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點贊、討論、分享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劇情梗概

本集講述的是一個女子,她患有多重人格障礙症(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在她的肉身裡駐紮了四個不同的人格,一個是知書達理的學生,一個是狂放不羈的援交少女,一個是醫生鑑定的主人格,但也被其他幾個人格折磨的精神脆弱,另有一個是強悍的

男性性格

。其中,男性這個人格在某一小旅館做生意的時候,目睹了嫌犯殺人的過程,另外三個人格都或多或少有點模糊的印象,備受折磨。本集案情並不複雜,但因為多重人格的不斷切換,導致整個案件撲所迷離。Lightman博士從頭到尾一點一點的抽絲剝繭,找到最終的真兇。

一、一眼就能看出來真假!?

在本片一開始,

Lightman博士

出面為他的新書做籤售。這個女孩子的

多重人格

之一,也就是文靜的女學生的人格(以下簡稱人格A),向Lightman博士求助,聲稱她曾經報警目睹了一起兇殺案,但卻直言沒有人相信她。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然後,她挑釁似的求助於Lightman博士,問他“我說的是真話嗎?”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Lightman看了她通篇的陳述之後,判斷她說的是真話。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較真:這就能看出是真話嗎?真能看出來?!

在整個過程當中,Lightman並沒有發任何一言來進行對話,或者交流或者引導,或者是干預,就直接給出了判斷,有這麼神!實話講,這就是微表情被妖魔化,被一些人認定為偽科學的原因。因為大多數人憑直覺也會覺得這種判斷不符合常識。

什麼常識呢?

觀眾和讀者裡,有很多聰明人,包括有閱人無數專門抓壞人的警察叔叔,也有見過大風大浪的老闆,還有心思玲瓏見慣凡人嘴臉的女神男神。他們會想到同一個問題——

有人可以演得很像,可以單向表演無破綻。

心理應激微反應的基礎研究規則之一,是“單向表達不辨真假”。

單向表達之所以不能用來分辨真假,是因為這個女人所述說的所有內容,加上她的表情和動作,都有可能是故意設計好的表演。甚至,就算她的瞳孔也能配合著語言內容而產生縮放變化(雖然劇中沒有表現得這麼細),也不能確定其表述真假。儘管諸如瞳孔這種反應不由主觀意志來決定

[1]

,但好的演員仍然可以在大腦中內建場景,自我刺激,產生相關的情緒,進而引發交感或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再引發瞳孔的相應縮放。所以,這段性格A的“報警”表述是無法判斷真偽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理論上的嚴謹。搞理論研究的人員,以及搞

實務工作

的同學們(比如警察),一定要在心裡留著這根弦,不要被人準備好的精緻表演給騙了。

但是,我們也要承認,現實當中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進行百分之百完美的表演,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必要面對著其他人實施百分之百完美的表演。因為沒有重大利益訴求,不必、也沒有動力演得如此精緻和周密。在不涉及到重大利益衝突和紛爭的前提下,日常狀態中的人們通常只能夠就

社會禮節

、接人待物等常規社交行為進行演示和控制。這樣一來,涉及到情緒部分的反應,其實大多有可能用於分析。也就是說,對抗不強的對話情境中,可以試著根據對方的表述和行為來辨析真偽,只是透過這樣的單向表達所進行的真偽判斷的結論需要小心,以防對方是用來欺騙而故意實施的精美表演。

回到劇情中,單純評價角色性格A這段向Lightman報警的表現而言,TA的全程展現出來的情緒包括焦慮、恐懼以及最後的揚眉。前兩種情緒是對的。焦慮本身屬於恐懼的一種,但更多的是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而恐懼是指向沒有辦法、束手無策、被嚇壞了。那麼,最後的這個揚眉提問“你相信我說的話嗎,我說的是真的嗎?”,動作含義是強勢表達。它通常用於表述人希望對方相信自己的表述,或通常認為對方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在本情境中重點指向的是一種期待和對自己的表述充滿信心的狀態。

不過,要小心,這種對自己表述充滿信心與所說的話是不是真話沒有必然聯絡。是真話可以充滿信心;是假話,想要騙到對方的碾壓心理也會產生強勢自信。

二、一段微表情測試的經典過程

Lightman按照之前女生性格A所描述的一些細節,找到了可能發生命案的旅館,並透過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猥瑣的loser來到了可能發生命案的202房間。房間當中充斥著大量的痕跡,包括沒有擦乾淨的血液等,第一次推進證實了女生性格A所說的目睹兇殺案有可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實。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但FBI對這些痕跡並不買賬,他們遵循的是一條很簡單的原則——“No body, no crime”。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Lightman進了酒店之後,等來了那個姑娘的另外一個性格角色,我們簡稱為性格B。無論從言語做派,還是從細微的表情放蕩不羈以及對交易業務的熟絡程度來看,都完完全全是另外一個人(此處必須給贊該女生的演技)。

Lightman邀請她進行測試,這一小段劇情張力還挺有意思的。在實驗室裡面,Lightman小組的人進一步透過兩個人的行為差異以及筆跡的比對,確定這個女生有多重人格。Foster則認為這個女生患的是另外一種精神障礙,她的其中一重人格會對另外一重人格的自己有所記憶,Foster認為這種病症更像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這種病有點像一臺電腦上安裝了多系統,有時候用windows,有時候用IOS,有時候用Linux,這幾個系統之間,平時不交流,但需要的時候,可以共享一部分檔案(記憶)。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請大家接下來注意Lightman對這個女生的人格B進行的一組測試題,我們把它按照順序描述如下:

第一題:你為什麼還要偷偷返回到酒店的房間裡去?

女生回答說“你幹嘛又要回去呢?”。

第二題:你是不是在嘗試隱瞞你的罪行?

女生直接否定,“沒有”。這個時候,雖然畫面沒有給出,但Locker用語言描述了女生的表情——“嘴唇捲曲,有力的目光接觸”。嘴唇捲曲(

lips curled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嘴角彎彎上翹的唇間線變成上揚的微笑,那麼就是我們曾經說過的嘴唇繃緊的用力,再加上目光的有力,說明女生:

1)在使著勁地答話;

2)在努力地把自己的意念傳達給對方;

3)比較自信。

這些指標只能表達出“有力的推送”這樣一個概念,不能跟實話或者假話直接建立關聯。

第三題:Lightman接著問她“你在撒謊?”

女生說“我不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

第四題:你殺人了嗎?

女生用逼視的目光+上唇上揚產生鼻唇溝的反應來回應,回答“No”。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這個表情是二合一的複合情緒,目光是強勢推送,鼻唇溝表示輕蔑。

關於這個表情,大家可以假設兩種情況:

一種是這個女生殺人了。殺人了產生推送的強勢目光,可以理解為我強烈地告訴你我沒有殺人;產生輕蔑的下半臉的表情也可以理解,但唯一的解釋是“我看你怎麼辦,哼哼”。通常來講,“看你怎麼辦”的輕蔑和強勢推送“我沒有殺人”不太能協調統一地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臉上,因為眼睛表達的是嚴肅推送而嘴卻是挑釁的輕蔑。

另外一種可能是這個女生是沒有殺人的。那麼她的眼睛強勢推送是為了力證自己的清白,而嘴唇的上揚的輕蔑表達的是“你不要瞎說,這事兒跟我沒有關係”。一種居高臨下的毫無愧疚感,解釋得比較通暢。再加上,Locker監測到的血壓和心率也都處於穩定,沒有產生異常波動,側面輔助證明這個女生在回答這個核心問題的時候沒有心理的異常波動。

三、姜老師對於催眠的“偏見”

在這之後,Foster開始催眠那個女生。這段戲就太神了,Foster一出手,幾個性格之間來回隨意切換,簡直是虛擬機器的狀態。不過,那個強悍的男性性格D始終沒有出現,卻出現在其他幾個女性性格的描述中,成為傳說。

我僅代表我個人表示抱歉,之所以要抱歉是因為我個人對催眠沒有任何的學習和了解,我不知道它是否能夠做到如傳說中以及劇中還有部分文獻中所描述的那麼神奇。我始終有一種偏見(我明確地說這是偏見),我認為催眠一定要在被催眠者自願配合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施引導,如果被催眠者主觀意識上進行抵抗的話,催眠是完全不能生效的,更不可能出現那些隨意被控制的神奇效果。

當然在劇中這段催眠生效了,而且隨後這個女生又衍生出來了新的人格C,ABC來回講述了她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讓整個劇情看起來越來越燒腦了。所以總結來看,這段催眠的戲份,除了它的“學術推廣價值”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劇中催生出來了更多的分身人格,普通觀眾看到這裡已經記不清誰是誰了,只是知道這個人身上有好幾個人的人格。

從客觀的角度講,對於像我這麼“無知”的觀眾而言,此橋段完全起到了妖魔化該劇的作用,因為我看到這段的時候,是完全不相信同一個人身上可以切換出這麼多完全獨立的人格,再加上她們之間還有相互的記憶關聯和認知評價等等。

簡單地說,我認為是瞎編亂造。當然,這小姑娘演的還是不錯的,不知道她後期有沒有在其他美劇裡扮演過其他角色。

那麼整個催眠結束之後,她的第三重人格出來了,而且她說“醫生說這個我才是我的主人格,其他三個人格毀了‘我’的人生”。

四、什麼表情可以讓你相信我?

接下來這個姑娘問Lightman說,有人幹過壞事嗎?會不會拖累我?Lightman告訴她你其中一個人格目睹了一起殺人案。這個女生流露出了驚恐的表情。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Foster問她,外面有個兇手可能知道你而且惦記著你,因為他知道你看到了兇案,所以你是很危險的,你能不能告訴我們這個案情當中最重要的受害者Gavin是誰。這個人格就出現了一個經典的悲傷加恐懼加委屈。其實,委屈也是悲傷情緒的一種,是悲傷的同時又用力自制的複合表情,所以大家能看到:眉頭蹙起+眼瞼閉合+頦肌收縮+嘴唇抿緊,前三項指標可以定悲傷,後一項指標可以定自制。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這個表情想演的話,在安靜的情況下,是可以表演得出來的。

很多朋友也質疑,LIE TO ME拍的是微表情,微表情不是沒法表演嗎?

真正的微表情是沒法表演,有了真情緒想裝作若無其事做不到,想刻意改成其他表情就更難。但是,在心裡沒有壓力的時候,複雜表情是可以按照虛構的情境模擬出來的,好演員能做到。好演員能做到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支援他表演,允許甚至鼓勵他表演,他可以很坦然鬆弛的假設情境然後催動情緒表達。但在真實的攻防過程中,環境是干擾的,對方的提問是進攻性的而非許可性的,所以即使是好演員也沒有辦法刻意掩飾或改變自己的情緒反應。相關的詳細描述請見我的書《掌控者》,不再贅述。

所以,假設如劇中所描述的那樣,一切都是真實人物的臨場反應,那麼劇中角色給出的反應顯然表達了她的心態——她對這件事情是又怕又無力,但是又努力堅強地在保證自己不吃大虧。

鑑於微表情能夠表達得如此充分、豐富和自然,Lightman相信了她,選擇把門開啟讓她走,因為這個姑娘本身的情緒表現證明她是一個受害者或者是一個無辜者的角色,而沒有存在任何欺騙。

在Lightman選擇相信她之後,把門開啟,然後又加了一句“我們相信你,你也可以相信我們”,這樣的一個

共情

交換讓女孩從剛才的恐懼加悲傷情緒中迅速回歸到了一個只有悲傷而且去掉了恐懼和堅定的對抗,而說出來了Gavin是我哥哥,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他。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五、微表情的排查、確認能力怎麼用?

接下來的劇情中,Lightman陪著那個多重性格的女孩找到了她的兄弟Gavin。這個兄弟講了小時候這個姑娘被爺爺性侵的悲慘的事實,導致她產生了這種應激的後遺症。在Gavin家裡面調查相關資訊的時候,由於Gavin有一個特別的鏡頭,就是長時間用眼神關注Lightman腳踩的地方,所以Lightman說,這個地方有問題。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細節

眼睛的異常、長時間的關注,比如說老跟隨人家的腳步,並且隨著腳步的位置和頻率的變化而自己產生各種各樣的視覺停駐時間的長短這樣的隨動變化,是非常可疑的。

然後,Foster又發現Gavin在屏住呼吸。屏住呼吸這件事情在我的《微反應》(2015版·黃金增補版)裡面已經說到了,屏住呼吸實際上是自我控制的一個情況。任何時候,如果希望自我控制並且是屬於恐懼性(怕)的自我控制的話,呼吸都會被收的很謹慎而不會大口喘氣以防被別人發現。

當Lightman走到一個鬆動的地板上的時候,Gavin恰好因為看到他走到這兒,又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做出了不屑的笑容。所以,Lightman就直接判斷說,就是這兒,這肯定是對你刺激最大的地方。

不得不承認,這組反應與Lightman的判斷之間,如何進行合理的邏輯關聯,我並沒有找到。我們小組之前做猜

撲克牌

的遊戲,準確率也一塌糊塗。手裡拿撲克牌的同學,總是提前或者滯後才有異常變化,而在牌面的時候總是最平靜的表現。也許,劇中僅僅是因為他前面一直繃著,只有這裡鬆了,才判斷這裡有問題。當然,更可能是因為其他地板都是實的,只有這塊地板是鬆動的,Lightman才發現。

總之,這個橋段發現線索的技術,不能複製,不要套用。

Lightman從那個地方里面被找到了一個錢包,這是個重要線索。順著這個錢包的線索,找到了一個嫖客。Lightman據此問他跟

謀殺案

有關的事情,他表現出來了一臉的驚訝和恐懼,瞬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連對抗都沒有,絲毫不像他被質疑去嫖娼的時候充滿了自衛性的對抗。所以Lightman當時就下了一個決斷,“看來你不知道謀殺案”。

在用他的老婆不知情這件事情來威脅這個男人之後,他就自己供了——當天晚上跟兩個妓女一起鬼混的時候,錢包被搶走了。這又是一個重要線索。

FBI發現了一具妓女的屍體,而那個妓女曾經在出事的那個酒店賣淫,所以新的線索再次產生了。而且這次是警方要調查,因為已經有了屍體,所以就可以立案。一旦公家的力量開始介入,所有的調查手段就會跟上,然後資訊的破解就會加速前進。

目擊者人格被逼出來了

接下來的一個橋段,動機很明顯,是為了證明女孩身體裡還隱藏著另外一個負責保護的比較強悍武力值可能偏高的性格。如果證實了這一點,就可以讓這個性格說出案發當晚所目睹的過程,因為只有這個角色可能目睹了整個過程,而其他的幾個A、B、C性格,都沒有“親眼目睹”。

為了案情重放,Lightman就演了一場戲。他單獨把自己和女孩鎖在了辦公室裡邊,然後流露出了好色殘暴的樣子,也就是女孩平常可能會受到刺激的樣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當晚在案發現場出現的角色性格找出來。他的策略成功,把那個人逼出來了。

儘管RJ被逼出來了,但是因為不能說話。經過一個複雜的資訊交流過程之後,Lightman決定釣魚,調出酒店老闆的口供,作為抓捕的依據。

無聊的結局

最後案件的結局是,真實的情況是酒店的老闆看到妓女倆在偷錢包,所以就殺了一個妓女,然後當時逼出了性格D,目睹了整個過程。這就是本集的內容。

攤手錶示非常無聊,主要是多重人格的切換實在是難以置信,且編寫得過於混亂。

由於有了多重人格(多個不同角色)的干擾,使得本集主題暗淡,故事情節雖然曲折懸疑,但卻因為多重人格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因素,而被攪合的七零八落。

本集還安排了一個副線劇情

一位即將進入到最高法院任職的候選人在FBI的安排下需要透過Lightman集團的鑑定,也就是對他的人品,或者有沒有劣跡,或者是心理狀態或者是不是善於說謊來進行提問評估,確定他是否有資格擔任最高法院的職務。

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安排是否真的會發生不得而知,但這樣的劇情安排肯定可以提高劇中主角Lightman及其團隊的江湖地位。這麼重要的職位交給他們進行心理測評,他們當然就是行業內的頂尖機構。然而Lightman本人卻並沒有重視這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而是專注於一個完全來自於民間,沒有任何專案經費,但卻有著可貴的科研價值的案例,彰顯了Lightman本人桀驁不羈的心理學家的個性。Lightman指認Ria來測試這名法官。

有趣的是,在Lightman拒絕親自測試這名法官之後,FBI的探員追出來用手指著他說“你要知道是總統特別指定你來測試這名法官的”,然後Lightman立刻就說“我知道你在說謊”。這是怎麼分析出來的呢?我個人認為這並不是透過FBI的表現破綻。當然,如果是真的由總統個人親自指派的,而Lightman拒絕了這一指派的話,FBI表現出來的會是更加焦急而不是強勢碾壓(與此人性格有關,他並不官僚),而不是這樣的強勢壓迫,頤指氣使的責怪。但更重要的是,合同上面寫的承接專案人是Lightman集團而非他個人,所以小朋友們不要迷信。

法官對Ria來測試自己非常不滿意,並且特別詢問了她的年齡,Ria只有24歲,法官當然各種不服不忿。

Ria測試法官的問題首先集中在他在情感上是否曾經不忠。她問法官說“你有沒有欺騙過自己的妻子”,法官回答“沒有”。她又進一步地提問說“在整個婚姻中你就沒有對其他女人感過興趣嗎”,法官用這張臉孔直接回答了“從未”兩個字。這張面孔上面的揚眉、下頜微收,也就是低頭把眼睛向上翻著看對方以及雙唇抿緊但嘴角上揚,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表情。一方面,揚眉,剛才我們解釋過了,表達了自己的強勢姿態。在這樣充滿對抗性的對話當中當然表達的就是挑釁,可以翻譯成“我看你怎麼辦”;同時收下頜、眼睛向上翻是敵對含義,也就是出現在進攻行為中非常多的危險眼神;但又配以抿緊嘴唇所代表的努力和嘴角上揚所表達的社交微笑,也就是這張臉代表了強勢、進攻、禮節和努力想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對於對“是否對自己的愛人有過不忠行為”的回答而言,用這麼複雜的表情來應對,嘴裡卻說的是“從未”這麼幹脆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懷疑的表現。所以,當即Ria就對他產生了懷疑,這是一筆很好的鋪墊。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但是我們也要強調一下,這樣一張複雜的表情是否能夠代表他真的就對自己的老婆有過出軌(不管心理還是生理)呢?放到具體情境當中,一個即將任職最高法院的、富有多年司法經驗優秀法官,面對著一個24歲的所謂

心理專家

所承受的測試,而這個測試結果又會影響到他是否能夠如願地履職,他的心裡非常激盪、不服氣、挑釁但又無可奈何的必須配合。這樣一種複雜的心理狀態很有可能促成當對方這個年輕女子問自己是否有過情感不忠的時候,所表達出來的這種複雜情緒——又要強勢,又要進攻,又要讓對方相信自己,同時又要委屈地表現出禮節,所以這樣的複雜表情並不是跟情感出軌直接掛鉤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在分析對方行為意義的時候,需要了解對方所處的情境,也就是重要的利益訴求,因為這些利益訴求才是在對方大腦當中干擾甚至決定所有言行的重要因素,而不能套用。

Ria感受到不對之後馬上問了一句“你有沒有逃過稅”。這是一個基線測試問題。因為作為法官這樣的職業,而且幹到現在這種程度,肯定是不會出現過偷稅漏稅的。所以當法官回答No的時候機率極高說的是實話。而果然法官在回答No的時候也表現出來了不一樣的表情,沒有揚眉,沒有眼睛向上翻,沒有嘴角上翹的微笑社交表達,而是特別踏實特別有把握地逼視著Ria。那麼這兩種表情的巨大差別更加激起了Ria的好奇心。我們要承認的是Ria的提問方法,尤其是這種補充驗證的方法非常到位。當懷疑對方上一個表述是說謊的時候,立刻補問一個類似的(都是欺騙)問題來進行驗證,而補充提問的問題又是高機率可能說實話或說假話這樣比較穩定的結論,用來驗證上一種表述是真還是假。但誠如前文所言,一個人所做出的表情複雜,有疑似說謊的解讀方向時,一定要穩住心神,瞭解情境,儘可能的給對方的複雜表情提供多種解釋,才能夠不犯偏執性的判斷錯誤。在我們的分析體系當中,至少要為對方一白一黑兩種可能性的分析,即完全無辜是否成立以及說謊是否能夠成立,這個叫做

雙向分析原則。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接下來,Ria測試大法官。她想到了一個“報復”的測試方法。她把法官在35歲以前判定過的案例都搬了過來,想要透過這些他自己判斷的案例來找出他是否存在職業上的或者道德上的汙點。她使用的方法也是一項一項地去碰對手的反應。她列舉了三個案例,每列一個名字就給法官一個鏡頭。在前兩項案例的法官鏡頭當中,我們並沒有察覺出任何異常。包括第三項,法官的面部表情也沒有任何異常。

但是在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官轉了一下頭,同時呼吸的吸入幅度加大。也許是因為這兩個非常輕微的動作而導致Ria確定,法官對這個案子產生了心理波動。從Ria開始問這個案子的細節的時候,法官就先後兩次詢問FBI的探員在哪裡,一改他之前不對Ria有任何搭理的表現。尋求支援是心理減弱的一種表示,人在心理減弱的時候,通常我們可以有兩個應對策略,第一,施以援手,能夠比人在心理堅強甚至對抗的時候施以援手和幫助和關懷效率要高得多;第二,是加壓。Ria使用的是加壓,她直接問,你跟案子裡的受害人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關係,所以才判了嫌疑人一個終身監禁?然後她又根據法官的表現說,你不要以為我24歲我就不能測試你,我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你在說謊。她找出來了破綻,當然遺憾的是,除了法官連續兩次尋求FBI的蹤跡(尋求支援)之外,也沒有畫面上展示法官是怎麼樣流露出破綻的。以大法官候選人這樣的非常聰明的社會精英角色,因為他們對整個社會規則是最最透徹瞭解的,對於任何一個行為所能夠引發的結果是思慮最全面也是最清晰的,我們簡稱他們為最聰明的

社會角色

。他使用了一個應對策略是從針鋒相對的逼視,很嚴肅的質問轉到突然向後仰,然後從鼻子眼裡噴出一口氣,故作輕鬆和輕蔑地來對Ria做了一個評價,嘴裡面說的話是,請繼續吧,Torres小姐。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那麼我們講,從針鋒相對的進攻突然轉為輕蔑,用中文講就叫做“故作高姿態”。那麼故作高姿態的表現變化是否可疑呢?答案是相當可疑,因為就在一秒鐘之前他還充滿殺氣地希望戰勝和阻止對手的行為。現在的故作高姿態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此事完全子虛烏有,一點壓力都不會生成,不會有任何干擾,然後突然放鬆。但這個假設呢基本上是不成立的。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所謂的社會地位所衍生出來的應有態度。換句話說,這個唯一的可能是前面的針鋒相對並不是針對事,而是針對對面的這個人,她的地位與其應有的態度不相符。比如說是個小屁孩,卻狐假虎威地拿腔拿調來跟我說話,那麼我可能一時之間有本能的這種被侵犯到了尊嚴的憤怒而突然轉為放鬆、輕蔑、毫不在乎。只有這一種可能能夠生成。那麼大家需要思考一下,在這段情境當中,法官更加關注的是Ria的身份還是他們正在談論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前面的刺激源的核心內容。我們剛剛講到這是唯一一個可以講他心裡沒事的可能性,是出於對自己自尊的維護。那麼另外一種可能呢,就是他們正在談論的事情,確實給當事人的心理狀態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導致他產生了保護自己的慾望,進而產生了憤怒的情緒,虎視眈眈,針鋒相對。但他同時在快速地動腦子,想規則,然後想明白了自己如果繼續針鋒相對下去可能會有什麼樣不利的或者不夠最最佳化的決策,於是採取了他認為更合理的高位俯視和輕蔑應對的決策。那麼,這種可能性也是非常reasonable,也就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一種解釋。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各取所需。緊跟著,Ria說了一句話“你是真的不應該用這樣輕蔑的、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一個攔在你和最高法院之間的人”,也就是這種傲慢、不在意或者是完全輕蔑的態度顯然是錯誤的策略,是情緒化的表現而不是理性的合理的決策。Ria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滿臉的得意,兩次輕輕地揚起了她的眉毛。我們一再講過,揚眉是強勢表達。不但代表了人對自己講的話比較自信,更加代表了一種暗示,暗示對面的人說“你應該也懂的”,就是網路上說的“你懂的”,也就是意味著我說的話不需要我推送你就自然而然明白的這種默契程度。而法官則出現了露出下眼白的盯視表情,同時嘴唇繃緊,嘴唇繃緊我們講過的,表示用力,而露出下眼白則是危險的目光,代表兇狠、進攻和吞噬心理。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Ria在後來分析法官的眼睛微反應的時候,有一個技術細節值得商榷。它還用特寫標示出來了,當對方上眼瞼明顯上揚的情況下,她說那是恐懼,但是如果僅僅是上眼瞼上揚的話,指向的情緒應該是驚訝。如果上眼瞼有內側眼角提升的相對形成更高的特徵出現的話,才可能是恐懼。而電視劇展現的特寫鏡頭是連貫的弧線上眼瞼同步提升,並沒有出現內側眼角相對提得更高這樣一個現象。所以把法官瞬間的眼瞼提升解釋為恐懼是錯的,與Ekman先生的書裡面以及與我們大量透過實踐取得的證明表達恐懼的眼動形態是雙眉眉頭上蔟,眼瞼提升,同時眼睛睜大的這一規律不符,因為雙眉眉頭上蔟會連帶著眼瞼內側眼角的眼瞼提升更高。緊接著,Ria按照她的既定思路,首先把錯誤解讀出來的恐懼,認為是法官不希望她過多地探究這個案件。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該案件中的受害者的女兒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這個女孩說“我非常感謝法官,法官判得很好”,有一個細節是她的瞳孔放大了。

瞳孔放大

被Ria解讀成arousal。Arousal如果翻譯成中文的話是產生了性趣,用學術的話講就是性興奮,由此指向這個女兒對法官有了性衝動這樣一個生理的微小變化。有的版本的中文字幕組把arousal翻譯成了應激的。是不是也有這個意思呢?是的,但是在此刻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激發了性趣。然後因為Ria接下來還解釋了很多其他的特徵,包括比如說聲音變得柔軟甜美,比如說我們可以仔細地看,她在arousal的同時表達的面部表情是很甜蜜的笑容等等,所以這些變化都應該指向的是性興奮。

#解剖LIE TO ME# 第 25 篇

當然,FBI對這樣的分析——聲音變甜、瞳孔變大,表達了質疑。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質疑。因為瞳孔變大並不是直接僅僅指向性興奮一個情況,還包括了:1、如果有光線的變暗。當然,劇中是沒有光線變化的。2、恐懼。3、憤怒。所有

交感神經

興奮都會引發瞳孔的收縮,尤其是強烈的情緒或者是視覺刺激引發的交感興奮都會讓瞳孔產生放大,但並不能夠直接僅僅指向性興奮這一種起因。所以這個地方即使配合了甜美的笑容、聲音,也很難定位成她對這個男的有性趣。Ria就確定,這個法官和Nicole Lane,也就是這個姑娘之間是有一腿的。我不知道前面有沒有把這個關係理順,再一句話總結一下法官這條線索是,Ria懷疑他徇私枉法,具體的是他跟一起

強姦案

當中受害者的女兒有一腿,所以重判了強姦犯。這是Ria懷疑的,當然事後證明是不對的。

FBI不相信Ria的結論,並且說了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已經把個人的

情感因素

代入到了整個分析和判斷過程中,那麼對不起,不管你有多專業,有多厲害,你就沒有資格做判斷了。而事實上在劇情當中,Ria是因為法官看不起她,尤其是看不起的她的年齡24歲,而導致的特別反視的心理狀態,我就是要證明給你看,我很厲害,我能發現你的短板,你是不乾淨的人。輸贏心起到了作用。那麼我完全無條件地贊同FBI在劇中說的這句話,任何時候,分析人員、測試人員、預審人員、偵查人員,不要把情緒和個人的立場代入到自己的分析判斷當中。你可以像普通人那樣有情緒,但如果有了的話,就要離開,就要保持乾淨,不要用這些情緒作為動力也好,作為干擾因素也好,來影響你後續的觀察、分析和判斷。

另外,法官方面並沒有外遇。法官方面僅僅是“春風吹皺一池水”,心裡面產生了漣漪,然後兩個人接吻了,但是可以保證的是沒有影響判決。儘管法官覺得這個仍然是不可接受的汙點(側面證明一定程度上Ria是對的)。然後他自己提出要離職,但最後的評議的結果是他是一個好人,可以進入到最高法院工作。

註解:

【1】

瞳孔的縮放,是

虹膜平滑肌

收縮或恢復導致,其行為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直接調控,意志無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