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知乎對自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深刻改革,這種改革是顯而易見的。刪都刪不完的娛樂明星資訊,成為娛樂圈,遊戲業,愛情專欄副刊的“知乎熱榜”,已經讓大量的高質量使用者流失。大家失去了很多共同交流的機會。

同時,在知乎APP上,增加了小影片這個欄目,很多小影片開始出現在知乎上。

其實,太陽底下的新鮮事雖然肯定會不同,但是有時候當你把視角拉得更長遠一些,會發現一百八十年前的巴黎報刊行業,已經做過了類似的事情。我們身處自己的生活裡而看不到生活的全貌,但是我們可以藉助城市化最興旺的十九世紀的巴黎,來審視城市化這個過程中,

資訊傳媒

行業的狀況,來分析我們自己身邊發生的變化。

當時的人民對資訊更新的渴求,報刊行業的商業化變化,小欄目的靈活性和軟性主題對嚴肅材料的衝擊,都像

蒙太奇

一樣,對映著我們的知乎進行的改變。

下面看選段吧。

“在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當代文學活動是圍繞著期刊展開的。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形勢就發生了變化。日報的專欄給美文提供了市場。這種文化欄目的出現,集中體現了七月革命給新聞業帶來的變化。在復辟時期,報紙不能零售,人們只能訂閱。那些付不起八十法郎高價來訂閱一年報紙的人只能去咖啡館,那裡經常有一些人圍在一起讀一份報紙。

《新聞報》引進了三項重大革新:把年度訂閱費降低到四十法郎,刊登廣告以及連載小說。同時,短小醒目的新聞欄目開始搶了詳細報道的風頭。這些新聞欄目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它們能用於商業宣傳。所謂的“廣告”為它們開了路。這種“廣告”表面上是毫無利益糾葛的獨立告示。其實它是由一個出版商付費後刊登在報紙的編輯欄目上的通告,用來提醒頭一天或同一期報紙某個廣告所宣傳的一本書。

這種廣告只是開端,後來變成刊登在雜誌上,由利益當事人付費的股票交易通告。撇開新聞業的腐敗史,幾乎就不可能寫出一部資訊史。

這些資訊條目只需要很小的空間。是它們,而不是

政治性社論

或連載小說,使報紙每天都有不同面貌。這些資訊版面的編排靈活多變,已成為報紙吸引力的一個因素。這些條目必須經常補充。

市井閒話

,風流韻事和“值得知道的事情”是它們最受歡迎的資源。

實際上,一方面是訂報費用降低,另一方面是廣告增加,專欄的重要性上升。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鑑於這種新的調整(訂費下降),報紙必須依靠廣告收入才能生存……為了獲得許多廣告,已經變成廣告欄的那四分之一版面必須讓儘可能多的訂閱者看到。這就必然有一個誘惑,即面向所有人,而不顧及他們的個別意見,並且用好奇心來取代政治……一旦有了

四十法郎

這個起點,從廣告到連載小說的進展幾乎不可避免。’

這個事實解釋了為什麼對這種稿件支付高稿酬的原因。

1845年,

大仲馬

與《立憲派報》和《新聞報》簽訂了一個合同。根據這份合同,他每年至少提供18卷作品,每年最少獲得63000法郎的稿酬。

對這種日用文學商品慷慨付酬,必然導致各種弊病。當出版社人獲得了手稿後,他們會保留這樣的權利,即他們選用別的作家的名字出版。據說,大仲馬在他的第一層住宅僱傭了一大批窮作家。”

――

瓦爾特本雅明

《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