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月湧心流2019-08-10 14:02:02

不是爛尾,是圓不回來了。

問題全出在聞染身上。

在劇一開始的時候我就說,你把聞染搞成恐怖分子,最後只有一死以謝天下,果然死了。

聞染在書裡固然人物不豐滿,但好也就好在她不豐滿,她不需要豐滿,她就是一個圖騰。聞染在,信仰就在。張小敬做所有事情都有理由。現在倒好,網上一堆人罵張小敬人設崩塌,沒錯啊,你都沒東西守了,你還在守,守得是什麼玩意兒呢?到最後觀眾只會覺得:哦,這大概是個二楞子。

書裡一開始張小敬就讓聞染出城,這是他唯一的軟肋,不得好好護著,這就非常符合一個不良帥的設定,他知道如果有敵人,最後一定會搞他軟肋。劇裡呢,口口聲聲要護聞染,做了什麼呢?啥也沒有,除了騙靖安司去救假王韞秀,這也是書裡情節,但你一開始不應該有所準備嗎?這個改編讓張小敬顯得非常naive。

聞染一死,麻煩大了。本來張小敬只要護著聞染,人設就非常圓滿:我在乎百姓,在乎身邊人。聞染就是百姓,百姓就是千千萬萬個聞染。現在編劇必須給他一個立得住的信念,他的行為才說得通。目前為止,說不通了。編劇又想展現張小敬的忠,又想展現張小敬的義,皇帝和龍波,他表現得都想要,肉得不行,這是張小敬啊,還是蘇大強啊?

編劇為了給張小敬這個信念,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讓皇帝強行記憶大師、強行君主立憲、強行微服私訪,意思就是:

看吧,皇上本質還不錯,就是被矇蔽了,讓他做個人,再幹一屆,這長安還值得救。

這。。。這個結局讓我想到了今年早些時候的劇《小女花不棄》,有原著的部分很好,沒了原著的結尾,原來是狗的皇帝和原來是蛇的女反派,最後搖身變成男主女主過上了幸福生活,正方除原男女主全部死光光,為虐而虐,把人噁心得想跳樓。現在都流行這麼改嗎?是廣電要求的嗎?

誠然原著也爛尾,但爛在劇情邏輯,並沒有傷害讀者感情。但現在改得,明顯觀眾感情被傷害到了,我們根本不關心什麼太子和右相,只關心好人有沒有好報,最後幾集又開始為虐而虐了,好人一個個不得好死。這還沒到元載收割戰果的名場面呢,真到那一步觀眾不得氣死。怎麼,評分想跨界去幹上海堡壘?

最怕的結局就是張小敬和檀琪最後雙宿雙飛了,那樣真是一個噩夢般的結局。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atom2019-08-12 13:18:24

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便即梟首,屠割其屍。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紋結大酥2019-08-12 13:45:51

第一次這麼多贊(/≧▽≦/)

有說好有說不好

難得出來的好看電視劇,我也沒太在乎其他的

當然有些朋友說人物邏輯很牽強,這點毫無疑問確實是

但不影響對它的好評

—————————————————分割線

今天中午結局

我看了

引用自己在別處的話題回答

能吏都拜入將相之下,替人籌謀劃策,一身才幹被人剝削。

心懷天下者劫難後看破朝堂,遠奔遠走他方。

老臣暮年,無力迴天,返鄉留詩,魂守故里。

太子看明毫無志氣、切用奸佞的老皇帝心灰意冷後繼無望,新政夭折。

但投機者還在朝堂等待一夜權傾朝野。

權臣依舊爭權不務事實。

百姓還在受苦

邊塞計程車軍還在打仗

這結局真爛,真差!

但這歷史就是這樣演變

長安十二時它是架空歷史,但卻實實在在告訴我們歷史

老皇帝無心問政,說天下都要靠大臣治理,將天下交給他們自己錯了嗎?

錯了,真的錯了,天下的大臣不單隻有那一波,還有另一批實幹的大臣被淹沒,說到底皇帝年老昏庸。

它當然沒有給一個好結局,因為這不是爽劇

這很有深意的歷史架構局

結局慘淡

但歷史更殘酷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莊子莊2019-08-14 21:49:37

如果這劇最後是“皇帝幡然醒悟,然後好人有好報,奸臣被嚴懲”。

那它就是真的爛尾了。

幸好,《長安》沒有。

看到很多答案都在討論幕後黑手是誰

幕後最終黑手到底是不是徐賓或是其他人對於《長安十二時辰》而言很重要嗎?

其實是誰在實施這樣的陰謀不重要

重要的是 為什麼這樣的陰謀可以被實施?

因為這部戲不僅僅是講述關乎信仰和現實的悲劇。

它還講述的是這樣的悲劇,古往今來皆如此。

《長安》講述的主角,從來就不單單是張小敬,也不是林九郎,徐賓,李必,太子,皇帝。

他的主角,是人心浮動下的大唐階層百態。

《長安》狠狠的在上面切了一刀,把這個外表光鮮,實際已經開始腐朽的社會體系血淋淋的剖開在你眼前。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這個體系內,當上層已經容不下更多的新鮮血液時,等待它的便只有倒塌一途。畢竟社會總資源,是有限的。

當合法地上升通道被堵死時,剩下的便只有邪門歪道了。

而且這種堵死是全方位的,從能力到出身到運氣。

第八團為什麼無人肯救援?因為他們的領導蓋嘉運知道第八團有信仰,會為了心中的大唐死戰不退,所以他可以用炮灰換到更多的“軍功”,才能證明他的能力有希望繼續升官。

徐賓為什麼要設局?其實徐賓是有理想的,他認為大唐應該更好可以更好,不應該是現在這樣。所以他挑撥何孚,龍波去殺林九郎,所以他救張小敬去保長安,所以他研發竹紙來提升國力,可是上位者已經“聽不見他說話”了,空有才華抱負能力卻無處施展,他最後只能用這種邪門歪道的方法來讓聖人慧眼識英雄,卻沒想到被聖人一句“八品小吏”澆滅了所有希望。既然 理想照不進現實,唯有以死明志。

即便是這樣,徐賓臨死前仍然被姚汝能指罵他無資格說姚崇的“十說”,

因為徐賓終其一生,仍不過八品小吏而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而姚汝能出身是賢相世家,雖然他不過是個愛寫小說,有點熱血,以重振家門為理想的滑頭青年。可他憑藉出身,便可成為太子東宮衛率,四品官職。可即便如此,重振宰相家門的理想任然無法實現,還是得去替林九郎當棋子。

更不要說李必,這個名門世家之後,出入皆權貴,7歲就可以和皇帝老兒聊天打屁。年紀輕輕便是六品以上,為太子心腹,執掌靖安司。而其實際能力,不過是太子黨下一眼高手低者,政場雛兒而已。雖有心懷天下的理想,其實仍敵不過屁股下“太子黨羽”的那張椅子。此人有天賦,有運氣,有出身,有人脈。但這場風波之後,仍不得不歸隱山林。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崔器說他是兵,守長安的兵。窮人出身的僱傭兵,想想他要出生入死多少次,才能攢下賊頭八十四顆換來長安旅賁軍一職。他總以為實心辦事就可以升官,其實不過上層手中一顆棋子。手中職權李必一句話就能調撥給張小敬指揮,自己的兄長死了也就僅僅是死了。不然他為何動了心思想投靠右相一派?還不是看出來待著升遷無望。只不過到了右相那發現連做顆棋子的資格都沒有。無路可退,留給他的,只有絕望地以死戰換功。

所以他就死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皇帝老兒說:他想做大唐的神,做一面不能倒的精神旗幟。

所以他可以不顧性命,也要體現愛民如子。

皇帝老兒還說:他要無功無過,方可成就神格。

所以他要群臣把“江山”的責任抗起來。

可當跟隨他40年的大將陳玄禮請賜兵符來調兵護駕時,

皇帝老兒卻說:“誰讓你站起來的!

跪下!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作為大唐最高的權利者,唐玄宗想重塑信仰引領大唐萬年興盛的理想是真的,

可把握權利中心,讓群臣相互制約,自己居中平衡的現實更是真的。

所以當現實和理想有衝突的時候,

即便是皇帝也只能讓理想跪下。

蕭規說:我是旗手,我可以倒,旗不可以倒。他信仰軍人的職責,軍人的榮譽。可他發現自己在乎的東西根本就不被上位者放在眼裡,他已經沒有正常的渠道去申訴了,所以他來到長安找聖人,想問問聖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當他發現這是連聖人都解決不了問題了時,他只好堅持自己的信仰去死。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

長安十二時辰,就這麼冷酷無情的告訴你,歷史就是這樣,現實就是這樣。

那些曾經堅持心中認為正確信念的人,如崔器,丁三,蕭規,魚腸,聞無忌,徐賓,祝茲等都死了,如程參,張小敬,李必都走了。。。

活下來的,是牆頭草元載,是兩面暗樁的姚汝能,是隻想陪娘子不想工作的趙參軍,是待在家裡的蓋嘉運,是口蜜腹劍的李林莆。。。

還有更多不知姓名的百姓平民,比如地下城裡的病婦,比如季姜,比如影女,比如新鄉村民,比如那些大唐盛世之下的那些丁三們,恐怕連看完這部劇的觀眾都不會關心想起。等待他們的是10年後的血洗長安。

48集,階層百態的命運歸宿已經展現完畢。後面有沒有黑手其實不重要了,朝堂爭鬥還 會如何繼續也不重要了,因為大唐由盛轉衰的宿命已然展現,那麼長安十二時辰的任務也就已然完結。

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哪個人,哪個黑手。

而是持有權利者被異化的人心。

人性使然。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張方2020-02-24 11:57:17

《長安十二時辰》不是歷史劇,是懸疑劇。分明劇情都是架空,但為什麼還有人說它符合歷史呢?因為他符合歷史氣質,符合了歷史精神,更讓觀眾在這份氣質與精神當中,產生了歷史的思考。

對於歷史劇來說,還原歷史事實,真的不那麼重要。就像劇中至高無上的聖人一樣,也不那麼重要。

都說《長安十二時辰》爛尾,從劇作法來說,的確算是個爛尾。因故事前半部分是懸疑型別片,多線並行,高潮迭起。後半部分偏魔幻現實主義的黑色幽默,為了立意,強行解構,忽略了敘事邏輯。因為前後風格不搭,導致觀賞感覺脫節。但如果從故事立意來說,我覺得結尾部分才是精華。因為他很完美的展現了四個字:

權力解構。

幽默本身就是解構權力的一種方式,權力只有在魔幻現實主義中才能解構的淋漓盡致。

劇中層層鋪墊,在群臣和百姓的口中,極力營造聖人的神秘氣氛。越是神秘越是害怕,越是害怕越是服從。一個人一旦接受了服從,就不會再懷疑什麼了。所以那個至高無上的聖人,就成了不能夠質疑的最高權力。

當到了結尾處時,聖人被反賊挾持,與現實當面對峙。神秘被一層一層解開,權力也就被一層一層解構了。我們會發現,這個最高權力者,連個屁都不是。百姓和群臣,只是崇拜權力,並不是聖人,聖人也只是權力的一個代名詞。

當聖人失去神秘的包裝時,他一人流落大街上,被百姓當做偷豬的,被一個小小的六品官當做瘋子欺負。這個六品官得知聖人真實身份後,怕被秋後算賬,沒有想去救他,反而是要殺他。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聖人只是個載體。是載體就註定會被其他載體替換。

那一晚長安上元夜,誰是聖人真的不重要,因為大家從來都不認識聖人,只認識權力。

更嘲諷的是,當聖人被劫持時,他的兒子,他的近臣,他的將軍,他的愛妃,沒有一個人是出於聖人的安危去營救他!而是根據派系鬥爭,自身利益,選擇救不救聖人,何時救聖人,怎麼救聖人,甚至殺不殺聖人。

古時皇帝多稱孤家寡人,這一刻的皇帝,確實是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了。在兒子眼中,他不是父親。在群臣眼中,他不是君王。在愛妃眼中,他不是丈夫。在大家眼中,他只是權力的載體。所有人都思考著,自己在這個權力的庇護下,能夠得到什麼。

當一個人成了權力的代名詞時,他也就成為了權力的囚徒。這一點深得《大明王朝1566》三昧。

全劇中把皇帝當做人看,單純的關心聖人安危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張小敬。因為聖人的安危關係著整個大唐千萬人的安危。這是張小敬的人性之光,雖然很聖母,很理想化,但這種人設適合做主角。

即便是自帶頂級流量的李必,他也是出於太子派系的安危,來選擇自己的所作所以。在危難時刻,他選擇了放棄了聖人與百姓,只為保全太子。

劇中人稱呼李必為“小李必”。此時他的確是個小李必,距離成為那個神仙宰相“李鄴侯”,他還需磨鍊。

張小敬是長安的守護者,但李必仍舊是權力的崇拜者。雖然他崇拜的是太子,不是聖人,但這個其實沒啥區別,因為之前我們說過,聖人只是權力的載體,誰是聖人,真的不那麼重要。

張小敬眼中的聖人不是權力,而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聖人應該感謝這位長安死囚,是張小敬給了聖人一次做人的價值。聖人是個生命,和這座城市當中的所有生命一樣,他們享受歡樂,他們喜歡呼吸。

“願為長安輕薄兒, 生於開元天寶時。鬥雞走馬過一世,天地興亡兩不知。”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算不算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