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我們會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人,會覺得他們非常聰明,非常具有洞察性,彷彿他們能看穿一切事情的本質,我們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腦海中第一個也會想起去問他,跟他聊下,就能通透很多。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人存在,不在於年齡,跟閱歷無關,閱歷不等於能力,有的人年級很大,卻不一定聰慧,我就碰見過一個很聰明的95年的公司副總裁。

跟這種人聊天,你就能摸清事情執行的規律,可以透過一些細節幫你梳理出問題的脈絡所在,讓我們更清晰的看到問題的本質。

就好像《

神探夏洛克

》中的

夏洛克

,有著洞悉世間一切案件的眼睛,在他跟前彷彿你就是一個透明的人。

我們羨慕這些人,認為他們天賦異稟,認為這是先天的,認為我們達不到這種高度。

其實不是的,這些都是透過有意識的訓練出來的。

就像我們去學騎腳踏車,剛開始也是不會的,透過自己不斷的練習,摸清腳踏車的規律,怎樣起步,怎樣把控方向盤。就是了解了腳踏車

李笑來

老師說過

辨別一個人是否聰明,就兩點。

一是有沒有足夠多清晰、準確、正確的概念;

二是概念之間有沒有清晰、準確、正確的聯絡。

怎麼理解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們中學都學過數學,數學中有很過概念和公式,每個同學都見過這些公式,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對這些公式運用準確熟練。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到了數學考試的時候,有人考了60,有人考了80,還有人考了滿分,對吧,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

數學題目是以這些概念公式擴充套件開來的,並且一道數學題,可能裡面包含各個公式概念的聯絡,如果你對這些數學概念公式不清晰不熟練,或者無法將這些公式概念進行互相的聯絡,那麼你的

數學分數

估計就很低了。

第一就是對這些數學概念的不清晰,不熟練

其次是對這些數學概念的聯絡能力太差。

我們做數學題時候,腦袋是怎麼運轉呢?

學霸是瞬間就能提取出該用的數學公式和概念,以及解題流程;

學渣是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提取那些概念和公式,只能抓瞎。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我舉個例子,

從眾效應

這個概念

從眾效應,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卻不懂的如何運用在實際。

剛好前段時間跟一個朋友聊到開奶茶店的事情

我們就談起最近很火的某

網紅奶茶

,怎麼搞出了怎麼大的聲勢。

他們有用到從眾效應這個概念

僱了一群學生來排隊買奶茶,直接從店門口排成一條長龍。

這種情況下,其他人看到排了一條長龍,本能的意識就是感覺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奶茶,那肯定也會排進來了。

這裡面就有利用到了從眾效應。

很多人知道從眾效應,卻不知道怎麼用。

想我之前底下的

烤鴨

店開業,附近就有3家烤鴨店在競爭,門可羅雀。

後來我下去買了只烤鴨,挺好吃的,老闆人也不錯,就跟老闆說,你可以叫你幾個朋友來排隊啊,搞點聲勢出來啊,顯得有人氣,顯得你這麼好吃啊。

他點點頭,恩,還是繼續等著老天給飯吃,也沒去弄,天天在那邊抱怨沒人來,後來幾個月後就換成了一家糕點店。

當然我只是舉了一個概念出來,開店是需要更多的知識的結合,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僱人排隊只是一個術。

一個概念可以是知識點或者規律,要經久不衰的,我們必須對這些概念熟記於心,並且能夠運用到實際或者從實際問題中歸納出這些概念,也就是說透過這些概念的思考,你腦海中將出現各種思維模型;

其次還要把這些各種思維模型聯絡起來形成更高層次的思維框架,以此來指導你的實際生活。

查理芒格

這樣說

如果你只記得一些孤立的事務,卻硬要把它們拼湊在一起,那麼你是無法理解任何事物的。如果這些事物不能在一個框架中互相聯絡,那麼你將無法運用它到實際。

所以聰明人是這樣的,他透過不斷學習加總結,他本身就有很多思維框架,當他看到各種概念或者其他事物時,他會去剖析,再將剖析的結果填充在自己的思維框架裡面,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等到要用的時候,可以很快提取出來。

聰明人遇到問題時,

他就會在各個思維框架中去尋找最合適的那個,他的思維框架就像一個樹狀的思維樹,這個問題是在第幾個樹枝(概念)上,然後順著這個樹幹,到這個樹枝上,然後順著樹枝找到需要解決問題的具體葉子上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如何辨別你是否聰明?

而很多人腦袋像一個漿糊,或許有知識的儲備,卻沒有進行梳理,他不懂得如何思考,沒有形成

思維繫統

,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從腦海中提取想要的知識脈絡,只能亂來一氣,這就是人不夠聰明的表現。

聰明的人吸收了知識,會在腦海中將他們分門別類,形成邏輯框架;

而不聰明的人,吸收了很多知識,只是扔在腦海裡,一片混亂,沒有自己的邏輯框架。

你看到這裡,可以分析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思維模式。

也會想那麼如何才能透過有意識的訓練,練成洞察,明悟的聰明人呢?

恩,下一篇即將告訴你

————————————————————————————————————

或許你可以關注我下

給你帶來更多的認知邊界!或者關注公眾號:

劉起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