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版:

道盅①,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傳世版: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版本差異:

①盅:“衝”的古字為盅,代表“空虛的容器”。“衝”字雖也同樣有空虛之意,但容易讓人誤會為動詞,解出“搖湧、衝湧”之意。

直譯:

道就好像一個空虛的容器一樣,但它的作用無窮無盡,因為這個容器永遠也不會盈滿。它是那麼的幽深啊,就好像萬物的宗主。它銼去鋒銳的稜角,理順紛擾和雜亂,把光調至柔和,把塵均勻分佈。它是那麼的澄澈啊,若隱若存。我不知道它是由誰所生的,只知道在最早的有形之物出現以前,它就已經存在了。

《道德經》帛書版第四章:虛而不盈,方可為萬物之主

解讀:

道德經

》第四章,帛書版和傳世版幾乎沒區別,只是個別字的變化,我們還是直接來講解這一章。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盅”這個字呢,在帛書甲本里是殘缺的,在乙本里是“沖”字,和傳世本相同。

陳鼓應

教授說,“衝”的古字為“盅”,空虛的意思。《

說文解字

》也說“盅,器虛也”,好比一個空虛的容器。

“衝”字本義是注水、澆水,又怎麼會和空虛的容器一個意思呢?想象一下,我們拿個壺沖水泡茶,下面一個杯子接著。然而這個杯子的

容量

好像無限大,怎麼接也接不滿,那是不是就可以一直倒水呢?

這就叫“

用之又不盈

”,只要不盈滿,就可以一直“衝”。所以“衝”這個動作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空虛、不盈,因為如果盈滿了,這個動作也就必須得停止了。有人說杯子滿了我也照樣可以繼續倒啊!無非是溢位來而已。那如果是整個空間,整個宇宙都滿了呢?你又還怎麼能倒得出來。

《道德經》帛書版第四章:虛而不盈,方可為萬物之主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道就好像一個空虛的容器一樣,但它的作用無窮無盡,因為這個容器永遠也不會盈滿。老子說它就像深淵一樣,根本不知道它的容量有多大。“

淵呵,似萬物之宗。

”它是那麼的幽深啊,就好像萬物的宗主。

宗主,也就是祖先,創始者的意思。如果說道是一個空虛的容器,那麼萬物都在這個容器中,並且怎麼生生不息也裝不滿。道容納了萬物,萬物都從中而來,所以說它是萬物的宗主。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很多人說這裡是錯簡,或傳抄錯誤,因為和第五十六章重複了。但我認為並不是,只不過它和五十六章的主語不一樣,這裡的主語是道,而五十六章的主語是人。

所以是誰在挫其銳?是道;銳誰的銳?萬物。我們可以觀察一下現實生活中的事物,那些有稜有角的,尖銳鋒利的,是不是最容易受損?菜刀放一放就不利了,因為它尖銳的部分,會隨著時光都銼沒了。所以我們如果看一個人鋒芒畢露,往往就會說,讓

社會

再打磨打磨他吧,還年輕。這就是“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解其紛

”,再紛亂的東西,擱野外放幾十年也會變得有條有理的。該鏽的鏽,該分解的分解,該被風吹走的吹走,該隨雨沉降的沉降,這就叫塵歸塵,土歸土,道會把萬物都給整得理理順順的。這就是“夫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

和其光,同其塵

”,和是調和的意思,要把光調和到“光而不耀”這個程度,才能生養萬物。同是大同、均勻的意思。屋子長時間沒人住,我們看桌子上的塵土,是不是分佈得很均勻?沒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沒有大小、多少的不一樣,一概同而視之。所以說道是至公的,唯公,才能為天下王。

以上這些,講的都是道的一些基本特性,對應於人事,就是《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所說:“

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又是“割”又是“刺”的,就會被“銼其銳”;又是“肆”又是“耀”的,就會被“和其光”。

《道德經》帛書版第四章:虛而不盈,方可為萬物之主

湛呵,似或存。

”湛是幽深的意思,深而又清澈,這就是湛。我們有時候在山上的水潭裡,看到這樣特別清的水,會感覺好像不存在一樣,扔個

石頭

進去又有浪花,似亡實存,所以說“

似或存

”。

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有祖就有宗,有母就有子。“

不知其誰之子

”,意思是說不知道它的母親是誰,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它就是最大的那一個,最開始的那一個,最早的那一個,所以叫“

象帝之先

”。

王安石

解釋這個“

象帝

”,說“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所以“

象帝

”就代表著有形之始、生物之祖,凡是有形的事物,有生命的生物,道都比它們還要早。所以是道生天下萬物。

那麼第四章到這裡我們就講完了,我會一直講解到第八十一章,歡迎大家關注。

進群與超千位道友交流請點選 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