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95029023395182019-01-10 12:42:41

古時淮陰和現在管轄不太一樣。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夕陽空軍2019-01-08 18:06:52

韓信故里被搬到淮陰二十多年了。

現在,在淮安地區,一提到歷史上“淮陰”之名或誰和“淮陰”有關,就有人認為“古淮陰”就是今日之“淮陰區”,並煞有介事地說當時“馬頭(又名碼頭)”就是淮陰故城。如,說韓信是所謂馬頭人(實無歷史依據),所以韓信也即是今淮陰人。那麼,秦漢時期有無馬頭(碼頭)?彼時淮陰縣故城是否置於此地帶? 考證一下碼頭鎮的歷史,就可以知道,所謂“古淮陰就是今日之淮陰區”、“馬頭(又名碼頭)就是淮陰故城”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據萬曆元年、天啟六年《淮安府志》:“碼頭鎮,地處淮、泗之會,為北魏郡置也,故當塗之故城也,宋清河縣之城址也”。上溯其源,碼頭鎮,秦時屬薛郡“下相”之地,西晉改稱“泗口”,東晉始稱“馬頭”且初置“淮陰縣城”,以後又有幾百年時間,地處“漣水縣界”,北宋始置“清河縣城”(見萬曆元年、天啟六年《淮安府志》)。而“清河縣,本泗州清河口地,宋置清河軍、清河縣”(見《淮郡文獻志》)由此可見,秦漢時期碼頭鎮及大清口一帶,只有“下相”之稱,從無“淮陰”之謂;而“馬頭”直至晉代才初置“淮陰縣城”,與秦漢時“淮陰縣”風馬牛不相及。北宋時它又成為新設立的清河縣縣城,也與同時並列的淮陰縣沒有瓜葛。此外,《漢書》在列舉當時臨淮郡轄縣一章記載:“臨淮郡,縣二十九(無考者從略):徐(莽曰徐調)、取慮(屬今邳縣)、盱眙(莽曰武匡)、僮(莽曰成信,屬今沭陽)、射陽(莽曰監淮亭,屬今淮、寶地)、睢陵(莽日睢陸,屬今睢寧)、鹽瀆(屬今鹽城)、淮陰(莽曰嘉信,屬今淮安區)、下相、淮浦(屬今洪澤)……”(見卷六“地理志”八上)。《後漢書》列舉下邳國十七城也說:“下邳國,十七城:下邳、徐、僮、睢陵、下相、淮陰、淮浦、盱眙、高山、播旌、淮陵、取慮、東成、曲陽、司吾、夏丘。”(見卷十二“郡國三”)。從這些郡國地理志中可以看出,今天的淮陰區範圍,那時叫曲陽,與下相(秦漢時馬頭屬之)、淮陰(以淮安為中心的淮陰)同為並列之政區,馬頭豈能成為淮陰縣故城即行政中心呢?時名為曲陽的“今淮陰”又怎能同時又是以淮安區為中心的“古淮陰”呢?

因此,斷言秦時淮陰故城“在今碼頭鎮或其附近”,顯然是缺乏歷史依據的。以此認為“古淮陰就是今淮陰區”更是無知的臆造。認為古淮陰就是今淮陰,把古淮陰一切都攬到今淮陰名下,實為對古淮陰和今淮陰源流缺乏正確認識所致。

當代歷史學家郭沫若在其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集》中標明:“淮安,春秋屬吳,戰國屬楚,秦時置淮陰縣。”王力教授在其主編的《古代漢語》中,對《史記•;淮陰侯列傳》也有如下注釋:“淮陰,秦縣名,在今江蘇淮安縣。”《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有載:“淮陰即淮安異名也。”再如《唐宋傳奇選》援引《嶽瀆經》註解,對唐時“楚州淮陰”註解為:“楚州,也稱淮陰郡,約轄今江蘇淮河以南,盱眙以東,寶應、鹽城以北地區,州治在今淮安縣。”另據明刻版《淮郡文獻志》記載:“山陽縣漢置淮陰縣,莽改嘉信縣,晉山陽縣,後魏淮陰郡,東魏淮陰州……”(見“郡縣沿革二”)在《淮郡考》一節中,更有這樣一段記載:“而吾淮則謂之淮陰,以其在(淮)水之南也。淮陰,即今山陽之境。”此外,各種版本的《淮安府志》,均有同樣記載。淮安“秦置淮陰,晉改山陽”,這是為諸多史志所確認的。就連清帝乾隆《過淮安城》詩也說:“漢淮陰是晉山陽”。諸多史志表明,古淮陰就是後來的淮安,關於其中心,明代《淮關統志》<古蹟卷> 說:“淮陰故城,山陽縣治西北五十里。《水經注》雲:‘淮水東流,經淮陰故城,’……今考其地,在河口天妃閘東南。”又“山陽故城,在今縣治南。考從前建制,先淮陰,次射陽,又次山陽。淮陰城在今縣治西,射陽城在今縣治東。”可作參考。淮陰在建置名稱上有過“淮安”“淮陰”郡(縣)多次交替,且有淮南別稱。秦漢以來,淮安不僅有“淮陰”之稱、而且先後有“射陽”、“山陽”之稱,蓋因地處淮水以南、射水以北、缽池山之南等故。此皆源於同一地理原因。秦漢“淮陰”,後置“射陽”,莽曰“嘉信”,晉改“山陽”,這就是古淮陰的來龍去脈,也是今淮安的的變遷軌跡。溯其沿革可以說,淮安(今淮安區),秦時為“淮陰縣”治所,西漢高帝二年(前205)改為“臨淮郡”治所,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射陽郡”,東漢永平十五年(72)複稱“淮陰郡”。東晉義熙七年(411)起,置“山陽郡”(所謂“漢淮陰是晉山陽”也),並在郡治增設“山陽縣”。所以《重修山陽縣誌》遂有“考建置,先淮陰,次射陽,又次山陽”之說。在東晉時期,由於建置的變遷和地名的移更,雖然一度出現過山陽與淮陰並置的現象,但是這個“淮陰”已非秦漢時期的淮陰了。到隋代,山陽複稱“淮陰”,同時又置“楚州”,一直沿至唐宋,宋以後才改為“淮安”。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錢之望、吳莘修的《楚州圖經》序中說:“枚乘之文,韓信之武,必有聞風而興起者”。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39亦轉引了此條記載。所以,唐宋以來,凡被史志典籍稱為“淮陰”、“射陽”,或者合稱“楚州淮陰”者,皆系襲用舊稱而實指“山陽”一地。如《宋史 張耒傳》就稱張耒為“楚州淮陰”人。而張耒也在其《思淮亭記》中自稱“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壯,習於淮而樂之”。他還在詩文中自稱“某為兒童,從先人于山陽學官”。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李邕題記中的“江海通津,淮楚巨防”;“勝引飛轡,商旅接艫”,“《七發》枚乘之丘,‘三傑‘楚王之窟”,說的是以今淮安區為中心的古淮陰,而非子虛烏有的所謂以馬頭為中心的所謂“淮陰”,更非以非古淮陰之地而錯誤的沿襲了古淮陰之名的今淮陰。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西山流水2021-06-07 12:33:54

漢六年高祖大封群臣,淮陰故城(淮安古城)為射陽侯項纏封地,易名射陽,同年今馬頭鎮(淮河南)為淮陰侯韓信封地,名下坯淮陰,自此,秦置淮陰被人為歷裂,所以淮安古城是淮陰故城,而馬頭下坯淮陰是封地,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合起來便是秦置淮陰縣。詳見《水經注》淮水。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圖片趣歷史2019-01-08 15:03:13

韓信故里,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境內,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淮陰因居淮水之南而得名,自秦置縣(公元前 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曆史,是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上的重要都市之一。淮陰自古名人輩出,素有“入京孔道”之稱。李白、杜甫、白居易、劉長卿、蘇軾等歷代文人墨客在古淮陰留下許多華美的詞章。淮陰縣治所在地設在碼頭鎮,因此碼頭鎮是古淮陰的代名詞,這裡古蹟甚多,歷史上寺廟達81處之多。著名的大軍事家韓信就出生於這裡。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陽關故人19642019-01-08 16:05:39

查一下歷史名人大詞典,就知道韓信是那裡人了!!!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此乃前塵往事2019-01-08 19:54:50

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三槐軒2021-06-07 15:20:02

韓信只活了38歲,民間傳說是因為韓信做了幾件人神共憤的事,折了陽壽。

其中一件是:九里山前活埋母。

秦漢之時,缽池山延綿至現在的城南鄉韓城村一帶,俗稱九里山。

韓信因聽信南房先生說此地乃風水寶地,故為母築墳於此。就是如今的韓母墓。韓信後來發跡,在此修築了韓信城。也是韓信的出生地。

所以,準確地說,韓信既不是現在的淮陰區人,更不是現在的淮安區人。而是清江浦區人。

只是因為韓信出生地距離淮陰故城,秦漢時期淮陰縣城有八里之遙,韓信青少年時期多在淮陰城活動,甚至釣於城下。而且,城南鄉韓城村過去一直隸屬於淮陰碼頭鎮,直到1983年才劃歸市區。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PDCNTC2019-01-10 15:33:35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淮陰侯列傳》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一生的事蹟。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出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他是漢族淮陰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淮安市人士。淮陰市,原江蘇省地級市之一,2001年更名為淮安市。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經商)。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但在項梁的隊伍中,韓信沒有出頭;項梁戰死定陶,韓信又成為項羽隊伍中的一員,依舊沒有出頭。這或許是因為,沒人舉薦韓信,而韓信又不是項羽、曹參、樊噲那樣的猛士,容易在戰場上出頭。

總之,在項梁和項羽的隊伍中混了兩年多,韓信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簡單地說,也就混個溫飽保個命。比在淮陰縣吃白食時強一些。於是,韓信跳槽了,跑到了漢軍那裡。事實證明,劉邦雖然沒有項羽那麼強,但劉邦的隊伍比較有活力,上升空間巨大,劉邦這邊講究唯才是舉,而不是看你的家庭背景,不看你的血緣,甚至不完全看你的戰功,只要你有才華,你就能被賞識,就能被重用。

韓信先被夏侯嬰賞識,當上了治粟都尉,而後被蕭何賞識,做了治粟都尉,最後又被劉邦賞識,令劉邦覺得相見恨晚。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威哥看歷史2019-01-09 09:23:21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原創張漣2019-01-09 08:51:15

原淮陰縣,現在合併到淮安市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2133李2021-06-08 21:33:35

都是特馬後建的只是一個是明清兩代建的(建國後砸了,又重建的,可以去看看現在關於文革時期這幾塊碑的東西),一個是2000年後建的,其實都是現代建的,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啦啦卡l2019-01-10 12:24:30

原是淮陰人,現淮陰叫淮安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東成衛2019-01-12 00:02:33

淮陰,因為韓信曾封過為淮陰侯。

韓信的故鄉到底是在淮陰區還是在淮安區?淮安區陳某人2021-06-10 00:17:26

考古發掘說話,看看哪個文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