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啊,有些人會告訴你,「我有一個師兄」,專科出身,專插本讀個小城市高校,考研怒上華南理工,現在都讀到博士了。「我有一個師姐」,從聽都沒聽過的小學校考華南理工,總分和兩門專業課都是第一,總分把本校出身的第二名直接甩出30分去。

有些人又會告訴你,你這個專業,報錄比擺在那裡,每年都是十幾比一,二本勝算擺在那裡,每年就屈指可數的人,三本勝算擺在那裡,有史以來就一個人,跨專業的勝算擺在那裡,有史以來就沒人過初試。而且「我有一個師姐」,初試過線都二十幾分了,還是面試被淘汰了。

兩邊其實都是真的。因為這些人我都認識。

但你面對這兩邊的看起來如此矛盾的真實資訊,怎麼理解好呢。

你要知道,中國太大了。小機率害怕大基數,就算你是萬中無一的精英,那在全中國也有十來萬人。能拿來讓人產生幻覺的雞血案例,永遠都不缺的。這使得「我有一個朋友」成為了知乎上最無用的句式。

你也要知道,既然所謂成功指的是在激烈的競爭裡淘汰多數人,那就意味著希望渺茫天生就是成功的定義的一部分,失敗才是常態。成功的例子如果不缺,失敗的例子當然是更不缺了。倖存者偏差主要負責把成功案例推送到你面前,然而你要是去問自己學校的老師「我們往年那些考研的師兄師姐勝算如何呀」,那必然是個讓人絕望的賬面。

你當然要去了解這些情報。但就看你怎麼處理它了。

我最近很欣賞一個答案,它說,我們賺的錢少,老闆賺的錢多,是因為老闆承擔了事業失敗家破人亡的風險,我們則會在企業倒閉時拿賠償跳槽。你承擔失敗的風險,是你獲得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你賺不到那麼多錢,正是因為你把風險讓渡給了老闆。

考研也一樣,你要考一個很好的學校,能構成改變命運的機遇的那種,那它就很難考;你要考一個唾手可得的學校,那它的檔次你就要將就些。要不然是如何呢?

我畢竟是工科出身的,我更希望做出的貢獻也是用實打實的幫助提高別人的考研競爭力,而不是灌雞湯、打雞血,即使你們有時要這麼說我。我是做考研培訓的,所以我當然不會阻止你們考研,不然我就真的沒有生意做了:這是我必須提醒你們的,你們不要問我「我這個情況有沒有希望」,因為我的利益相關使得我不能宣稱自己的意見是中立的;但我也絕不會煽動你們說「你們跟著我一定會成功的」,來引誘你們報培訓班,畢竟報錄比就那麼面無表情地擺在那裡,而且別說錄取人數了,單是自命題單科及格名額就比我每年的學生人數都要少了,誰信這種雞血呢。

我希望你們能成為一個這樣的人:你們不因為先例很少而退縮,也不無憑無據地認為自己能複製或成為先例。你們能心平氣和地認識自己的現狀並透過持續耕耘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讓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讓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不斷在積累著實打實的可以賴於制勝的憑依。

這樣,當有人問你們「你覺得你憑什麼能成功」時,你們有東西可以展示,而不是說「因為我有一個學姐」,也不是說「因為我覺得成功特別好啊」;當你真的成功的時候,你覺得你實至名歸了,你是當之無愧的,而不是因為僥倖;而當你沒有成功,你依然欣喜於你在這個過程裡的進步,你知道努力過後的你起碼比沒努力過的話要強,你不覺得付出是無謂的,也不憎恨那個沒有接納你的高校,而是覺得,它正是因為這麼需要追趕,才配得上成為你那段歲月裡的夢想吧。

你想知道你能不能成功,終究還是要審視自己是什麼人,持有什麼,加以努力後可能去持有什麼。畢竟,客觀的過往資料只能用以討論整個人群的成功率,你不能單憑與「你」無關的東西來討論「你」的勝算。畢竟,凡事落到具體的人身上時,只要不是絕無可能,那就無非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