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Am.凡2021-04-16 22:41:21

來自維基百科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21mol2021-04-17 23:32:55

(這周本來是要衝指環王的……但這部的票價連指環王一半都不到,加上對中土也沒啥基礎情感,就說服自己了嘞,貧窮限制了我……)

不知道是影院放映問題還是導演有意為之,全片的打光出奇得暗,很多時候大半張臉就只額頂一條光弧,跟眉月似的。導演或許是想契合大船沉沒那晚的氛圍基調,影片走到後程採光也的確明朗厚實起來,不知道這個設計是不是為整個尋根溯源的解碼過程輔一條情緒支線。

剛著手時陰雲密佈、洋底撈針,到路轉峰迴、船直橋頭,引導觀眾接受資訊、轉換心情。

不過開頭那會兒整屏都黑洞洞的實在影響體驗。

剪輯、節奏都還蠻緊湊,沒有給我留下明顯的疲憊點。主創們一步步剝繭抽絲、存真去偽,思路跟寫論文一樣。

勾連太多歷史細節和時代痛點,不宜顯得冰冷,所以痛苦回放交給動畫、政策解釋交給學者、主角側寫交給後人,檔案和資料更像是質檢印章,幾乎一閃而過,除了確證事實外別無他用。

為照顧觀賞性還加了多段沉浸式體驗,模擬大西洋夜漂、重製摺疊式救生艇等場景其實學理價值不大,本已有足夠多的紙上經驗反駁舊論,這種演繹式復刻的無與倫比在於其潛藏的實操精神與人文關照。

透過回望八人的命運線路,影片主創們絕不僅僅是為去除對國人秉性的汙名化,更大的傾向是對複雜歷史的反思。其實哪能算得上反思,單單掐頭去尾、晦暗艱深地理順脈絡就不知竭盡了多少人的氣力、捅破了多少人的秘密、觸碰了多少人的逆鱗。

上升不到集體性、社會性的反思統統只能叫自我感動,這樣的說法悲觀又極端,但那些最早撥開人為的、歷史的煙塵迷霧,重重叩響真相的被感動者,值得享受最高的禮遇與敬意。

片中最動人的還是那幾位被迫成為傳奇的普通人。如果你經歷了一場定義了海難的海難,你能忍住不去書寫、不去演說、不去回憶嗎?他們中真的有人把這件事在嘴裡含了一輩子,咀嚼到最後的碎片渣滓連充當茶餘笑料都會被嫌無趣。片中也有探討到這個問題。

你經歷過單單因為一道詔令而被抽離出最熟悉的生活嗎?

你敢16歲時去往一個絕對陌生的環境重啟生活嗎?

你願意忍受自己官方記錄上的姓名永遠在更換嗎?

你直接或間接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嗎?

你會大半輩子套進不合身的西裝只為不被認成勞工嗎?

你在名叫天堂島的華工臨時安置點的牆壁上刻下過自己的詩嗎?

你能與大洋彼岸的故友遠親保持長久通訊即使自己是個年老的華裔服務員嗎?

你可以想象自己帶著滿志躊躇、帶著婚書彩禮、帶著皮鞋禮服、帶著兩個做伴郎的兄弟上了一艘船後不到12小時就除了半條命什麼也沒撿回來嗎?

你可以想象自己的未婚妻或許就在碼頭邊,而剛剛經歷一場曠世海難的自己卻因為一項法案不得不立刻登上另一條船,去往古巴、加爾各答這樣超出個人認知範圍的地點嗎?

你有勇氣和力量在自己70歲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一拳錘在那個稱自己為“Yellow Dog”的壯年白人房東的腦門上嗎?

如果以上三分之二你都經歷過,你還覺得泰坦尼克重要嗎?

泰坦尼克或許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船,但你就是二十世紀啊,它算你最昂貴的玩具之一吧。

片子裡列了很多話(記不太清了,大概意思對):

“泰坦尼克只能算是他們人生中的小坎坷。”

“天堂島上的牆壁像是在向人們哭喊。”

“英國至今未對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秘密轉移華人勞工的行為道歉。”

“多一個人見證,真相就多一分意義。”

(攏共開了兩場,然而開票不到十二小時院方就把其中一場勻給了其他片子…)

華人被選中成建立種族自信的“他者”,這種命運或許至今也尚未完全擺脫。接近尾聲時幾位主創在八位登船的中國人的原鄉為他們放了海燈,入鄉隨俗、表情模糊,所以不至於煽情過渡,倒有些時光轉眸的味道,希望他們可以體會那一小撮被感動者笨拙的誠實與歉意。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一葉之秋2021-04-18 22:00:37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

看似沒有關聯只屬於同一個國家的八個中國人,共同搭載泰坦尼克號,滿懷著前往異國他鄉更好生存的夢想和希望。當泰坦尼克號遇難之後,竟然有6個人成為倖存者,已經成為歷史的他們,只出現在零星的帶有種族歧視的報紙新聞裡。這些目擊者都漸漸老去死亡,連孫子輩都成為白髮蒼蒼的老者,尋找他們,重塑他們當年在泰坦尼克號上的經歷簡直難上加難。

我印象最深的那一段是美國研究員為了體驗Fang lang獲救前泡在海水裡的經歷,他的兒子形容父親當年用死屍的腰帶把自己綁在一塊木板上,一直等到最後一搜去而往返的救援艇。當時海水只有0度,為了保證他的生命安全,讓他浸泡在12度的水裡,才短短十幾分鍾,他已經開始發抖。“我想對於當時的遇難者來說,泡在海里的每一秒都是煎熬,能夠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逝,絕望的想到這一定是自己生命的終點。”採訪過那些倖存者,他們仍然記得漆黑的視野,耳邊瀰漫著尖叫和嘶吼,以至於人聲稍微嘈雜一點的公眾場合都會刺激到他們的神經。

他究竟有多大的堅強和意志才能在海水裡等到羅威的救援。記錄資料少之又少,方榮山到底是不是倖存者之一的Fang lang,如果是的話,他又為什麼要改名字呢?有關於他的兩張照片都簽著兩個不同名字,他到逝世都沒告訴親人自己的經歷。因為資料太少,研究員們開始轉移視線,很慶幸不同國家的檔案室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名冊和船員卡片,有些甚至有黑白色的中國水手的照片。這其中便很驚訝的發現了六個中國人之一的李斌,他曾經在加拿大開有一家咖啡館,不像方榮山那麼神秘,他會對客人說起自己在泰坦尼克號海難時的經歷。

有學者提供了當時一篇報道女傭失去戀人,一心想要自殺的新聞。那正發生在排華法案期間,只因為政府的一句抵制中國勞工的政令,無數的華人被逮捕起來,子散妻離,驅趕出國。有一名美國記者形容,當泰塔尼克號的倖存者靠岸後,富人們的親友已經在等候接他們回家,有一部分人去了賓館,受傷的人前往醫院,傷重的動彈不得人被抬出船艙,只留下六個中國人不能下岸,剛剛經歷海難的他們不得不繼續搭乘水果船離鏡。

“他們是否靠在窗邊,望著窗外悲痛的場景,而自己卻不知何去何從?”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

女傭的報道里提到李斌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將會從台山老家來國外參加他們的婚禮。研究員來到李斌的老家台山,從他的後輩家中找到了當年方榮山寫給他的信。從而證實了他的好友之一就有方榮山,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國外的許多企業紛紛倒閉,白人認為失業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勞動力對資源的搶奪,排華法案由此產生。政府不願安置源源湧入和留在國內的中國勞工,便將他們抓起來,驅趕到其他國家。有些人甚至無法回到中國,只能在印度的加爾各答下岸,只因為那裡離中國最近。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

“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幾個,抹乾眼淚笑呵呵。”

方榮山的兒子找到了當年救生艇的船長羅威的孫子,他把祖父的照片送給倖存者的兒子,還笑著回憶當年祖父的駕船技術並不好,經常翻船,有人會笑著說:“泰坦尼號的倖存者又倖存了!他每次聽到這話可不高興了。”在方家的家庭聚會上,壁爐臺的兩邊擺放著羅威和方榮山的照片,一個是當年泰坦尼克號的救援者,一個是倖存的中國人。

這件事發生在排華法案時期,如果羅威也如政府一樣對中國人抱有歧視,就沒有了方家子子孫孫的拼搏和幸福。

調查已經畫上了一個圓,在臺山海岸邊,燃著蠟燭的紙燈在海里搖搖晃晃的駛向遠方,那些背井離鄉,滿載著美好願景的祖先,從岸口搭船離開。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未知的賭博,即便前途渺茫,仍然抱著一線希望,也是這樣的希望讓他們在這場震驚世界的海難中頑強的活了下來。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

如何評價電影《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偶嘎薇2021-07-07 21:21:22

人在最難的時候還能想著家人 在晚年沒錢在餐廳打工卻依然想著給老家的人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