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我並不認為《

泰囧

》《港囧》是第一流的、特別高明的喜劇,事實上看這兩部片的時候我笑得不太多。現在《港囧》出來,說好說壞的都有,我想先把這個褒貶放一邊,說一個很少有人談的問題——什麼才是「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試圖創造出一個真正的「喜劇明星」,能夠觀照和體味這個時代的國民級喜劇明星,及相應的銀幕形象。用英文說叫Comedian,更狹義地可以叫Clown,在特定的語境下,這是兩個高貴的詞。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什麼是真正的、國民級的喜劇明星,這不太好定義。但如果我們直接舉例子,一下就清楚了,好萊塢有卓別林、

巴斯特·基頓

、哈羅德·勞埃德、馬克斯兄弟、

傑裡·劉易斯

、金·凱瑞,法國有路易·德·菲耐斯和

布林維爾

,義大利有託託,香港有

許冠文

和周星馳,大陸近三十年來只有兩個半,

陳佩斯

、趙本山,那半個是葛優。為什麼葛優是半個,後面會說。而陳佩斯和趙本山能夠算數,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春晚小品成就,儘管兩人都拍過不少影視劇,但影響力和覆蓋面卻遠不及他們的小品。

擅長演喜劇的演員太多,會來兩手搞笑的更數不勝數,但都不是我這裡說的真正的「喜劇明星」。真正的「

喜劇明星

」,必須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來塑造一個超越自我的喜劇形象。一個就夠了,兩個已太多。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卓別林的善良流浪漢,基頓那永不妥協、一往無前的石頭臉,

菲耐斯

猥瑣、雞賊的法國警察、周星馳的市井小人物、趙本山的狡黠農民……

他必須是整個喜劇創作的核心,不一定需要擔任導演,哈羅德·勞埃德就不當,但導演是給他打工的。

他的形象必須充當影片喜劇精神的來源,也就是說,整個喜劇是圍繞喜劇明星的人物形象出發和展開的,而不能圍繞情節。《

你逃我也逃

》(To Be or Not to Be, 1942)可能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喜劇電影之一,

劉別謙

也可能是最偉大的喜劇導演之一,但這部電影不需要一個統攝一切的喜劇明星,劉別謙統攝一切。由導演和編劇主導的,或由故事情節主導的喜劇,跟我上面說的由「喜劇明星」主導的喜劇,應該區別開。

所以我說葛優只算半個,因為他演的喜劇電影仍然是馮小剛主導的,他是馮小剛意圖的完美體現,我們會說「

馮氏喜劇

」,但不會說「葛氏喜劇」。另一個原因,葛優創造的人物形象在馮小剛後期作品中發生了斷裂式的突變,這可以參考今天在二條位置推送的文章《強顏歡笑時代的兩種中國喜劇》。

再說回徐崢的「囧系列」。

這個系列目前拍到第三部,數量並不多,所以我說它是試圖在創造一個「喜劇明星」,離成功創造還遠。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先往回說下這三十年的幾個經典喜劇形象。陳佩斯創造的喜劇形象是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時,面對新的社會規則,心思開始活絡的城市無賴;趙本山則是幾種形象的綜合體:幽默善良但思想保守落後的貧苦農民、在黨的政策下發家致富的農民領袖,以及蔫壞甚至惡毒的遊民騙子;葛優前期是出身北京市民階層,遊手好閒但頗有正義感的「頑主」,後期則劇烈蛻變為一個麻木不仁但完美符合這個時代定義的成功人士。輪到徐崢了,他塑造的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這個社會中正取得事業初步成功的中年人士,在晉身中產或者

小富階層

後,仍然籠罩在一種巨大的無所不包的焦慮感中,他們渴望更多,但又唯恐失去目前擁有的一切。在《泰囧》中是對事業失敗的焦慮,在《港囧》中則是對愛情和性的焦慮。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太多了。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這種焦慮無時無刻不壓抑在他的心中,徐崢的光頭是這種焦慮的外在形象體現,而每部電影到後來都會有一到兩場激烈的攤牌戲。徐崢憤怒地指責所有人,好像終於放下了讓他放不下的東西,即使失去全部也在所不惜,然而最終他會回到生活的正常軌道來,一切和原先沒什麼不同。

喜劇是當前中國電影的一個主流型別,但大部分喜劇,無論是都市的、古裝的、嬉鬧的、愛情的、動作的,除了賣萌、吐槽、摔屁股墩、耍嘴皮子、說順口溜和

黃色笑話

之外,有塑造過任何一個真實的、會讓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心有慼慼焉的人物形象嗎?好像並沒有。

如果徐崢堅持把「囧系列」中的這個焦慮中年男演繹下去,我認為,「他」可以成為當今這個「盛世」的一個經典形象。這,就是「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但這個任務如今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問題,說穿了主要是喜劇技術的問題。就具體說《港囧》好了——這部電影不夠好笑。

一部喜劇片不夠好笑,這不是小事。

《港囧》的喜劇技術有這麼一些問題:

笑料和噱頭重複老套,用過的梗反覆用。有時候怕觀眾不明白,拉伸一個小梗的發作時間,聰明的觀眾立刻會感到不耐。

一些場景過於冗長,比如鐵頭爆炸、樓道追逐,在喜劇性已經釋放後還戀戀不捨。

性元素太直白了。有人說俗,我絕不是反對俗,但跟性有關的幽默,大多數時候含蓄一點效果會更好,不需要表現得太赤裸裸,我們對性的暗示總是一點便透,這方面沒有笨人。

形式上和《泰囧》比較重複。作為一個系列,元素的重複利用是必然的。但我覺得,在一眼看得見的地方不宜重複,在看不見的地方,讓人需要多想一層的地方,可以重複。比如說包貝爾一路上死纏徐崢,套路和手法跟《泰囧》基本沒有區別,觀眾一看就知道後面怎麼回事,會想快進。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包貝爾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我看了網上的意見,好像很多人對這個角色非常討厭和反感。我之前完全不認識這個演員,我對他的態度是持平的,並沒有成見。我覺得並不是他演得不好,他來是取代王寶強的,要說包貝爾演技上輸王寶強很多嗎?問題不是在這裡。我把觀眾接受度的天壤之別,歸結為這兩個演員的「觀眾緣」的差距。這可能是很無理、也沒法說清楚的一個因素。但事實就是,同樣一件讓人很煩的過分的事,由王寶強來做,觀眾會原諒他,同情他,進而覺得這種「煩」是幽默搞笑的,但如果是包貝爾來做,觀眾會想怎麼這人這麼煩,煩到不想在銀幕上看到他,趕緊去死吧。

這很不公平,但也公平。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徐崢「囧系列」的核心價值

王寶強的觀眾緣更好,不僅是因為他長得討喜,也是他這麼多年給觀眾印象的綜合積累,在觀眾眼裡他一直是一個笨拙、善良、努力的農民,你怎麼也恨不起來。包貝爾是啥?在電影裡是個無所事事、喜拍電影的富二代,從出身到愛好,都不能讓普通觀眾寄託同情。

歸根結底,網上說的《港囧》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影片不夠好笑造成的。一部喜劇片如果足夠好笑,其實足以遮蓋所有毛病,讓毛病不再是毛病。香港電影特別多這樣的情況。但如果喜劇效果欠缺,觀眾的注意力就會轉移,那麼所有問題都會爆發出來。

說我的結論吧,《港囧》遠不完美,缺點多多,但我還是願意支援這部電影,我想看徐崢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是否終究有一天可以成為那個larger-than-life的「喜劇明星」。

本文原發於《虹膜》微信公號平臺,《虹膜》致力於提供富有洞見的電影原創內容,公號ID:IrisMagazine,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FormatImgID_15##FormatImgID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