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買臣人物形象分析,請具體以事例說明,謝謝聖雅柔顧妙 2019-10-04

……。。。。

侯嬴在“竊符救趙”的整個活動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司馬遷以豐富的感情,嫻熟的技藝,把侯嬴的形象刻劃得十分完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侯嬴為什麼要自殺呢?這卻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竊符救趙的計謀是侯嬴提出的,魏公子兵符已得,朱亥也已經答應實施奪軍救趙的計劃,可以說形勢是非常好的。可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侯生竟對信陵君說:“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他為什麼要自殺?他的死有什麼意義?信陵君聽了侯嬴要自剄的諾言後,不加勸阻,這又是為什麼?

我們知道,侯嬴是一個頭腦冷靜卻又熱血滿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辭行赴軍時提出將以自剄送公子,不是毫無意義的一時的“俠義”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抉擇。這主要是激勵朱亥,同時也為了堅定信陵君奪晉鄙軍以抗秦救趙的決心。顯然,他的這一決定,是基於對晉鄙、魏公子、朱亥的為人有所認識,對奪晉鄙軍權的危險性也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

晉鄙是“嚄嚄宿將”,是十萬大軍的統帥,又是魏王“名為救趙,實為持兩端以觀望”的方針的忠實執行者,因此他對魏公子“單車”來接管軍權肯定是會懷疑的。雖有虎符,但決不會輕易交出兵權,這樣救趙存魏的第一步奪取軍權的鬥爭將是十分激烈而危險的,這一點侯嬴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對於信陵君,侯嬴也瞭解得很清楚:既有寧死救趙的決心,又有“仁”而不忍殺晉鄙的一面,因此,用“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的道理來開導他,以“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來反激他,喻之以理,激之以情,是可以堅定信陵君的決心的。對於朱亥,侯嬴對他的認識更為深刻了。他既認識到朱亥的為人是勇力、鯁直過人而細緻、謀略不足,又意識到在這場嚴重的鬥爭中,朱亥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他大椎在握,即使信陵君有所動搖,但只要朱亥堅定,椎死晉鄙,大功仍然可成。倘若朱亥稍有猶豫、疏忽,那隻能落得個前功盡棄。當然這樣的一切,勇邁而少謀略的朱亥是難以洞察的,也不能靠講大道理所能解決的。這一點正是深謀遠慮的侯嬴所最為擔憂的,為使自己的計劃能完滿地實現,只有一種抉擇:以死激勵朱亥。因為對於朱亥,以死報知己的行動,比之千言萬語的說理更有說明力,更能堅定其決心,激勵他小心在意,務必成功。

信陵君對侯嬴的以死相報為什麼不加勸阻呢?這就要從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風尚、道理觀念來看。在當時,儘管社會處在大變動中,但守信用,踐諾言還是人們行動的規範。這樣士為知己者死,忠於知己,不失信、不背約,以死報知遇是他們堅守不渝的信條。如果對他提出的以死報知己的行動加以勸阻,這就將會被認為是不知己的表現,是對人格的蔑視,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作為“仁而下士”,有三千餘賓客的信陵君,對“士”的這些特點是一清二楚的,他決不能勸阻,輕生死、重信諾的侯嬴以死報知己的行動。相反,他還認為侯嬴的以死相報將會激勵和堅定自己在奪軍救趙的鬥爭中必須成功、不能失敗的決心,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侯嬴。顯然,這樣的處理完全符合當時的社會風尚和人物的性格特徵的。

朱買臣人物形象分析,請具體以事例說明,謝謝PPPish 2007-02-16

相傳漢代的朱買臣早年家裡很窮,他的妻子不願意跟他受苦,便和他離婚了。後來朱買臣做了大官,一天,他的前妻要求恢復夫妻關係。朱買臣端來一盆水潑在地上,讓他再把水收回到盆裡。

後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表示夫妻關係已經斷絕,不能複合。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但我看了《漢書》原文,覺得他的老婆並沒有什麼不好,翻譯過來是這樣的:

朱買臣家裡窮,他又只愛讀書,不置產業,所以落得夫妻兩個打柴為生。他的老婆也是能夠同患難的,朱買臣在前面挑一擔柴,她在後面背一些柴跟著,並不以為苦。

兩人的離婚,只是因為發生了一點口角。朱買臣砍柴不忘讀書,擔著柴還哼哼嘰嘰地唱個不停,想來古人讀書讀詩都是要朗誦或者吟唱出來的。這種“回也不改其樂”的態度,讓他老婆在大庭廣眾之下很覺難堪,就勸告買臣不要在外頭唱書。想來回家悄悄地唱,老婆是不反對的。

但朱買臣只顧自得其樂,不考慮妻子的感受,擔柴賣時照唱不誤,他的意思無非也是宣洩一下懷才不遇的情緒。這樣夫妻之間才產生裂痕,他老婆下堂求去。朱買臣哀告說:“算命的說我五十歲會發的,現在都熬到四十幾了,你再等我幾年,一塊享福。”但這感情裂痕豈是幾句甜言蜜語和虛飄的富貴所能彌補,老婆說了幾句 “餓死溝渠”的氣話就走了。

然而藕雖斷絲仍連,夫妻之間還是有點感情的。朱買臣打柴唱歌,苦中作樂,有一次在墳地裡砍柴時,遇到了來上墳的前妻和她的後夫,前妻見朱買臣可憐,立即把他招呼過來吃喝一頓。這與南宋陸游沈園遇唐婉的“紅酥手,黃藤酒”相比,別是一種滋味。但好歹兩人之間還是有情的。

後來朱買臣做了官,皇帝讓他衣錦還鄉,到故鄉做太守發發威風。一路上黃土墊道,淨水灑街,不亦樂乎!他的前妻兩口子這時做為民夫,被徵來為朱大人修路。朱買臣一見,既沒有嘲笑挖苦,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立即招呼二人上車,帶回衙內,住在後園,吃一碗安樂茶飯。這說明朱買臣對前妻也是有情的。

過了一個月,前妻忍不住羞憤,自縊而亡。朱買臣嗟呀之餘,又給他的“同情兄”發了點錢,將前妻好好埋葬,這故事也就完了。

戲裡頭常唱的《鳳冠夢》《痴夢》和《馬前潑水》,在《漢書》裡並沒有一點影子。前妻不曾奢望鳳冠,前夫也不曾潑下那盆汙水,只是人生富貴窮通的難料和喜怒悲歡的情緒波動使這一對患難夫妻沒有白頭偕老。

那些戲文,其實都是後世的貧賤男子編來儆誡守窮的老婆們的。《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也有這麼個故事,《史記》裡頭《蘇秦列傳》中也有類似的,不過更有戲劇性,除了不下機的老婆,還加上一位前倨後恭的嫂嫂。編戲的人,除了反面教訓,還有許多正面的鼓勵,薛平貴與王寶釧、呂蒙正與劉翠屏(?),甚至還有《雙官誥》的王春娥,都是堅持到底,苦盡甘來。

參考資料:明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