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在電影《我在伊朗長大》(又名《茉莉人生》)中,女主曾經為了自保,誣陷了無辜的路人,她的祖母知道後,譴責她,她自辯道:“我別無選擇。”她的祖母說:“你永遠有選擇的自由。”(你可以選擇不誣陷他人,而自己承擔責任。)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J。K。羅琳寫道:“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麗茲不幸地出生於美國紐約的貧民窟,父母酗酒吸毒,家庭支離破碎;她的母親還曾遭受祖父性侵,此後精神分裂。

幸運的是,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生活中,她也曾經感受到母親的一點點愛,那些微的溫情一直存留在她內心深處,令她對生活心存感激。

更幸運的是,她樓上的鄰居阿姨在垃圾堆中撿到一本破損的百科全書,送給她。她孜孜不倦地讀完,並能將書中的知識轉為自己的儲備。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她考試成績優秀,老師對她不上課(因為學校太爛,而且同學老師們嫌棄沒洗澡的她身上臭)卻能考得那麼好很詫異,她說,因為正好考試內容百科全書上有,那本書缺失了R~S部分的內容,如果考試內容是那部分,那麼她也沒轍。

麗茲的母親被抓去戒毒所,又被放出,來來回回,最終在麗茲沒成年的時候就去世了。葬禮上沒有牧師的臨終儀式,麗茲無助地棺材上寫字,躺在上面,輕聲訴說往日的點滴溫情。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她的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名義上,麗茲是有監護人的未成年人(她的父親也對她不管不顧),實際上,卻是她在照顧精神分裂一身是病的母親,母親去世後,她終於要照顧她自己了。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她必須抓住唯一的機會,透過學習改變飢寒交迫、無家可歸的命運,別無選擇,毫無退路。

在收容所、爛學校,她受夠了校園欺凌,也受夠了目睹他人受欺凌。她換乘地鐵長途跋涉,差點錯過了好中學的入學面試。前臺秘書已告知她遲到一小時已無機會,她仍然努力爭取。最終,她的聰明與真誠,尤其是破釜沉舟努力地熱望,打動了面試的老師,確定提前錄取她。

確定入學,不僅需要地址、電話,還需要監護人出面。她在收容所中找到她的父親,終於說服無信心的他,為她出面,假裝有固定住所與電話。他說了先前他們家的地址2樓(那個公寓已不再屬於他們),趕緊改口成3樓(送麗茲百科全書的那位阿姨住那裡),電話說都說不清楚,要靠麗茲再三提示。

有驚無險,監護人面試順利透過。儘管再成長道路上,父親給她帶來的更多是一團糟糕,而非照顧,麗茲很感激父親的這次出面。她的人生之路終於開始出現曙光。

一群同學只會問為什麼不用課本,而用教師自己彙編的講義,麗茲很清楚,課本只是一家之言,而我們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觀點。歷史就是我們所有人的聲音。

第一次作業,她就獲得了A-的好成績,而她並不滿足,而是詢問老師怎樣才能得A。

她睡在地鐵上,吃的是垃圾桶中翻出的食物。每天最後一個離開自習室,也第一個到達那裡。而她說,其實老師才是那一個先到後走的人。很幸運,她遇到了欣賞她支援她的老師。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她要一邊上學一邊打工養活自己。為了在兩年內完成四年的中學學業,時間本來已經夠緊張,更何況還要打工。沒有後路的人,最拼命。她打工刷盤子的時候,還要一邊看學習資料,更不用說坐公交坐地鐵的時候了。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年級第一的成績,是她努力的結果。她作為第一,和其餘前十名的同學一起,由學校出資去波士頓遊學5天。在那裡,她為哈佛的校園和學術氛圍深深吸引。老師說:“他們(哈佛學生)也都是普通人。”這樣的老師真是良師益友。

她的優異成績,讓她收到了哈佛錄取通知書,而昂貴的學費是個大難題。她搜尋所有渠道的獎學金,終於發現《紐約時報》獎學金可以讓她順利上學。

為了申請《紐約時報》獎學金,她用心地去準備。在申請截止日期快到的時候,麗茲才提交申請材料,因為那天她終於滿18歲成年了,她可以坦白自己沒有固定住所和靠譜監護人的事實了,只要成年就再也沒有人能把她抓回收容所了。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獎學金面試的時候,她連一件像樣的外套都沒有,最後只好借來姐姐的外套應付。

終於,麗茲獲得《紐約時報》獎學金,順利進入哈佛學習。

請不要閉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殘酷的現實面前你應勇往直前。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大多數的我們,不曾遭遇《茉莉人生》中的戰亂,不曾經受哈利·波特所遭遇的嚴峻考驗,更不曾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我們大部分人的前半生,起碼算是溫飽的。人生路走到這一段,陡然迷茫嗎?其實選擇的自由度,並不算小。重要的是,如何下定決心,做出選擇,付諸實踐。

《風雨哈佛路》根據Liz Murray真實經歷改編,Liz本人客串電影開頭不久出現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Liz出生於1980年,該電影2003年上映。1996年,她的母親死於艾滋病,她爸爸搬去收容所。2006年,她的父親死於艾滋病。2000年,她被哈佛大學錄取。之後曾經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大學。2006年又回到哈佛大學。200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2009年她開始上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暑期班課程。她是ManifestLiving的創始人和總監,也是一位教師、勵志演說家。她的自傳

Breaking Night

出版於2010年9月,成為《紐約時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風雨哈佛路》:慶幸的是,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

BreakingNight

的中文簡體版也叫《風雨哈佛路》,2011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