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故人

》是中國五四時期第一代女作家

廬隱

、以女性特有的情懷和視角去反思五四思想啟蒙的一篇小說。

它細膩地描寫了那些較早進入高等學府的青年女性的思想感情,展示了她們在反封建鬥爭中的覺醒,勇於追求美好的未來與愛情,以及在黑暗現實面前彷徨的心路歷程。

故事從暑期的海濱度假開始。她們在海邊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假期結束後,她們先後步入煩惱的世界。

露莎

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被奶媽養大,養成了孤僻倔強的性格,但又十分感性。她經常思考“人生到底作什麼”,這正是當時處於五四時青年一代努力尋求人生出路的彷徨、苦悶。露莎與有婦之夫梓青之間是一種精神戀愛,在當時精神上的結合,不會為世俗所接受。

雲青

是個現代的“薛寶釵chai”,自幼受到封建思想的灌輸,

封建禮教

的束縛使她無法為自己做主。面對青年蔚然的追求和家庭之間的矛盾,她選擇服從禮教,隨父母隱居家鄉,研讀佛經。

宗瑩

是新時期追求自我解放的代表,敢於拒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可是在她結婚的時候,書中是這樣描寫的:像籠裡的鸚鵡,毫無生氣,闆闆地坐在那裡,任人凝視,任人取笑,她只低眉默默,陪著那些釵chai光鬢影的女客們吃完飯,沒有了從前的活潑清爽。

玲玉

從事業上尋求安慰、蓮裳shang彷彿是勝利者的所有物,她們也經歷了愛情和婚姻的痛苦。

小說的最後,玲玉和雲青來到從前舊遊的海濱,看見一所很精緻的房子,門上寫著“海濱故人”四個字。

引申海濱還在這裡,只是故人不知在何方。

五個女孩曾經天真爛漫,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然而到最後,她們或歸隱、或嫁人、或沉溺於愛情、或在精神戀愛中尋求安慰,當初的志向都已拋之腦後了。

從當時的社會現實來看,“五四”運動的吶喊,確實破除舊的思想,但是社會的變革並不徹底,作為“五四”運動一部分的

婦女解放運動

也是如此,它還只是停留在文化運動的層面上,婦女得到的自由僅僅是能走出家庭,進學堂讀書,然而她們終究是不自由的,她們還得依附於傳統家庭,封建禮教的束縛仍在,比如“

露沙

們取得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一旦她們的追求與家庭傳統的利益不符,便會受到阻撓,比如雲青與蔚然的愛情,還有露沙愛上有婦之夫,由於“外再的環境”影響,她們只能以海濱作為愛情的紀念,以精神戀愛為安慰。

可見在當時大時代下,女性解放的浪潮並沒有使整個社會的女性觀得到改變,女性的地位沒有實質提升,作為解放主體的女性還沒有能力承擔解放自我的重擔,進一步體現女性

解放運動

的侷限性。

另一方面作者透過描寫女性悲劇命運來揭示“唯有反抗,才能得到幸福”的主題,最典型的莫過於《海濱故人》中雲青的形象了,雲青本來“想作一個完美的教育家”,她愛上了

趙蔚然

,但是父親並不喜歡這種儒弱的書生,更青睞於有政治手腕的、相貌魁梧的青年人,而云青並沒有反抗,默默接受者父母安排的人生,“她寧願眼淚向裡流,也絕不肯和父母說一句硬話”,到後來蔚然接受父母介紹的相親物件並且結婚,雲青已經心如死灰,回家教書,在此期間寫了一篇小說叫《消沉的夜》,裡面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已往的事,悲傷無益,但是你要知道許多青年男女的幸福,都被這戴紫金冠的惡魔奪取了!你看那不是他又來了,她忙忙向那白衣女郎手指看去,果見一個青面獠牙的惡魔,戴著金碧輝煌的紫金冠,那金冠上有四個大字是‘禮教勝利’。”雲青的悲劇反映出的是女性屈從於封建禮教,不能自己主宰命運,致她人生的悲劇。廬隱寫這個,恰恰是呼籲女性去反抗,去鬥爭,為了自己的幸福與自由同的封建禮教作搏鬥。同時以露莎與梓青的感情,雖然有各種社會輿論和封建傳統思想的壓迫,但是露莎對於梓青的愛並沒有任何改變,努力呵護著兩個人的愛情。呼籲女性大膽追求戀愛和婚姻自由,反抗著

封建禮制

的重重藩籬,不做封建禮教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