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魏嘉毅2014-05-22 23:32:15

5。21在上海看的首場,比我期待的好太多了。看過原著和徐靜蕾的電影,可以說徐靜蕾的解讀是有問題的,而孟京輝的解讀與茨威格原著的氣質非常相符。黃湘麗的表演功底也非常到位,絕對是部好戲。發一篇我在自己公眾號談這部戲的文章,代表我的看法吧。

定個基調:如果你愛情這個話題還能觸動你,不要錯過這部戲。

他讀懂了茨威格。

一個導演在面對文學作品改編,尤其是名篇改編之時,就像在高空上走鋼絲一般危險。國內大部分的改編作品都有同樣的毛病,向左傾是過度解讀,曲解失真,向右傾是僵硬呆板,乏味空洞。然而,我很幸運能在藝海劇院中看到了一部形神兼備的改編作品,一部讀懂了茨威格的作品。

“陌生女人”的愛,偏執、濃烈、沉默、膽怯、苦痛。從十三歲一直到三十歲,她似乎一生就只幹了一件事,她愛得如此偏執而“不合理”。在大多數讀者還在判定這個女人行為是否生活化,是否符合邏輯之時,便陷入了文字中心的怪圈。而孟京輝直接抓住了茨威格的本意——這個故事無關邏輯,無關價值,只在於啟發。孟京輝的舞臺並不像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更像是一部浪漫主義的詩歌。

在浪漫主義的氛圍下,這版《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舞臺上表現出了一切原著的神韻,他將愛情赤裸地展現在你眼前,卻把思考空間留給你。關於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思考。相比之下,我不喜歡徐靜蕾電影版的表述,她對這個劇本中愛的詮釋,侷限成了東方式的暗戀。境界和氣場,一下就LOW了許多。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舞臺被孟京輝自己稱作“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舞臺介乎虛幻與現實之間,遊走理性感性之中。在原著中,這個女人的一切“悖離實際”之處,在生活中顯得那麼的不切實際。而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是每一個戲劇人和導演在舞臺上的最高任務。

如果你讀過原著,看過電影,你一定會驚訝於“獨角戲”這樣一種詮釋手法。而這個手法,在我看來簡直是絕妙的設計。舞臺上的女人,並沒有被很現實主義地處理成一個正常的“人”。舞臺上的女主角,是“女人”情緒的化身。

由此,黃湘麗在舞臺上用一切方式,將我們不可能看到的“情緒”,具象化了;孟京輝在創作中,將一個不可能存在的“人”,抽象化了。於是,這個女人的肢體,歌唱,奔跑,癲狂,都找到了意義。這樣,一切的舉動便有了邏輯,一切的表現就變得合理。

這部戲,非常“孟京輝”。

孟京輝是國內目前運用舞臺元素最好的導演之一,流暢,自然,不做作。這部戲中,你依舊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孟式舞臺語言:抽象的舞臺空間,豐富的音樂運用,偏執和純粹的人物,熟悉的吉他和電視機,還有一些看上去很“先鋒”的臺詞。在現代主義中,舞臺上所有元素的重要性和文字並列,而孟京輝用這些元素,很好地在舞臺上塑造出了一種儀式感。

很多人詬病他露骨的情慾表演,詬病他的現代化解讀,詬病他一些誇張的舞臺裝置。然而,至少在這部戲中,一切都不顯得繁複。中國人在面對情慾之時,總是以道德體系刻意自我壓抑,而忽視了我們作為一個人的本質。更有甚者,在一切關於身體的解讀中,腦中只有骯髒的思想。這種情況,我們要責備的,絕不是導演。

你或許愛他愛得要死,你又或許早已審美疲勞。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抹殺一個事實:這部戲是目前戲劇市場中,為數不多能打八十分以上的好戲。

演出紀事

首場演出,黃湘麗一個人鎮住了兩小時的場。全場演出沒有私語,沒有笑聲,甚至沒有打破氣氛不合時宜的掌聲。結束之後,孟京輝和留下的觀眾聊了聊。拋開大多數無聊的問題和回答,我留下了兩句話。

“一部戲的價值,在於創作者的真誠,舞臺上的美感,以及走出劇場後的情感延續。”

“一個陌生女人這部戲不想有任何道德判斷,它的關鍵詞,是成長。”

這部戲,值得一看。

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知乎使用者2014-05-26 17:09:36

謝邀。

簡單來說,這是一場歇斯底里的愛情妄想。

看完孟京輝導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後,回來又找了徐靜蕾的電影,最後讀了原著。茨威格的作品僅看過這一篇,所以,就事論事。

我不是茨威格的粉絲,也不是孟京輝的粉絲,去看這部劇是因為一時沒買到風評極好的《戀愛中的犀牛》。

其實,在看完三個版本之後,我依然想當然地以為這部作品的作者是位女性。為什麼呢?因為心理描寫實在太細膩太出色了。(深深瞭解這篇作品及作者的同學別笑我無知,名著那麼多,人生那麼短,哪能一一搞得那麼清楚。)

但是對作者性別的判斷失誤並不影響我對這個故事的整體印象,那就是,這是隻能發生在藝術作品中的愛情妄想。

以為作者是女性時,我猜想她是在暗戀中產生靈感的。那個男人,那麼好那麼優秀,襯得起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如果自己在少女之時就認識他該多好,如果自己可以為他生一個孩子該多好,如果自己的愛能從始至終保持高潔的尊嚴該多好……於是小說就誕生了。

知道作者是男性,再回想一下小說的情節,又有另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書中那個被寵愛的男人,那個在41歲生日收到陌生女人來信的男人,不正是一個作家嗎?一個從少女時代就愛慕自己的女人,一個不需要自己負任何責任的愛人,一個美豔不可方物卻目無他人的專一的仰慕者……這大概是一個男性作者對女性所能妄想的一切了。

為什麼這部作品這樣長久地被人喜愛?精巧的情節展開、細膩的心理獨白當然功不可沒,但更根本的原因也許在於,不管你是男是你,都能在這個故事裡,歇斯底里、暢快淋漓地發一場關於愛情的白日夢。

愛情題材不只是溫柔催淚,它也可以是最殘酷兇狠的。這個陌生女人,她的一生就被一場愛情毀掉了。被毀掉了,還說幸福,還覺得圓滿沒有遺憾。還有什麼比這更殘虐的了嗎?

日本有個導演叫北野武(好,我知道你們都認識他),拍了很多很暴力的電影(大家都認識我就不舉例了)。但是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自己最暴力的一部電影其實是《DOLLS》。《DOLLS》的主線故事,是一對相愛的男孩女孩被生生拆散,女孩服安眠藥自殺未果,變成智力有問題的殘障人士。男孩為了照顧她,將自己與她用一條系在腰間的鎖鏈相連,做了一對永不分開的連體乞丐。

北野武說,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自己小時候親眼見到過的一對連體乞丐。導演從兒時看到的乞丐身上,幻想出了這個悽美的故事。但其實真實發生的,也許要更淒厲殘忍也說不定。

在徐靜蕾導演的電影中,這種殘忍被弱化了。男人每次似乎都快要想起面前的這個女人是誰,而在最後,他根本就徹底想起了那個細細弱弱的鄰家小女孩。單獨看電影,這是個還不錯的片子。但和小說相對照,不得不說,真是把一流的東西給糟蹋成二流了。

茨威格在這篇小說裡展示了他所能想到的最完美的愛情。第一,一見鍾情,只看一眼就奮不顧身地“一頭扎進自己的命運”。第二,始終如一,不論被怎樣的遺忘與背叛,都依然保持熱切的愛意,直到死。第三,無所要求,只是不斷付出,並不奢望對方的回報。第四,愛上幻像,不曾深入瞭解,愛就根本沒有熄滅的機會。第五,保持尊嚴,儘管愛情中敗北的一方只能不斷付出和低聲下氣,但歸根結底還是尊嚴讓愛有了高潔的美麗。

孟京輝的話劇非常忠實於原著。這是一部獨角戲,從頭到尾都只有女演員一個人在舞臺上。這位演員叫黃湘麗,據說劇中的插曲(她自彈自唱)都是她作詞作曲的。漂亮又有才華的黃小姐表演得非常好,從開頭十三歲小女孩的天真,到中間一步步成長,到喪子時那種冷靜的絕望,到臨死前對心愛的人獻上的最後一縷溫柔,她都表現得很到位。

因為話劇基本上是把原著從頭到尾背了一遍,所以後來看原著的時候,我的腦子裡時不時都會冒出黃小姐抑揚頓挫的聲調,兩相交織,讓感動更深了一分。

話劇是新的,小說是舊的。新東西里也加了一些嘲諷,我不知道這是出於導演對小說中愛情觀的否定,還是某種對女權的致意,又或者純粹是加點新鮮刺激以防觀眾睡著。我猜反正不是第一個原因,因為大概不會有人會去費心費力改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作品。我覺得這段高喊著髒話和生殖器名稱的表演是這部劇的一個瑕疵,因為就像前面說的,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完美的愛情是故事的核心,而完美愛情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高貴。

所以我也不喜歡這部劇的宣傳語(食色性也!這是一個有關於胃和陰道的故事)。維基百科說,茨威格最後死於自殺,“出於自願和理智的思考”,出於對他的“精神家園歐洲”的毀滅的痛心。這樣的一個人,要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掛上那樣的宣傳語,他就是在墳墓裡,也會湧出一股力量,站起身來高喊抗議。

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知乎使用者2014-07-27 15:01:30

並不覺得有多好。孟導的風格濃濃的,是自私的。多年前看原著,有種刺骨的冷,那個女人對於我,是節制的、溫暖的,而孟京輝把她變成了又一個明明,沒有逃出犀牛的影子。套著犀牛外皮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七天路過2016-08-31 00:16:34

北京的秋天是愈帖,是體己,是反北漂黨永遠都不知道的小秘密。

夏天太熱,來不及呼吸,冬天太冷,來不及回憶。

溫一壺酒,看一場劇,懷念一個你。

故事從年少講到逝去,愛情在死亡之後歷歷畢現。

中途有人泣不成聲,斷然離去,有人索然無味,暗訴無趣。

可是愛情它就那麼發生了,沒有一絲猶疑,沒有半分抗拒。

一生一世一人,這個陌生女人心有一顆愛字,身懷一腔孤勇,就這麼坦坦蕩蕩走過了小半生。

她視他如心頭的白玫瑰,無限聖潔。

他視她如逢場做戲的歡愛客,有限溫存。

她的忠誠她的等待她的歇斯底里,全部過期作廢,只留豔遇一剎那的美麗。

這樣的感情啊,年少輕狂時嚮往,青春過後時逃離。

少女時光,蒹葭蒼蒼。愛就愛了,散就散了,搭上半條命,還有機會療愈到恢復元氣。

這個時刻的夜風足夠好,星空閃爍,夜色溫柔。但這個城市的夜晚,嘆息多於歡喜,孤獨勝於歡聚。你站在樓上看萬家燈火,一望無際啊,全是有今天沒明天的人。

你不是不要愛了,你只是不要那麼生猛的愛,也不要那麼絕望的愛,你想要一份早起蛋炒飯的愛,一份睡前說晚安的愛。

愛情並非寡恩薄澤,而是本能的求取生存。而生存的意義是:不斷將一切趨向死亡的東西,將一切排除體外。

好了,故事講完了。總結來說就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話劇,它並不是不好看,是我,已經錯過欣賞它的那個moment了。

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十分小九2016-12-19 10:22:41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部作品,我是推薦的,身為獨角戲的魅力登上國際和國家大劇院畢竟少見,可最為珍貴的是他不同於原著和電影的另一種闡釋,就像每次結束表演後,麗麗在討論會和我們說的那樣,觀眾來看戲,自然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的東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值得一看。

可是如果就這樣乾巴巴的說著推薦,對看客而言是缺乏說服力的,既然這樣,那我就具體展開來說說。

但是具體展開前,不如先講講我的故事。

在我童年尾聲的夏天,因為驚豔的一瞥,迷戀上了一個臉頰鑲嵌了陽光的少年,那個畫面幾乎符合了一切心動的標準,寧靜夏天的清晨,好看的臉,蟬鳴,清新的空氣,微風吹拂手臂面板泛起涼意……從那之後,我就如同入魔般專注於悄悄窺探他的世界。

跟在他後面看他走路的樣子,觀察他等車時手插口袋的小動作,透過朋友打聽他的愛好……隱忍著默默地,一點一滴的瞭解著他,絲毫沒有念頭去和他結識,所以也不在乎自己對他而言只是一個陌生人,卻將自己一門心思撲在了他的身上。

命運是個神奇的東西,在我們回味一件事情的時候,竟然多多少少發現了命運在裡面的曾經惡作劇的手筆。

那時候,學校組織去看市裡少年畫展,而我們學校只有三幅作品展出,看到這三幅作品的作者介紹時,全身傳來麻酥酥的感覺,這熟悉名字竟然是他,每幅都是他的畫作,我從不知道他畫畫有那麼好。自己因為了解了更多一點的他而欣喜,也因為這個他是我所迷戀的人而有一絲驕傲,這是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知道的秘密,一個屬於孩子的小心思。

持續了一年多刻意的偶遇和順路,他逐漸也能注意到我。換句話說,這麼喜歡一個人,儘管再安靜再剋制,也終究會被發現的,正如原著中、電影中的那般。

但這種刻意沒有經過多久就因為畢業而面臨離別,他比我大一屆先離開,而我從他消失在我世界的那一刻起,愛上了畫畫,甚至現在的我也是從事著設計工作。但當別人稍微對我有所瞭解發現在家庭薰陶下的我更應該去唱歌或者唱戲的時候,問起為什麼喜歡畫畫, 我也反問自己,是呀,為什麼呢。

但感謝因為這段迷戀,而讓我愛上了畫畫這樣美好的事,也珍惜著每次拿起畫筆都能想到一個曾是少年的他帶給我的悸動。對他的喜歡,是我做過最好的事之一,也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

可終究對他而言,我只是個陌生人。

後來高中的時候讀了

茨威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種共鳴又讓我不自覺的想起自己的故事,在那樣偏執的年紀,甚至覺得或許我應該更有勇氣。後來不到一年,

徐靜蕾

處女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面世,出於對原作的喜歡,也愛上了這部古香古色的中國版本,印象深刻且賺到眼淚的一幕,是老管家認出這個女人的眼神,“是呀,你的管家在那一秒鐘對我的瞭解,比你這一生對我的瞭解,還要多。”

然而現在的年紀再看,可能也不會有年少時的震撼和感觸了。終究,我們可能都變成了世故的、圓滑的、甚至對自己而言也是陌生的存在。這樣一部作品,是可以喚起你心中某段遍體鱗傷的感情經歷的,像個老朋友,和以前的自己,見個面,感同身受的和她說,我懂你。

愛情雖然是神聖的,可是過於神聖到偏激,自然也曲高和寡,這就是我們要來聊的話劇版《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孟京輝

,自然地,你看不到過分細膩的柔情,實驗、先鋒的表達方式似乎和這部作品格格不入,可是也就是2013年9月我聽說即將要在蜂巢上演的訊息,我激動莫名的恨不得飛到北京酣暢淋漓的看一下茨威格和孟京輝的碰撞。

黃湘麗

,《戀愛的犀牛》裡的明明、《桃色辦公室》的火少……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身影,熟悉的人,可即便如此熟悉,卻也擔心出演獨角戲那份孤單和風險,她能否撐下來。

獨角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沒有R先生(話劇作品中叫W先生)這份感情如何傾注?

太多的疑問沒有解開,唯有盼。

進到劇場,張武老師的風格滿目。一分為二傾斜的幾何舞臺,花白的電視屏,一把吉他,一具半身模特,一張雙人床,無數枕頭,但沒想到的,還有一套廚具,或者說是,廚房。

避免劇透,我就聊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食物

在講述第一次聽到W先生的名字的時候,麗麗在像家常般的切黃瓜,娓娓道來,像是一個朋友和你分享初戀的經歷,語氣透出青澀的驚奇。時不時拿起一片黃瓜放進嘴裡咀嚼,清脆的聲音傳來,劇場瀰漫了黃瓜的清香,我就在想,沒有比這樣更好的敘事了,自然又巧用了比喻。青澀的黃瓜,青澀的開始。

講述第一次與W先生對話的經歷,麗麗一刀切開檸檬(sorry,這時候我有點跳戲,腦海裡浮現出穿著紅色裙子,檸檬味的明明 — 《戀愛的犀牛》)將檸檬放在眼前,像個瞪大了無辜雙眼的少女,可愛童趣。

後來就是真的饕餮盛宴了,女人懷孕這件事是用下廚來加以表現的,鍋裡蹦著的跳躍的油,攪拌機裡的番茄香躁動生澀的伴著鍋裡的牛排香味傳來,麗麗單薄的身影用力揚起的菜葉沙拉。這些無論從視覺還是味覺都是中國小劇場所看不到的。

食色性也。

說起性這個事兒,收斂和暗喻也不是孟京輝的風格,這部劇,真的大膽的喊了出來。

女人賣身了,同樣紙片的身影穿著一身黑色硬挺的西服,裡面僅剩一套內衣。音樂慢了下來,臺上的她一條又一條,優雅的脫著內褲,眼神決絕。

她是性感的,但性感的不容侵犯。

這樣一個女人,形單影隻又無比堅決的站在那裡,大喊著,我,賣身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番表演中,巧妙地用到了亨利米勒《北迴歸線》中著名的橋段。由於詞彙過於敏感,還是請大家現場體會吧。

實時攝影

在孟京輝的作品中,攝像機實時投影的作品不少,無論是《尋歡作樂》裡丁一滕講述做鴨的經歷,還是《槍謊言與玫瑰》所有演員在背景後面的狂歡盛宴,都能恰到好處的營造一種氛圍。但是在《女人》這部戲裡,麗麗高舉過頭頂,恍如一個男人的視角,自己則深情的看著“W先生”,透過夜視效果的投射,觀眾在那一刻就是“W先生”,這種視角獨特深刻在心裡留下了印記。

總之回到開題,這部作品,我十分推薦,但可能你不會喜歡這樣一個時刻挑戰著道德與價值的作品,也不會喜歡麗麗近乎瘋狂的表演模式,可是這樣的一部作品,本身就應該超脫一切道德和價值觀的束縛,也只有麗麗能出演這麼一個不一樣的瘋女人,帶來和原著截然不同的各種感官刺激和激情退去後如潮湧來的悲傷,這種存在,也應該被叫做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作者:泰米甜(未經允許,禁止使用文章)歡迎加入話劇群,一起探討。

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如何評價孟京輝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