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貢獻造福全球,為何卻拿不到諾貝爾獎?蘭臺2021-05-24 23:05:50

因為袁隆平教授是將雜交水稻技術發揚光大,但並非雜交水稻技術發明人。這一點袁隆平教授在《袁隆平口述自傳》裡也談到了。

袁隆平是在我國著名農學家鮑文奎指點的下去了農科院圖書館,看到了很多國內外很多專業書籍和雜誌,有了靈感,才準備研究三系雜交水稻的。

當時日本已經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但由於沒有找到好的恢復系無法大面積推廣,而國內並沒有人在搞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教授成為國內第一個開始研究的人,並在1966年順利發表了關於三系雜交水稻的兩篇論文。

根據湖南農科院植保所退休高工陳紹光先生介紹,水稻技術最早由美國農學家亨利·貝切爾在1963 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他也因此在1996年獲得世界糧食獎。

而在1968年,日本的新城長友還實現了雜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只是未能在生產上應用。

雖然袁隆平教授後來居上,使得我國成為第一個將雜交水稻應用於生產實踐的國家,而且雜交水稻的科研水平、實力及成果推廣,遠遠領先於其它國家;

但是畢竟水稻雄性不育現象的發現、植物雄性不育理論的提出、三系法技術路線的設計、三系首次成功配套,都不是袁隆平教授第一個完成的。

這就像是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被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先生證實,但是諾貝爾獎沒有吳健雄先生的份兒類似。

簡單來說,袁隆平教授是把一個只存在於實驗室裡的技術完善並進行了市場化推廣,但是理論和最初的理論轉化都不是他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