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修亂象誰之過?建設者築跡2020-07-23 17:37:21

答: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品房有毛坯房和精裝房兩種形式與格調銷售。前些天,一位剛裝修完新房的朋友跟我吐槽,說現在一些所謂的裝修平臺真是太扯淡了,裡面各種問題亂象百出,消費者被各種亂象忽悠著,簡直滿地都是坑。

精裝修亂象誰之過?

一、精裝修商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原來,朋友由於工作繁忙,加上對裝修行業不夠了解等原因,便在某知名裝修平臺上填入了資訊,釋出了相關需求,在該平臺的推薦下選擇了一家地方裝修公司。但簽完合同之後,整個裝修過程讓朋友叫苦不迭,最後工程延期、胡亂增項、費用超支等問題不說,交付的施工質量更是讓朋友分分鐘想撞牆。作為行業觀察者,看到更多的是無奈。但這確實反映了當前的網際網路家裝平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裝修平臺無形中的“競價模式”

當消費者在平臺上釋出了裝修需求之後,平臺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標準推薦幾家合適的企業。使用者出於對平臺的信任,一般會選擇價格較低的一家。裝修公司為了提高接單率,紛紛壓低報價,行業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價低者得的惡性競價模式。但這樣不合理的報價模式為後期糾紛埋下了導火線。

2、裝修公司一開始以較低的價格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提高利潤,多數企業會在合同上有意漏掉一些消費者不易察覺的隱形款項,然後在施工階段提出增項要求。面對“單純無知”的裝修小白,裝修公司變相增項的方式簡直多如牛毛,這裡不再展開討論,後期漏項、增項也是平臺上消費者投訴最常見的一條。

3、挪用預付款,裝修平臺扣款、押款現象嚴重。一些平臺為了約束和督促裝修公司盡心服務,為消費者推出了資金託管服務,即先裝修後付款的“淘寶模式”——消費者簽完合同把錢付給裝修平臺,再由平臺按照施工程序分期付給裝飾公司,直到工程竣工、質保期結束,整個交易完成。

4、這本來是出於對消費者的保護措施,理論上是值得鼓勵的。但據不少業內人士反映,一些平臺藉著分期付款的旗號,在過程中對裝飾公司無故扣款、押款,管理費、監理費、質保金、材料費各種名頭。

5、這樣的結果是,裝修公司上期工程結束之後,下期工程款項不能完整、及時到賬,導致供應鏈緊張、工期延誤、消費者投訴增多,甚至需要企業借錢墊款,最後導致資金斷裂,於是就出現很多小公司直接關門跑路的現象。在權威的裝修投訴曝光臺上也可以看到很多裝修企業類似的曝光和投訴。

6、在一位消費者曬出的與某裝修平臺簽訂的服務合同中,那一些小事兒家居發現了幾條對於平臺責任比較有爭議的條款,如:“丙方(指平臺)僅審查確定乙方系合法註冊成立的經營單位(即具有營業執照),不負責對乙方的其他任何資訊進行任何形式的審查。”“丙方不保證其網路平臺所提供的裝修公司均具備可承接甲方工程的相關資質。”由此可見,裝修平臺在一開始就極力弱化了自己在整個裝修過程中承擔的責任。

精裝修亂象誰之過?

二、家裝平臺亂象頻出,追根究底誰之過?

一位長期從事監理工作的行業人員告訴那一些小事兒家居,現在的網際網路裝修平臺大都只是起到中介的作用,就是一條流量渠道。家裝行業太複雜,涉及到裝修公司、設計師、材料商、施工隊等眾多角色,平臺企業不可能做得太深。

1、平臺介入越多,對裝修公司的約束和限制就越多,對於只是單純看上其流量作用的企業來說反而吃力不討好了。所以對於平臺來說,把條件放寬、模式做輕,會活得相對輕鬆些。

2、事實上,平臺亂象背後更多的是反映出整個行業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平臺模式本身造成的,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沉痾痼疾。據全國工商聯資料顯示,國內市場上80%的裝修公司沒有施工資質。行業資深研究員穆峰表示,第一道門檻已經失控,這給平臺的篩選機制帶來很大麻煩,無法從工商註冊等簡單資訊判斷這家裝企的社會信用如何,這是後期出現問題的根源之一。

3、家裝行業門檻低是眾所周知的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也有人問,既然知道根源在此,那為什麼不提高准入門檻,在監管政策上加強完善呢?行業人員解釋,裝修行業大而散,很多裝修公司還是很傳統落後的狀態,如果一下子提高門檻,可能市面上大部分企業都要被清掃出去,市場供需就失去平衡,也是行不通的,只能一步步來慢慢推進了。

4、現在國內正在推行的精裝房和裝配式裝修,在國外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因為交付標準也不一樣,國外的標準是內建築外,建築一體,而毛坯交付算是中國特色了;還有硬裝和軟裝的玩法也不一樣,很少有企業能夠同時做硬裝建材又做軟裝產品。

5、由於裝修公司的業務要依託工長而實施,業主的裝修要依靠工長而實現,因此裝修公司與業主都不會將和工長的關係搞得太僵,工長成為遊離於行業規則之外的存在。裝修公司對工長的監管力度稍強,工長覺得不自在,不自由,尥蹶子、掀攤子,帶著施工團隊另投他處,照樣混得風生水起。

精裝修亂象誰之過?

三、行業市場監管機制不規範,裝修公司各自為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裝修亂象從滋生,到如今的蔚然成風,究其根本是行業市場監督管理機制不規範,裝修公司各自為政造成的。

1、缺乏監管核實,裝修平臺權責混亂無定論。監管不力和權責混亂是裝修平臺的大問題。315曝光臺網站上不少消費者反映,平臺推薦的企業根本就根本就不能滿足自己的裝修要求,甚至不在正常營業的狀態,簽完合同就跑路。

2、還有一些消費者在裝修過程中或者完工後出現質量問題維權無門,平臺和裝修公司之間互相扯皮,最後不了了之。也有一些平臺為了更多地保障消費者權益,推出了第三方監理服務,但最終也只是流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實質作用。

3、精裝修平臺亂象背後更多的是反映出整個行業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平臺模式本身造成的,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沉痾痼疾。據全國工商聯資料顯示,國內市場上80%的裝修公司沒有施工資質。行業第一道門檻已經失控,這給平臺的篩選機制帶來很大麻煩,無法從工商註冊等簡單資訊判斷這家裝企的社會信用如何,這是後期出現問題的根源之一。

4、裝修行業門檻低導致行業內部魚龍混雜,再加之市場稽核機制的不健全,給了一些無資質、無良裝修公司(團隊)鑽空子的機會。很多裝修企業進入行業的動機大多是因為裝修行業掙錢“容易”,可以更輕鬆撈錢,因此他們在經營管理上一切都是為掙錢服務,從未考慮過打好企業基礎,做好服務體驗。

5、若裝修公司稍微報價過高,即使所報價格是合理的,業主也會覺得虛高,做選擇時,會首先將其排除在外。這樣的結果是什麼?真正做服務的裝修企業越來越少,行業記憶體留的都是一心撈錢的無良裝修公司,裝修施工質量怎能過關,業主的裝修體驗怎能會好?最終業主入了“坑”,進了套,掉入陷阱,無良裝修企業賺的盆滿缽滿,整個行業為其背鍋。

6、此外像報價不透明、隨意增項加價、施工偷工減料、工期拖延、出現問題互相推諉、承諾難以兌現、裝修監管難落實、交付結果達不到業主預期等現象在裝修中普遍存在。不僅如此,裝修行業亂象的出現與行業對工長(或施工團隊)約束力太過薄弱也是分不開的。在裝修中,工長的角色其實就是包工頭,手裡握著裝修產業鏈中的重要資源——施工團隊。裝修公司與工長之間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作關係,一位工長甚至和多家裝修公司在合作。

精裝修亂象誰之過?

四、裝修行業該何去何從?如何走出困局?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市場沒有規範,肯定陷入混亂,行業存在的諸多亂象問題也佐證了這一點,這些裝修亂象的存在,讓行業蒙羞,為行業戴上了沉重的枷鎖。這種情況下,裝修行業該何去何從?如何掙脫枷鎖,走出困局?

1、裝修的本質是服務,裝修公司做裝修賣的是服務,業主裝修買的也是服務。裝修行業中諸多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是裝修公司(團隊)沒有端正服務態度所致。只有大多數的裝修公司摒棄“價格戰”等惡性競爭手段,像益裝網一樣真正將提供優質裝修服務作為賴以生存的法寶,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服務,做好服務,行業才能步入正軌,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2、為了攫取客戶,無良裝修公司以低價誘惑業主,以實現不了的承諾忽悠業主,引業主入“坑”。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在低價不能保證利潤的前提下,他們勢必會從後面的施工中找補回來。為了降低成本,裝修公司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便在情理之中;為了牟取高額利潤,簽單時故意閃爍其詞,施工時隨意、惡意增項加價,也並不意外了。市場低價競爭的大環境,讓行業陷入惡性迴圈之中,久而久之讓業主形成了一種思維——裝修的利潤空間巨大。

3、當下一些裝修平臺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無形中的“競價模式”;挪用預付款,平臺扣款、押款現象嚴重;平臺缺乏監管核實,權責混亂無定論等。為何裝修平臺亂象百出,應當如何改善。

4、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設計水平、施工水平、監理水平、材料供應商的質量標準等,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地方推出了精裝房,交付結果也讓消費者感到失望。所以國情不同,市場不同,一些國外的平臺模式只能借鑑不能照搬,一味吐槽和批判也沒有太多意義,還得等待行業整體水平慢慢進化,急不來。

5、回到自身,國內的所有裝修平臺需要做好當下,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對入駐的公司規模、服務人力、口碑以及老闆的信用進行嚴格稽核,用更多制度化的東西來約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有在大家的耐心和共同努力之下,這個行業以及行業裡的每一個角色才會變得更好更加取信於民,更加高效地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

精裝修亂象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