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最近這1年吧,5G的熱度真的是上天了,無論幹什麼的都要扯上5G。什麼5G

遠端手術

,5G的智慧生活、5G智慧工廠、5G黑科技公交車等,5G晶片、5G手機的宣傳更是直上九霄。 再加上目前美國封鎖華為,而華為恰巧又在5G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自媒體的“震驚體”標題,更是亂七八糟的和愛國扯上關係,一頓猛吹。估計非業內人士已經被忽悠的暈頭轉向了。

所以一直想寫一篇文章,說說5G是什麼,也給很多震驚媒體的各種“上了天”的過度宣傳降降溫。

什麼是5G?

5G標準是3GPP組織制定的下一代行動通訊網路標準(4G後的下一代,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引用一句業界常用來說的簡單的一句話:

5G networks expand broadband wireless services beyond mobile internet to IoT and critical communications segments

。可見5G的野心很大,3G/4G主要還是提升的移動來接速度,而5G不僅僅盯著移動上網的速度提升(beyond mobile internet),更多的是想覆蓋IoT和其他的通訊領域,比如D2D,M2M,例如自動駕駛(雖然我依舊認為將來自動駕駛和5G的關係會很微弱,我個人觀點)。

不吹不黑談5G之5G是否過於沸騰了?

上圖透過和4G的對比,可以很好的理解5G的特性:

Up to 10Gbps data rate - > 10 to 100x improvement over 4G and 4。5G networks (

10Gbps的速度,是4G的10-100倍

1 millisecond latency (

1毫秒的時延

1000x bandwidth per unit area (1000倍的頻寬容量)

Up to 100x number of connected devices per unit area (compared with 4G LTE)(100倍的裝置連線支援)

99。999% availability (5個9的可用性)

100% coverage (100%的覆蓋)

90% reduction in network energy usage (90%的網路能源節省)

Up to 10-year battery life for low power IoT device (對低功率IoT裝置,支援10年的電池壽命)

上面的圖還是稍微複雜了,我放一張更簡潔的圖片。

不吹不黑談5G之5G是否過於沸騰了?

看左邊的三角形,很清晰的列出了5G的3個目標:

eMBB =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更快移動連線速度,up to 10Gbps

mMTC = Massive Machine Type connection/communication 海量的機器裝置連線,目標是1 million/1km

uRLLC = 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高可用性(99.999%)和超低時延 (1毫秒)

2. 5G發展到了哪裡了?按照上面的3個特性分開說

1)eMBB。

目前這個是發展最好的,從測試的情況來看,400M – 4G左右的

Downlink速度

吧。

a)美國主推的是

毫米波

,採用的頻率是26G/28G/39Ghz,雖然速度高,測試能超過4G,但

覆蓋範圍極小

,而且對於障礙的

穿透能力較弱

,美國的AT&T和Verizon在2018年就宣佈開始商用(很小範圍的試商用),主要場景是FWA,即Fixed Wireless Access,和當年國內移動的TD-SCDMA的無線固定寬頻一樣。

即使這樣,也面臨很多問題,

大多場景是在家庭的窗戶上安裝一個接收器

,還要正對著基站天線,更形象或者誇張的說,如果你家院子裡面的樹長高了,擋住了可能就會嚴重的影響速度,因為在這個頻率,訊號

穿過一顆樹

大概要衰減10db,穿透木牆也要衰減20db左右,如果穿過水泥牆,不得了了,要60db的損耗。所以這也是目前北美5G的主要場景是FWA和MiFi。而移動場景暫時還只能測試,而且只能是在密集區域的測試(利用毫米波有很好的反射特性)。

看了下Verizon的官網,他們的FWA業務已經開始商用了,看我標記的小字

“It's usually placed on or near a window",

什麼意思呢,就是5G的CPE(右下角的白色圓柱)

要放在你家窗戶上或者靠近窗戶。

否則?否則就沒訊號了

不吹不黑談5G之5G是否過於沸騰了?

做過

微波工程

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微波裝置的頻率一般是6G/7G/9G/11G/13G等都有,在安裝的時候都有一個要求:

視通

(即用望遠鏡從這個

微波天線

要能看到另外一個微波天線,如果你平時稍微注意過路邊的基站,有些基站上的圓形的類似於大鍋一樣的東西,就是微波天線)。為什麼要視通?就是為了避免中間有阻擋。而26/28/39Ghz的頻段相對於6/7/9/11/13G來說對視通的要求應該只會更高。所以美國才會只提供FWA,使用這個頻段,目前是沒法實現全面覆蓋的。

b)。中國目前主要是選擇的sub6G的頻段,主要是3。5Ghz,這個頻率在覆蓋上要好很多,是好太多。而且在wimax和TD-SCDMA時代已經使用了,有很好的技術積累和實際網路經驗積累。

能很好的兼顧了覆蓋和速度

所以未來中國才是最可能體驗到隨時隨地5G高速上網的地方。

即便如此,3。5G的覆蓋範圍(最裡面的圈)只有1。8G(2/3/4G使用的頻段)的一半不到,這意味著什麼?如果要實現5G的連續覆蓋,可能需要2x-3x的基站數量。

不吹不黑談5G之5G是否過於沸騰了?

c)5G面臨的一個無法迴避的痛:電費。

5G為了達到高速空口速度(終端和基站之間的速度),天線的配置要上64T/64R(64路收和發),4G LTE基本上2T/2R即可,有些地方採取4T/4R。這意味著基站射頻模組所需的電量可能要10倍以上,如果沒有更好的技術。

為了達到高速上網,要2-3倍以上的基站,10*2-3倍的電費支援。這個會極大的阻礙5G的全面覆蓋,這個成本太大了,前一段“深圳市政府說每個5G基站補貼1萬元,山西則表態5G電費0。35元/度”,其實都是為了鼓勵運營商部署更多的基站。

2)uRLLC

超高的可用性不說了,5個9一直是電信裝置的可用性要求,說一說目前吹牛吹大發的Low Latancy Communication吧,5G的目標是1ms,可現在的技術情況,估計最良好的測試下是13-15ms左右吧。

終端 -> 基站,目前能做到單向3-4 ms,雙向的話要6-8ms了。

基站 -> 傳送網路(交換機、

波分網路

、路由器、光纖等),這個就不好說了,一般來說光纖網路1ms/200km的時延。還有裝置的處理時間、光電轉換等,一般一臺裝置按照200us-1ms來算。這部分保守也要3-5ms左右

核心網

算是好的,一般能做到1ms-3ms

來,來,來,做一個簡單的數學題:3*2 + 3*2 + 1 = 13ms,這已經是理論上的最好水平了。

而網上鋪天蓋地的1ms的“震驚體”宣傳往往會誤導很多人。1ms只能說是核心網處理的時延。可我要使用的是業務啊,從“終端發起業務請求 – 傳送到核心網/資料中心 處理完 – 然後再返回給終端”的整體的端到端的業務時延才是影響業務體驗的。

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ms雖然吹的過頭了,但5G相對於4G時代通常

50ms-200ms

的時延,現在已經

幾倍的提升

了。所以

學通訊的同學也不用天天吵著黯淡了,也不要吵著轉CS了。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來努力改變世界吧

3)mMTC

這個特性針對的是工業領域應用,主要是為了滿足工業領域未來大量裝置和機器接入5G網路,規劃的目標是每平方公里之內支援100萬個裝置連線,同時對於low power device要支援10年的電池壽命。

在這個領域內,不得不提一下NB-IoT(

narrowband-IoT

),前2年炒的很熱,移動的NB-IoT據說已經接入了超過1億的Device,具體沒求證過,各位自己查資料吧。支援的

速率200

K以內,所以叫Narrow Band,而MTC可以支援最高1M的速率,支援移動(150km/h之內吧),支援語音和切換。所以對於運輸領域的卡車定位,個人消費的移動手錶,機器人等支援會好很多。

目前NB-IoT和mMTC應用最多的還是“

智慧抄表

”,因為電錶不用移動,而且資料需要不了幾K就夠了,2G/3G/4G網路就可以支援,但受制於接入裝置的數量,一個基站覆蓋範圍內太多了就不行了,不支援語音和切換。未來5G的mMTC則可以提供Massive的連線能力。

但在這個領域內有一個主要的矛盾還沒解決,就是目前有些

工業領域

上行的資料量大,而下行的資料量要求很小

。在有些工業領域,需要上傳的生產資料量非常大(過1G),和個人消費領域不同(通常手機上網都是上行的資料量小,下行的資料量大。例如你線上看個島國動作片,基本都是下行流量)。而5G網路是

下行速度

高、上行速度低。所以#¥%……&*

目前mMTC和uRLLC的標準應該還沒完全在3GPP組織定稿吧,前期Release15標準鎖定的5G標準,只是NSA組網的標準。剛無聊,又去3GPP的網站上找了個圖給你們看,Release16和17版本的內容和時間點,我估計大機率會延遲。

不吹不黑談5G之5G是否過於沸騰了?

囉嗦了這麼多。只是為了給過度的宣傳降降溫,

5G還是很樂觀的

,任重而道遠。如果5G的3個特性都達到目標,對整個資訊產業和社會將是

顛覆性的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說將來可能不需要6G了,如果5G真的實現的話。

先寫這麼多,以後有時間再補充吧。最後放一個2018年初寫的5G的預測,感覺被我蒙對了不少。

最後

:如果文章對你有那麼一丁點兒幫助,走之前記得點個贊。也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專欄,最近打算從”電報“開始,寫一下通訊行業的發展,想看的舉個 留個言。你關注的也多,我就動力越大。現在搞網際網路每天大把時間,可以用來回憶。

越瞭解5G,越感覺華為Huawei的厲害和偉大,一個公司在覆蓋(或者推動著)著整個5G的產業鏈,從晶片、標準、網路、終端、應用、usecase、天線、

基礎技術

……等均有非常大的貢獻,而且Essential Patent佔比很高。而國外的很多公司都是偏重一個領域。估計這也是為何“瘋王”要舉國之力來封殺Huawei吧。

——————————

ps:

1)我不是在黑5G,相反,我可能是最樂觀的那個。只是感覺吹上天的“震驚體”太多了,說一下真正的5G走到哪一步了。

2)5G必將改變我們的社會,可能會將我們帶入到

好萊塢科幻電影中描述的智慧資訊社會

中。2G解決了語音通話,3G/4G解決和提升了移動連線,5G顛覆的將是整個社會,我對這一點非常樂觀。