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儒釋道”與華夏文化?焄戨2020-05-25 19:55:54

如何看待“儒釋道”與華夏文化?

萬法歸一,相輔相成,是華夏文華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看待“儒釋道”與華夏文化?

儒家,代表人物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孟子,倆人在不同時代在儒學上,都取得清史留名的成績,並光耀後世。其作品,就不在此贅述了。儒家講究的入世,治世,最大的體現在“仁義禮智信”上。使人們在舉止上,言語上,處事上,君臣上下級關係,父子父母兄弟姐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人與人相處上等等,怎麼去做,該怎麼去做;禮在儒家的學說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的產生是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際。常年的諸侯爭霸,群雄逐鹿,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一定的瓶頸,人們從各個方面在認知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要擺脫以往的,野蠻行為,粗野語氣,必須要有教化,並滿足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漢武帝之前,一直是黃老學說為主導地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後來的封建王朝都竟相效仿。如果說百家被罷黜,不能百家不好,只能說,儒家更適合封建王朝統治者的利益;比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亡。以致於後來者宋宰相趙括:“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對儒家可是推崇倍致。

如何看待“儒釋道”與華夏文化?

釋家,釋家自古東漢傳入中國,現今論證上的站的住腳的,後在唐朝得到了大力的推崇及發展。奘法師留學印度歸來後,結合中國文華的精髓,並進一步進行補充,健全,形成了具有中國式“禪”性的獨特佛文化。得到了當時官方的大力推薦,以及於大廟遍佈名山大川,小寺建致城郭鄉村。現在雲南,廣西等地,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還有獨立的小廟存在,內有佛像泥胎,逢年過節還有人去朝拜,捐燈火錢。釋家的思想,是放下,不爭,無妄,更講究心的修養。境界比較高,針對不同的情況,“渡”法。比如:“一個男的看上了一個美女,得不到而苦惱不堪要死要活的”,那麼佛法裡就有個修煉叫無常,讓你看你自己的手,一直看一直看。等你看到你的手,最終是白骨時也就釋然,釋懷了。所以釋家是對佛家的統稱,而門坎低,境界高,並渡盡世人為己任。

如何看待“儒釋道”與華夏文化?

道家,現在道家準確的說,是以老莊(老莊,即老子,莊子)《道德經》《逍遙遊》為主要學說,主流派。因為漢武帝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是“黃老”學說為主流,黃既《黃帝內經》。《道德經》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但若要讀且過通達的,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道德經》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上篇闡述宇宙本源及大自然萬物的一個發展規律,下篇為怎麼去順應這一切。《道德經》也可以說是一本哲學理論的經書。從哲學的角度解釋了,宇宙執行的規律,而又教人如何踐行。後面經過莊子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現在學說。道家的思想是:“無為而治,為而不爭”,為主要思想。無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在為的上面,不去破壞大自然的執行規律,不妄想破壞宇宙軌跡的前提下的無為。“為而不爭”是,不去爭一些無謂的小利益,而丟掉最終目的。假如人類破壞了大自然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各

個時期的地震,海嘯等等都是破壞自然的後果。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為什麼長久呢?“非以無私邪?故能成私”意思是說:天地出發點並不是為了自身的長生,反而成就了自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局觀,集體意識,家國情懷。所以,道家的起點,境界是和釋家一樣,是此較高的。

如何看待“儒釋道”與華夏文化?

華夏文化深深的把儒釋道文化精髓包括其中,儒釋道對3000年前華夏文明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華夏文化若沒有儒釋道將會是嚴重殘缺的,而儒釋道也把華夏文明的成型起到了極大的揉合,助推作用。儒釋道是中華文明中最燦爛的瑰寶,並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