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文史醒言2020-01-28 10:32:45

詞作數量方面:辛棄疾一生存世詞作600餘闕,兩宋第一;蘇軾一生存世詞作360餘闕,兩宋第二。故辛佔上風。開創性方面:蘇軾極大的擴充套件了詞的表現內容,閨情、離別、應景、懷古、悼亡、志趣、生活、哲理等都能入詞,對詞的發展功不可沒;辛棄疾在蘇軾的基礎上將愛國等主題擴充到詞中,併發揚光大。蘇軾以詩入詞,辛棄疾又以文入詞。就開創性來說,整體上講蘇軾功勞更大。詞作質量來看,兩人勢均力敵、平分秋色,都有大量名詞傳世。詞風方面:蘇軾和辛棄疾的詞都有閒適、憂愁、哲理、趣味之作,但蘇軾詞整體上曠達樂觀,而辛棄疾詞則悲憤激慨,主要貢獻都在豪放,但風味不盡相同。蘇軾更像生涯早期的李白,辛棄疾更像生涯晚期的杜甫,所處時代和性格的迥異造就了這兩個天才詞人。他們猶如雙星在天,同曜千古,何必分個誰高誰低?我輩又有幾人可堪望其項背?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樸歸齋2020-01-29 10:13:18

各有千秋,我個人更喜歡蘇東坡,人格魅力,而且蘇字也是賞心悅目。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趣文社2020-02-02 19:16:36

詞,最早可追溯到北朝民歌,隋唐時期開始萌芽,晚唐成型,一直到蘇軾之前,大體作為一種類似於流行歌曲在民間流傳。其內容也都是一些男歡女愛,離愁別恨。自蘇軾進入詞壇之後,打破了“詞為豔科”這一固有形象,開創了影響深遠的豪放詞風格。從此以後,“詞”這一文學類別由“下里巴人”變成了與唐詩爭豔的“陽春白雪”。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辛棄疾生活在宋朝南渡之後,面對國家危亡的局面,繼承了蘇軾詞的革新,並付諸濃厚的愛國情感,將豪放詞的創作推上了高峰。

這個問題我將分兩部分來回答:

其一,蘇、辛二人的相同之處

其二,蘇、辛二人的對比分析

蘇、辛二人同為豪放派詞人,他們在詞的創作方面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我們透過對其共同點進行分析,有利於我們理解其各自特點,從而對他們的藝術成就有一個客觀認識。

一,蘇、辛二人的相同之處

1、豪邁的風格

無疑,這二位的人生觀都是積極的,情感是奔放的。從他們的詞作當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恣意張揚的豪邁和對生活的熱愛。

比如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其蘊含的情感,應當非“

”字莫屬。開篇就是“

老夫聊發少年狂”

, 而後又是“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雖然有幾分放蕩不羈卻也氣度非凡,其中“千騎卷平岡”更是讓人熱血沸騰。

辛棄疾也不遑多讓,在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氣勢撲面而來,彷彿耳邊又傳來戰馬嘶鳴聲,這是戰馬的呼喚,也是詞人心裡的呼喚。表達了作者為國再戰沙場的期待以及

“氣吞萬里”

,如虎嘯山林的豪邁。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2、詞作內容的開拓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情感。

在蘇軾之前,以《花間詞》為代表的婉約派詞風嫵媚,大多表達的是男女之間的離愁別恨。從蘇軾之後到辛棄疾,打破傳統,不僅詞風轉為豪邁,內容也更豐富。日常生活、仕途、報國、田園等等這些都成為他們創作來源。

雖然,蘇、辛二人都是才華橫溢,也渴望“治國平天下”,建功立業。可現實是骨感的,這二位都是仕途的失敗者。特別是蘇軾,因為捲入黨派之爭,這一輩子大部分時間不是被流放,就是在流放的路上。所以,壯志難酬算得上是他們共同的情感。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二,蘇、辛二人的對比分析

1,思想觀念

我們看到

,北宋時期國力強盛,文化氛圍還算不錯,儒、釋、道三家學說不斷交融。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蘇軾聰慧異常,學識淵博,對三家學說都有深刻的瞭解和研究。前期的他的抱著治國平天下的入世觀,但同時對道家思想也能愉快的接受。

當官之後,特別是捲入黨派之爭以後,不斷遭受挫折和排擠,於是佛、道思想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大,佛印禪師就是他的知交好友。

所以,以儒為主、相容佛道就是蘇軾的思想狀態。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其詞作在豪邁不羈之外又不乏對現實的批判、對人生的感慨。

辛棄疾以文人氣節自負,以軍人建功立業自許,愛國主義思想是其創作的主旋律。讀其詞作,既有金戈鐵馬的慷慨激昂,又有生前身後名的蒼勁悲涼。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其一生作詞六百多首,愛國主義思想處處呈現。在詞中,或表達對收復失地的追求,或謳歌失地人們的反抗鬥爭,或批判南宋苟且求和——— 在藝術成就上真正達到了

“無意不可入,無語不可用”

的境地,其詞作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客觀反映了真實的歷史狀況。

2,創作範圍

蘇軾是

“以文章餘事做事, 溢而作詞曲”

。他是宋代文學的標杆,在文、詩、詞諸多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詞並不是他文學創作的唯一成就。

而辛棄疾則不同,他一生專注作詞,流傳下來的作品高達六百餘首。無論是內容境界、表現方法還是語言運用,辛詞都表現出非同一般的造詣。

3,詞境的開拓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1)蘇軾以詩為詞

詩與詞是中國文學的雙姝, 二者各有所長, 亦各有不足。詩雖境闊, 而難達幽微之情;詞雖言長, 卻難抒豪放之志。蘇軾“

以詩為詞”

的大膽變革, 取二者之長, 大大拓展了詞的題材, 使詞這一文學形式開始全面反映社會現實, 確立起了豪放詞派在詞壇中的地位。

蘇軾突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將詞筆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懷古遊記、寫景詠物、親情友誼、田園風光以及參禪說理等等。

把詞的社會功用提到與詩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現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與精神面貌, 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2)辛棄疾以文作詞

辛棄疾既是文人也是武將。他不僅對蘇軾所開創的豪放一派的風格加以繼承和擴充套件, 同時也開創了“愛國詞”“田園詞的先河”,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

除描寫橫刀立馬、枕戈待旦的軍營生活外, 辛棄疾拓展詞境的另一個層面是對鄉村田園生活的描寫。縱觀詞史, 也只有辛棄疾曾展現過如此生動多彩的農村畫面和平凡質樸的平民百姓, 這體現了他博大的情懷和多元的視野。

辛棄疾將詞從音律束縛中解放出來, 將散文手法引入到詞的創作中, 不僅極度增強了詞體的表現能力, 更是從觀念上改變了人們對詞的認識。同時, 辛棄疾作品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不僅在當時南宋積貧積弱的時代背景下唱出了慷慨激昂的最強音, 也為後世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辛詞中矢志報國的壯志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有志之士, 直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總結: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性詞人, 但蘇軾是以詩為詞, 詞作中包含著壯志難酬的情感, 在豪放中有摻雜著清曠的意境, 顯得非常灑脫。而辛棄疾是以文為詞, 在詞作中主要抒發自己報國無門的裝置, 在豪情中增添了一份激情飛揚之感。兩者相得益彰, 卻又有所不同, 但都是後世應當傳承的精粹文化。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故居行2020-01-27 11:21:25

各有千秋,當然,蘇軾名氣更大些。但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還有《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也是無人能比的。而且,辛棄疾還是武將出身的豪邁詞人,不簡單。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尋夢者借過2020-01-28 14:59:06

肯定是蘇軾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蘇軾一生跌宕起伏 不管是什麼型別的詩詞 都可以信手拈來 當然也不是說辛棄疾只會寫豪放詩詞 只是兩人相對來說 蘇軾的詞風更開闊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山東梁雲平2020-01-28 17:18:19

蘇軾,一生巔沛流離,但他仍然是詩情畫意,執著認真。他的詩詞,生活性強,自然,切地氣,與生活息息相關。蘇軾詩詞,流傳千古,千古稱讚。

辛棄疾詩詞刻畫,言簡意賅,用意深情,用字精簡,他的詩詞,幾乎一字千意,錘鍊而成。讀辛棄疾的詩,會令人熱血沸騰。

辛棄疾的詩,一旦讀過,觸感強烈。一代軍神,邊關烽火情,愛國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二人詩詞,風格不同,站位有異。都是名家大作,齊肩併名。足讓後人仰望。

詩詞,來源於生活,精煉於生活。有生活,有情感的詩詞,讀來感人肺腑,動人心絃。好詩詞,千古絕唱,永銘千古。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奈曼2020-01-27 09:10:44

我個人認為是蘇軾略高一籌,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宋代文學成就最高的代表,單從代表作品來看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境界之高未曾有人超越,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沉香愛好者楊大觀2020-01-29 09:43:32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宋代著名文人,但僅僅就詞的成就而言,我認為蘇軾是高於辛棄疾的。這不僅是辛詞繼承的是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更因蘇詞的歷史成就和詞壇地位,分析如下: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充套件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充套件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後,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於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狹小的生活場景,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閒居讀書及躬耕、射獵、遊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由於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於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對後來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範而不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音律規範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雖然蘇軾現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詞中,大多數詞的風格仍與傳統的婉約柔美之風比較接近,但已有相當數量的作品體現出奔放豪邁、傾蕩磊落如天風海雨般的新風格,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王灼《碧雞漫志》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是蘇軾為後代詞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後來的南渡詞人和辛派詞人就是沿著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展的。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水龍吟》 (渡江天馬南來)、《水調歌頭》(千里渥窪種)、《滿江紅》(鵬翼垂空)等,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駕新郎》(細把君詩說)、《菩薩蠻》(鬱孤臺下清江水)、《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等,表現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讚揚。《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賀新郎》(老大那堪說)、《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永遇樂》(千古江山)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這些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

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如《水龍吟》 (渡江天馬南來)、《水調歌頭》(千里渥窪種)、《滿江紅》(鵬翼垂空)等,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駕新郎》(細把君詩說)、《菩薩蠻》(鬱孤臺下清江水)、《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等,表現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讚揚。《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賀新郎》(老大那堪說)、《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永遇樂》(千古江山)等,表現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滿和壯志難酬的憂憤。這些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範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行在路上82020-01-27 23:25:55

答:蘇軾和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史稱“蘇辛”。但兩人生活的時代不同,一個北宋,一個南宋,一個是創始人,開創者;一個是継承者、發展者。兩人的經歷不同,風格各異。

大家知道,蘇軾以前,詞以婉約為正宗。蘇軾以豪健縱放之筆,創豪放一派,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打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使詞有了廣泛的社會內容,使詞體獲得瞭解放。蘇軾多才多藝,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各有創新和作品。在人才輩出的宋代取得了無可代替和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辛棄疾平民出身,生在戰亂年代,21歲曾帶兵衝殺抗金。但當政腐敗,兩次罷免達20年之久。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風格,並把詞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的詞有生命意識的自然流淌,他將民族命運、民眾呼聲以及自己的生命理想全部融入他壯美詞篇。辛棄疾的詞,熱情洋溢,慷慨壯烈,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創造出瑰麗的藝術境界。在詞的發展史上,蘇辛起了重要而積極的促進作用。蘇軾現存詞340多首,辛棄疾留詞620多首。蘇軾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辛棄疾在南宋豪放派愛國詞人中成就影響最大。行在路上。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

蘇軾和辛棄疾,誰在詞方面成就高?東山采薇客2020-01-30 11:05:33

我認為兩人難分伯仲,各有千秋,都是宋詞大家,都有膾炙人口的詞作流傳於世,喜歡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喜歡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沒必要對這兩個人一分高下,如果硬要比個高低,我看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