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下雨來了2020-03-02 10:04:48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以前用報紙糊牆的事情,我們住的都是木房子,房子一旦上了年代,就會顯得特別的破舊不堪,所以,有條件的人家就會重新翻修或刷漆,次之就是買一些薄膜把牆和房頂糊上,再有的就用報紙糊。向這種情況下,一般都用不了幾年,薄膜、報紙都會脫落,反而很難看。但條件如此,也沒有辦法。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上面這張圖片的房子,是我們的小學學校,木質結構,還是四方倒水形狀,算起來當時的投入還不少,也是村子裡最好的房子了,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所有的窗戶都是沒有玻璃的,都是木製的窗戶,沒有糊紙,也更沒有玻璃,大概是在94年左右,得到國家的支援,村裡投工投勞,才給學校安上了玻璃窗戶。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隨著時代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村裡已慢慢的蓋上了磚房,人們都用上了玻璃窗戶,用紙糊牆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所以,古代人的窗戶用紙糊,雖然沒有玻璃好,但是那是時代的條件允許,用紙糊,總比沒有的好。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仨核桃倆棗2020-03-02 10:20:07

確實,古代窗戶很多都是紙糊的,但是你可不要小看這層窗戶紙,下雨下雪的,這窗戶紙可不會有事,這種紙叫做油紙,就是我們古代說的油紙傘的那種油紙,這是一種防水效能比較好的紙類,下雨天淋上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而且,古代的窗戶其實也是“雙層”的,其實是兩個窗板中間夾著這個油紙,為的就是防止颳風將這層紙給刮跑了。到了冬天古人們還有專門的“窗簾”,只不過這個是在窗戶外面,這個窗簾是棉簾,為的就是能在當天遮擋住 窗板,防止寒風吹進家中,而且就算是積雪和結冰,也不會影響到窗紙。

而且在古代,一些權貴人家中,讓他們的房屋設計都是非常巧妙的,他們本身在設計房屋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雨雪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文化人,他們最想看到的就是風花雪月,所以在設計時候,專門加大了屋簷,這樣省去很多在窗戶上的工序,讓這外面不必再有那麼多繁雜的東西掛著,能夠開啟窗子就看到雨雪還不會淋溼。

而在宋朝以後,還出現了一種叫做明瓦的東西,他和玻璃很像,但是卻並不是玻璃,而且製作的工藝更復雜,透光性也更差。主要用貝殼、羊角、雲母等等混合燒製打磨,最後成型。看看這個工藝也知道,古代也只有那些富貴人家用的起。後來清朝時期有了玻璃,大家都開始使用這種保護性更好,也更加廉價的產品,現在油紙和明瓦可能只能在一些老建築或者偏遠的鄉村中能看到了。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杜寶金8012020-03-02 11:28:55

不要說古人,在七十年代前,在中國北方好多農村的窗戶都是用紙糊。其它地方不知道,在山西,河北大多農村都是這樣,在九十年代初,在山西晉西北還有不少這樣的房子。專有那種糊窗戶的紙,一般是過年糊一次,平時對有破的再補糊。為什麼用紙糊呢?一是老房子,窗戶不能上玻璃,二是中國那時玻璃產量紙,偏遠農村買不下。三是農村經濟落後,用紙經濟。至於說冷不冷,肯定不如現在。過去老房子密封不好,薄薄一層紙,哪能不冷呢?可是冷又有什麼辦法呢?人到就是到啥時說啥話。人的一生甜酸苦辣都要經歷,這才叫生話,吃不了苦就不可能享福。況且那時候中國農村很窮,窮則思變。改革開放後,農民生話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房子面積大了,寬敞明亮,用紙湖窗戶的房子沒有了。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快樂爾無為2020-03-03 14:18:57

以前一直是紙糊的窗戶,一是玻璃發明的晚,二是早些時候玻璃也很貴。紙與玻璃相比透光差,紙的保溫性不錯,如果是雙層,中間有空氣,傳熱慢,個人覺得保溫性不錯。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史海泛起舟2020-03-08 12:05:35

我們可以從電視劇中看到古代的住戶大多都是木房子,然後窗戶也不是用現在的玻璃遮風擋雨的,上面大多糊的紙,那古人這樣做能抵擋得住冷嗎?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其實,我們要知道的是,古人並不是用的寫字那種薄薄的紙來糊窗戶的,而且糊窗戶的紙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易燃易撕,聰明的古人早就想到了解決的辦法,他們會將專門用來糊窗戶的紙用桐油泡過之後,就變成了質地很厚,可以防水防潮的油紙了。並且油紙傘,就是用這種紙做的,所以說遮風擋雨並不是什麼問題,並且這種紙的透風性還很好,可以在夏天的時候防止蚊蟲的進入,還可在炎熱的夏季夜晚是深入清涼的風。

並且紙糊的窗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知道自己在家是否被偷窺,是否有小偷來過,因為這種油紙糊的窗戶,表面是有一層油相當於保護膜的,要是有人戳開的話,也會有聲音,還會留下一個明顯的痕跡,有的力氣大了,還會把一整張紙都給弄下來,這樣動靜一大,主人家當然會發現了。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雖說這紙糊的窗戶在夏季是很吃香,那寒冷的冬季,古人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古人又想到了明瓦,這是一種主要是用貝殼,羊角,天然透明的雲母片等為主要材料,打磨成正方形的薄片。明瓦在古代江南很是普及,用量也大,南京就有條街叫做”明瓦廊”,明瓦的生產製作開始成為一項傳統的手工行業,到了明朝時期,蘇州的明瓦行業還成立了聯合會稱“明瓦公所”,直到清朝晚期,隨著玻璃的出現,明瓦窗紙開始逐步退出上流社會的歷史舞臺,但民間窗紙依然在使用。並且還可以換一種說法來說,明瓦就相當於現代的玻璃。

雖說紙糊窗戶是很簡單的做法,但這裡面卻蘊含了古人的大智慧。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文:史海泛起舟

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有趣歷史,喜歡我請關注 史海泛起舟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麗江說書人2020-03-02 12:46:29

看到有很多訴苦的,但是問題是問冷不冷,不是紙好不好,誰都知道紙沒有玻璃好,所以跑題了哈。

我小時候住北方的四合院,現在在麗江還是住納西族的三合院,因為幾次改建裝修的原因,所以對這個曾經研究過一番。

僅就大戶人家住宅設計而言,古人已經考慮了這個問題,尤其是北方,冬天是真冷,雖然有錢人家燒的起炕,或者有無煙木炭火盆,但是見識過木門窗的都知道,乾燥時候下無法完全密封,我看過故宮的建築,即使用了中國最好的木料和工匠,一段時間沒維護的話,門窗也還是會有縫隙。

翻下古人的建築設計例項,再多看一些官宦和有錢人家的留存建築。會發現臥室普遍很小,位於客廳兩邊或一角,一張帶四面圍死的床帷的木床,一個衣櫃,一套桌子,基本沒有其他東西了,和客廳中間還裝了門,而且臥室不用窗戶,或者就是一塊完全實心小木板當窗戶,天氣好的時候開啟通風一下。

床帷第一起到隔絕視線作用,第二就是擋風兼保暖作用,可以看做一個薄被子,甚至有用毛皮做的那就更保暖了。沒有窗戶自然不會透風,從客廳門窗縫隙進來的冷空氣有臥室門間隔,對臥室影響不大,再加上炕或者火盆,完全不會冷。

貧苦人家的就沒法說了,那個完全是有住的就不錯了,談不上什麼建築設計,人性化考慮。

所以,古人,至少對大戶人家來說,不冷。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圖文繪歷史2020-03-03 18:54:40

還別說,古人的窗戶真是紙糊的,比較低廉的是一種韌皮紙,是用樹皮、粗草打漿壓制而成,比較厚實,古人用來糊窗戶或糊牆,但這種紙透光差,比這種稍好些的叫毛頭紙,是用竹子、蘆葦等打漿壓制出來的,這種紙偏黃,有透光性,又能擋風。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但不管什麼紙,終究很容易損壞,就像人們說的,手指就能捅破,如果窗戶紙壞了,一般拿個草蓆來代替,可擋風遮雨的,只有到了逢年過節或者結婚佈置新房了,才會買來窗戶紙重新糊上,現在北方還有過年糊字貼窗花的習俗。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有錢人家裡的窗戶用油紙,就是普通的乾性紙塗上桐油,晾乾後成為油紙,不易破損,還大大增加透光度,白居易的《六帖》有載“糊窗用桃花紙塗水油,取其甚明”,到了明清時期,達官貴人們流行一種綿紙,是從高麗進貢來的,不但透明白亮,而且質地堅韌,上窗戶紙的上品。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清中葉以後,玻璃漸漸多了起來,但還是很貴,那時蓋房子,工匠師傅會做木格窗子,中間留一塊專門用來鑲小塊玻璃,其他地方還用紙糊,門外來人了一眼就能從玻璃孔看見,這也是“窗戶眼”的由來,後來的窗戶逐漸換成玻璃後,窗戶紙退出歷史舞臺,過年糊窗戶的習俗也消失,但貼窗花的習俗還存在。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紙糊的窗戶,當然冷,冬天除了御點風,外面有多冷,屋裡就有多冷,元朝以前根本沒有普及棉花種植,那時有條件的家庭,屋裡整個冬天有火盆炭爐,穿著皮衣,冬天自然能過,如果是窮得連火盆都沒有的,沒有皮衣,麻衣保暖又差,晚上睡著覺,血液流動差,一不小心就永遠睡過去了。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伊洛川3732020-03-02 13:48:20

古時候窗戶糊紙確實沒有現在玻璃保溫效能好,但受制於古代材料技術的侷限,用紙糊確實是無奈之舉。

房子居住,不僅要考慮採暖,更重要的是通風采光,通風可以做窗洞,但通完風你得把窗戶關上,畢竟颳風下雨需要遮擋。關上後窗戶得有透光材料,要不整個黑屋子住著也不舒服。古時候透光材料沒多少種,而紙既能採光且隔風效能只能選擇紙,透光還能隔風。

紙材質較薄,古人發明了窗欞既窗格子,來固定紙,使紙能牢固固定在窗上,並且美觀!!!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王新豐2020-03-06 20:56:23

古人窗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要說不冷,那是假的,真冷。

玻璃在農村的普及,也是八O年左右。

過去社會現狀和現在大不一樣,房屋都是土坯牆,四十多公分厚,窗戶也小,一般就是高一米左右,寬七八十公分,糊窗戶用的都是綿紙,拉力大,況且窗戶上的格子很小,有小正方形的,也就是十幾公分見方,也有小長方形的,間距只有五六公分,叫“氣死貓“。窗戶。

到了冬季,天特別冷,經常下大雪,一般二十公分厚,房頂上用的都是麥杆子,房沿上的凌垂有一尺長,晚上凍的睡不著覺,就用河灘的卵石放到煤火邊烤熱塞到被窩裡取暖才能入睡,(名叫暖腳石),那真是冷的不行,盼望著春天早點到了。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薛紅娟2020-03-02 09:24:41

習慣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聾王異史2020-03-02 20:48:15

紙糊的老式窗戶並不是像現在的又大又敞亮,而是每扇窗戶又分成很多小花格子,我老家的窗戶糊的是厚厚的麻紙,為了保暖、防風、防雨,窗子外面冬天要掛棉窗簾,夏天颳大風下大雨時要掛草簾子,有了這些防護措施,屋子裡就暖和多了。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糊紙的窗戶透光透氣性差

爺爺家是從醫的,清朝末年的房子,在村子算是很排場的,窗子是菱形小木頭格子的窗子,糊著厚厚的麻紙,這種窗戶有一個大缺陷,就是透氣性、透光性都不好,夏天家裡悶熱,就得用窗子下面的的支架支起窗扇,但蚊子、蒼蠅、金巴牛就有機會飛進屋裡,窗子邊經常點一條艾草繩,由來驅趕蚊蟲;遇到颳風下雨時,窗子上面卷著卷草蓆,就是用小麥杆編成的,又密實又防水。

冬天有點慘,北風呼呼地吹,窗戶紙再嚴實有細小的孔,肯定沒有玻璃保溫,窗子外面換上了棉窗簾子,風是透不進來了,可屋子裡特別黑,尤其是下午,到了四五點鐘不點燈啥也看不見。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麻紙很耐實?

麻紙這東西看起來粗糙,但非常結實,好的麻紙是用麻皮做成的,差一點的是用麻皮加藤子皮、爛草皮製作的,顏色有的發黃,有的灰黑,上面能看到明顯的草纖維。鎮子上賣麻紙的作坊是前店後廠,後面總是熱氣騰騰的,很小的時候大人領著進去看過,記不太清,只記得一頭用黑布捂著眼睛的毛驢拉著石碾子把亂七八糟樹麻皮碾爛,兩個光著膀子的後生用大棍子在一口很大的鍋裡一邊熬一邊攪,再打成漿子,最愛看的是抄漿,用一個箍著絲網的木框,在熱騰騰的紙漿槽子裡一抄,然後扣在旁邊的席子上,涼幹後就變成一大張白白的毛邊麻紙。做麻紙的麻皮纖維長,柔韌性好,小時候不懂就用手使拽麻皮,結果手指上被拉掉一大塊肉,現在想起來心有餘悸。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麻紙雖然結實,風吹不破,但畢竟是紙,最怕水,小時候調皮,爬在窗戶口想看外面,有紙擋著看不到,就用舌頭尖一點一點的舔,刮出一個小窟窿,向外張望,總讓奶奶打屁股。

窗紙還怕一種東西——老鼠。家裡的老鼠經常半夜咬窗戶紙,啃窗戶稜子磨牙,咬出洞來,西北風呼呼的灌到炕上,大人不得不半夜起來,一邊罵,一邊堵窗紙洞。

古人窗戶沒玻璃,只糊紙,不冷嗎?

窗紙擋風,暖和靠炕

老房子在大冬天冷的像冰窟窿,窗戶紙充其量能擋住風,起點保溫作用。到了八十年代窗子上換上了玻璃,惟一的優點是亮堂多了,但並沒有暖和多少,冬天加溫全靠火炕取暖,不論是家裡人,還是親戚鄰居,一進門先上炕,坐在炕上熱氣從屁股下面湧上來,在寒冷的冬季,那真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