朱元璋還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一旦打起仗來,無人務農,糧草供給自然下降。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2,第二是從運輸方面談起,古代運輸比較艱難,一路艱難險阻,大大的降低了運糧的效率,單靠馬車,牛車去運糧,耗時耗力,諸葛亮六出祁山,很多次都是因為糧草的問題導致了戰役失敗,哪怕是發明了木牛流馬也無濟於事。古代很多朝代並不是沒有糧草,而是運輸困難,遇到惡劣天氣,很難在約定的時間到達,這樣一來士兵早就餓得不行,人心渙散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3,第三則是從成本說起,這裡指的附加成本是運輸人員、戰鬥輔助人員、戰馬等額外需用的糧食,一場戰爭發動,一般需要預計士兵人數,還要預計戰爭持續時間,從而需要前往官倉調動糧食,需要多少糧食會根據情況而定。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還沒有上戰場,運輸糧食的人員就已經開始在消耗糧食,有人說,靠這些人和馬能消耗多少,根據乾隆三十三年的奏摺來看,40000士兵、10個月的戰爭需要12萬石,也就是25000噸,當時全省的官倉糧食才35石。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4,還有個問題就是打仗雙方都熱衷於燒掉對方糧草,這樣的計劃一旦得逞,對敵人的打擊是致命的,可以參考曹操的官渡之戰,燒掉袁紹糧草之後,袁紹一敗塗地。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最後舉個栗子,100個小孩子平時各自在家吃飯,家長並沒有多大壓力,倘若前去一個很遠的地方遊玩,地點定在其中一個孩子的家中,只待一個月,那麼這家供應的壓力就非常大,等你供應不上之後,其他家長每3天前來送一次飯,你依然覺得壓力大。因為古代軍隊平時不打仗時糧食都是由各地郡縣供應,打仗時結合在一起,由中央統一安排,後勤壓力自然大。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泥水勞人2019-04-01 19:58:55

因為沒有運輸機!或者沒有高速公路!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使用者947385165962019-04-03 17:29:59

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趙國就是被糧草拖垮的。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每次北伐基本上都是因為糧草最後沒有成功。大明亡國的時候崇禎想百官捐出一點銀子發軍餉都沒有,也就是沒有糧草。

而且我們不管是研究歷史,或者是看電視電影都知道,在古代一到打仗的就是說糧食。為什麼打仗的時候才有糧草缺的時候,平時不缺嗎?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答案就是平時如果沒有什麼天災人禍的話,還真的不會很缺。但是打仗的時候就是會缺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近現代的戰爭中都是一樣的,糧草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了。所以說打仗的時候肯定首先是要解決糧草問題的。為什麼打仗的時候就缺糧食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唐朝之前中國古代王朝是沒有職業軍人的,在戰國之前還都是貴族制的軍隊。老百姓更沒有機會參軍了。唐朝出現了募兵制之後才有了職業化的軍隊。而之前很多都是府兵制。這個和缺糧食有關係嗎?有很大的關係,其實我們看到在唐朝之前,比如說戰國,三國時期的電視劇就是一直卻糧食,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大部分都是府兵制,府兵制簡單的意思就是戰時為兵,平時就是耕地的農民。但是募兵制出現以後,農民和軍隊完全分開了,就跟現在的一樣,軍人只負責打仗防禦國家,農民就只負責種地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所以說府兵制的時候一旦有戰爭的話,那麼基本上全國的農民就是士兵軍隊,年輕男丁基本上全部上戰場,那麼還會有人種地嗎?這個時候全國都在缺糧,軍隊自然就會缺糧。但是募兵制之後,不管是打仗還是平時都有人種地,糧食自然不會很缺。這個也是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口的增加所導致的,並不是唐朝之前的人沒有想到這點,只是當時人口少,單單只是靠一些農民來養活龐大的軍隊是根本不可行的。

其次我們都知道打仗是消耗最大的,根據《夢溪筆談》裡面的記載,以五百里為作戰半徑的話,一個士兵需要三到五個後勤人員來保證,這些後勤人員也都是農民,種地的老百姓,所以說一到打仗的時候還有什麼人種地。後勤人員的消耗比士兵還要大,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南征百越之後,當時有過記載,從南方的百越運一石糧草到北方的長城,需要消耗一百九十多石糧草,想想是多麼的恐怖。想想一旦有數萬,甚至是數十萬的軍隊每天在戰場上那麼需要多少糧食。所以說在強大的國家如果連年征戰也會被拖垮,漢武帝北擊匈奴,把大漢前數十年積累的財富一下子全部打沒了,文景之治的時候國庫串錢的線都爛掉了,國家是多麼的富有,但是經過漢武帝北擊匈奴的戰爭之後大漢差點就要亡國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隔離紅酒2019-04-02 01:10:12

主要是運輸和儲存條件不行,兩軍對壘是最容易存糧的,而流動作戰,先鋒部隊冒進就會拖長補給線,糧道安全就得不到保障,而再後面的主力部隊必須貫徹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方針,導致三方相互掣肘,而主力後面往往還有個戰時總糧庫,這種配置導致其資料上糧草充足,而真正能進到士兵嘴裡的就沒這麼充裕了。

如果戰場條件乾燥,那對糧草保障還算可以,而一旦下雨或者日後潮溼,以古代的軍糧庫建設條件來說,想要長時間存糧幾乎不允許。

最後就是很容易忽略的政治問題,在古代,哪怕是賑災糧都有人貪,何況是軍糧?資料上是對的,但是真正運進軍營的有多少?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風的追逐之空空賞人2019-04-01 20:28:04

平時糧食供給平穩,且靠近糧食囤積地,一旦打仗,供給鏈過長,而且戰場不斷移動,導致糧食無法及時運送到戰場,士兵捱餓也就是常事,更何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其目的就是穩定人心,讓士兵無後顧之憂,能夠安心征戰。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由然自得2019-04-01 20:19:08

缺糧主要是因為運輸能力有限,古代沒有火車,汽車,飛機,沒有鐵路,高速公路,一切全靠動物和人力運輸,運輸工具也僅是板車,推車,單位運力非常有限,如果長途運輸更困難,糧食消耗很大。另外不光人吃,馬匹等也要吃。想想都知道保證糧草供應有多難,後勤壓力有多大,戰爭打的就是後勤保證能力,從古至今都如此。所以,缺糧是肯定的。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使用者759555832852019-04-02 10:29:30

將軍們是為了激勵戰士,要速戰速決。否則打不了勝仗就沒飯吃了,起到破釜沉舟的作用。第二,只有攻城勝利,破城後可以得到更多糧食,以解困境。

在不打仗時,將軍們一般不會說沒有糧食,那樣會影響軍心。

起到統一決戰的作用。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寅春22019-04-01 21:59:45

古代後勤運輸全靠人送,軍糧三分之一消耗在路上,士兵作戰體力消耗大,飯量會增加。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認不認識我22019-04-01 19:45:28

打仗需要各地士兵離開駐地,集中開往戰場,路上吃的加上戰場附近提供不了這麼多糧食,糧食就得從各地徵集運往前線,而運糧食的人也要吃糧食!古代交通落後,沒汽車、火車、飛機,運糧很慢的,運糧的人邊吃邊走,最後有一半的糧食運到前線已經是燒高香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洪昕858249882019-04-02 00:01:53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打仗如此 職場也如此!很簡單 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多要點預算 計劃完成後有結餘 領導會說你節約!如果預算用完時 計劃還沒完成 領導會怪你不會計劃!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火雲鞋神2019-04-01 22:56:22

其實很簡單,你出門了,總不能把家裡的傢伙事兒都帶在身上吧。

首先,一般打仗的雙方,至少有一方是需要大規模遠距離長線作戰的。比如攻城,主攻的一方就需要離開自己的營地到對方的城下,那麼主攻的一方,就必須要保證糧草源源不斷的供給。

道理很簡單,因為你離開了自己的米袋子。就像我們出門一樣,離開家要麼買著吃,要麼自己帶飯,總不能把米袋子和鍋碗瓢勺都帶在身上,又不是野炊。打仗就更是這樣了,成千上萬人吃馬喂的,距離一遠就成了大問題。

其次,畢竟士兵是要打仗的,他主要攜帶作戰裝備,除了刀劍長矛什麼的的,他還要帶上晚上睡覺禦寒的東西,兩隻手也帶不了太多的東西,所以不要指望他自給自足,不然他就會失去作戰能力。

最後,糧草不是有就可以保證供應的。古代的道路和運輸方式我們都能想象得到。主要靠人力畜力,又沒有高速公路,一遇到下雨什麼的,基本就得歇菜了,不然糧食也得發黴生蟲,所以艱程度難可想而知。

不要說古代,就算是現代戰爭,糧草後勤也是件頭疼的事,同樣不是那麼容易保證的,因為現代戰爭需要的裝備更多,不僅有糧食需求,還要源源不斷的彈藥供給,沒有彈藥的武器還不如古代的冷兵器。

不管是古代還是近現代戰爭,歷史上因為糧草不濟而失敗的戰爭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可能長平之戰得算一個。戰國末年,秦趙兩國獨大,究竟誰能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兩強之戰,在所難免。

誰曾料到,這一戰既然打了三年多時間。戰爭開始沒多久,就轉入僵持階段。趙國雖然是防守的一方,以逸待勞,最終也糧草耗盡,甚至發生同伴相殘的悚事。而秦國更是槽糕,長線作戰,糧草需要不斷運輸補給,好在秦國國力更強,縱使這樣,秦王也命令全國,從上到下都喝粥度日,不僅如此,秦國還歷盡千辛萬苦,重新開通了蜀道,把蜀地的糧食給運出來支援前線,真的是勒緊褲腰帶,拼了命也要打勝仗。最終,因為趙國的糧草耗盡,不得已選擇主動出擊,被秦國打敗。

還有三國時期的漢中之戰,曹操劉備僵持不下。最終也是糧草短缺,雙方都無法取勝,曹操便心生退意,想要丟棄漢中。曹操又好面子,所以才發生了有趣的“雞肋”典故,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即反應出糧草短缺,就連身為主帥的曹操也只能喝一碗雞骨湯,也反映出一旦發生糧草匱乏的情況,戰爭的標的也瞬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成了雞肋,畢竟保命才是是第一位的。

還有著名的二戰,據說德國的失利就是因為戰備物資的匱乏,已經供應不上。尤其是石油,大量的坦克卡車等機械化裝備沒有油料供應,就是一堆廢鐵,希特勒不得已採取兩線作戰,分出相當一部分兵力進攻俄國,搶奪石油,這無形當中給了盟軍反攻的機會。

綜上可以看出,糧草短缺是戰爭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它不僅關係到一場戰役的成敗,甚至還成為了打擊對方的殺手鐧。總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之於古代戰爭,當之無愧是第一考慮因素,沒有充足的糧草,有關戰爭的一切都將毫無意義。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沃達哈弗孫海亮2019-04-01 20:59:13

有句老話說:“打仗打仗,兵馬錢糧”,放在古代特別適用。

首先,從戰爭的性質來看,如果打的是消耗戰,那麼兵馬糧草就顯得特別重要了,誰抗的時間長,誰獲勝的機率就大。如同兩個同樣個頭的人打架,一個吃飯了,一個沒吃,那麼沒吃飯的那人肯定打不過吃過飯的。

其次,從軍心的穩定來說,如果輜重跟不上,缺糧的訊息遲早會在士兵之中傳開,這樣一來,士兵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哪裡還能全心全意的打仗呢?而且在古代運用運動戰的將領並不多,“以戰養戰”的方法並沒有被重視。將軍們為了長遠發展,肯定要向當時的朝廷申請糧食,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吃了上頓沒下頓。

再者,很多人打仗喜歡燒人糧草,比如曹操就是燒了袁紹的屯糧之所,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有備無患啊。萬一屯糧的地方被偷襲,後面的糧食又跟不上,那可真是不戰自亂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吃飯,明明夠吃,為何一遇到打仗卻總喊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