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蛋撻和點點2019-09-12 12:55:36

因為覺得她不配啊,令妃溫柔賢淑,也非常有才華(令妃的祖父魏九齡曾擔任總管內務府大臣,生父魏清泰官居內管領,她的祖母和母親更是皇宮裡冊封后妃時宣讀冊寶的女官,精通滿漢兩種文字,所以推測令妃也精通滿漢雙語,畢竟家裡算是書香門第,她也不是不學無術之人),皇帝喜歡跟她生娃,但是喜愛程度實在是一般。

看看乾隆的前兩位皇后是啥出身,再看看令妃,出身明顯低一等。

我覺得還珠格格里比較符合令妃的原型,溫柔賢淑,還有心計,會討好皇上,皇上沒事的時候,被別人懟了的時候,就願意去令妃那刷存在感,有了新歡,誰還認識你是誰啊,哪怕你懷孕呢。

按照乾隆對待后妃的各種規格,令妃實在是沒有一點越制的地方,只有不足的,她生的也娃各種不受優待,禮制上都被剋扣。

她這一生,用如懿傳舒妃的一句話就是“妾室就是正室的奴婢,妾室的孩子也都是正室孩子的奴婢”,畢竟她葬在地宮乾隆說她以前伺候富察氏伺候的好,以後接著伺候,嘉慶繼位後給富察氏的端慧皇太子行跪拜禮(誰家皇帝跪前太子哥哥啊),乾隆把奴婢破格提升為正室,也是強行滿足了乾隆嫡子的願望而已,乾隆心裡,她還是不配的。

不槓,我看的是清十二帝疑案的講解,跟電視劇沒關係,令妃爺爺當過正二品內務府總理大臣,她自己也是從小好教養,懂滿漢雙語,差不多紅樓夢裡,如果寶釵進宮後被敕封就是令妃的一生。

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匿名使用者2019-09-26 00:21:11

主要是看某些人說話太難聽!才忍不住來答一波。說什麼配不配,寵不寵,玩物不玩物,我也是醉了,這些詞也忒難聽、忒惡心了:)看得我好不舒服。怕不是像評論區說的電視劇看多了!

什麼寵不寵配不配的,令妃沒能活著封后最主要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她的出身嗎?扯這麼多噁心人的詞幹嘛!

關於令妃是漢人還是滿人這個問題……《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裡說:後家魏佳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再據史料總結,孝儀皇后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明末的綬恩(漢名魏國賢),正黃旗漢軍,因三藩入包衣,被編入了內務府正黃旗。這個漢軍我不知道是算漢人還是漢姓滿人……但她出身包衣有漢人血統就是了。

令妃是漢姓包衣出身,包衣就是皇家的家奴。在滿清,漢人地位有多低就不用說了吧,就算令妃不是漢人,但也是個漢姓。滿人更認他們的“老姓”,也就是什麼葉赫那拉、鈕祜祿之類的。所以在出身這一項她就過不了當時出自“高貴”的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的太后這一關。(清朝冊封嬪妃,只要太后、太皇太后還活著,冊文都有一句“仰奉皇太后懿旨”類似的話,所以太后的意見依然很重要!像順治董鄂妃那種,追封她為皇后的聖旨中沒有這麼句話,對後來她沒能祔上帝諡升祔太廟,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后受後世祭奠還是有一定影響。)然後就是朝中大臣,一幫自詡高貴的滿人怎麼會允許一個所謂的“包衣奴才”,還是個有漢人血統的包衣成為一國之母,他們的皇后呢。

回答完畢。

——————假裝有分割線——————

回答完問題了!然後我就要來說說“配不配、寵不寵”這個問題了!畢竟有些人說話忒難聽了!(居然有這麼多陰陽怪氣diss令妃的,你也沒真實參與這段歷史,你怎麼知道乾隆心裡的真實想法(當然,參與了也不一定知道…你又不是乾隆。)大家都是主觀猜測臆斷,就看誰分析得更真實咯。我還就非要來誇誇她!!!)

反正好多回答都是各種主觀臆斷,那我就猜測分析乾隆就是寵她怎麼著吧!

下面請看我的分析判斷~

令妃,是魏佳氏最出名的一個封號。她原姓魏氏,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五日,乾隆帝把她的孃家由正黃旗包衣佐領抬入鑲黃旗滿洲,並編為世管佐領,魏氏就變成了魏佳氏。乾隆六十年追封孝儀皇后,乾隆駕崩後祔帝諡,為孝儀純皇后。

判斷:乾隆就是很寵愛魏佳氏:)

首先,在乾隆之前,皇后全部都出自滿蒙。甚至在康熙一朝,根本沒有漢人或是漢姓的高位嬪妃(貴妃、皇貴妃),生了兒子的漢女封妃就到頂了。(而且在康熙活著封妃的漢女只有良妃衛氏一個,且她是清朝首個出身內管領而得封妃位的后妃。)剩下的兩個被封妃的漢女都是雍正封的。

再看雍正朝,雍正沒有貴妃,有兩個皇貴妃,一個敦肅皇貴妃年氏,一個純懿皇貴妃耿氏。敦肅皇貴妃,雍正元年封貴妃,死後追封皇貴妃。純懿皇貴妃耿氏,在雍正一朝做到的最高位分是裕妃,是被乾隆加封的皇貴妃。剩下的最高位分嬪妃就是妃位了,就不說了。這樣看來,嚴格來說雍正活著的時候高位漢女也只有年貴妃一個,而且年氏的父親是湖廣巡撫,哥哥年羹堯在康熙六十年就已是川陝總督、朝中重臣。所以是因為有這樣的出身,年氏雖是漢女,但還是能坐上貴妃的位置。

然後我們再來看魏佳氏,她爹魏清泰只是內管領,她隸屬內務府,還是漢軍女出身,在當時屬於出身低下那一掛。但最後她一路從貴人當上皇貴妃,(而且她封令妃的時候是無子而封妃)後來甚至追封皇后。(而另外兩個漢女皇貴妃都是乾隆還是親王的時候就入府的,資歷老啊,而且這倆皇貴妃都是快死的時候,為了沖喜晉封的皇貴妃,封了沒幾天就死了。)對比康熙朝漢女最多封妃,雍正朝出身貴重得以封貴妃的年氏,難道還不夠寵愛嗎?

第二,封號——“令”和“孝儀純”

令這個字可以說是很獨特了,中國數千年王朝歷史中,少有妃嬪用這個字做封號,一般都是什麼淑、賢、德、惠之類的字做封號。乾隆的另外幾個貴妃,封號“純”、“嘉”、“愉”、“婉”、“慶”等都沒有這個“令”字獨特。

再說出處,“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字面上有美好之意。但是!“如圭如璋,令聞令望”——還有一個“圭璋特”的典故。

《禮記·禮器》中有云:“‘圭璋特’,‘圭璋’,玉中之貴也;‘特’謂不用他物媲之也。諸侯朝王以圭,朝後執璋,表德特達不加物也。”所以這個“令”字有鍾愛之意。

再有!!諸侯朝見天子,執圭;朝見天子中宮則是執璋……而‘令’如圭璋之特!“令”字可以猜測為隱含以她為妻的意思。

而且!“如圭如璋,令聞令望”的原句是“顒顒昂昂,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在清朝,儲君定明身份,宗親和天下人等都需避名諱。(比如雍正是胤禛,其餘兄弟一律改成“允”字。)而令妃的兒子後來的嘉慶,乾隆將他的名字從“永琰”改成“顒琰”,和他母親的封號出自一處!

他將江山給了他們的兒子,讓兒子那天下獨一無二的名字裡,也全都印著她……(突然瑪麗蘇)

再說魏佳氏追封皇后的諡號:孝儀純皇后。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太子,同時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后,乾隆帝親自為其擬定諡號為“孝儀皇后”

“孝”是清朝皇后都有的,“純”是乾隆的帝諡,清朝的皇后要被承認都要祔上帝諡。(像順治鍾愛的董鄂妃,雖然被順治追封孝獻皇后,但是順治死後,孝莊文不承認她,不讓她祔廟,她就沒能祔上帝諡,不算名正言順的皇后,以至後世甚至以皇貴妃之儀祭拜她。)

來說說這個“儀”字。

《易經》中說:“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為陰陽。”這“兩儀”之義,可以說為八種含義:一說為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一說為不變與變……統而概之,就是陰陽乾坤之始。

這便正與帝后二人,為天下父母之意完美契合。

況且,弘曆年號“乾隆”——乾為陽,為天;儀為陰,為地。兩兩相對啊!

在家中,“兩儀”更是指父母雙親。所以這個“儀”字,在國為中宮、為母后;在家,為母親。

就算不提《易經》,“儀”字也好理解——“母儀天下”的儀!

乾隆親自擬定的封號“儀”,說魏佳氏“母儀天下”,且與乾隆的“乾”相對,還有人說她不配?!

第三,來說說冊贈禮的問題。

史載,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宣佈十五阿哥永琰為皇太子,同時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月,冊贈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舉行禪位大典,顒琰即帝位。

看這兩件事之間的時間,只有兩個月。我臆測一下,冊贈禮被簡化說不定是因為冊贈禮的時間離傳位大典時間太近,只有兩個月時間。而清朝十二月有還有個重大的冬至祭天大典,在這樣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要連續準備幾個頂級的儀禮,可能忙不過來(?)皇后冊贈禮怎麼也是比不過皇帝的登基大典的。

再來說詳細的。

冊封皇太子的生母為皇后,這在當時的清朝還是第一回,就連清朝往後的歷史上也再沒有過了,所以一切的典禮都沒有現成的舊例可循,只能按照原有的冊立皇后或是嗣皇帝追封母后的舊例來參照。

清朝冊立皇后,應該告祭天地太廟後殿——但這都是針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而言;又或者是嗣皇帝為了將自己母后神牌升祔太廟,與死去的父皇的神位放在一起來說的。但魏佳氏既不是皇帝大婚冊立的皇后,而且當時乾隆還沒駕崩呢,我臆測大概都不怎麼合適,所以就減免了。

但是,就算暫時簡化了祭告天地的儀式,給魏佳氏追封、升祔禮告祭天地的祭文也是寫好的。 這份翰林院的告天地祭文被乾隆默許保留在了檔案裡,流傳後世。也因如此,清朝後世重新檢視《會典》之時,也無人敢將這份並未真實行禮的告祭天地的祭文給撤出來。

然後!來說說冊贈魏佳氏為孝儀皇后的冊文。

以冊贈孝儀皇后。前期命睿親王淳頴為正使。鄭親王烏爾恭阿為副使。是日、恭齎冊寶。冊文曰:“……今懋建夫元良。紀行周甲。昭茲來許。萬年之歲月方長。佑我後人。廿載之音容如昨。……茲冊贈為孝儀皇后。……欽哉。”

冊文多出於翰林之手,最後由皇帝自己親筆潤色。辭藻之華麗不必多說,但是一句“廿載之音容如昨”,情之所動如此,絕對不是翰林們敢寫的,應該就是乾隆自己潤色的時候親筆添上去的。去世二十年後,在乾隆心中,她還是如此有影響力!

再說冊諡禮!是超乎規格的“雙親王冊封使”——“命睿親王淳頴為正使。鄭親王烏爾恭阿為副使”。待遇之高,就是元妻嫡後孝賢皇后都比不上的。孝賢皇后當年的冊諡禮,正使是莊親王允祿、副使只是平郡王福彭。是一位親王、一位郡王的配置。而魏佳氏的冊諡禮,冊封正使和副使都是親王,而且兩人全都是世襲罔替的親王,也就是號稱“八大鐵帽子王”中的兩位。孝賢皇后的冊封使——莊親王是世襲罔替,但是在八家鐵帽子王裡頭,排第六位,而平郡王,在八大鐵帽子王家,排第七位。但擔任魏佳氏冊封正使的睿親王家,八大鐵帽子王中排位第三,鄭親王排第二。這樣待遇,乾隆的後宮,空前絕後,無人可比!

而且從魏佳氏冊封令嬪開始,一直到冊諡為皇后,每一次的冊封正使,全部都是超高待遇。最後同樣是冊諡皇后,冊諡禮冊封使規格都超過元后孝賢了,還不配不寵嗎?

無論她皇后的冊諡禮為什麼被簡化,待遇如何,

她在清朝,在史書中都是名正言順的孝儀純皇后!是乾隆的妻子、繼後!她的兒子是皇帝!

這兩點是毋庸置疑的!有這兩點,其他的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第四,來說點瑣碎的。

乾隆後期,十年間,他的子女基本是魏佳氏所出,而且間隔之短,可以說是盛寵不衰。兒子裡,從皇十四子到最小的兒子皇十七子都是魏佳氏所生(十七出生那年乾隆55)。女兒裡倒數第二個公主是魏佳氏所出(那年乾隆47)。(最小的女兒十公主是他64歲得的,不知道說什麼……但這個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對於“按照乾隆對待后妃的各種規格,魏佳氏實在是沒有一點越制的”這個說法:)——“在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是乾隆帝后宮中儀仗最多的(孝賢皇后59件、慧賢皇貴妃53件);從魏佳氏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后才有資格佩戴的,在《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中也可以看到,皇貴妃魏佳氏在生前就已經佩戴了東珠朝珠。”(百度百科)

還有另外一幅畫——郎世寧的《塞宴四事圖》,畫那幅畫的時候魏佳氏還是貴妃,但是衣服的顏色是明黃色,有別於另一個貴妃,而清朝只有皇后和皇貴妃才能穿明黃,這也是超規格的待遇吧。(依稀記得還有一幅《心寫治平圖》裡面魏佳氏好像也是逾越禮制的?具體記不太清了)而且她在乾隆四十年,還是皇貴妃的時候,乾隆就把她的孃家由正黃旗抬入鑲黃旗滿洲。我記得清朝後妃只有皇后才能被抬旗抬入鑲黃旗。總之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乾隆給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

對於“她生的孩子也各種不受優待,禮制上都被剋扣的”這個說法:)我想說,魏佳氏的大女兒,出嫁的時候被冊封為固倫和靜公主。要知道按清朝法制所定: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公主才能冊封為固倫公主。除非是皇帝特別鍾愛才會給這個封號。(按清朝法制所定:“固倫公主”與“和碩公主”兩種封號,強調嫡庶之別。)而當時固倫和靜公主出嫁時是乾隆三十五年,那會兒魏佳氏還不是皇后呢。這叫不受優待?

魏佳氏在乾隆十年的正月受封為嬪,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便位列三嬪之一(另兩位為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從《清實錄》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排在了家世與資歷均比她有優勢的舒嬪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乾隆十三年封令妃(接前面所說,康熙朝漢女有子封妃就到頭了,魏佳氏卻是無子而封妃,最後甚至封后),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間,先後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且時間間隔較短,足見寵幸之隆。終乾隆一朝,魏佳氏是為乾隆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也正是這一時期,魏佳氏由妃躍居到貴妃乃至皇貴妃。

乾隆三十年封皇貴妃,乾隆四十年薨逝,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一年,令懿皇貴妃去世週年祭之時,她的祭文中有“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這樣的一句話。乾隆在她去世後也確實再未立過皇后、冊封皇貴妃甚至貴妃等高等級后妃!乾隆六十年,追封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祭文中有“廿載之音容如昨”這麼句話。魏佳氏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有漢人血統的皇后。

可以說從乾隆十年到四十年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乃至去世之後二十年,無論是在乾隆帝心中,還是在後宮中,最有影響力的女人當屬孝儀皇后魏佳氏!

———————假裝分割線———————

我覺得,其實我們在這兒爭論魏佳氏得不得寵好像沒什麼意義【捂臉】她得不得寵關我啥事呀【捂臉】寫這篇回答只是看不慣有些人說話這麼難聽,看得我心裡不舒服,實在是不吐不快。有些話說出來就完事兒了!快樂就完事兒了!並不想撕逼,謝謝~

如前文所說,我們都不是歷史的參與者(再說參與了也不一定能知道乾隆到底在想什麼啊…)根本就不知道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只能憑史料或者各種解說推測一些事(史書還有錯的呢)你說你有理,我說我也有理,都是各種猜測推測。搞得自己多了不起似的……

其實,要真這麼想知道魏佳氏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如何——乾脆自己去問他吧……本人回答才靠譜嘛~

就寫這麼多吧,以後再有想到的再說吧~

over!

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知乎使用者2019-09-28 10:40:46

沒必要啊

第一她身份不夠,滿軍旗包衣,抬成皇后還得抬旗封世管佐領之類的,手續很多

第二放當時環境來看,繼後斷髮全國上下都在議論,大家都猜是不是乾隆寵妾滅妻,這時候扶持小老婆上位會被戳脊梁骨罵,乾隆要臉

第三乾隆老了,立後與否差別不大。特別是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儲之後,不出意外的話令妃最後還是會成為皇后的,既然最後怎麼樣都有這個名分,何必大費周章生前冊封呢。

不過也必須承認的是,乾隆寵妃多了去了,令妃只是其中之一。類似於董鄂妃武惠妃溫成皇后獨孤貴妃那種就不比了,康熙的孝懿皇后,當了八年皇貴妃臨終封后;道光的孝全皇后,冊封時老頭53了,按照那個時代的觀念也不該再續娶,碰到特別喜歡的全妃,也封后了。說到底,專制皇權的年代,皇帝做什麼不做什麼,都是他們自己的意思。

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鹽選科普2020-10-12 17:05:17

儘管令妃魏佳氏生前沒有成為皇后,但她的一生已經很圓滿了,她是後宮遊戲中笑到最後的高手,也是憑一手爛牌卻能打到最後的人生贏家。

令妃,原本姓魏,生於雍正五年,小乾隆十六歲。魏氏家族世代為正黃旗漢軍包衣,屬於奴才這一等級,而且還是當時被視為低旗人一等的漢人血統。

她的父親只是內務府的管領,一個不太起眼的小官員。出身如此卑微,所以當年令妃是不可能透過正常的選秀進入宮裡的,畢竟當時的選秀,選的都是上三旗的名門閨秀,憑令妃當時的家世,是不夠選秀資格的。

令妃當初入宮時,是在乾隆四年,年僅 12 歲的她是以內務府選送宮女的身份入宮的。在重視出身和血統的後宮裡,這位出身包衣的少女就好比一上手便抓了一副爛牌,贏的可能性極小,輸的可能性很大。

但好在她進宮伊始,就直接被分配給了富察皇后調教。

這一點對她未來的後宮生涯非常關鍵。

清朝的慣例是,凡是選送入宮的宮女,都要先分配在後妃宮裡學規矩,然後再進行冊封。這裡面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對於皇帝看上眼的宮女,就會分配給皇后,將來學成、到了被冊封的年齡時,會直接被冊封為貴人;而分配給嬪妃的,將來都肯定是要從位分很低的「常在」開始。

從令妃當年曾經在富察皇后身邊被調教學規矩這一特殊經歷來看,她這個透過選宮女入宮、出身卑微的女孩子,其自身條件還是很出色的,她卑微的出身反倒賦予了她善解人意、知足常樂的性格,而沒有名門大小姐的那種慾望和任性。性格即命運,所以她才被乾隆皇帝看重,直接分配給了富察皇后調教。

我們都知道,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一生的最愛,她溫柔賢惠、嫻於禮法,當年的令妃能夠直接分配在富察皇后宮裡學規矩,可以說是很幸運的,儘管她出身低微,但後宮生涯的起點還是蠻高的。俗話說:近朱者赤,天生麗質的她,加上後天遇見貴人調教,就有望將原有的一手爛牌,打出不一樣的成色來。

果不其然,乾隆十年開春,年僅十八歲的她就被封為貴人,此時距她入宮也就不過六年的時間,而且到了這年冬天,她又被封為令嬪。一年之內兩次提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尤其是乾隆皇帝封她為「令嬪」,表明乾隆皇帝對她很是喜愛。「令」字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的意思,她本人容貌秀美、心地善良,屬於人美心善的那種女人,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她才會得到這個封號。

從此之後,她不僅有了屬於自己的名號「令」這個字,而且還成為了宮裡的一宮之主。

三年後,也就是乾隆十三年,暮春之時,富察皇后病逝,一代賢后如花一般凋零了;而就在這年初夏,令嬪再度被晉封為令妃。當年的她,一沒有家世、二沒有子嗣,前後僅三年時間,她就從令嬪做到了令妃的位置,而其他嬪妃的升遷速度大多是六七年,甚至還有八年之久的。

而她能以最淺的資歷、在最短的時間內躋身妃位,這裡是有富察皇后臨終前對乾隆皇帝的託付,後來,乾隆自己也道出了這個秘密。不過在當時,繼皇后烏喇那拉氏正上位得寵,所以乾隆也就是僅僅將她晉封了個妃子而已,並無額外的寵幸。

直到又過了七八年,從乾隆二十年開始,已經 45 歲的乾隆,開始厭煩了那個已是徐娘半老而又自大話多的那拉皇后,並由此慢慢地冷落了那拉皇后,也就在這個時候,他這才開始注意到富察皇后生前託付給自己的、那個小自己 16 歲的令妃。

而令妃自從 18 歲進入後宮起,整整十年都沒有生過孩子,直到 29 歲這一年,她才與乾隆生下第一個孩子。雖然是個公主,但從那時候起,卻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使用 App 檢視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援在 App 中檢視

App 內檢視

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閻魔愛的稻草人2021-10-22 18:36:23

高贊回答雖然話有點難聽,但我覺得,這可能是乾隆真實想法。

我想了半天,究竟哪個人物能說明我印象中的令妃。

得出的答案:安陵容。

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

令妃其實是一個出身較好,能生兒子不害他人的安陵容。

我不是貶低她,只是一個類比,忽略上帝視角看安陵容,我們以皇帝和底下奴才的視角去看,安陵容是非常受寵的。

松陽縣丞,進宮是答應,一年後晉封圓明園常在,兩年後甄嬛流產,淳常在17歲沒,甄嬛當時20歲,陵容19歲,晉封貴人。

差不多一年還是兩年,華妃倒臺,甄嬛晉封妃,陵容晉封嬪,21歲,或者20歲。

就這個晉封速度,當時眉姐姐還是貴人,她都升了三級,皇帝是很寵她的,不是諷刺,是真的很寵她,後來甄嬛回宮,皇帝還叫她容兒,誇她心細。

她封妃的時候,也就23。4歲,內務府總管怎麼說的:這鸝妃啊,眼瞧著得寵。

後來倒臺,皇帝也說:朕寵了這麼多年的女人原來不配為人。

這說明在皇帝視角和紫禁城普通下人視角:安陵容非常得寵。

安陵容甚至能讓皇帝看在她的面子上,給父親升官。

這說皇帝不寵她誰信啊。

為什麼乾隆不在令妃生前封其為皇后?

但咱們看過甄嬛傳,都知道安陵容度日如年。日子過得實在不算好,失寵也會被人欺負。

就連皇后都說,她不配為妃,皇帝甚至連封號都懶得給她想。

但上面的那些好處,可都是實打實的。

咱們在往後想,如果安陵容生了兒子,皇帝活的長,皇后被廢,甄嬛姦情被發現,四阿哥早夭,安陵容沒有那些齷齪事,是什麼發展?

也就是令妃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